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07 10:55:45
第1章 《全球化范式与中亚研究》:超越传统东方学视域:国内中亚史研究问题意识的转变
第2章 区域研究与全球视野:中亚史研究的理论转向
第3章 从东方学到区域研究:中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路径
第4章 中国学界对中亚史区域研究的推进:关注域内 域外之间的互动性和关联性
第5章 小结(1)
第6章 《文明论视野下的“俄国·中亚”空间建构及其对晚清中国的影响[68]》:去“鞑靼化”与欧洲化:文明论视角下的俄国国家建构
第7章 文明论视角下的俄国对中亚空间的等级建构
第8章 “俄国·中亚空间”的形成对晚清中国内陆边疆的影响
第9章 小结(2)
第10章 《从鞑靼利亚到亚洲俄罗斯与中亚:东方主义 地理考察与空间建构》:地理大发现与俄国对“鞑靼利亚”的科学考察
第11章 东方学与地理建构:“亚洲俄罗斯”与“中亚”的形成
第12章 反思东方主义:空间建构背后的文明等级观
第13章 《“绿洲桥”视野下的河西走廊 历史中国与区域性世界》:中亚史视域下的中国:单线社会形态说与文明等级论的局限
第14章 中国史视域下的中亚——以“外族盛衰之连环性”为中心
第15章 河西走廊“绿洲桥”中的历史中国与区域性世界
第16章 小结(3)
第17章 《从周边与域外重新理解中国》:丝绸之路的区域转向:恢复农耕 游牧与绿洲的地缘关联
第18章 绿洲与丝绸之路:从区域史连接世界史与国别史
第19章 丝绸之路区域研究与社会科学视野的创新
第20章 《欧亚时空视野中的“西北”》:“欧洲中心观”与世界史的时空断裂:被遮蔽的“游牧史”
第21章 两种世界文明交往体系的碰撞:作为区域的“西北”
第22章 接续中国处理“游牧社会”的历史经验
第23章 《“过渡地带”视野下的河西走廊[309]》:游牧与农耕在河西走廊上的交融共生
第24章 从“过渡地带”理解历史中国
第25章 从河西区域经验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第26章 《“长城—天山”商路与近代中国国家建构的东西轴线》:战略区与经济区统合:中国历史的空间分析视角
第27章 “动态边疆”与“长城—天山”的空间整合
第28章 “长城—天山”商路与国家建设的东西轴线
第29章 民族主义话语的不同面向与“中国性”的讨论
第30章 小结(4)
第31章 《“国家缔造”视角下的景观 疆域与中国史的空间结构》:20世纪50~80年代的边疆民族问题与谷苞对民族史研究的反思
第32章 超越西方与俄(苏)民族史的族性地理学:长城两边是故乡
第33章 景观 区域多样性与中国史的空间结构
第34章 小结(5)
第35章 《欧亚纵横:近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历史关系概说[419]》:俄罗斯 英国在中亚的竞争与中国西北边疆危机
第36章 西部朝贡体系瓦解
第37章 “外藩尽失”与苏联对新疆的影响
第38章 附录一 访谈:区域国别研究的空间转向
第39章 附录二 20世纪俄罗斯和苏联的新空间史:景观勘察[485]
第40章 附录三 俄国东方主义[568]
第41章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