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7 16:44:03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
提要
第一章 朱熹史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 翻天覆地的经济变革
二 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
三 错综尖锐的民族矛盾
四 重视鉴戒的两宋史学
五 朱熹史学的家学渊源
第二章 朱熹的历史哲学
一 回归天理纲常的历史决定论
二 注重时势变化的历史损益论
三 讲究心术本领的历史经世论
四 强调格物致知的历史可知论
第三章 朱熹的治史态度
一 先经后史的治史顺序说
二 劝善惩恶的治史目的论
三 明道正谊的治史功利说
四 当世之用的社会价值论
第四章 朱熹的治史方法论
一 由博返约的治史途径
二 博采善择的史料收集方法
三 强调实证的治史方法论
第五章 朱熹的史著编纂思想
一 辨明正统的编纂纲领
二 史体互补的编著体例
三 秉笔直书的良史风范
四 信真传远的史著语言
五 从朱熹亲撰《通鉴纲目》看其编纂思想的演变
第六章 朱熹的史学批评思想
一 “重理”“据实”的史著评论法
二 偏重道德的史学人才观
三 崇义理而讲功业的人物评价法
第七章 朱熹史学思想在宋代史学上的地位
一 朱熹与吕祖谦的史学思想比较
二 朱熹与郑樵的史学思想比较
三 朱熹与叶适的史学思想比较
四 朱熹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八章 朱熹史学思想对日本及朝鲜半岛的影响
一 朱熹思想进入日本的时间
二 朱熹史学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三 朱熹史学思想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附录一
朱熹年谱要略
朱熹生前主要著述流传考
有关“朱陈之辩”的几个问题
朱熹编修《资治通鉴纲目》的再探讨
“道统”之辩:再论“朱陈之辩”
朱熹是个“空谈义理”的理学家吗?
附录二
引用书目
附录三
“博士学位论文”评议意见
后记
修订版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