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与欧洲的人生问题
更新时间:2022-11-10 17:32:33
最新章节:从《中国与欧洲的人生问题》到人生观之论战——寻绎张君劢思想的立场背景与视野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这是一本由德国哲学家、诺贝尓文学奖得主奥伊肯和中国儒学大家张君劢合著而成的小书,从通俗普及的角度介绍了中国与欧洲的思想起源及发展历程。其中欧洲部分由奥伊肯撰写,他从欧洲思想的发源地——古希腊开始,对中世纪和近代启蒙运动以及德、英、法等国的著名哲学家进行阐释,中国部分则由张君劢撰写,他用精炼的语言对先秦孔孟老庄、宋明理学和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思想进行介绍。全书短小精悍,两位作者均为世界级的一流学者,在不长的篇幅中浓缩了中西思想的精华。
译者:江日新
上架时间:2022-07-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中国与欧洲的人生问题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从《中国与欧洲的人生问题》到人生观之论战——寻绎张君劢思想的立场背景与视野
- 附录
- 后记
- 中国人生活的展望与任务
- 当代的人
- 中国生活样式的伟大与限制
- 中国生活样式的阐明与评价
- 结语与评论
- 宋明理学与清代
- 从汉朝到唐朝的时代
最新上架
宇宙观与现代世界
本书深入探讨了西方尤其是英语文化圈的世界观变迁,借助人类学、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视角,分析了不同文明的思维体系如何映射其权力结构、社会结构和历史脉络,并随着技术和权力关系的演变而悄然改变。书中特别关注了西方对中国态度的变迁,同时讨论了时间与空间概念的文化差异和历史演进,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通过比较研究,本书挑战了我们对时间、进步和历史的传统认知,引领读者深入探索人类文明的深层结构,哲学15.1万字分析哲学与人类生活
这本书收集了托马斯·内格尔近年来对一些基本话题的哲学思考:伦理学、道德心理学、科学与宗教、死亡、大屠杀和心灵的形而上学。书中讨论的哲学家包括彼得·辛格、阿尔文·普兰廷加、克里斯汀·科斯加德、托尼·朱特、伊丽莎白·安斯科姆、菲利帕·富特、艾里斯·默多克、T.M.斯坎伦、罗纳德·德沃金、塞缪尔·舍夫勒、丹尼尔·卡尼曼、乔纳森·海特、约书亚·格林和丹尼尔·丹尼特。内格尔始终捍卫道德真理的现实主义解释,并哲学15.8万字- 会员
俄罗斯理念
本书对“理念”与“思想”做出了明确的区分,首次把“俄罗斯理念”与“俄罗斯思想”直接关联起来。全书梳理了俄罗斯哲学思想的历史,但没有局限于俄罗斯哲学,而是广泛地涉及俄罗斯文学、历史、宗教、政治等领域,考察了19-20世纪初俄罗斯各界的思想动态。哲学17.7万字 - 会员
技术治理通论
本书分为4编,共25章。全书从如何理解技术治理、如何选择技术治理、如何调整技术治理、如何控制技术治理四个问题出发,从哲学层面跨学科地切入技治思想研究、技治批评研究、技治实践研究、技治建构研究,归纳、提炼、创新了技术治理的诸多基础性问题和观点。哲学50.3万字 - 会员
自我隧道:心灵科学与自我神话
本书作者利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哲学的理论,结合大量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为读者展示了一场正在发生的“意识革命”,即“自我的祛魅”;并用散文化的语言讲解科学和哲学,带领读者进入神秘的人类意识领域。哲学20.6万字 休谟的人生智慧(人文与社会译丛)
在本书中,朱利安·巴吉尼巧妙地将休谟个人的传记与思想史和哲学交织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休谟的完整人生观。巴吉尼在本书中整理了休谟关于美好生活的145条格言,内容涉及成功的意义、友谊、休闲的重要性等多个方面,展示了休谟如何将自己的哲学付诸实践,过上理性与激情、放松与享受相融合的生活,并证明以休谟为指南,生活可以变得更加多彩。哲学16.7万字- 会员
西方政治哲学史(全三卷)
本书分为从古希腊到宗教改革、从霍布斯到黑格尔、20世纪的政治哲学三卷,第一卷论述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城邦、正义、优良秩序与平等的观念,经由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以及早期教父哲学以及经院哲学时期的“神学-政治”,重点论述了柏拉图的统一共同体:《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最佳政体、西塞罗的法权国家,以及奥古斯丁的政治哲学、宗教改革时代的路德与加尔文的政治哲学思想。第二卷意图勾勒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125万字 - 会员
哲学门(总第四十二辑)
本书以“柏拉图的伦理思想”为论坛专题,刊载陈斯一、樊黎、盛传捷、苏峻、吴鸿兆等学者的论文《“生育”还是“观看”——柏拉图中的爱欲与不朽》《前两篇演说词中的理性与欲望》《正义与数——重思中克法洛斯父子的正义观》《理解柏拉图“日喻”的“三重障碍”》《盘诘、真理与真诚——重审弗拉斯托的苏格拉底“标准盘诘”解释》等。哲学29.8万字 禅宗哲学
“虽非佛,然老松,忘我而立。”禅宗重冥思,为大乘佛教流传于中国的一支宗派。神妙传奇的初祖菩提达摩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揭出禅宗的特质。禅宗对语言的怀疑,尤其对概念性思维的不信任,使其用词神秘而凝练。无言中折射着言说。本书得益于对禅宗的哲思,以及由禅宗而来的哲思,通过概念将禅宗蕴含的哲学力量阐发出来。禅宗致力于表述的存在体验或意识体验,难以完全用概念式的语言表达出来。文字或可描哲学5.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