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综论(上册)
龙钢华主编更新时间:2025-04-25 18:29:39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初步对世界华文微型小说进行了一次综合检阅,探讨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生发机制、群体概貌、美学价值,尤其是作家作品的个案研究,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对华文微型小说进行了初步的把脉定位,视野宏阔,放眼全球,有利于促进微型小说文体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华文微型小说在世界范围内“使得华人恢复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心,并使微型小说不但成为推动整个华文文学的一股力量,而且成为超越国境实现中华文化向心力的世界大团结的力量”。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综论(上册)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 二十九 戴希微型小说初探
- 二十八 蔡楠微型小说初论——以微型小说集《水家乡》为重点
- 二十七 符浩勇微型小说中的“四英岭下人家”解读
- 二十六 黄建国微型小说初探——以微型小说集《一树蝴蝶》为重点
- 二十五 聂鑫森微型小说浅论——以微型小说集《鸳鸯锁》为例
- 二十四 秦德龙微型小说的冷幽默
- 二十三 驻足爱情看人间世象——试析袁炳发《爱情与一个城市有关》的爱情婚姻题材微型小说
- 二十二 凌鼎年微型小说初探
- 二十一 生死一把枪——论奚同发公安系列微型小说中的刑警“吴一枪”形象
龙钢华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身份探寻与历史书写
本书以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为研究对象,以罗斯的身份探寻和历史书写为内在主线,本着连续和嬗变的原则,兼顾年代顺序和作品创作主题,聚焦罗斯的三种主要身份:犹太族裔身份、美国国家身份和作家写作身份;梳理罗斯身份探寻的起点,分析作品中身份的焦虑到对犹太族裔身份、美国国家身份和作家写作身份的最初探寻,认为这些身份并非割裂,而是具有逻辑上的对立关系,并在多种途径上发生联系,交织在一起;探究罗斯的身份探文学17.9万字 - 会员
暧昧的现代性追求:晚清翻新小说研究
本书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长期以来遭到文学史忽略的晚清翻新小说进行了研究。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书复原了翻新小说的创作面貌,分析了翻新小说的创作动因,重新评价了翻新小说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上工作,均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本书的基本思路,是将翻新小说置于晚清小说变革与社会文化变革这一特定时代语境中来加以理解。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翻新小说是因应晚清“新小说”运动而出现的一股创作思潮,翻新文学17.2万字 - 会员
过程之美:唐前诗赋的文体互动与文学生成
诗、赋是唐前文学的大宗,二体交互演进,此消彼长。向来文学史着力于一体的单向研究,本书通合二者,致力于辞章学的本位考察,以文体为中心,以语用为关键,力求打破语言和文学、研究和创作之间的壁垒,关注二体在题材、手法、句式、语词、声律、创作观念等基本问题上的异同互动。以此昭示文学演进的“内在理路”、阐释“体各有妙”的体貌之美、揭示二体的根本性质、解释“赋亡”“诗兴”的文学原因等,并归于竭力彰显二体互动机理文学38.3万字 - 会员
《小说新报》与中国文学的内源性变革
《小说新报》(1915—1923)是民初市民作家(即所谓的旧派作家或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一个大本营,是持续时间较久(9年),发行期数较多(共94期),发行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大型通俗文学刊物,具有代表性。本书摈弃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研究中普遍使用的“冲击——反应模式”,采用“自感——反应模式”,突出“内源性”而非“外源性”。全书包括《小说新报》与民初长篇小说的正统性及其变革、《小说新报》与民初短篇小说文学24.2万字 - 会员
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叙事研究
叙事人称是叙事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是小说叙事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叙事人称,具有非自然性、非常见性、非可靠性等特征。近十年来,西方叙事学界基于西方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叙事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其中尤里·马格林、苏珊·S.兰瑟、布莱恩·理查森、阿米特·马库斯等人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同样也存在着这种叙事人称。梳理中国近百年来文学场域中的人称使用情况可以发现:诗歌与文学17.4万字 - 会员
屈子楚辞还原(上册)
认识屈子《楚辞》,有两个要点必须牢记:一是《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所谓“伯庸”乃是楚武王长子,封于夔子国,夔字的促音(入声)就是“屈”或“甲”。伯庸的长子屈瑕由此得姓氏,成为屈氏家族的始祖。二是屈子《楚辞》通过南北两条途径被完整保存下来,北方的途径是汉高祖九年,迁徙楚国的屈、景、昭三族和齐国田氏充实关中,屈子《楚辞》由屈氏家族作为传家之宝传入关中,为贾谊所及见。南方的途径,文学55.1万字 - 会员
文化意蕴中的诗学建构:许地山创作论
本书通过卷帙浩繁的史料,爬梳许地山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创作背景,在其“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和复杂的文化境遇中辨析其文化选择和精神之根,在宗教与信仰之间探索其人生哲学和生命求索,从“此岸”与“彼岸”的游弋中建构其作品中的形象谱系和情感脉络,从审美体验的回忆和想象中书写其创作中的“异域性”和诗意栖居。许地山独特的精神气韵贯穿他的整个人生和整体的文学创作,本书以更立体更全面的视角虔诚点燃许地山的精神之文学14.3万字 - 会员
超拔与悲怆:路翎小说研究
路翎是现代著名作家,七月派成员之一,其创作从20世纪40年代延续到“十七年”、新时期。本书研究的立足点既不是对路翎小说创作进行全景式的“扫描”和阐述,也不是对路翎小说创作中已经得到充分重视和研究的问题的重复论述,而是尝试突破流派的窠臼,从整体性考察和阶段性比照两个维度,挖掘路翎小说中被“遮蔽”或尚未论述充分的作品和艺术特质,力图呈现在不同历史语境中,路翎小说与文学主潮、政治实践之间的呼应与错位,勾文学16.1万字 - 会员
岭东的叙事与抒情:新世纪粤东文学观察
本书以新世纪以来粵东地区的小说和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既有对区域性现象的整体论述,又有对陈继平、林渊液、陈崇正、林培源、吴纯、陈润庭等小说家和游子衿、黄昏、阮雪芳、陆燕姜、辛倩儿等诗人的个案分析。微观见证近年粤东叙事和抒情两个领域的精神潮汐。文学22.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