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
刘春兰 陈龙 陈操操等更新时间:2021-04-16 20:39:07
最新章节:文后插图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是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但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城市绿化在北京甚至国内尚属首例,科学、客观、定量评估该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意义重大。本书针对北京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并参考相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技术规范,构建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样地调查、环境监测和生态功能实测、模型模拟等多种方法对平原区造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估,重点针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功能,特别是削减PM2.5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提出了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最大限度发挥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对策建议。本书可供从事生态与城市环境研究、城市环境管理、生态规划,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上架时间:2014-05-22 00:00:00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文后插图
- 参考文献
- 附表
- 7.3 讨论与展望
- 7.2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 6.4 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全部成熟后生态效应预估
- 6.3 北京市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预估
- 6.2 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规划各区(县)分年度工程量
刘春兰 陈龙 陈操操等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海洋史研究(第14辑)
本书为2018年12月在广东召开“2018海洋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论文专辑,共收入会议主题相关的论文和学术综述18篇。内容聚焦“海岛历史”,围绕海岛环境与海洋社会变迁、海岛网络与海域交流、海岛开发与治理、海岛知识与海洋权益等议题,涉及亚洲、南太平洋等广阔海域,在研究内容与方法、理论上均有新意,展示了我国海洋史学青年学人的主流风范,也反映了我国海洋史研究的新取向和前沿水平。自然23.3万字 - 会员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广西策略与路径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本书基于现状梳理、综合评估、模型构建、实证分析、案例总结,科学提出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并提出低碳工业园区、低碳旅游、低碳城镇、低碳社区、低碳农业、低碳建筑、低碳景区、低碳企业、低碳校园九个方面的低碳试点创建思路。自然12.5万字 - 会员
逆全球化下的全球治理:中国与全球气候治理转型
全球治理不是单纯的自由主义概念,同样包含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突出表现就是主权国家是全球治理转型的核心推动力量。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全球性问题,但全球治理原型下的领导结构、治理价值观、治理机制和治理主体都难以在危机中继续承担全球气候治理的责任,因此需要转型。中国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奉行积极的全球治理政策,特别是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将国内发展方式转型与应对全球气候治理紧密结合,在全球气候治理转型中发挥枢纽作自然27.2万字 - 会员
气候中国: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
本书介绍了2012年、2017年中国传播项目中心开展的两次全国公众气候认知调查,从对气候变化问题、影响、应对的认知度,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支持度,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执行度,及对气候传播效果的评价等维度全面展示了我国公众的气候认知水平,并从城乡、性别、收入、年龄、区域、职业六个维度进行了细分研究,同时在对比国际同行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应用层面的实践案例。自然11.1万字 - 会员
海陆的起源(彩图珍藏版)
本书阐述了大陆漂移理论,展现了作者魏格纳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成果,也从侧面表现了当的时代背景,以及大陆漂移学说曾经引起的巨大波澜和承受的重重阻力。自然14.3万字 气候与帝国想象:哈布斯堡科学家如何跨尺度丈量世界
气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系统,跨越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不知何处而来的一阵微风吹得书页沙沙作响,可能隐隐预示沿海风暴将至;太阳能使赤道地区的空气升温上行,进而搅动半球气流,产生小型涡旋,又生成更小的旋风……今天的动力气候学让我们可以整合尺度迥异的现象,通过研究小到分子、大到星球的不同时空尺度内现象的互动,预测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这种思维方式源起于何时?在耶鲁大学科学史家德博拉·库恩看来,一切可以追自然28.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