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透王阳明:心学教你内心强大的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把握当下才是立命之本

你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王阳明

【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甚么,可哀也已!】

有修为的法师,在读书冥想之前,要先吃粥饭才能有力气悟道求索;功力深厚的画师,在挥毫泼墨之前,要先研磨铺纸才能画出惊世的作品。

无论有多么高远的志向摆在前方,当下的点滴小事却是通往康庄大道的必经之路。一碗粥,一盒墨,便是人生修为的始发站,没有这眼前事的成就,人便不会有立命安身的根基,所谓梦想更是无从谈起。

曾经有朋友问王阳明:“私意萌时,分明自心知得,只是不能使他即去。”意思是:在他内心有了私心杂念的时候,心里虽然能够意识到,可总是不能将这些私欲去除。听了朋友的话,王阳明对他说:“你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这句话的意思是:私心杂念刚开始萌动的时候,恰恰是彻底革除之良机,而当下就能立刻把这种私欲消除,这才是人生立命的真功夫。比如说,一个人想要戒烟,那么就要立刻执行这个想法,如果只是想想而迟迟不见行动的话,那将永远也无法戒烟。

朋友意识到了私心杂念的存在,可是他却没有展开行动去消灭它。王阳明就告诫他,做事情要知行合一,既然已经有了这个想法,那么就要立刻去执行,把握当下才是立命之本。

大珠慧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高僧。有一次,有源禅师向他请教:“像您这样德高望重的人,也需要用功参禅吗?”禅师回答说:“当然要了。”

有源禅师又问:“那么您是怎样用功的呢?”大珠慧海禅师回答说:“饿了就去吃饭,困了就去睡觉。”有源禅师听了之后大惑不解:“如您所说,那么天下的人不是都和禅师一样用功了吗?”然而禅师却摇摇头说:“这当然是不一样的了。”有源禅师不理解问:“还不都是吃饭睡觉,有什么区别吗?”禅师笑着回答说:“普通人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脑子里总是在想其他的事情,在睡觉的时候也是思量再三;而我吃饭的时候就是为了满足食欲,睡觉的时候就是让自己充分休息,差异就在这里。”

“把握当下”恰恰也是王阳明毕生的实践法则。王阳明看书的时候,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把它吃透。如果是阅读儒家经典,就要搞清他们的精髓所在,从中寻找安邦定国的道理和法则;如果是研究军事著作,王阳明就努力弄懂如何制定出有效的克敌策略,能够把大明王朝那每况愈下的治安状况扭转。不仅读书如此,当王阳明惹怒了刘瑾被扔进大牢之后,在阴暗潮湿的监狱里,他所思考的不是如何继续拯救国家和匡扶正义,而是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把狱卒送来的馊馒头一口一口地吃进肚子里。对于那个时候的他来说,保命才是最重要的。而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其实也印证了心学的一个法则:专心。不管饭菜的质量如何,当下应该做的就是吃下去,吃下去才能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把握当下才是立命之本,做好了眼前事,就是最大的成功。

无论你将来能获得多大的成就,但是在当下你却只能从读一本书、做好一段读书笔记的小胜利感中寻求安慰。快乐存在于何处?只存在于当下。人生不可避免地像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但即使在这相似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也能创造不同的人生。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我们在这个“向死而生”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进一步说,成功这种东西本来并没有固定的概念和范围,但是有一点原则是不变的,那就是用踏实、认真、专注的精神去完成当下该做的事。有些人觉得心学深奥难懂,那是因为你一上来就去研究格物致知,去研究王阳明的成功绝学,并没有从心学的发展历程和基础知识入手,你在当下都没有获得成功,何谈未来的成功呢?

当然,珍视当下并不意味着放弃未来,正是因为珍视当下才可能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如今这世上,烦心的事情很多,于是总有人自叹是操心命、张罗命、忙碌命……感觉未来的生活是那么缥缈,觉得压力太大难以承受,却忘记了刚刚实现的一个小愿望或者成功做完的一件小事。其实,成功无所谓远近大小,只要能否满足你此刻的内心欲求,就是一种当下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