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认清自己是什么体质,把养生养到实处——辨清体质好养生(8)
第五节 阳虚体质:调养重在扶阳固本,防寒保暖
阳虚体质与阳气不足的差别
在前面,我们用整整一篇来介绍阳气,可见它对人体的重要性。在这一章,我们还要继续阳气不足的话题,来探讨一下阳虚体质。我们在前面说过,80%的现代人都有阳气不足问题。那么,是不是意味着80%的现代人都是阳虚体质呢?当然不是,阳气不足并不等于阳虚体质,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与日光明”。所谓阳气不足,只是一种现象,它本身是由于短期内阳气过度的损耗所造成的,如果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养,很快就可以调整过来。而阳虚体质就不同了,它已经让这种现象形成了身体内部的一种常态,一旦遇到情志失调或外邪入侵,很容易产生疾病。而且,一旦形成了阳虚体质,短时间内是很难调整过来的。
从中医角度来说,阳虚体质的典型症状就是怕冷,且常尿频、腹泻,严重者吃进去的食物不经消化就拉出来,有的还伴有头发稀疏、黑眼圈、口唇发暗、性欲减退、白带偏多等症状。这类人,有的是先天禀赋;有的是长期熬夜,慢慢消耗阳气所致;有的是长期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清热解毒中药所致;有的是喝凉茶所致;有的是性生活过度或经常在冷气下性交所致。
在日常起居方面,阳虚体质的人要注意关节、腰腹、颈背部、脚部保暖。燥热的夏季也要少用空调;不要做夜猫子,保证睡眠充足,通常晚上不要超过12点睡觉,冬天应该不超过晚上11点钟。
同时,这种体质的人平时可选择些安全的中药来保健,如鹿茸、益智仁、桑寄生、杜仲、肉桂、人参等。如果是阳虚腰痛和夜尿多,可以用桑寄生、杜仲加瘦猪肉和核桃煮汤吃。
此外,任脉肚脐以下的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这四个穴位有很好的温阳作用,可以在三伏天或三九天,就是最热和最冷的时候,选择1~2个穴位艾灸,每次灸到皮肤发红热烫,但是又能忍受为度。
阳虚体质,多吃点养阳、补阳食物
既然阳虚,就要补阳,那么如何来补阳呢?阳虚体质的人要遵循温补脾肾以祛寒的养生原则。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本,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中医认为,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悲哀,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凉、不耐秋冬,故阳虚体质者尤应重环境调摄,提高人体抵抗力。
既然如此,那么阳虚者在饮食上就应该多吃一些养阳的食物。《本草纲目》中说羊肉、狗肉、鹿肉等具有养阳之功效。
羊肉性温,味甘,是温补佳品,有温中暖下、益气补虚的作用。阳虚之人宜在秋冬以后常食之,可以收到助元阳、补精血、益虚劳的温补强壮效果。
狗肉性温,味咸,能温补阳气,无论脾阳虚或是肾阳虚,都可食用。民间早有“阳虚怕冷,常吃狗肉”的习俗。对平时四肢欠温、腰膝冷痛者,每年入冬以后,经常食狗肉,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阳虚的人可以在夏日三伏,每伏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阳虚体质的人宜食味辛、性温热平之食物,如薏苡仁、大蒜、葱、莲藕、甘薯、红豆、豌豆、黑豆、山药、南瓜、韭菜等。
阳虚者不要吃空心菜、山东大白菜、菠菜、茼蒿、茭白笋、白萝卜、百合、冬瓜、苦瓜、茄子、绿豆、绿豆芽等食物。
另外,对付阳虚体质,我们再向大家推荐一款“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50克,生姜200克,羊肉500克,食盐适量。
做法:
1.当归、生姜洗净后切成大片备用。
2.羊肉洗净后切成2厘米见方的肉块,放入沸水锅中汆去血水后,捞出晾凉。
3.将羊肉、当归、生姜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置文火上煮沸,捞去浮沫,改用文火炖至肉烂,加入食盐即成。
用法:每周一次,佐餐,食肉喝汤。
功效:补阳散寒。用于产后,腹部冷痛,四肢不温,腰膝酸冷,阳痿,免疫力低下等阳虚之人。
十个胖子九个虚,胖子也要补身体
也许大家看到这个标题会觉得可笑,生活中多少体重超标的人想尽办法减肥。减少食量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连正常三餐都不愿意多吃了,哪里还能补呢?其实这些观点有偏颇之处,大多数肥胖者最需要的其实是补,尤其是那些真正的肥胖症患者,他们大多数都是阳虚体质。
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者,就称为肥胖症。肥胖之人脂肪多,就像穿了一件“大皮袄”,不容易散热,夏天多汗容易中暑和长痱子;由于体重增加,足弓消失,容易成为扁平足,虽然走路不多,也容易出现腰酸、腿痛、脚掌和脚后跟痛等症状。而肥胖的人在活动后还很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疲乏、多汗,所以人们常常用“虚胖”来形容胖。虚胖就不是健康的状态,这个虚只能用补来解决。
有句话叫“血虚怕冷,气虚怕饿”。血少的人容易发冷,而气虚的人容易饿,总想着吃。针对这种食欲旺盛的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补阳。熟知《本草纲目》的人都知道,其中最推崇的补气本草之一就是黄芪,黄芪性温,最能益气壮骨,被称为“补药之长”。常用十几片黄芪泡水喝,每晚少吃饭,用10颗桂圆,10枚红枣。这个红枣是炒黑的枣,煮水泡上喝,不至于因为晚上吃得少了而会感到饿,同时红枣和桂圆又补了气血。另外,平时要多吃海虾,这也是补气、补肾最好的方法。当把气补足后,就会发现饭量能很好地控制了,不会老是觉得饿了。坚持一段时间,体重就会逐渐下降。
对于那些吃得少,也不容易饿的胖人来说,发胖是因为血虚,平时要多吃鳝鱼、黑米糊糊、海虾,同时再多吃牛肉,自然就会有劲。气血补足了,肥胖的赘肉自然就消失了。
另外用按摩的方法也可以减肥,每天早上醒来后将手臂内侧的肺经来回慢慢搓100下,再搓大腿上的胃经和脾经各50下,能有效地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并能促进排便,及时排出身体内的毒素与废物。中午的时候搓手臂内侧的心经,慢慢来回上下地搓100次,然后再在腰部肾腧穴搓100下,因为中午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是补肾、强肾的最好时机。晚上临睡前在手臂外侧中间的三焦经上来回搓100下,能有效地缓解全身各个脏器的疲劳,使睡眠质量提高,好的睡眠也是人体补血的关键。
所以,虚胖的人不妨试试用补的方法来减肥,在控制食量的基础上,吃那些最对症的食物,平时再辅之以按摩和运动,坚持下去就能既减轻体重,又保持健康。
现代人的阳虚体质,多是冰箱“冻”出来的
事实上,除了部分人属于先天阳气不足,我们大部分的阳虚体质都是后天造成的。而且,在现代社会,大多数的阳虚体质都是冰箱造成的。自从有了冰箱之后,我们的生活就改变了,各种冰镇食品纷纷往肚子里装,直接降低了我们胃部的温度,这不是身体内的自然调节,而是从外面强行侵犯。在中医理论中,寒属阴,阴盛伤阳,直接攻击了位于中焦的脾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阳虚体质。
以冰西瓜为例。在夏天吃西瓜前,很多人喜欢把它放在冰箱里,冻得凉凉的再拿出来食用。这样虽然嘴上舒服了,却会对脾胃和咽喉造成很大的伤害。西瓜本来就是生冷性寒的食物,一次吃得过多容易伤脾胃,如果贪凉吃冷藏时间过长的冰西瓜,对脾胃的伤害就更大。此外,西瓜中有大量水分,可冲淡胃液,从而引起消化不良,使胃肠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腹胀、腹泻。特别是在劳动、剧烈运动之后,如果大量吃冰西瓜,很引发胃痛或加重胃病。胃肠虚弱的婴幼儿和平时就有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等肠胃道疾病的人,最好少吃。
最近,有一个奇特的名词叫做“冰箱综合征”,恰好说明了冰箱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是“冰箱综合征”呢?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在盛夏的时候,吃上凉凉的冷饮和可口的冷食,会感到一时的舒服,可紧接着就是难忍的头痛、胃肠道不适,这就说明你已经患上了“冰箱综合征”。
所谓“冰箱综合征”,就是由于食用冰箱内的食物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头痛、肺炎、胃炎、肠炎等。下面我们逐一分说。
1.头痛
烈日炎炎的夏天,人们免不了吃一些冷冻食物来消渴解暑。当快速食用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时,常常会出现头痛,持续大约20~30秒。这是怎么回事呢?刚从冰箱取出的冷冻食品和口腔内的温度形成较大反差,口腔黏膜受到强烈的刺激,引起头部血管迅速收缩痉挛,产生头晕、头痛甚至恶心等一系列症状。有偏头痛毛病的人,更易引起刺激性头痛。
2.肺炎
许多人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入医院,经诊断,确定为过敏性肺炎。找寻病因,却是冰箱“惹的祸”:电冰箱下方的蒸发器中,发现有真菌——“黑曲霉菌”污染,原来是电冰箱里的真菌引起的过敏性肺炎。
在电冰箱门上的密封条上的微生物达十几种,在冷冻机的排气口和蒸发器中同样容易繁殖真菌。如果冰箱平时不经常擦洗,在室温25~35℃,相对湿度70%左右时,就为真菌生长繁殖创造了最佳条件。
当真菌随尘埃散布至空气中,被体质较敏感的人吸入后,就可能出现咳嗽、胸痛、寒战、发热、胸闷以及气喘等症状。
3.胃炎
这种胃炎的症状为:在食入过多的冷食半小时至一小时后,突然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会窜至背部,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冷战、精神疲惫,一般不腹泻。老年人发生冰箱胃炎后,常可引起反射性的应激性冠状动脉缺血,从而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这种胃炎不是真正的炎症,而是由于冰箱内所储存的食物或冷饮与人体胃内温差太大,引起的非炎症性胃痉挛。
4.肠炎
如果说引起冰箱肺炎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冰箱外部不洁净所致,那么冰箱性肠炎则更多是因为冰箱内环境受到污染使然。人们习惯于把食品存放在冰箱里慢慢享用。一般的加工食品只要在保质期内,放入冰箱中储存是比较安全的,如在0℃~4℃的低温下储存保质期内的罐头、饮料、调味品等,一般没有问题,但实际情况又并非绝对。
冰箱内的冷冻温度使微生物的繁殖机会大大减弱,但是冷冻不同于杀菌消毒,如果食品放置不当或时间过久,仍可出现发霉、干枯、变色等腐败变质现象。即使已冷却或冷冻的食品,仍会有少数低温微生物在活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冰箱综合征”还没有到影响体质的程度,但如果长此以往,形成阳虚体质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以免使用冰箱,即使食用冰箱里的食物,最好也要加热后再食用。
大量出汗非健康,损津就是损阳气
不少人认为,锻炼时就要运动到大汗淋漓,否则就达不到健身的目的,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知道,汗为心之液,在人体属阴,适度的宣泄可以使身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而如果出汗过多,就会导致阴液亏损过多,阴不足以涵阳人体健康就会出轨,由此可见运动时不可过度。
中国古人锻炼也不主张大量出汗,而以微微汗出为宜,这叫“沾濡汗出”,出一层细汗,对人体是最有好处的。所以在锻炼时,我们一定注意保持这个原则,不要过度出汗。
有时候几个人进行同样的运动后,有人出汗多,有人出汗少,这是因为出汗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
1.汗液取决于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数量,不仅有性别差异,还有个体差异。
2.出汗多少还取决于体液含量。有些人体液较多,运动时出汗就多;反之,运动时出汗就少。体液的多少由体脂的含量决定,因为脂肪组织中含水量比较少,所以胖人的体液相对比瘦人少。尽管运动时胖人出汗多,但耐受水分丢失的能力却比较差,也就是说,运动时间不长,胖子就会因代谢失调而过早出现疲劳。
3.运动前是否饮水对出汗也有影响,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会导致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4.还要看个人的身体素质。体质强壮的人,肌肉与运动器官都比较健康,即使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也毫不费力,出的汗自然就少;相反,体质差的人稍稍活动,就会大汗淋漓。
因此,出汗越多并非锻炼效果越好。一些无汗运动,如散步、瑜伽、骑自行车等,同样可以起到预防或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作用,还能帮助降低患中风、糖尿病、痴呆、骨折、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危险。
姜糖水,快速升阳的饮料
对于阳虚体质的人来说,可能经常会感到畏寒怕冷,尤其是到了冬天,动不动就会手脚冰凉。那么,这时候有没有快速让身体变暖的方法呢?
姜糖水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快速变暖!
民间有“冬天一碗姜糖汤,祛风祛寒赛仙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的说法。生姜性温,其所含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治疗因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