
- 会员
白鹿原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惊心动魄的长幅画卷。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权代代争斗不已: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粟。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乡土46.1万字5万人气 - 会员
酒色财气
本书描写一个酒仙、一个色鬼、一个财迷和一个气包之间瓜瓜葛葛、缠绵悱恻的曲折故事。乡土12.3万字4.8万人气 - 会员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小说以1979年冬天四川一个偏僻农村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老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生活故事,深刻反映了70年代末风云变幻的社会面貌,并预示了结束动乱之后必将出现的光明、美好的前景。小说获届茅盾文学奖。乡土17.9万字4.7万人气 找信号
《找信号》为鲁迅文学奖得主索南才让全新小说集,展现时代浪潮中,草原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心灵印记。索南才让描写高寒草原牧区生活,贴切而入微地展现粗粝而真实的自然环境与牧民生活细节,尤其对牧民的精神世界,例如人与动物的“互养”关系,以及游牧文化面临现代文明冲击时牧民生活态度的转变等,有着独特捕捉力。乡土11.3万字4.7万人气- 会员
麦河
《麦河》关仁山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以以冀东平原的麦河(亦称滦河)流域农村为背景,描写了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的故事,精心塑造了回乡进行土地流转的企业家曹双羊、作为小说故事叙述者乐亭大鼓艺人瞎三白立国以及命运多舛的农村姑娘桃儿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艺术形象,时代气息、生活气息浓厚。作品的写作真实入微地反映农村生活,以文学作品记录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起伏能引发人们对当代农民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乡土42.8万字4.6万人气 土广寸木
“这块弹丸之地,四季交替,雨雪飘落,人如虫蚁疲于奔命,到头来两手空空。”《土广寸木》是作家魏思孝全新长篇力作,书名为“村庄”二字的拆解。村庄,是一个形容词,是每一个面对生活不堪重负的人的处境写照。“辛留村”的芸芸众生与日常生活,如纪录片镜头般徐徐展开。百余人物,年岁时节,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每一张面孔都有无尽的故事。《土广寸木》在写法上消弭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挑战的是传统对于乡村的想象式书写。上篇乡土22万字4.5万人气- 会员
我弥留之际
本书讲述了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领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整整十天的行程灾难重重:大水差点把棺材冲走,后来拉车的骡子被淹死,大火几乎遗体焚化。结果长子失去了一条脚,老二发了疯,三子失去了心爱的马,女儿打胎不成反被药房伙计奸污,小儿子也没得到期望的小火车,而本德伦却装上了假牙并娶回了一位新太太。乡土11.9万字4.5万人气 - 会员
巴山夜雨
该书写于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开始连载,1948年底载完,历时三年多,是张恨水“痛定思痛”之作。作者以冷峻理性的笔触,在控诉日寇战争暴行的同时,对民族心理进行了探索,剖析了国人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劣根性”。小说以主人公李南泉为轴心,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蜀东山村众生图。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幽默犀利,在小说的描写功力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有学者称该书是“张恨水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创作的最高巅峰”。乡土54.2万字4.4万人气 - 会员
蚂蚱
《蚂蚱》描绘的是20世纪上半叶黄淮地区的乡村生活图景。这是一个旧制度废弛瓦解,新制度、新文化尚未成型的时期,底层社会生活呈现出很多特殊的现象,比如匪情,比如民国新法的推行,比如城市工业品的流入对传统乡村生活的影响,比如乡绅社会的消亡等等。当地人出于对蝗灾的恐惧,给所谓的“蚂蚱神”修建起庙宇。小庙周围的居民都是普通农民,他们像杂草一样自身自灭,但各具特点,生存的本能让这些社会底层的传奇故事绵延不绝。乡土31.7万字4.2万人气 - 会员
三里湾
《三里湾》通过描绘20世纪50年代初华北解放区三里湾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矛盾纠葛,展现了农村先进与落后力量的冲突、社会变革的艰巨性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优秀干部在推动合作化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生动刻画了包括马多寿、范登高、袁天成等在内的众多人物形象,语言生动幽默,富有乡土气息,深刻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风貌。乡土13.3万字4.2万人气 - 会员
政治课①
本书是一部抒写农村改革的长篇小说,作品通过“八品乡官”(鹿头镇党委书记)孔太顺的升迁来展开矛盾线索,他从一个有良知的基层干部成为主宰一方的一县之长。作为一个地方管理者,孔太顺不是一个完人,但他是真实的,是实实在在的存活于我们生活中的乡村精英。小说不仅写到了乡村改革以及和改革相关的腐败,而且于宏阔中生动揭示了书中人物的心路历程和思想冲突。是一部有份量的厚重力作。乡土27.1万字4.1万人气 - 会员
滦河右岸
发源于巴颜图尔古山麓的滦河,像一道闪电出坝上丘陵,入内蒙古草原。在汇集了燕山、七老图山等山脉和多条河流的水流后,经过八百多公里的蜿蜒曲折,最后注入渤海湾。乡土37.8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山和梦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以宁夏南部山区的一个偏僻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山村获得富裕、安宁的具体变化。在山村面貌的巨变中,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村民们对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乡土18.8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锻炼锻炼
赵树理的小说《锻炼锻炼》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农村社会治理与个体行为改造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某个农业合作社里,主要围绕两位性格鲜明、行为懒散的农村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展开。这两位妇女以身体疼痛或饥饿为借口,逃避集体劳动,实则是为了满足个人私利。合作社的青年副主任杨小四,面对这样的现象,决定采取行动,利用巧妙的方法揭露并纠正她们的不良行为。小说通过一系列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设计,如“小腿疼”在劳动时假乡土5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末代枪王
《末代枪王》堪比《白鹿原》的史诗故事架构,《狼图腾》《藏獒》之后必看的旷世奇书!祁连山脚下一位藏区猎手的传奇一生,大西北新奇的草原、森林故事,熊、狼、藏羚羊等等野生动物众多元素的有机契入、组合,对广大读者尤其是城市读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觉领域,读此书犹如看电影。耗时八载,九易其稿,方成此书。乡土60.7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耐烦
《耐烦》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杨祯秀一家从四川逃难到陕北皮家沟后所经历的曲折命运。描绘出陕北农村五十多年的历史变迁,内容丰富宏阔。主人公祯秀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隐忍、坚强、能干。为了家庭,她牺牲了爱情,历经了磨难,人物形象丰满正面,其坚硬的精神内核给人以力量。语言恰当而有滋味,就如那片土地应季应时生长旺盛的庄稼,极富地域色彩。乡土36.4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芙蓉镇
《芙蓉镇》是古华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把自己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该书里,描写了1963-1979年间中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小说寓历史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小说于1981年刊发于《当代》,次年荣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乡土14.6万字3.9万人气 - 会员
李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一书,以山西农村李家庄为背景,通过木匠张铁锁的遭遇,展现了抗日战争前后李家庄的巨大变化。张铁锁一家在农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欺压,军阀和地主相互勾结,鱼肉百姓。张铁锁的爷爷和父亲苦了两辈子买下的十五亩地被村长李如珍等人霸占,他有理无处伸张,只能离乡背井外出打工。在外地,他饥寒不保,还意外遇到仇人小喜,为了生存只能在其手下干活。后来时局动荡,小喜的四十八师留守处解散,铁锁无奈回到老乡土7.9万字3.9万人气 - 会员
草木志
《草木志》是著名作家老藤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小说。本书围绕由清代驿站演变而来的村庄——墟里村的振兴发展,讲述了干部“我”、邵震天等人在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驿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驿路·遇见文旅融合项目,终于让该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走上了健康富裕之路。小说具有浓郁的东北边陲地域特色,在深厚的乡土文学传统中探求艺术新质、更新乡土21.1万字3.9万人气 - 会员
乡村弹唱
本书是“鲁迅文学奖”获奖作者刘醒龙先生的小说。生命需要不断地充实,1992年的春天在香炉山正是如此。没有那一段日子的假设,让我每每感到惶惶。当然,我已经有过,完全没有必要这样。但我还是害怕。果真没有那样的三个月,我如今依旧孤独的行走,就会薄如蝉翼,无法书写而又不堪重负。那么是谁总是这么及时地在冥冥之中主宰着我呢?人算还是天算,这在生活和生命中,大约是永远也不能完全企及的。只有一点是每验必证,任何乡乡土31.4万字3.9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