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西海固
来宁夏支边转眼已四十年,走过的地方不算少,但去得较多、印象最深的还是西海固,那里有我地熟的人和事,那里有我喜欢的山和水。虽然时隔多年,但往事仿佛昨天发生,时时在我眼前浮现。在自治区四十大庆临近的日子里,不由得我感慨万千……
一九五八年,我奉调宁夏工作不久,就接到一项特殊的采访任务:随同公安部门到固原地区调查一起重大的社会治安事件。当时已是数九寒天,冷风刺骨。我们乘一辆军用大卡车,架着机枪,昼夜兼程。公安人员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连饭也顾不上吃,饿了就啃几口干粮,那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到了固原,在当地公安部门的配合下,立即投入紧张的业务工作之中。白天他们派专人陪我们外出采访,晚上和我们住在一起防止意外。在他们的努力下,社会秩序有所安定,各项建设顺利进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以保障。在我们胜利返回银川前夕,固原地区领导和公安处的同志都来驻地为我们送行,气氛十分热烈。我们在固原期间,结识了不少朋友,这为我们以后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宁夏人民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对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一天,我从报上看到一篇《水利工地上的上海青年》的通讯,介绍上海支宁青年陈迺瑜在一次测量泾源县老龙潭水速、水位和水量的工作中,为了抢救同伴,坠入深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马上把这一内容列入选题计划,社里派我和另外三位同志去抓素材,写作这部书稿。我们到烈士陈迺瑜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访问了他的战友,阅读了他的全部日记。他热爱山区水利事业,一心扑在工地上,为了早日解决山区干旱问题,曾三次推迟婚期,为宁夏水利建设作出了成绩。他还曾一度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一九五九年,我们一行又三下老龙潭,到陈迺瑜烈士牺牲的现场进行踏勘。老龙潭两岸山虽不算太高,但陡峭险峻,很难近前,要经过“滚石坡”“铁门坎”“鬼门关”等险要地段,这使我们亲身体验到了陈迺瑜历经的艰险。回来后由我和陈兴起同志执笔,写出了十几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陈迺瑜》。可惜由于三年困难时期,出版社“下马”,此书未能出版,现在连原稿也找不见了。
那时,为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工作的需要,社里让我负责编辑一套革命斗争回忆录,这个工作得到军区领导和一些老同志的重视与支持。我们相继帮助宁夏军区副司令员马思义、同心县副县长韩世继以及贺兰县县委书记李海东记录整理写出了《难忘的三十分钟》《深山里的战斗》《在毛主席身边》三部书稿。根据宁夏军区的推荐,我专程到固原访问了固原军分区司令员李凯国(后调任宁夏军区副司令员)。他是一位谦虚和蔼的老同志,我们作过多次长谈。他曾经担任张国焘的警卫员,在察觉张与国民党官员勾结准备叛变革命的关键时刻,毅然带着枪支和文件赶回延安向中央作了汇报,表现了一名革命战士机智勇敢和对党忠贞的高贵品质。他的革命经历非常丰富,也曾答应为我们撰稿,只是后来由于出版社“下马”,这个计划也未能实现。
一九九六年夏天,固原地区的一位老朋友邀邀我和我的老伴到固原旅游,借以避暑消夏。时隔三十多年,没有想到我又重新踏上这片土地。
我们此行以看山为主,一是宁夏泾源境内的六盘山,一是邻省甘肃生凉境内的道教石山崆峒山。泾源过去我来过不止一次,但都有任务在身,无心游山买水。这次不同了,摆脱一切,姑且闲适一回,尽情享受自由于山野之间,把良辰美景长留记忆之中。没有想到,这次旧地重游,令人有旧貌新颜、沧桑巨变之感。如今的泾源,已不复当年那个荒凉萧条的农村小镇模样,它凭借改革开放的机遇,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秀丽的景点,星罗棋布,置身其间,恍若世外桃源,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远眺六盘山:群峰起伏,云海苍茫,重峦叠翠,气势磅礴。漫步其间:山花烂漫,绿草如茵;溪水潺潺,凉风习习。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更是山清水秀,蝶飞鸟鸣,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错落有致,蔚为壮观。这其间,我们还到过十里飘香的荷花苑,观赏那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不是荷花而名为荷花的绿叶黄花;也曾登高观赏龙潭飞瀑,俯瞰神秘莫测的老龙潭;还踏着齐腰深的荒草去探访成吉思汗在凉天峡营造的避暑山庄的遗址;更有幸品尝到二龙河人工饲养的红鳟鱼。我们没有忘记在去崆峒山的途中在秋千架摄影留念。没有想到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居然还有这样一片绿色净土,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令人仿佛回到了江南,真令我流连忘返。
(原载1998年5月20日的固原日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