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当代哲学 实用主义(3)

二、应对环境有高低程度的不同

杜威哲学的基本观念是:“经验即生活,生活即应对环境”;但是应对环境有高低程度的不同。

许多蛆在粪窖里滚去滚来,滚到墙壁,转弯子,这也是应对环境。一个蜜蜂飞进屋里打几个回旋,嗤的一声直飞向玻璃窗上,头碰玻璃,跌倒在地;它挣扎起来,还向玻璃窗上飞,这一回小心了,不会碰破头;它飞到玻璃上,爬来爬去,想找出一条路:它的“指南针”只是光线,并不懂这透明的玻璃为什么同透明的空气不一样。为什么飞不出去?这也是应对环境。

一个人出去探险,走进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树林里,迷了路,走不出来了。他爬上树顶,用千里镜四面观望,也看不出一条出路。他坐下来仔细一想,忽然听见远处有流水的声音;他忽然想起水流必定出山,人跟着水走,必定可以走出去。主意已定,他先到水边,跟着水走,果然走出了危险。这也是应付环境。

以上三种应付环境,高低程度不同,是由于智识的程度不同。蛆应付环境,完全是无意识的作用;蜜蜂能利用光线的指导找到出路,已经算是有意识的作用了,但它不懂得光线有时未必就是出路的记号,所以碰着玻璃就遇到困难了;人是有智识能思想的动物,所以他迷路时,不慌不忙地爬上树顶,取出望远镜,寻找溪流,跟着水路出去。人之所以尊贵,正是因为人有这种应付环境的高级思想能力。

因此,杜威认为,“知识思想是人应对环境的工具。”知识思想是一种人生日用必不可少的工具,并不是哲学家的玩意儿和奢侈品。总括一句话,杜威哲学的最大目的,就是要使人类养成“创造的智慧”,使人绰绰有余地应对种种环境。换句话说,杜威的哲学的最大目的是使人获得创造的思想力。

三、杜威的思想论

思想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戏台上说的“思想起来,好不伤惨人也”,那个“思想”是回想,是追想,不是杜威所说的“思想”。

第二,平常人说的“你不要胡思乱想”,那种“思想”是“妄想”,也不是杜威所说的“思想”。杜威说的思想是用已知的事物作根据,据以推测另外一种事物或真理的作用。这种作用,在逻辑学上叫“推论的作用”。推论的作用只是从已知推断出未知的事物,用已知的作根据,让人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未知的。这种作用,是有根据有条理的思想作用。这才是杜威所指的“思想”。

四、思想的两大特性

(一)必须先有一种疑难困惑的情境做起点。

(二)必须有思考搜索的作用,要找出新事物或新知识,来解决这种疑难困惑。

上文所举那个在树林中迷路的人,他在树林里东行西走,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这就是一种疑难困惑的情境。这是第一个条件。

那迷路的人爬上树顶远望,或者取出望远镜观察,辨认方向;或者找到水流,跟着水流出山,这都是思考搜索的作用。这是第二个条件。

这两个条件都很重要。每个人都知道“思考搜索”很重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疑难的境地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因为我们平常的动作,如吃饭呼吸之类,大多是不用思想的动作;有时偶尔有思想,也不过是东鳞西爪的胡思乱想。直到疑难发生时,才发生思想推断的作用。有了疑难的问题,就有思想的目的,以及这个目的如何解决这个困难。

有了这个目的,此时的思考就都朝着这个目的方向上去,也就不是无目的的胡思乱想了。所以杜威说:“疑难的问题,决定思想的目的;思想的目的,决定思想的进行。”

五、实用主义的三种应用

但杜威指出实用主义虽有这三种意义,其实还只是一种方法论。他把方法论再分析出来,指出他的三种应用。

(一)用来规定事物的意义;

(二)用来规定观念的意义;

(三)用来规定一切信仰的意义。

1.甲 事物的意义

詹姆斯引德国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话,“任何事物所带给人的行动的一切影响,就是事物的意义。”他自己也说,“若要使我们心中事物的观念清楚清楚,只须问这个事物能产生何种实际影响,——只须问产生什么感觉,我们对它起何种反作用。”譬如说“沉闷的空气”,它的意义在于,它对呼吸的关系和我们开窗换空气产生的效果。

2.乙 观念的意义

我们如果要规定一个观念的意义,只要使这个观念在我们的经验以内发生作用。把这个观念当作一种工具用,看它在自然界能发生什么变化,什么影响。一个观念就像一张支票,上面写明可支付若干效果;如果这个自然银行见了这张支票,即刻如数兑现,那么,支票就是真的,观念也是真的。观念在实验主义者这里,只是假设,它还必须经过验证,当证实观念不只是假设,观念就获得了它的意义,即产生实际效果。

3.丙 信仰的意义

信仰包括事物与观念两种,不过信仰所包含的意义是众所公认的,观念或事物经过验证就成为信仰,但信仰并非一成不变,验证也不是一次完成就万事大吉。若要确定这种观念或事物的意义,只须问,“如果这种学说真,那种学说假,对人生可有什么实际分别吗?如果无论真假都没有区别,那就证明这种表面不同的观念其实都一样,一切争执都是废话。”

以上是杜威从詹姆斯书里搜罗出来的方法论,不过,已经加上他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六、思想的五个步骤

当搜求解决的方法时,我们的经验知识都成了供给资料的库藏。从这库藏里涌出来几个略有启发的主意,我们一一选择,斥退那些不适用的,留下最适用的主意。这个主意此时还只是一种假设的解决法;它必须确实能解决当前的困难,必须实验过,方能证实解决。解决之后,动作继续进行;散步的继续散步,读书的继续读书,又回到顺适的境地了。

仔细分析起来,凡是有条理的思想,大概都可以分作五步:

1.感觉到困难

这第一步是思想的起点,也是思想的来源,所有的思想都源自碰到困难的问题。思想是人类应对环境的工具,人类的生活若处处没有障碍,时时方便如意,那就用不着思想了。但是人生活的环境,常有更换,常有变迁。遇到新奇的局面,遇到不曾习惯的事物,从前那种习惯的生活方法就都不中用了。

譬如看中国白话小说,看到正高兴的时候,忽然碰着一段难懂的话,自然产生一种疑难。譬如迷了路的人,走来走去,走不出去,平时的走路本事,都不中用了。到了这种境地,就会思考:“这句话怎么理解呢?”“这个大树林的出路怎么寻得出呢?”“这件事怎么办呢?”“这可如何是好呢?”这些疑问,就是思想的起点。

一切有用的思想,都来自一个疑问。一切科学的发明,都起源于实际上或思想界里的疑难困惑。宋朝的程颐说,“学源于思。”这话固然不错,但是空洞地讲“思”,没有什么用处。他应该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疑难才是思想的第一步。

2.找出疑难点究竟在什么地方

认清困难的障碍在哪一点,仔细分析困难,确定困难出在什么地方,这个困难是什么性质。有些疑难很容易指定,例如人迷了路,他的问题就是怎么寻找到一条脱险的出路,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有许多疑难,我们虽然觉得是疑难,但一时间却不容易指出疑难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杜威以为,确定疑难究竟出在什么地方,这一步是很重要的。这一步就像中医的“把脉”,西医的“诊断”一样重要。你请一个医生来看病,你告诉他,说你有点头痛,发热,肚痛……昨天吃了两只螃蟹,又喝了一杯冰淇淋,大概是伤了食。这是你胡乱猜想的话,不大靠得住。那位医生如果是一位好医生,他一定不理睬你说了什么。他先看你的舌苔,把你的脉,看你的气色,问你肚子哪个地方痛,体温如何……然后下一个“诊断”,断定你的究竟病在什么地方。若不如此,他就是犯了武断的毛病。

3.涌现有启发帮助的观念,提出种种假定的解决办法

这一步也叫提示或暗示,这个阶段,必须调用过去的一切经验知识,寻找可能提供帮助的想法。既然认定疑难出在什么地方了,稍有经验的人,自然会从所有的经验,知识,学问里面,提出种种解决方法。

例如迷路的人要有一条出路,他的经验告诉他,爬上树顶去望望看,这是第一个解决法。这个法子不行,他又取出望远镜来,四面远望,这是第二个解决法。这个法子又不行,他的经验告诉他远远的哗啦哗啦的声音是流水声;他的学问又告诉他说,水流必有出路,人跟着水走一定能找到一条出路。这是第三个解决法。这都是假定的解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