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邢瑞娟 王纪鹏更新时间:2021-10-30 02:42:44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从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系统探索和研究,既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长效机制的探究,也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的研究。书稿内容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政治导向,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更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学理支撑。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12-30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作者简介
- 后记
- 附录 2016年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健全管理机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 第三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奠定人才基础
- 第二节 创新教育模式,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搭建平台
- 第一节 加强理论研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学术涵养
- 第六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 第四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邢瑞娟 王纪鹏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清末新政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与统合研究:以新疆、西藏、蒙古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本书以清末新疆、西藏、蒙古新政为研究对象,从国家视角探讨了清政府为应对边疆危机,通过在边疆地区实施新政将国家权力渗透到边疆社会基层的历史脉络;在细致梳理清末边疆新政内容和过程的基础上,阐释了实施边疆新政的内在机理,客观分析了清政府通过边疆新政加强边疆治理、重新统合边疆地区的实际效果。政治26.7万字 - 会员
秦法之治下官吏集团研究
本书从官吏集团的角度考察秦兴亡之原因。在考辨秦自商鞅变法以迄王朝灭亡期间史实的基础上,本书一方面总结了秦国迅速崛起的历史经验,另一方面深入探讨了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概而言之,在商鞅主持制定系列驱使上下戮力耕战的法令,让秦国完成向以法治国的转变后,秦国兴于秦法之治下官吏集团的积极效力;在秦法未变的情况下,秦王朝亡于胡亥即位后官吏集团遭受摧残性打击及其在大势已去认知下的土崩瓦解。本书努力让人们真正认政治31.6万字 - 会员
中国社会转型与职业分层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在社会差别方面出现了很多明显变化,城乡差别、行业差别、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差别等依然存在,并出现了新的情况。研究职业差别、职业分层是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的重要途径。本书试图通过对职业社会地位的测量,总结中国当前职业分层的特点,进而推断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特征。本书既着眼理论脉络的梳理,又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制度因素,力图为中国社会管理提供政策参考。政治25.8万字 - 会员
元代政治制度史
元代的政治制度,建立在蒙汉二元混合的政权结构与组织形式之上,是中国历史上管理如此广大疆域的多民族国家的一次尝试。监察机构职能的加强,行省制度的设立,土司制度的开创,以及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机构的设置等,都为后代所承袭。元代的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政治28.8万字 - 会员
思变与应变:甲午战后清政府的实政改革(1895~1899)
本书着重考察的是,受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1895~1899年清朝统治阶层也开展了如何自救的热烈讨论,并在编练新军、修筑铁路、开掘矿藏、创办银行、推广邮政、改革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实质行动,即所谓“实政改革”。实政改革上承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内核,但在改革的规格、层次和深度、广度上有显著提升;其间发生的“百日维新”,是胶州湾事件后民族危机加深所引发的一次激进改革,出现了突破制度层的内在需求;同时政治37.8万字 - 会员
明清江西乡绅与县域社会治理
虽然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是中国历史上最规范、最系统、最制度化与程式化的科举考试,各级官员的大多数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但在基层社会还分布有大量儒学熏陶出来的、未得到基本科举功名(如生员)的文人,他们虽然未得到朝廷给予的任何特殊权利,但他们在基层社会践行儒家的思想和道德理论等,也成为基层社会中有威望的人物,能化解社会矛盾,积极从事各项公益事业,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拥有科举功名的乡绅,但同样在基层社会政治26.6万字 - 会员
国家治理视域下民族自治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书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诉诸“民族区域治理理论”“民族—国家建构理论”“政治体系理论”“现代化理论”等理论工具,探讨了民族自治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一课题。一是从总体宏观的格局来思考民族自治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何以必要、何以紧迫、何以可能、何以可行;二是从中观、微观的视域探寻民族自治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指向、历史演进、现状剖析、成效经验、问题不足、路径优化。本书政治15.9万字 - 会员
大晟府及其乐词通考
本书共分大晟府官制考、大晟乐体制考、大晟府乐章及词曲考、大晟府词人及其他职官考、大晟乐流传考五章,对大晟府沿革、机构职能、职官任免、工作性质、大晟乐制作过程、推广情况、乐书编撰、曲谱流传和词派活动、词人生平、乐词创作、影响及相关史实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证。该书继承了前人通典、通志、通考的形式,体现了很强的开拓意识,有还原历史真实、纠正陈陈相因的成见、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和价值,对宋代文学、历史及音乐研政治55.8万字 - 会员
新时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理论的视阈
本书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其次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理论和实践两层面挖掘了其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客观描述了当下我国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马克思主义政府公共性理论的视阈具体剖析其成因,最后着重就如何破解我国当前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和难题,提出了新时代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高质量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对策措施和政策政治20.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