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0°未解之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穿越历史,见证奇迹(3)

可能是政府为了鼓励有空闲的人都来建金字塔,民工的待遇是十分不错的,相当于公务员级别。他们有固定的休息日可以休息,工作期间的伙食也不错,除了一般的鱼肉和面包之外,还能吃到牛肉等高级食物,如果有兴致,在工地上还能来几口酒,就算哥儿几个兴致高喝醉了也没事儿,可以请假回家休息。此外,如果受伤了,还有专门的医疗场所,可带薪休病假。可是福利再好,人们再情愿,没有相当高的技术、智慧,也是无法完成的。那么古埃及人又是凭借什么样的智慧,完成了这样一座高难度的金字塔呢?

金字塔是如何炼成的

古埃及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石头的开凿技巧,在没有钢钎、火药的情况下,他们使用一种铜制的凿刀,在石头上凿出一个小孔,然后在孔里钉木楔,灌上水,让木楔膨胀,石头就会在木楔的挤压之下产生裂缝。这种方法虽然原始,效率也不高,但是有效。

石头采下来后,太大了人抬不动,又没有卡车,实在是件麻烦事,幸亏吉萨有一种奇特的土,洒上水后黏得很,古埃及人就是用它来运送石头的。在没有黏土的路面,则用滚木。石头运到工地后,有专门的石匠进行打磨,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给每块石头编上号,哪块石头要用在哪个位置,都是事先安排好的,绝不会把石头抬上去后到处乱凑,这样就很容易引发事故。

随着工程的顺利进展,金字塔越来越高,难度自然也就越来越大。这时候往上运送石料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会建一个坡道,据考古学家估计,这个坡道长和高的比例大概是10:1,劳工们就利用这坡道把石头往上拉。但是这种方法在前期还行,到后期就不实用了,按照金字塔高度计算,如果继续用斜坡,长度得达到4800英尺,所需的材料比建金字塔本身还多,这自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在第二阶段,工程师就设计了一个螺旋型的坡道。不过,关于金字塔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还有人持不同意见。

有一位法国的化学家,他从考古人员那里拿了五块胡夫金字塔的石头去化验,得出的结论是金字塔的石料不是天然的。用这位化学家的话说就是,这些石头不是从山上采下来的,而是后期用混凝土加工而成的,由于浇筑的原材料是贝壳石灰石,所以我们很难用肉眼将其与花岗岩区分开来。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修建金字塔就更加简单了,工人们完全可以把混凝土一担一担挑上去,然后在上面现场浇筑,省时省力得多。但是,不管使用了哪一种方法,古埃人凭借他们的智慧,成功修建了金字塔,并使其屹立千年而不倒,是伟大到值得后人仰慕的。而且我们虽能猜测其建造的方法和过程,可金字塔与天文学、物理学、地理学、数学等各学科的结合,古埃及工程师到底掌握了多少我们无法想象的知识,当时的文明程度究竟到了何种境地等,我们依然无从得知。

这就是金字塔的神秘魅力所在,也许金字塔之谜还要延续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解开,它依然会像一个迷幻而美丽的光环,吸引着我们不断进入它的光圈内,继续沉迷于它散发出来的魅力之中。

迷雾重重的神秘王国——三星堆探秘

三星堆文明是北纬30°线的一个奇观,把古蜀国的历史推到了5000年前,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其出土的文化却属于异类,与中国文化大相径庭。出土的青铜器基本都是用来祭祀的,没有一件生活用品,且还能从中看到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的影子。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耳朵上还打了孔,这是远古土著还是外来人口?究竟是什么人创造了三星堆的文明,一直是个谜。

古蜀国之谜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的南兴镇,因三座突起的黄土堆而得名。三星堆文化上承古蜀的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前后历经1500年,其形成的时代大约在商代的早期,但是,它与商朝不是藩属关系,而是一个独立的强大王国。据出土的文物来看,古蜀国应该与商朝有过战争。

一个强大的时代,必会留下其作为盛世的特征,像秦时的长城、明时的紫禁城,都作为盛世的印记永载史册。古蜀的文化虽然刚刚被我们发现,但从其无可替代、独一无二的青铜冶炼技术,以及神秘的祭祀文化已可窥见其繁荣和强大。当时,它不仅是朝圣的中心,更是贸易的中心,相比之下,在史书上有详细记载的商朝,不管是在文化上还是经济上,都要稍逊一筹,无法与古蜀比肩。在三星堆出土的最为著名的文物是一杖一树一人像。

这根杖是金杖,被誉为稀世珍宝。因其珍贵、引人瞩目,所以争议也较大。金杖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500克,是将金条打造成金皮后,包裹在木头上的,整体看上去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在其顶端部分有一个头戴五齿巫冠、耳垂三角坠子的头像,这头像虽小,却十分精致,笑容可掬,栩栩如生。在头像的下面有对称的鸟和鱼的雕饰纹,鸟的脖子和鱼的头部压着一支像箭一样的东西。做工之精美、技术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从金杖的制作工艺和制作的材料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一根象征着权威的权杖。让人费解的是,在中国古代象征权力的是玉玺,从来没有金杖一说,关于它的功用,学术界认为金杖上的鱼和鸟分别代表了两个部落,其交合在一起,说明这两个部落合二为一结成了联盟,成立了鱼凫王朝。

鱼凫是蜀人的祖先,是古蜀国五代蜀王中继蚕丛、柏灌之后的第三个氏族。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还有一种说法是,鸟和鱼象征了一种上天入地的神圣本领,是蜀王借以通神的法器。

金杖究竟代表什么,这是考古学家和史学家的事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倒是从他们的辩论中得出了一种结论,即它是王权和神权的结合体,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同一时期的夏商王朝在以九鼎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时候,古蜀国却用金杖作为最高法器。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说明了古蜀国在不断与外界交往之中,借鉴了外来的文化。

一树指的是青铜神树,与金杖一样,神树也是三星堆出土的最宝贵的文物之一。不过神树并非一棵,总共出土了8棵,分大中小三个类型,其中最大的一棵残高3.95米,其顶部有点儿缺损,如果完好无损,估计得有5米左右。之所以称其为神树,是因为它跟我们见过的树不太一样,其树的主干呈一条直线,树枝部分有3层,每层3根枝条,共9根。所有的树枝都呈下垂状,一片树叶也没有,都是镂空的花蕾,每朵花蕾上面都停了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在枝头还挂了一个类似桃子的果子。

这样的树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没有的,那么它所蕴含的寓意也必然是超现实的东西。英国有一个叫罗森的人,在他的《古中国的秘密》一书中这样写道:三星堆的青铜树使用了贵重材料,即用青铜来铸造,也许是暗示了它所表现的是人世以外的一个非物质的世界。三星堆大铜树以树的躯干、鸟、花和神树,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通天的主题。如此一来,这是一种用来祭祀的神树是无疑的。

一人像是指青铜纵目像。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要说造型最奇特、形象最威严的就是这青铜纵目像了。它的耳朵很大很长,夸张地往两边张开,眼睛呈柱形,往前突出16厘米,鼻梁短,但鼻端很尖,嘴巴很大,嘴角微微向上扬起,一副似笑非笑的神秘样子。很显然,它同样是一件超现实的艺术品,而且有可能它同样是一件祭祀用的器具,可如此夸张的面具,让人感觉神秘诡异的同时,也让人感到陌生,因为在中国历史或神话故事当中似乎没有类似的人物形象。但是,如果抛开漫无边际的想象,也抛开西方文化渗入的因素,倒是可以在古蜀的地方文献记载中找到类似的人物。

据文献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那时候的四川还是蛮荒之地,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面住着两个部落,一个叫苗蛮族,另一个叫羌族。据说羌族来自西部平原,属于外来人口,他们进入川地后,当地的苗蛮人就不干了,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争夺地盘的战争。

起先苗蛮族仗着熟悉地形之便,与对方周旋,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可在这时,羌人中出现了一位神一般的人物,名叫蚕丛,力大无穷,他带领着羌人,将苗蛮征服了,成功在蜀地称王。

在上古时期,厉害的人都有点儿怪,比如蚩尤,被描绘成铜头铁臂,头生双角,活脱脱的一个怪物,也怪不得有人猜测他是外星人。到了蚕丛这里,他也没例外,怪得很,他的眼球是往外突出的,十分诡异。《华阳国志·蜀志》是这样描写蚕丛的:“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

《华阳国志》是一本专门记录中国西南地区的地方志,是东晋的时候一个叫常璩的人写的,不能算是正史,却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史的重要文献。关于其对蚕丛的样貌描写,之前很多人是不信的,哪有眼珠子往外突出的人啊?可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人印证了这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蚕丛的眼睛为什么是往外突出的呢?这里也有个故事。据史料记载,蜀王蚕丛居住在岷山上游的汶山郡,那个地方到处都是碱石,这些石头用水一煎,煎出来的全是盐(有碱石,煎之得盐。土地刚卤,不宜五谷)。但是这种盐不含碘,吃多了容易得甲亢。甲亢这种病到后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眼球会往外突出,有些人脖子也会随之粗肿,异于常人。所以有人推断,蚕丛可能是一位严重的甲亢患者,因其神勇无比,长相奇异,后人在塑造他的神像时,就抓住了这一特点并附以艺术加工,便有了纵目人。

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专家的支持,不过也有人认为,纵目人可能是一种图腾。其理论依据是,在上古时期,人们崇拜的不仅仅是祖先,还有动物。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鱼鹰造型的器具,这是因为鱼鹰在被驯化之前,是一种能上天入水的动物,因此古人很崇拜它。所以,纵目人可能是先祖形象与动物的结合体。

从三星堆挖掘出来的文物当然不只三件,特别提出一杖一树一人像是因为这三件东西具有代表性,其他出土的文物基本上与这三件一样,带有浓浓的外来文化特征和图腾崇拜印记。因此,我们基本可以从这三件文物中看出文化特征,即古蜀文化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古蜀的先民们将中西文化糅合改进,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古蜀文明。

追踪三星堆文明之谜

在三星堆被发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青铜时代是从商朝算起的,河南安阳出土的后母戊铜方鼎便是典型的代表。因此,外国人对我们也有个偏见,认为中国只能制造后母戊铜方鼎、四羊方尊那样的礼器,毕竟雕像艺术太难了,对工艺技术要求太高,中国的商朝之前,还处于石器时代晚期,是做不出来的,雕像艺术一直到汉代佛教传入中土后才产生。三星堆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国内外的常识和偏见,更重要的是三星堆的青铜制作工艺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要高于他们。如此高度的文明在“四塞之国”的古蜀国出现,如地震一般,震撼了中国,同时也震撼了整个世界!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北纬30°线上的又一个奇迹,但是,必须正视的是,它也是北纬30°线上的另一个难解的谜团。

当然,关于古蜀国文化的源起,以及其当时的经济情况,我们还是可以从出土的众多文物当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海贝和象牙。象牙在古代一般产于南亚地区,如今也是在缅甸、印度或者越南等国家才有,在四川是不可能有这种东西的。还有海贝,四川是个盆地,离海很远,别说在没有交通工具的古代,即便是现在,偏远山区也很难见到海产品,最为奇怪的是,经专家鉴定,这种海贝来自印度洋。印度洋距四川十分遥远,为什么这种海贝会在古蜀国出现呢?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海贝和象牙是通过贸易涌入四川的。这种说法在考古和学术界都被认可。据研究证实,在3000多年前,古蜀人已经走出了一条“南方的丝绸之路”,打通了向沿海地区及缅甸、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商贸之路,把本地产品带出去,也将外面的文化和产品引进来。海贝和象牙实际上可能是一种“外汇”,是西方人用于交换古蜀商品用的。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我们不得不对古蜀人肃然起敬。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经济和文化繁荣的前提,必须是国家强大,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与外界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从这个观点看古蜀国,它是一个经济、文化、军事等十分强大的国家。

可是,这么强盛的一个国家,且持续了1500多年,为什么突然间消失了,而且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呢?也许,我们尚未触摸到古蜀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如今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关于它的突然消失,并在中间多了2000多年历史空白的原因,人们一直在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