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走商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理

经商重在理财。不管你涉足商场的目的是赚钱还是为了一展个人的抱负、理想,最终都想争取同一结果:成功。故经商,大凡善理者胜,不善者败。其实,理财并不需要什么专家、天才,只要肯运用常识、掌握时机,并能身体力行,就必有所成。卡耐基说:“所谓善于理财,那就是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追逐生意上利润的多少则是其次,重要的是把手中的钱,两头的货物搞活。”许多人都是这样致富的。

千古这“著”理

商家箴言

计然:财“藏”而不用是不生财的。只有让“钱币欲其行流水”才能致富;只有在流通过程中,利用商品的供求规律及价格的涨落规律才能聚财。

商家典要

史书上说,晋政府为了运销本国的剩余产品,采取了“轻关、易运、通商、宽农”等开放政策,致使晋南一带富商雀起。被誉为晋商之魂的计然,就是当时乘时而起的经营盐业的儒商。

因为发生一次宫庭政变,计然不得已逃亡在外。他随身所携的是一本关于国家经营管理的论著,书名叫《积著之理》。

一日,计然流亡到越国,结识了越国大夫范蠡。范蠡对治国之计颇有研究。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因计然年长范蠡几岁,遂成忘年之交。

此时的越国,已沦为吴国的附属国。越王勾践自从被吴王夫差放回国,始终不忘复仇雪耻。这天,范蠡向他推荐计然的《积著之理》,勾践听了,迫不及待地要见见计然。

范蠡把计然找来,勾践就问:“听说先生对于国家的经营谋略很有研究,还写了部大作叫《积著之理》,是吗?”计然说:“不过是我的经验之谈,谈不上研究。”勾践说:“先生不必谦虚。我今把你请来,是想听听先生的高见。比方说,我国自吴越之战后,元气大伤。请问先生有什么高明的谋略,能使我国重新富强起来呢?”

计然说:“或许可以吧,似如能按照我的《积著之理》的话。”

勾践问:“那太好了!可是敢问先生你所谓《积著之理》是什么意思呢?我乍一听,就感到太高深莫测。”

计然说:“这个嘛!也并不复杂,也不高深。所谓‘著’者,不是指著书的著,而是指‘着’。比如对弈,一开局就要走好第一着棋子。否则,全盘皆输。所以说,我这里讲的‘著’者,就是着也。著,就是计策,招数。鄙人以为,管理国家经济,只靠一种计策,一个招数,那是不能奏效的。必须积许多‘着’棋,才能达到生财、聚财的目标。”

勾践问:“第一着棋,是什么呢?”

计然说:“首先,要掌握农业生产丰歉循环的规律,及时做好物资和粮食方面的储备工作,做到以丰补歉。我流亡贵国已有些时日,留心过贵国的一些情况。贵国农业的情况是,十二年头里有六个年头丰收,六个年头闹水旱灾荒……”

计然说到这里,勾践就扳着指头与范蠡一起回顾越国最近十二年来农业丰歉的情况,果然证明了计然的论断。

计然接着说:“掌握这个规律与不掌握这个规律大不一样。掌握了丰歉循环的规律,丰年时就会尽量储备粮食,以备歉年之需。就不会盲目乐观,任意浪费,这样的话,歉年也就不会饿死人了。”

计然还向勾践谈了具体的办法,他说:“管理国家的经济事务与经商在原则上是相通的,即都需要前瞻性。比如,旱年应多备舟船,水灾之年多备车辆。有了这样的前瞻性便可以无往而不胜了。至于说到粮食储备,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只要有三年的口粮储备,就可以应付一般的灾荒。但是我不主张搞救济、搞施舍,我主张用平籴的办法来及时进行调节。”

计然继续说:“平籴的办法是指国家利用供求规律对粮食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最佳办法:当年丰收,国家就要大量购进粮食,不让粮价跌到谷贱伤农的地步;当灾年粮价上涨时,再以平价大量售出,这样,就能稳渡难关。”

勾践听得入神,感到平籴法的确比单纯的救济要高出一招。它可以使市场活跃、物价平稳,即使有涨落也在国家的控制范围内。因此,他又继续请教,问其它物品是否也可采用这种办法。

计然说:“平籴法只适用于粮食。因为粮食是维系国家安危和人民生死的特殊商品,所以必须由国家经营控制。至于其它物品则不需要实行平籴法,但必须懂得市场商品的供求规律。不论官府是否直接经营工商业,都必须掌握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客观规律。”

对这种规律,计然如数家珍地列举了三条:

一、一定要生产出高品质的、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力争做到不去支付因滞销而积压的产品。

二、对于易腐化的商品,如水果、鱼肉等要追求销售的速度,力求薄利多销,不能贪图高利而惜售。如果延误时间,发霉、腐烂,那就会造成巨大的亏损。

三、要注意行情的变化及价格涨落的规律。任何商品的价格涨到极点就必定回落,而落到极点又必定会回升。因此,价贵时,要视如粪土似地抛售;低价时,要视同珠玉似地购进。

最后,计然告诉勾践:“财‘藏’而不用是不能生财的。只有让‘钱币欲其行如流水’才能致富,只有在流通过程中利用商品的供求规律及价格的涨落规律才能聚财。”

次日,勾践就召集文武大臣商议贯彻计然的《积著之理》。

十年之后,越国果然国富兵强。

勾践由此而起兵伐吴,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报了会稽的一箭之仇,并号称春秋“五霸”之一。

商道与悟道

众所周知:晋商雄称中国五百余年之久,其成功的秘诀即是秉承计然理财之道。综观中外卓有成就的投资理财家,也多在计然这个千古“著”理之中。理财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正确就能成功。不管是小本经营的店面,还是大本经营的公司,只要打破旧习(例如改变将钱存在银行),让“钱币欲其行如流水”,就可能比专家赚更多的钱。初学经商的人要想跻身于理财致富之林,就要在思考上摆脱“唯恐运用失当”的羁绊。

等待高价

商家箴言

子贡: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求善贾而沽。

商家典要

端木,字子贡,春秋卫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善于经商,“利口巧辞”。他与时转买卖,往来于曹、鲁两国之间。

子贡经商,每每能准确预测商情,等到“待价而沽”(即等待高价才出售),不几年,子贡就成为“家累千金”的大富。

史书上称他富比陶朱公,出行“结驷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子贡后来“商而至仕”,做了鲁国祭祀官,一天他征求时任司法部长的孔子的意见:“我想去掉国家每月初一告朔所用的活羊,如何?”孔子不同意,说:“端木你可惜这只羊,可我可惜这种礼节啊!”并责备子贡这人“居积”惯了,才有此不合礼祀的想法。子贡问:“那么您看我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你就像一件器具。”子贡问:“什么器具?”孔子说:“宗庙里盛粮食的瑚琏。”

子贡明白了:鲁国政府器重我,是因为自己是件不可缺少的大器具。

有一回,子贡看见奴隶们干活很累,就派人送午饭给他们吃,孔子知道后,就批评他:“这样做不行,这是国君的事,与你不相干。”果然,国君知道后,认为他沽名钩誉,就把他辞掉了。

商道与悟道

等待,不是“守株待兔”,而是“蓄势待发”,灵活应付的战略。

子贡经商成功在于他有远见,能够预测并等待市场的变化,根据获得的信息,看好商情才脱手所积藏的东西。做生意,要紧跟市场的变化,与顾客需求的变化,这才是精明的商家。子贡只会经商,不懂政治。他为人通情达理,富有同情心,但把这个厚道之心,拿到政治上,那就行不通。

子贡有商人的习惯思维,只合经商,不合从政。学商者不可不察。

取舍有道

商家箴言

范蠡:计然把理财十八策用于治国,而我用于治家。

商家典要

范蠡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字少伯,春秋末年的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春秋后期越国名臣。他出身微贱,但绝对聪明,辅佐越王勾践,巧旋美人计,苦心经营,精密筹划,助越王勾践称霸后,官到上将军,但他料“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便辞别勾践,携了美人西施浮海到齐,经营产业。

范蠡在齐国,改名换姓,自称“鸱(chī)夷子皮”,在海边耕种,做商业买卖,就这样勤劳数年,积聚了许多财产,他成了一个大富翁。

齐国人问他:“你家资巨万,其中有什么诀窍吗?”

范蠡坦率地说:“我的老师计然把理财十八策用于治国,而我用于治家。”

范蠡说的是山西经济学家计然写的一部专著《积著之理》。其中有十八策是关于经商理财市场变化、价格、居货及商品供求关系的老道经验,于商人有益。因此,这“积著之理”十八策,当是商业文化经典箴言:

一、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二、价格要标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三、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四、赊款要认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五、货物需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厅价减;

六、出(纳)入(帐)要谨慎,切勿潦草,潦草则错误多;

七、用人要方正,切勿至斜,至斜则托付难;

八、优劣要细分,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九、货物要修整,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十、期限要限定,切勿马虎,马虎则失信用;

十一、买卖要快捷,切勿拖延,拖延则失良机;

十二、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十三、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十四、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十五、主心要安静,切勿妄动,妄动则误事多;

十六、临事要尽责,切勿妄拖,妄拖则受害大;

十七、工作要精细,切勿粗糙,粗糙则成差劣;

十八、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齐国人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就推举他为相国,他做了一阵,感到还是没兴趣。一天夜里,他在月光下散步,感叹道:“我做官做到了相国,我挣钱挣到了成千上万的财产,做人做到这一点,也就不错了。我的一切都达到了顶点,对我来说并不是好事。”于是就辞去了自己的官位,将自己的万贯家财都分发给穷人。又从齐国的大地上悄悄地消失了。

他来到一个叫陶的地方住了下来,自称为“陶朱公”,就在这个地方做买卖,开作坊,事业干得更红火,很快,他又成了一个富人,后来,范蠡年老体衰。力不从心,再也无法亲力亲为了,便放手听任子孙去经营,子孙整治家业,积累财富,手法也相当老到,聚集家产有上亿之多。后代中国人也常以陶朱公业表示富裕。中国商人将自己的商业经营活动称之为“陶朱事业”。

商道与悟道

范蠡智慧胜人一筹,因而功成勇退后,既保全了性命,又大发了钱财。

陶朱公乐善好施,接济贫亲贱交,为后人传为佳话。陶朱公经商后,很注重其师计然的“积著之理”。“积著之理”的要点在于“择人而任时。”简单地说就是人才运用和机遇把握的学问。

人生有取有舍。范蠡的取舍是在弃政之后选择了商人。

人生的取舍,恰到好处、适逢其时。范蠡远走他乡异国,专营经济,其乐陶陶。古人讲:“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这道,无论是商路之道,还是官路之道,都应本着“德不孤,必有邻”的操守,否则,“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范蠡在一舍一取中,运用了计然十八策,他善于把书本知识变成财富。中国商人把他尊为“中华商祖”,当之无愧。

对人脉有着精明的投资

商家箴言

乔致庸:国家要是灭亡了,我们也会灭亡,要是国家还在,钱还能要回来。

商家典要

乔致庸出生于1818年,去世于1907年。乔致庸出生时,乔家家境已经十分富裕。乔致庸青年时代已经考中了秀才。他的生活本来应该与商道无关的。

乔家虽然主营丝茶,但在当时山西商人中也并非最大。乔致庸大哥因战乱对生意的重大打击而一病不起,本来将以一介儒生终了的乔致庸于是不得不接手家族生意。乔致庸当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疏通南方的茶路、丝路。

乔家单是丝茶生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计。而丝绸通道则是将湖州的丝运往山西潞州制成潞绸。商旅路途的艰苦和危险开始让乔致庸逐渐意识到票号的重要作用。

当时票号很少,全国也只有5家,其中最大的日昌升也只有7个分号,且不和中小商人打交道,影响非常有限,一般小商人还必须带着银子做生意。当乔致庸意识到票号的广阔前景后,志向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汇通天下,乔致庸的这个想法多么先进,他的理想有多大!这不就类似今天的银联吗?

在乔致庸做东家时,复字号已经是包头第一大商号,几乎垄断了整个包头市场。有句话说“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当时经过两代经营,乔家在包头有11处生意,关内还有好几家铺子,总数有17家。光复字号有3个大号,十几个商铺,几百名伙计。包头当时是新开发地区,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交的地方,除了马,很多东西都很缺乏。乔致庸利用包头为基地,将商业触角发展到蒙古地区,直到后来到北京和天津。乔致庸在经营中审时度势,对人脉有着精明的投资。当时左宗棠西征,乔家出了好几百万两银子,但也有一定条件,就是大军到达新疆后,乔家可以派一个票号跟随经营后勤,为军队筹办粮草,负责汇兑朝廷的军饷。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逃到山西。8月,乔家大德通掌柜高钰接到一封密信,写信人是跟随慈禧、光绪西行的内阁学士桂春。桂春在信中写道:“銮舆定于初八日启程,路至祁县,特此奉闻,拟到时趋叩不尽。”接到信后,高钰立即把乔家大德通大加装饰一番,作为慈禧、光绪的临时行宫。慈禧太后逃到山西后缺钱,山西官员在太原召集山西各商号商量借钱,要大家体谅朝廷苦衷,大家谁都不敢答应。当时乔家大德丰票号的一个跑街的(业务员)贾继英却当场答应,同意借给朝廷银10万两。他虽然是个跑街的,但自作主张的权力很大。当时太后很高兴。贾继英回去跟大掌柜阎维藩说了,阎维藩问“你为什么答应?”贾继英说:“东家说过‘国家要是灭亡了,我们也会灭亡,要是国家还在,钱还能要回来。’”

据说阎维藩听罢十分赞同。这个阎大掌柜,当初在福州为原主所不容,几乎失业,乔致庸闻后亲往迎聘,阎氏感其诚意,终身全力为乔家效劳。慈禧太后此后给山西商人的人情,一笔是由各省督府解缴中央的款项,全部由山西票号来经营;另一笔是将庚子赔款连本带息,约10亿两白银交由山西票号来经营。

除振兴包头复字号、把票号做到汇通天下,乔致庸人生最后一件大事,就是为后人留下了这栋乔家大院。乔致庸在世时候乔家从没有分过家,而且家庭统一管理,每人每年开支多少都有明确规定。乔家大院最早只有乔贵发建的一个筒楼,后来乔致庸的父亲在边上修建了一个院子,乔致庸本人是没兴趣兴建家宅的。他信奉当年山西一个商人计然的学说,计然说,货币的流通应该像流水一样,流得越快越广才能给更多的人包括自己带来利益。乔致庸一生都将利润投入到生意中,没有兴趣置宅买地,只是考虑到大家族人口多起来了时,才在孙子乔映霞的建议下营建令后世瞩目的乔家大院。

乔致庸终于在人生的晚年开始翻盖老宅。

商道与悟道

乔致庸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知人善用,懂得如何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然后交给经营者去运作。乔致庸属下虽然也主张结交权贵,但有着精明的义利投资之举,连普通的业务员贾继英都能牢记老板的话:“国家要灭亡了,我们也会灭亡,要是国家还在,钱还能要回来。”这就是乔致庸训导出来的员工。又如乔致庸一生都致力于将利润投入到生意中,没有兴趣去置宝买地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效仿的经商之路。

学商者须知,商人与商人竞争、角逐,一定得拥有人脉资源。

看重成本

商家箴言

美查:本馆虽西人开设,而秉笔者则华人,其报系中西人所共成者。

商家典要

史载:英国商人奚安门创办的《北华捷报》之后身《上海新报》创刊后10年间,一直独占着上海中文新闻纸的宝座,并无他人觊觎,直到1872年4月30日《申报》出版,才碰到了劲敌。《上海新报》的售价是每年洋银四元,每月洋银半元,每张铜钱三十文。同是英商美查办的《申报》创刊,他压低售价,每张只取铜钱八文,几为一与四之比。面对《申报》的竞争,《上海新报》于1872年7月2日起改为日刊(星期日仍休刊),并且核减定价:每年洋银两元,半年一元二角五分,零买也是每张铜钱八文。但《申报》用的是中国土纸毛太纸,成本低廉,而《上海新报》用西洋白报纸印刷,改为日刊后又减价发售,实在是咬起牙关来做蚀本生意,终因不胜赔累,于1872年12月31日自动停刊。从此,上海报坛进入了《申报》时代。

《申报》的创办人美查是一位英国商人,于同治初年来上海经营洋布业,精通中国语言文字。有一年生意折本,拟改营他业,他的买办陈莘庚鉴于《上海新报》销路好,劝美查开设中文报馆。美查采纳其议,邀友人伍华德、普莱亚、麦基洛合资办报,每人出银400两,共计1600两,于1871年5月19日订立合约,决以此股本,创办一张中文报纸于上海。约中指明“此项股款专为投资于印刷机器、铅字及其他附属设备”,并规定,股款虽由四人分摊,但因美查系负实际经营责任,凡盈余及亏耗皆划为三份,其中美查独占两份,其余三人合占一份。故报纸若盈利,美查所得独多,若有亏损,则美查所负亦独多。

《申报》初为双日刊,自第5号起改为日刊,但逢星期日则休刊一天(自1879年4月27日起,星期日也照常出版)。每期一张,单面印刷,分为8版。其编排体例为:首载论说;次载新闻,包括本埠新闻、外埠新闻、选录香港新报、译录西报,并载京报及宫门抄;末为广告及各货价格表、轮船出入日期表。通体用四号活字排印,标题亦然,广告及价格表、船期表则用五号字排印。版面不分栏,竖行直排到底,看上去很像木板书的残页。

美查的办报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营利。他公开宣称:“本报之开馆,余愿直言不讳焉,原因谋业所开者耳。”

美查为了将其家业“盘”大,还以《申报》为基础,创办了派生性的出版物。一是附设文艺性刊物。《申报》刊行后,文人墨客投稿踊跃,报纸上容纳不下,遂于1872年11月创办《瀛寰琐记》,月出一册,专门刊登文艺性的来稿。出至1875年2月改名《四溟琐记》,次年2月又改名《环宇琐记》。二是创办白话报。美查以《申报》文字高深,非妇孺工人所能尽读,于1876年3月30日另出《民报》,隔日发行一次,称“此报专为民间所设,故字句俱如寻常说话。”因该报通俗易懂,价格低廉,故在苏、杭、宁、汉等地,“日见通行,发售日胜一日”。至1877年,每日八、九千份,其发行网也不断扩展,从城市延伸到乡镇。

1889年《申报》馆老主人美查收回本利银10万两回国。

商道与悟道

美查颇具经商头脑,他把报纸作为商品,作为企业来经营。美查斗赢奚安门,关键在其把成本看得很重。俗话说:“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粟”。因为樵是普通柴草,板粟,是一般果实。对于商业利润低廉的物品,不宜于千里贩运。因为这些粗重、轻泡之商品运输常常不便,装卸量又大,既费工费时,又利润菲薄,七折腾八折腾,豆腐盘出了肉价钱,不亏本就不错了!即令是在现代交通比较发达的状况下,长途贩运粗重、轻泡、低利的商品时,成本核算也是万万不可忽略的。对这种平贱低利随处都有的物品最好就近收集,不必“百里贩樵”、“千里贩粟”,古人都不为之,你可不要跟着学。

精于计算

商家箴言

李兆基:小生意怕食不怕鬼,大生意怕鬼不怕食。

商家典要

李兆基是广东省顺德人,自幼在家乡私塾受教育,其父在广州开设银庄。

1948年,李兆基随身只带着1000元,单身前往他的创业基地——香港发展事业。最初,他曾在文威咸东街荣昌金号等几家金铺找换买卖外汇及黄金,其后又经营过五金等生意。1956年,李兆基开始经营地产,他与郭得胜、冯景禧等3位股东组成永业公司,购入沙田酒店经营,被誉为地产“三剑侠”。由于他年龄最小,被称为“地产小侠。”1963年,李兆基参与组建鸿基公司,由此积累了地产投资经验。

李兆基处世心细,精于计算,他认为做小生意要勤奋,做大生意要计算精确。

20世纪70年代初,他趁香港物业及土地价格大跌,大肆收购。1972年,新鸿基地产将股票上市,“三剑侠”亦分道扬镳。其后,李兆基成立永泰建业,并于1973年趁香港物业及土地价格大跌,不断收购。1975年,李兆基成立了“恒基兆业”公司,“恒基兆业”公司成立之初就已拥有20个地盘。到1993年,“恒基兆业”在港九新界共拥有近600个地盘。至2003年中期,“恒基兆业”拥有的土地储备达1900万平方英尺。1983年他收购“中华煤气”,使集团在香港经济低迷时期仍保持了赢利增长。“恒基兆业”2003财政年度地产业亏损2亿多港元,但通过“中华煤气”仍取得18亿港元的赢利。

李兆基,点石成金,名不虚传。据200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一项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李兆基个人净资产63亿美元,排行第61名,位居最富有的世界华人排名第三位。

商道与悟道

李兆基深谙生意经。的确,大生意,利大本大,不怕不发市,发市吃三年。但是正因为它本大利大,其风险也大。弄不好一脚就会踏进陷阱里。这个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大生意要稳着做,要充分地调查,充分地摸底,充分地预算,把潜伏的风险估摸清。总之,多看看,多想想,不可操之过急。

亲力亲为

商家箴言

余彭年:反对浪费,宁可多盛一次。

商家典要

余彭年,原名彭立珊,1922年出生于湖南涟源蓝田镇。在很多人眼中,余彭年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早年在上海拉过黄包车、摆过地摊,经历坎坷。

余彭年大学未毕业便在长沙等地从事小本生意。他早期这段东奔西走的从商经历似乎并不顺利。1981年,余彭年曾以书法一幅回忆这段时间:“商场如战场,由北到南,由东到西,败当阳,奔夏口,失新雅,走樊城,无容身之地。”

1958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时年30岁的余彭年离妻别子,“经过几番苦斗”,经澳门偷渡至香港。

余彭年来到香港,由于人生地不熟,英文有限,广东话又听不懂,没有任何背景,找工作十分不易,但他能从勤杂工做起。此后,他赤手空拳创业,尝尽酸甜苦辣和人间冷暖。

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成为亿万富翁,外界对于余彭年的发家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传得最盛的就是,余彭年暴富是和李小龙有关。

据外界传言,1973年李小龙在香港猝然离世时,留下了一幢1000平方米的豪宅。由于当时有说法,认为李小龙的死是因为自己居住的地方与九龙塘相冲,很不吉利。所以在他死后,他的房子无人问津。

因外界的传言,余彭年当时花100万元港币廉价买了李小龙的房子,而后香港房价逐年大涨,这个房子一下子升值到7000万元港币,余彭年也因此一夜暴富。

对外界的这些传言和说法,余彭年都不置可否。

余彭年现在是彭年酒店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和九个部门的经理,不仅如此,他还要管理自己的其他产业。而几乎每一件事,他都是亲历亲为,甚至连酒店写字楼改造的设计图,他也是自己一笔一划地完成。余彭年的亲历亲为在酒店中是出了名的。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至今酒店“所有部门都没有一把手,都是老板兼任”。

在每周一至周六早上,余彭年都要召开各部门会议,在晚上,余彭年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更是“常事”。

2002年,在希尔顿酒店和彭年酒店合作管理的签字仪式上,美国希尔顿酒店亚太区副总裁西蒙·鲍尔做了如下的致词:“彭年酒店在希尔顿酒店接管前,已经是一家众所周知拥有一流设施最成功的豪华五星级酒店,彭年酒店从开业以来在没有总经理的领导,也没有管理公司管理的情况下,由年近八旬的余董事长亲自挂帅,凡事亲历亲为,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酒店全体员工达到一流酒店的水准,这是一个奇迹。”

这位年过80、身价30亿元港币的富翁在2005年,以7500万元人民币的捐赠在《公益时报》年度慈善榜上名列前茅。然而,这位80岁的富翁,平时都在食堂吃饭,有了客人才到旋转餐厅来。彭年酒店的职工食堂有余彭年的专门座位,但他一天三餐吃的多是简单的素菜和汤。食堂的墙上,有他的亲笔字:“反对浪费,宁可多盛一次。”

商道与悟道

有作为的商人,并不奢侈。历来都是俭胜奢败。因此余彭年有时穿着寻常,甚至节俭得令人不可思议。其实,这是正常的。据一项对美国百万富翁调查的结果,有70%的百万富翁给鞋换过鞋底。“我的这双平底鞋,已经穿了十多年,都换过两次底了。算算它的动态周期成本吧:这双鞋买的时候我花了100美元,给它换过两次底,每次50美元。这鞋我穿了大概1600天,从我口袋里出去的成本是200美元。加上此鞋现值20美元,总成本为220美元在1600天中分摊,每天所需成本不到14美分。”

被誉为商业管理的“大师中的大师”的德鲁克认为:一个公司制造鞋子,人们对鞋子没有兴趣,他们认为金钱是真实的,“其实,鞋子才是真实的,利润只是结果。”

余彭年有把鸡蛋算进骨头缝式的精明,但正是因为他的精打细算和亲力亲为的经营思想,才创造了他久经商场而不败。

及时先投资

商家箴言

安德烈·卡耐基:千万不要投机;签署支付的款项千万不要超过盈余的储备;取消定货的目的永远在于挽救货主;集中精力,把所有的鸡蛋放入一个篮子并照管好那个篮子;支出永远小于收入;最后,不要放弃耐心,因为正如爱默生所说:“除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哄骗你离开最后的成功。”

商家典要

年仅13岁的卡耐基来到美国,就到处打工、学习,开始了十分艰难的岁月。1856年,卡耐基的朋友斯考特劝说他买下10股亚当斯快运公司的股票,共计600美元。当时,卡耐基的全部积蓄不过60美元,但他下决心无论如何要凑足这笔钱。他与母亲商量,母亲提出以房屋作抵押来贷款。不久,一张亚当斯公司10美元红利的支票就送到了卡耐基的手里。这是卡耐基第一次参与股票投资,随后,卡耐基又充当“伯乐”,将卧铺车的发明者伍德拉夫引荐给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建立了一家火车卧铺车厢制造公司。卡耐基通过借贷投资买下了该公司1/8的股份。仅200余美元的投资,一年之后,他分得的股票红利高达5000美元!卡耐基抓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到了1863年,28岁的卡耐基在股票投资上已成为行家里手。1865年,卡耐基果断地辞掉了铁路公司的职务,开始一心一意地干自己的事业。他创办了匹兹堡铁轨公司、火车头制造厂以及铁桥制造厂,并开办了炼铁厂,开始涉足钢铁企业。

1865年4月,南北战争结束了,战争造成了大量的机会。29岁的卡耐基把以前自己入股的两家公司合并起来,成立了联合制铁公司。卡耐基的理想正在慢慢实现。正在他为公司的事情日夜奔波的时候,老上司、也是自己恩人的斯考特向摩根的借贷期满,需要25万美元,正在等待卡耐基的援手。面对傲慢的摩根、焦急的斯考特,卡耐基心中很不是滋味,如果当初不是斯考特的提拔,他还只是一个穷小子,更别说他曾在自己事业的最初给了那么多的帮助了,可是如果给了这25万美元,自己的钢铁公司就泡汤了!最终卡耐基拒绝给予帮助。

虽然当时有人称他为“卑劣的卡耐基”,但不能否认的是卡耐基在钢铁业做出的贡献和他独特的眼光。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耐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拥有2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它的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

19世纪末,三巨头主宰了美国的经济命脉。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石油业;安德鲁·卡耐基独步钢铁业;而摩根则控制了一家大银行和铁路业。其间爆发的美西战争使钢铁需求高涨。此前,摩根就看到了钢铁工业前途无量,早就插手钢铁生意,并控制了几家钢铁公司,但与卡耐基相比则微不足道。

卡耐基在创业中,经过不断地扩张、吞并,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钢铁王国。当别人问他,你创业的秘诀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说:“那就是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追逐生意上利润的多少则是其次的。”又说:“我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再等待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再投资。”

商道与悟道

卡耐基的这种价值取向,对理财者来说十分重要。钱多并不能真正说明什么。著名的美国通用汽车制造公司的高级专家赫特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在私人公司里,追求利润并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把手中的钱如何用活。”

卡耐基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和最大秘密在于为了成就自己,摒弃情性,理性地拒绝帮助过他的人,将自救的财力,旺盛的精力和理财的耐力完全集中于所干的事业。我们应当像他那样去理财:及时投资,再等待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再投资。

四字真经

商家箴言

彼得·林奇:尽量不要犯那种因为人不在国内而损失钱财的错误。永远不要买那种必须依赖于像缅因州农民一样不思进取、四平八稳的人的股票。

商家典要

在人们的眼中,林奇就是财富的化身,他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资100美元于该基金。1963年,林奇用他做球童挣来的钱购买了他平生第一笔股票——一个叫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价格每股7美元,后来股票上涨了五倍,林奇慢慢抛出飞虎股票,并用赚得的利润念完了波士顿大学的研究生课程。

1969年,林奇已经毕了业,也服完了兵役,他开始来到富达公司,正式成为一名公司的职员。起初是金属商品分析师,干了几年的分析工作之后,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8年之后,由于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主管。当时的麦哲伦基金理事长,资金仅有2200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还是一个“婴儿”,但对于林奇这个初学者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它给林奇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才能的舞台。靠着独有的投资方式,林奇成为华尔街股市的超级大赢家。在他所投资的领域中,包括克莱斯勒汽车、联邦快递等。1990年,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已经13年了,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增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管理最大的基金。

林奇经商的准则是:

一: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一家经纪人公司的推荐,甚至连你最信任的《金融通讯》上最新推出的保证“至少不会损失”的建议,也别接受,你唯一可以信任的是你自己所做的研究。

二:尽量不要犯那种因为人不在国内而操作失钱财的错误。永远不要买那种必须依赖于像缅因州农民一样不思进取、四平八稳的人的股票。

商道与悟道

不要遵循那些所谓的金科玉律,那样你是成不了优秀的股票投资者的。因为经营股票是一门艺术,如果有人可以通过数学分析的方法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股票,那他还不如用电脑算命。林奇做股票生就不依靠于市场预测,也不靠技术分析,他不做期货与期权交易,更不做空头买卖,他在股票投资上获得的巨大成功仅仅依靠“研究”、“进取”这四字真经。

用钱生钱

商家箴言

洛克菲勒:我正在用这笔钱生钱。

商家典要

在19世纪初,德国人梅里特兄弟移居美国,定居密沙比,他们无意中发现密沙比是一片含铁丰富的矿区。于是,他们用积攒起来的钱,秘密地大量购进土地,并成立了铁矿公司。洛克菲勒后来也知道了,但由于晚到了一步,只好在一旁垂涎三尺,等待时机。

1837年,机会终于来了。由于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市面银根告紧,梅特里兄弟陷入了窘境。

一天,矿上来了一位令人尊敬的本地牧师,梅特里兄弟赶紧把他迎进家中,待作上宾。

聊天中,梅特里兄弟的话题不免从国家的经济危机谈到了自己的困境,牧师听到这里,连忙接过话题,热情地说:

“你们怎么不早告诉我呢?我可以助你们一臂之力啊!”

走投无路的梅特里兄弟大喜过望,忙问:“你有什么办法?”

牧师说:“我的一位驯友是个大财主,看在我的情面上,他肯定会答应借给你们一笔款子。你们需要多少?”

“有42万就行。可是,你真的有把握吗?”

“放心吧,一切由我来办。”

梅特里兄弟问:“利息多少?”

梅特里兄弟原本认为肯定是高息,但他们也准备认了。谁知牧师道:“我怎么能要你们的利息呢?”

“不,利息还是要的,你能帮我们借到钱,我们已经非常感谢了,哪能不付利息呢?”

“那好吧,就算低息,比银行的利率低2厘,怎么样?”

两兄弟以为是在梦中,一时呆住了。

于是,牧师让他们拿出笔墨,立了一个借据:“今有梅特里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特立此据为证。”

梅特里兄弟又把字据念了一遍,觉得一切无误,就高高兴兴地在字据上签了名。

事过半年,牧师再次来到了梅特里兄弟的家里,他就对梅特里兄弟说:“我的那个朋友是洛克菲勒,今天早上他来了一封电报,要求马上索回那笔借款。”

梅特里兄弟早已把钱用在了矿上,一时间毫无还债的能力,于是无可奈何地被洛克菲勒送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洛克菲勒的律师说:“借据上写得非常清楚,被告借的是考尔贷款。在这里我有必要说明一下考尔贷款的性质,考尔贷款是一种贷款人随时可以索回的贷款,一旦贷款人要求还款,借款人要么立即还款,要么宣布破产,二者必居其一。”

于是,梅特里兄弟只好选择宣布破产,将矿产卖给洛克菲勒,作价52万元。

几年之后,美国经济复苏,钢铁业内部竞争也激烈起来,洛克菲勒以1941万元的价格把密沙比矿卖给了摩根。而摩根还觉得做了一笔便宜生意。

也许有人会说洛克菲勒不守商业道德。但是洛克菲勒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完全是合法的、正当的。况且商业经营的最高目的是赚钱,其游戏规则是不受道德限制的。

洛克菲勒的座右铭是:“我正用这笔钱生钱。”

商道与悟道

想用钱生钱,就得像洛克菲勒那样。但用钱生钱的学问比较深奥。钱是货币的俗称。货币有三种功能:一般等价物、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对一个聪明人来说,只有流通手段更接近“钱”的本质,因为在流通过程中,“钱”才会最大可能地增值。对一个生意人来说,钱,就是用来赚钱的,舍此,它别无所能,哪怕把它存入银行拿利息也是不划算的。从用钱的这种特点来看,有两件事不宜做:一是让钱闲置;二是购买冷背货。让钱闲置,就更明显了。直接把它从流通领域退出来,失去了它的增值性能。在聪明的生意人眼里,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对他们而言,将钱闲置起来,无异于犯罪。再则,用钱买了冷背货,也是不适宜的。因为冷背货滞于周转,不能快速增值,甚至还会冒蚀本的风险。这当然与生意人的赚钱出发点是大相径庭的。俗话说:“有钱不购冷背货,有钱不置半年闲。”难怪洛克菲勒说:“用这笔钱生钱。”其实,这也是生意场上的座右铭。

让人心动

商家箴言

山姆·沃尔顿:我们珍视每1美元的价值。我们的存在是为顾客提供价值,这意味着除了提供优质服务之外,我们还必须为他们省钱……每当我们为顾客节约了1美元时,那就使我们自己在竞争中领先了一步——这就是我们永远打算做的。

商家典要

1918年,山姆·沃尔顿出生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金菲舍镇,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长大的,二战时期曾在军中服役,早期经历实在平平。然而,正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在日后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虽然他已在1992年去世,但随着沃尔玛业务的扩展,他的精神依然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得以体现。

二战结束后,退伍的山姆回到故乡,他和妻子海伦开了一家小店,学会了采购、定价、销售。

山姆创业之初,零售业市场上已经存在了像凯玛特、吉布森等一大批颇具规模的公司,这些企业将目标市场瞄准大城镇,他们“看不起”小城镇,认为这里利润太小,不值得投资。但山姆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有利商机。山姆提倡低成本、低费用结构、低价格、让利给消费者的经营思想。山姆认为:“如果我用单价80美分买进东西,以1美元的价格出售,其销量是以1.2美元出售的三倍!单从一件商品上看,我少赚了一半的钱,但我卖出了三倍的商品,总利润实际上大多了。”在这样的经营策略之下,小店很快就扩大规模,廉价的商品、优质的服务引来了四面八方的顾客。1962年,山姆·沃尔顿创建公司,在阿肯色州罗杰斯城开办第一家沃尔玛百货商店。1969年10月31日,成立沃尔玛百货公司。

商道与悟道

商道中有句行话叫做:“赚小钱靠的是本事,赚大钱靠的是运气。”沃尔顿的本事就是给对方一个超低的价格,让对方动心。

但是,你不能让对方知道成本,这才有赚钱的机会。

很多商品,由于多种原因,人们很难知道成本价,而商家就正好可以大捞红利。

在一般情况下,卖方不会让人们知道成本价,也不向顾客透露成本分析。如果顾客索要这种资料,可以告诉他:公司规定成本不外露;没有这样的资料;提供的资料杂乱而多;这样做会泄露厂方商业机密;给他提供厂方自己的成本预算等等。

所以,保守成本秘密,是一种必备的商业头脑。

金科玉律般的法则

商家箴言

沃伦·巴菲特:我从不把钱押在我不了解的生意上。

商家典要

投资商人巴菲特,其投资生涯始于11岁,还在读中学时,他便热衷于做生意,并说服自己的同学入伙。他们把买来的弹子球机租给理发店,让店主放在店里,利用这机器赚的钱,五五分成。在一个月内他们就说服了3家理发店,之后又扩大到7家,一点点地积累着自己的财富。

巴菲特有句口头禅:“宁愿模糊的对,不要精确的错。”他这话指的他那12项投资法则:

一、该企业必须简单可被了解。切记遵守把平凡事做得非凡就是致富之道。

二、该企业必须有一路走来的经营历史或轨迹。要避免屡败屡战、想翻本或虽价低却困难重重的公司,要寻找价位合理而质好的公司。

三、该企业必须具备有利的长期展望。要分辨何为“有利的长期展望”,很简单,只要产品非属低价的大宗性货物而且是被需要的,没有即刻代替品,没有被管制的、具备“特许”性质的产品或服务。

四、必须理性。理性与否的判断标准,在于分配资源的优先顺序。

五、必须向股东开诚布公。要能对股东充分说明公司营运过程的对与错,更要使全体经营阶层不以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为挡箭牌,要坦承经营上的功与过。

六、必须抗拒机构的僵化与钝化。沃伦·巴菲特自称在事业生涯中最大的“悟”,就是认识到在企业运作的时候,经营者会不知不觉模仿其他经营者的行为——即使是愚蠢而不理性的行为,犹如旅鼠一同集体人海自戕一样。沃伦·巴菲特认为必须能跳脱“旅鼠现象”的桎梏才值得投资。

七、必须重视净值报酬率而非每股盈余。每股盈余是个烟幕弹,所以舍其而重视净值报酬率。但他所谓的净值报酬计算,不能把资本净损益及营业外损益算进去,因为他重视公司营业上的能力。

八、必须计算“股东的真正盈余”,才能真实反映得到的价值。将盈余的品质、种类分清楚。一般所谓的每股盈余数字只能当做是对盈余认识的下限,要了解股东的“真正盈余”就要了解在上年度产生盈余后,今年有哪些必要的资本支出,这些必要的资本支出实际上等于是“费用”性质,理应从“帐面盈余”减除后才是股东真正的盈余。这种严格有意义的盈余观点,是沃伦·巴菲特所说的宁可要模糊的“对”也不要精确的“错”的真谛。

九、要寻求有高边际利润的公司投资。如何将不需要的成本及费用删除而不浪费,这要运用智慧才能做得到,像巴菲特自己的公司这样既无法务部,也无公关或投资关系部,也不雇用工商管理硕士来规划并购,更不设司机及信差。公司的办公费用只占营业利润的1%,相对于其他公司的10%来说显然是非常节俭。沃伦·巴菲特重视的是公司经营者创造高边际利润的本事。

十、公司所掌握的每一块钱,是否至少能产生一块钱的市场价值。最快检视公司价值的方式是看公司的保留盈余增加数是否和公司市价增加的数字相当。

十一、必须决定该企业的价值。以看待债券的方式,将企业在未来可预计年数内的真正盈余加以合计,并用折现率折现成今日之价值。因此,沃伦·巴菲特只选公司未来的真正盈余是能预测且相当确定;也因此,他投资不像微软及英特尔这类公司,因为他觉得尚不能掌握其技术及营运的未来。

十二、必须在对公司价值有重大折数的情况下,才进行投资。股市就像上帝,是自助者神助之,但也有不像上帝的时候,那就是市场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投资人。

商道与悟道

成功始于意念,成功始于积极奏效的努力。在别人还没想到时,就想到了,在别人还没看到时,你看到了,别人还没得到时,你就得到了,这一切看起来是那样自然,合情合理。

巴菲特投资的真谛在于寻找有价值而花费低手工艺的目标,这便是沃伦·巴菲特投资商的金科玉律。这便是事事领先的高手。

七字真言

商家箴言

王安:找出需要,满足它!

商家典要

名列全美十大富豪之一的华裔电脑巨人王安,他的经营理念只有7个字——“找出需要,满足它!”

王安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是一位卓越的技术研究人才。他从发明“忆磁蕊”开始刨业,接着开发出“森纳赛克”的照滔排版设备“洛其”对数计算器、300型计算机等产品,决定了他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

“洛其”于1965年问世,它是为科学家与工程师等专业人所开发出来的第一部桌上型计算器。当时,王安公司财务部的年轻议员莫里,喜欢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操作“洛其”。有一天他脱口说:“如果‘洛其’能更简单地操作,它将成为商业上的一大利器。”

莫里无意间的一句话,重重震撼了王安。他心想:“多年来,我一直只考虑到科学家与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的需要,却忽略了其他大多数人的需要。”

王安针对“洛其”深入研究,并不断改良。10个月后,一部任何人都能操作的商用计算机——300计算机终于上市。由于它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要,所以很快就成为市场上的宠儿。

王安说:“经营企业,必须努力从顾客的立场去考虑,顾客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汽车商不必让顾客去研究内燃机,电脑公司也不该要顾客都懂电脑。一部机器能使作业简化、效率提高的话,人们自然会对它发生兴趣,这时它是否叫做电脑,根本就不重要了。”

商道与悟道

王安的七字真言,犹如古人赚钱的八字名言:“察其所需,供其所求。”这对经商者的启示:在经营任何产品时,千万不可因为专注于纯技术的改良,而忘记了关键所在——满足大家的需要。因为“顾客要的不是技术,而是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

妙法

商家箴言

保罗·盖蒂:我打算把这片油田交给你,从今天起我不付你薪水。

商家典要

盖蒂的财产大约有80亿美元。

有一次,盖蒂聘用一位名叫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的人,管理洛杉矶郊外的一些油田。

米勒是个优秀的管理人才,对石油业很内行,而且勤奋、诚实。可是盖蒂每次去察看油田,总会发现一些浪费或错误的情形——员工有浪费的现象;若干工作进度太慢,有的又太快;有些机具太多,有些又太少。此外,盖蒂还发现米勒呆在办公室的时间太多,而在油田现场的时间太少了。

上述这些因素,使得油田的费用上升,利润减少。盖蒂确信米勒的才干,但对他的表现不太满意,于是找他来谈话。

盖蒂说:“妙极了!我只不过在油田呆了一个小时,就发现许多地方可以减少浪费,提高产量,增加利润,而你竞然看不出来。”

米勒回答:“因为那是您的油田。油田上的一切,都跟您有切身的关系,那使您眼光锐利,看出一切的问题。”

米勒的回答,令盖蒂心头一震,他连续好几天都在想米勒所说的话,最后他决定做一项大胆的尝试。

盖蒂告诉米勒:“我打算把这片油田交给你,从今天起我不付你薪水,而付你油田利润的百分比,油田愈有效率,利润当然愈高,那么你赚的钱也愈多。你看怎么样呢?”

米勒考虑了一下,就欣然接受了。从那一天起,一切改观了。由于油田的盈利与米勒的收入有切身的关系,他遣散了多余的工人,把机具的数量控制得恰到好处,另外又想出更好的作业方法,使工作进度适宜,减少了人力与物力的浪费。而且,以往他每周至少要花二天在办公室,如今一个月才去一两次。

六十天后,盖蒂又去察看油田。他详细检查作业的情况,已经找不出任何毛病。结果,油田的费用减少,而产量与利润都大增。

商道与悟道

对于一个勤奋而诚实的管理人才,不能把老板的企业当作自家的企业,以致油田费用上升,利润减少。当盖蒂发现其中原因时,不是指责,而是运用人性关切自己的原理,以利益激励的妙法,使米勒发挥潜能,从而得到改观。可见盖蒂是位很会用人的企业家。

入市问行情

商家箴言

坪内寿夫:我从来不设法去讨好别人。我没有必要去讨好那些不喜欢我的人,我向来是实话实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商家典要

战后日本,人们首先重视的是吃饭问题。但几年后生活已有所好转,电影便成了当时最热门的娱乐。再平凡再差的电影都不必担心没有观众,这使得制片公司和电影院老板笑逐颜开。尤其是电影院老板,只要专门放映一个制片厂的影片,财源就能滚滚而来,影院实为当时获利最大的行业。坪内寿夫看准了这个行情。

1949年,他带着340万日元来到松山市,这是他父亲的遗产。他的父亲原来经营“大坪座”和“第二大坪座”两个小剧场,但他认为只是守着父母的产业,算不得大男人,因此他打算自创一个剧院,给予最妥善的经营,这样才称得上有志气的男子汉。

坪内寿夫不甘心只当乡下一位小富翁,他大可从其父母处接收过来两个小剧院,轻松愉快地经营。坪内认为,只有经营规模更大,赚更多的钱,才能算得上企业家,才能体现他这个男子汉的价值。他认为要赚钱就要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而在电影界中,别人不敢做的事是什么呢?此时,日本有四家制片公司:东宝、松竹、东映、大映,其中东宝拥有最多的佳作和大电影明星。全国各电影院都是只放一家制片公司的影片,坪内的影剧院也不例外,只放东宝一家的片子。坪内于是打破了这个传统,他把四大制片公司以及国外的片子轮流放映,结果电影院场场爆满。

由于坪内坚持谁的片子受观众欢迎就放谁的,有的制片公司出于嫉恨,找一些地痞流氓到电影院捣乱。电影业和饮食业一样,是流氓最喜欢找麻烦的行业。如果你让他得逞,他会得寸进尺;如果你拒绝给他们好处,他们会在入口处捣乱,让一般观众不敢进来。但不论是谁威胁恐吓,坪内都不吃那一套。他认为如果答应流氓的要求,那将后患无穷,但如果做了不当的处理,也会给流氓找到借口,更加大闹特闹。坪内说,不管他们怎么闹,我都不在乎,但我绝对坚持一点,不允许免费入场。遇到流氓闹事,他就叫管理人员立刻打电话报警。而其他电影院怕惹麻烦,总是对地痞流氓有所忍让。坪内则认为,如果允许他们免费进场,就等于自己毁弃了经商的基本原则。

地痞流氓不敢来骚扰之后,过了一段时日,社会上竟然传出流言蜚语,说坪内是个流氓头子,背上还刺了花纹,所以连地痞流氓都怕他。其实,这是坪内气魄、毅力的胜利。而这种胜利,跟他那体壮如牛的身躯不无关系。坪内身高虽然才1.69米,腰围却有127厘米,体重105公斤。他的眼睛细小,耳朵却很大,容易使人联想到非洲的巨象。他往那儿一站,像一尊铁塔,两三个流氓不是他的对手。

坪内寿夫很有个性。社会上对他的评价趋于两极,非常少见。记者在认识坪内的人中搞了项调查,结论是:喜欢坪内的人,喜欢到了极点,用最好的形容词来形容他;讨厌坪内的人甚至不愿看到他的脸,厌恶他就像厌恶蝎子。坪内寿夫的特征是朋友多,敌人也多。坪内并在乎这些,他说:“我从来不设法去讨好别人。我没有必要去讨好那些不喜欢我的人,我向来是实话实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坪内寿夫的家业越来越大,他拥有造船、钢铁、商业、食品、金融、旅游、观光、机械、电机、运输等特大企业,统称来岛集团,有员工12.5万余人。坪内寿夫和松下幸之助、丰田英二一样,成了控制日本的十大财阀之一。

商道与悟道

俗话说:“出门看天气,入市问行情。”

行情,就是市场上各种行业的经营情况,包括浅层面的商品价格变化和深层面的商品供求变化的趋向。前者具有很实际的交易指导作用,后者关系到商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如果经商者连基本的商业行情都不了解,不知晓价格的高低贵贱,也不知晓品种的差参错落,也不知晓商品供求变化的趋势,那便犯了生意道上最大的错误。

坪内寿夫的成功,就在于熟悉商业行情和商业发展结构性变化对商业竞争的重要性。商人经商做到了这份上,犹如一个考生事先知道了答卷,那还能不胜券在握吗?

“秘书”的“秘”在哪里

商家箴言

洛克菲勒:要致富发财,除了勤俭以外,别无其他方法。

商家典要

洛克菲勒刚开始步入商界之时,经营步履维艰,他朝思暮想发财,但苦于无方。有一天晚上,他从报纸看到一则出售发财秘书的广告,高兴至极。第二天急急忙忙到书店去买一本,他迫不及待将买来的书打开一看,只见书内仅印有“勤俭”二字,使他大为失望和生气。

洛克菲勒回家后,夜不能眠,他反复考虑该“秘书”的“秘”在唧里?起初,他认为一本书只有这么简单的两个字,可能是书商和作者在欺骗读者,而且他一度曾想指控他们。但经过千思万虑,他越想越觉得此书言之有理。他不由感叹道:“要致富发财,除了勤俭以外,别无其他方法。”于是他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计增加收入。这样坚持了5年,积存下800美元,然后将这笔钱用于经营煤油,最终成为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富豪。

商道与悟道

爱惜钱财的原理与勤俭相仿,商人既千方百计努力赚钱,同时也想尽各种办法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这是他们的生意获得赢利的秘密之一。

努力挣钱是开源的行动,设法省俭是节流的反映。巨大的财富需要努力才能得到,同时也需要严密才能积聚。犹太人很会算账,他们计算过,如果每人每天储蓄1美元,积累10年或20年,也很容易就达到1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