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湖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内容摘要 被访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建设的认知,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知晓度上。对前者,表示听说过的人员占比达75.0%;对后者,在四项内容中表示听说过的人员占比达69.4%~81.6%。虽然被访者对上述内容的知晓,并不一定都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来认定的,但是对基本内容的了解,同样更容易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联系。此外,本次问卷调查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问题还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建设途径的教育引导方式、文化熏陶方式、实践养成方式、制度保障方式等内容的认知和评价,从填答效果看,被访者均有较好的了解和把握。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它是一个易于被城乡居民普遍接受的发展理念。
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研究,不久前课题组在全省城乡进行了一次6000份问卷的大样本调查。根据研究需要,在问卷结构上,主要突出了被访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有效建设途径的认知度、满意度、需求度等的评价,特别是对有效建设途径中的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效果,请被访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价。应当说本次问卷的调查结果,是对湖北省以往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途径效果的一次系统总结和民意测验。它对于了解湖北省城乡各阶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现状评价及主要建设方法的认同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它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基础性资料。
一、主要的调查结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内容的知晓度评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知晓度,是了解全省城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性内容,同时也是我们构建其有效途径的主要依据之一。统计结果表明,在此次调查前,表示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员占比为75.0%,表示没有听说过的为25.0%。这说明湖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宣传比较普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内容知晓度,被访者中有81.0%的人表示此前听说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80.1%的人表示听说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69.4%的人表示听说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81.6%的人表示听说过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们的统计均值为78.0%。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知晓度最高。
2.四项内容贯彻、实施效果的评价
在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效果评价上,持肯定性评价态度的人占69.9%,接近7成。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要内容实践效果的评价上,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四项指标实践效果持肯定性评价的人员占比依次为84.5%、73.7%、54.6%、53.7%,以对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两项内容实践效果持肯定性评价的人员占比最高。统计均值为66.6%。
在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践效果的评价上,问卷中列出了反映上述精神的两项内容,即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对前者认为实践效果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不好说的人员占比依次为39.3%、43.5%、14.3%、1.6%、0.7%、0.8%。如果将前两项比值累加,则持肯定性评价的人员占比为82.8%。
对后者认为实践效果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不好说的人员占比依次为24.1%、41.7%、28.2%、4.1%、0.8%、1.1%。如果将前两项比值累加,则持肯定性评价的人员占比为65.8%。
显然,被访者对爱国主义的实践效果更为满意。
在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实践效果评价最好,为83.9%;其次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实践效果评价,为71.3%。评价最低的是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其认同人员占比刚过半数。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集思广益,问卷列出了13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观念形态,请被访者从中选择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项。按统计结果显示的百分比排序,位居前三名的依次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以人为本,其认同人员占比分别为77.0%、76.9%、67.3%。
在对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有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说法认同上,对报效祖国持正面评价的人员占比为93.6%;对服务人民持正面评价的人员占比为90.7%;对实现自我持正面评价的人员占比为84.6%;对个人享受持正面评价的人员占比为44.5%;对家庭幸福持正面评价的人员占比为90.4%;对拥有财富持正面评价的人员占比为93.6%;对拥有权势持正面评价的人员占比为32.4%;对信仰宗教持正面评价的人员占比为29.6%。
除有3种说法的赞同人数占比低于44.5%以外,其他5项的赞同人数占比均在84.6%以上。不过,统计发现对个人享受的赞同度,其人员占比接近5成,反映出人们价值观的新变化。
3.被访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部分现行“教育引导”方式及媒体作用发挥的评价
对现行的、印象最深的教育引导方式选项的认同度,按百分比排序,认同人员占比最高的前三项依次为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家庭教育,它们的比值分别为65.3%、59.5%、51.4%;认同人员占比最低的三项依次为民间社团活动、通俗读物、社区活动,它们的比值分别为20.4%、20.7%、27.3%。
教育引导中,读书学习的作用更为常见。本次问卷调查为了测试被访者的读书情况,列出了5本流行书籍,统计结果显示,有81.0%的人阅读过党的十七大报告;有36.0%的人阅读过《江泽民文选》;有44.2%的人阅读过《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有19.8%的人阅读过《理论热点面对面》;有39.9%的人阅读过《大国崛起》。以十七大报告的阅读人数最多。其他书籍的阅读人数均不足50%。
广泛宣传孔繁森、吴天祥、任长霞、牛玉儒等先进典型,对自己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有8成人给予了肯定评价。
评价媒体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中的特殊作用时,认为对自己的教育作用影响最大的是报纸、电视、网络,其认同人员占比依次为80.0%、78.1%、50.8%。
与此同时,在给各媒体所发挥作用的状况评分时,获得高分值的是电视和报纸,它们的占比依次为82.9%、80.2%,网络的分值以63.0%排名第三,其他媒体的分值均在48.1%以下。
在媒体的舆论引导上,例如,西方一些媒体对发生在我国西藏的“3·14”暴力事件进行了歪曲报道,我国媒体对此进行了有力地揭露与批判,调查中当请被访者对这样的舆论引导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进行评价时,持肯定性评价的人员占比最高,为87.5%。
当北京奥运火炬在海外遭抢夺时,残疾人运动员金晶及海外华人奋力保护,调查中当请被访者对这样的舆论引导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进行评价时,也以肯定性评价的人员占比最高,为91.3%。
面对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全国军民团结一心,奋力抗灾,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我国媒体进行了及时充分的报道,调查中当请被访者对这样的舆论引导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党、政府、军队的拥护和爱戴进行评价时,仍以肯定性评价的人员占比最高,为94.4%。
总体看,被访者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运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开发报纸及电视等媒体的引导功能,例如,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正面报道等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4.被访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文化熏陶”方式的评价
文化熏陶是人生社会化、现代化,进而也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更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次调查对文化熏陶的内容、方式及效果进行了测试。
统计数据显示,被访者主要通过以下熏陶方式来了解和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74.1%的人表示是通过影视、戏曲作品;有46.3%的人表示是通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有39.5%的人表示是通过歌曲;有10.0%的人表示是通过动漫、游戏等;有27.1%的人表示是通过其他方式。以影视、戏曲作品的选择率最高。
在对上述文化熏陶的几种常见方式作用发挥的评价上,以5分为最高分,以1分为最低分,被访者的打分结果,影视、戏曲作品的高分值占比为82.1%;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高分值占比为62.5%;歌曲的高分值占比为57.3%;动漫、游戏的高分值占比为26.3%。对作用发挥评价最好的仍然是影视、戏曲作品。
在对热播的《长征》、《亮剑》、《开国大典》、《青春之歌》、《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影视剧,对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起作用效果的评价上,被访者认为很好的占41.7%;认为较好的占42.5%;认为一般的占12.5%;认为较差的占0.6%;认为很差的占0.6%;认为不好说的占2.1%。以正面评价的占比最高,累加后的百分比为84.2%。
在对不同类型歌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起作用的评价上,流行歌曲的选择率为28.0%;革命歌曲的选择率为75.6%;民族歌曲的选择率为71.4%;外国歌曲的选择率为4.8%;其他歌曲的选择率为9.6%。以革命歌曲和民族歌曲的选择率最高。
在对《家有儿女》等以家庭教育、家庭伦理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效果评价上,被访者中认为很好的占34.2%;认为较好的占44.0%;认为一般的占18.0%;认为较差的占0.4%;认为很差的占1.0%;认为不好说的占2.4%。以正面评价的占比最高,累加后的百分比为78.2%。
在对《福娃奥运漫游记》、《宝莲灯》等动画作品,对少年儿童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影响作用进行评价时,被访者中认为很好的占24.6%;认为较好的占44.5%;认为一般的占23.0%;认为较差的占1.0%;认为很差的占1.1%;认为不好说的占5.9%。以正面评价的占比最高,累加后的百分比为69.1%。
5.被访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实践养成”方式的评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实践养成,实际上是通过一些活动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容元素或强化灌输,或潜移默化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之中。实践证明,养成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次调查选择了以下一些主要的养成方式进行了效果测试。
对有关养成方式的认知度测试。统计结果表明,在13种实践养成方式的测试中,被访者中认为可以通过市民公约、重大纪念日、升国旗仪式来了解和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员占比最高,分别为57.2%、49.0%、46.6%;
在对诸多养成方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效果的评价上,例如,对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类所起作用的评价,持肯定态度的占78.6%。对升国旗、成人宣誓、入党团队宣誓等仪式类所起作用的评价,持肯定态度的占80.0%。对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类节庆活动所起作用的评价,持肯定态度的占82.0%。对文明城市、村镇、社区、单位、五好家庭创建类活动所起作用的评价,持肯定态度的占68.0%。
以对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类节庆活动所起作用的肯定性评价人员占比最高。
调查中,当问及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列为法定节假日,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如何时,被访者中持肯定性评价的人员占比为91.1%。
6.被访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制度保障”方式的评价
制度保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实践证明,离开制度保障机制的社会活动将是十分脆弱的。无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不例外。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被访者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方法、效果及缺陷等问题进行了民意测验。
为了了解被访者对制度保障方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的评价,问卷中列出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日常管理规范等4种具体方式,调查数据显示,以对党和政府惠民政策制度保障方式的效果评价最好,其评价人员占比为88.3%;排第二位的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其评价人员占比为83.4%。
在对取消农业税、提高城市低收入群体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力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惠民政策,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效果的评价上,正面评价的人员占比为85.6%。
在对制定《物权法》、修改《劳动法》、修改《税法》,调整个税征收标准等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行为;对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设立见义勇为基金以弘扬社会正气等方面的效果进行评价时,持正面态度的人员占比分别为81.1%、75.0%。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制度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筛选时,按百分比排序,贯彻执行不得力的选择率最高。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进行选择上,被访者中,认同社会民主法制、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发展的人员占比最高,依次为76.8%、77.4%、70.3%。
二、群体性差异分析
群体性差异反映的是被访者在认同和评价被访内容时,由于群体特征不同所导致的认识分化现象。它不同于被访者群体对被访内容产生的综合性评价结果,它所揭示的是整群性综合评价结果背后的分群性认知程度。这一结果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时的重要依据。
1.对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知晓度的群体性差异
调查表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项基本内容中,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知晓度最低,为69.4%。那么不同群体的特征值分布如何呢?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在性别上,男性占68.6%,女性占70.6%。男性低于女性2.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男性比女性的知晓人数要少些(见表2-1)。
表2-1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被访者对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知晓度的群体性差异(%)
在年龄上,在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表示听说过的群体中,18岁及以下的占60.1%,19—35岁的占66.6%,36—45岁的占74.8%,46—55岁的占76.9%,56岁及以上的占65.3%。以中年群体的知晓人数为最多,并大致呈现为正态分布趋势(见表2-1)。
在学历上,表示听说过的群体中,初中及以下的占59.7%,高中占63.3%,大专占68.7%,本科占73.2%,研究生占74.7%。整个占比分布具有学历越高,知晓人数越多的特点(见表2-1)。
在职业上,表示听说过的群体中,公务员占82.3%,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68.3%,企业管理层占69.8%,生产员工占68.1%,私营业主占54.3%,个体工商户占69.4%,自由职业者占55.4%,农民占60.9%,离退休人员占71.9%,失业者占57.6%,学生占69.0%,军人占54.2%,其他人员占72.1%。按百分比排序,位居前三名的职业依次为公务员、其他职业者、离退休人员(见表2-2)。
表2-2 不同职业的被访者对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知晓度的群体性差异(%)
在政治面貌上,表示听说过的群体中,中共党员占76.0%,共青团员占66.5%,民主党派占55.0%,非党群众占60.2%。以中共党员的知晓人数最多,以民主党派的知晓人数为最少(见表2-3)。
表2-3 不同政治面貌、不同月收入的被访者对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知晓度的群体性差异(%)
在月收入上,表示听说过的群体中,1000元及以下的占64.4%,1001~3000元的占69.7%,3001~5000元的占77.0%,5001~8000元的占76.5%,8001元及以上的占66.0%,无固定收入者占67.6%,拒答者占70.6%。以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为最高(见表2-3)。
综上所述,不同性别中的女性群体,不同年龄中的中年群体,不同学历中的研究生群体,不同政治面貌中的中共党员群体,不同职业中的公务员群体,不同月收入中的中等收入群体,他们中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表示听说过的人员占比更高些。
2.对民族振兴、共同理想实践效果持肯定性评价的群体性差异
对民族振兴、共同理想实践效果持肯定性评价的人员占比在4项内容中最高,为84.4%。从不同群体的角度看其人员占比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在性别上,男性占85.6%,女性占82.7%。男性高于女性2.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男性比女性持肯定性评价的人数要多些(见表2-4)。
表2-4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被访者对民族振兴、共同理想实践效果持肯定性评价的群体性差异(%)
在年龄上,在对民族振兴、共同理想实践效果持肯定性评价的群体中,18岁及以下的占79.2%,19—35岁的占82.4%,36—45岁的占85.3%,46—55岁的占88.2%,56岁及以上的占90.9%。以大龄群体的人员占比最高,并呈现出年龄越大,认同人数越多的正相关分布曲线(见表2-4)。
在学历上,持肯定性评价的群体中,初中以下的占88.6%,高中占85.1%,大专占83.4%,本科占83.3%,研究生占84.2%。整个占比分布具有学历越高,知晓人数越少的趋势(见表2-4)。
在职业上,持肯定性评价的群体中,公务员占90.2%,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81.6%,企业管理层占85.8%,生产员工占80.6%,私营业主占79.4%,个体工商户占77.5%,自由职业者占79.7%,农民占88.6%,离退休人员占90.2%,失业者占76.7%,学生占81.1%,军人占89.6%,其他人员占81.1%。按百分比排序,位居前三名的职业依次为公务员(和离退休人员并列)、军人、农民(见表2-5)。
表2-5 不同职业的被访者对民族振兴、共同理想实践效果持肯定性评价的群体性差异(%)
在政治面貌上,持肯定性评价的群体中,中共党员占88.2%,共青团员占80.0%,民主党派占78.0%,非党群众占79.2%。以中共党员中持肯定性评价的人数最多,以民主党派人员占比最少(见表2-6)。
表2-6 不同政治面貌、不同月收入的被访者对民族振兴、共同理想实践效果持肯定性评价的群体性差异(%)
在月收入上,持肯定性评价的群体中,1000元及以下的占85.0%,1001~3000元的占84.8%,3001~5000元的占87.9%,5001~8000元的占87.1%, 8001元及以上的占75.0%,无固定收入者占83.6%,拒答者占78.0%。以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为最高(见表2-6)。
综上所述,不同性别中的男性群体,不同年龄中的大龄群体,不同学历中的初中以下群体,不同政治面貌中的中共党员群体,不同职业中的公务员和离退休群体,不同月收入中的中低收入群体,他们中对民族振兴、共同理想实践效果持肯定性评价的人员占比更高些。
3.对教育引导方式中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印象最深的群体性差异
在问卷列出的10项常见教育引导方式中,被访者对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的认同度最高,为65.3%,分别高出其他引导方式5.8~44.9个百分点。分析表明,不同群体的认同人员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在性别上,男性占67.4%,女性占62.1%。男性高于女性5.3个百分点。这说明男性比女性的认同人数要高(见表2-7)。
表2-7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被访者对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认同的群体性差异(%)
在年龄上,在对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的认同群体中,18岁及以下的占52.2%, 19—35岁的占62.9%,36—45岁的占68.6%,46—55岁的占70.6%,56岁及以上的占69.9%。以大龄群体的认同人数为最多,并呈现为正相关曲线,即年龄越大,认同人员占比越高(见表2-7)。
在学历上,对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的认同群体中,初中以下的占66.5%,高中占66.1%,大专占65.2%,本科占64.5%,研究生占66.4%。整个占比分布大致呈现为一条水平线。这说明学历变量并不对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的认同值产生大的影响(见表2-7)。
在职业上,对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的认同群体中,公务员占76.2%,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60.2%,企业管理层占71.8%,生产员工占66.2%,私营业主占36.1%,个体工商户占41.0%,自由职业者占50.7%,农民占70.7%,离退休人员占64.1%,失业者占51.5%,学生占56.1%,军人占60.4%,其他人员占61.1%。按百分比排序,位居前三名的职业依次为公务员、企业管理层、农民(见表2-8)。
表2-8 不同职业的被访者对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认同的群体性差异(%)
在政治面貌上,对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的认同群体中,中共党员占71.9%,共青团员占56.9%,民主党派占41.5%,非党群众占62.0%。以中共党员中持肯定性评价人数最多(见表2-9)。
表2-9 不同政治面貌、不同月收入的被访者对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认同的群体性差异(%)
在月收入上,1000元及以下的占66.8%,1001~3000元的占68.7%, 3001~5000元的占69.0%,5001~8000元的占68.6%,8001元及以上的占52.7%,无固定收入者占57.5%,拒答者占55.5%。以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为最高(见表2-9)。
综上所述,不同性别中的男性群体,不同年龄中的46—55岁群体,不同学历中的低学历和高学历群体,不同政治面貌中的中共党员群体,不同职业中的公务员、企业管理层、农民群体,不同月收入中的中等收入群体,他们中对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的认同人数更多些。
4.对通过报纸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体性差异
一般来说,每个人对媒体的使用习惯及条件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在了解和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也具有相同性。本次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认同最多的媒体是报纸,其占比为80.0%。其中的群体性差异呈现出以下分布特点:在性别上,男性占79.7%,女性占80.4%。男性低于女性0.7个百分点。二者差别甚微。这说明性别差异不会对这种认同产生大的影响(见表2-10)。
表2-10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被访者对通过报纸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体性差异(%)
在年龄上,18岁及以下的占70.2%,19—35岁的占76.3%,36—45岁的占84.5%,46—55岁的占87.3%,56岁及以上的占82.1%。以大龄群体的认同人数为最多,并呈现为正相关曲线,即年龄越大,认同人员占比越高(见表2-10)。
在学历上,初中及以下占79.6%,高中占81.1%,大专占85.6%,本科占79.5%,研究生占74.7%。整个占比呈现为正态分布曲线,以大专学历占比最高(见表2-10)
在职业上,公务员占90.0%,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75.5%,企业管理层占91.6%,生产员工占84.3%,私营业主占58.3%,个体工商户占53.8%,自由职业者占81.3%,农民占78.1%,离退休人员占89.0%,失业者占78.8%,学生占68.9%,军人占70.8%,其他人员占81.6%。按百分比排序,位居前三名的职业依次为企业管理层、公务员、离退休(见表2-11)。
表2-11 不同职业的被访者对通过报纸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体性差异(%)
在政治面貌上,中共党员占85.4%,共青团员占72.1%,民主党派占54.8%,非党群众占78.2%。以中共党员中的认同人数最多(见表2-12)。
表2-12 不同政治面貌、不同月收入的被访者对通过报纸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体性差异(%)
在月收入上,1000元及以下的占77.8%,1001~3000元的占84.4%, 3001~5000元的占85.5%,5001~8000元的占80.2%,8001元及以上的占71.4%,无固定收入者占70.8%,拒答者占71.5%。以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为最高(见表2-12)。
综上所述,不同性别中的女性群体,不同年龄中的46—55岁群体,不同学历中的大专群体,不同政治面貌中的中共党员群体,不同职业中的企业管理层、公务员、离退休群体,不同月收入中的中等收入群体,他们中通过报纸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数更多些。
5.对通过影视、戏曲作品等文化熏陶方式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体性差异
调查表明,在通过文化熏陶方式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被访者认同最多的是影视、戏曲作品,其占比为74.1%。交互分类的统计数据显示,不同群体的特征值呈以下分布态势:
从性别看,男性占74.1%,女性占73.8%。男性低于女性0.3个百分点。二者差别甚微。这性别因素并不对这一选择产生影响(见表2-13)。
表2-13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被访者对通过影视、戏曲作品等文化熏陶方式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体性差异(%)
从年龄看,18岁及以下的占56.5%,19—35岁的占71.1%,36—45岁的占78.3%,46—55岁的占79.6%,56岁及以上的占83.3%。以大龄群体的人员占比最高,并大致呈现出正相关分布曲线,即年龄越大,认同人数越多(见表2-13)。
从学历看,初中以下的占80.4%,高中占77.2%,大专占74.9%,本科占71.7%,研究生占72.8%。以初中学历占比最高,整个占比分布呈现为学历越高,认同人数越低的负相关曲线(见表2-13)。
从职业看,公务员占77.5%,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74.3%,企业管理层占79.0%,生产员工占76.1%,私营业主占58.3%,个体工商户占73.7%,自由职业者占67.6%,农民占81.7%,离退休人员占78.7%,失业者占72.7%,学生占63.8%,军人占60.4%,其他人员占71.4%。按百分比排序,位居前三名的职业依次为农民、企业管理人员、离退休(见表2-14)。
表2-14 不同职业的被访者对通过影视、戏曲作品等文化熏陶方式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体性差异(%)
从政治面貌看,中共党员占77.9%,共青团员占65.3%,民主党派占67.5%,非党群众占76.5%。以中共党员的人数最多(见表2-15)。
表2-15 不同政治面貌、不同月收入的被访者对通过影视、戏曲作品等文化熏陶方式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体性差异(%)
从月收入看,1000元及以下的占79.9%,1001~3000元的占75.2%, 3001~5000元的占79.9%,5001~8000元的占76.5%,8001元及以上的占65.4%,无固定收入者占64.9%,拒答者占64.5%。以中低收入群体占比为最高(见表2-15)。
综上所述,不同性别中的男性群体,不同年龄中的大龄群体,不同学历中的初中群体,不同政治面貌中的中共党员群体,不同职业中的农民、企业管理人员、离退休群体,不同月收入中的中低收入群体,他们中对通过影视、戏曲作品等文化熏陶方式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人员占比更高些。
6.对制度保障中党的惠民政策效果评价的群体性差异
对制度保障中党的惠民政策效果给予肯定性评价的人员占比最高,达88.2%。其中不同群体的认同度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从性别看,男性占88.8%,女性占87.5%。男性高于女性1.3个百分点。二者差别甚微。这性别因素并不对这一选择产生影响(见表2-16)。
表2-16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被访者对制度保障中党的惠民政策效果评价的群体性差异(%)
从年龄看,18岁及以下的占85.6%,19—35岁的占87.4%,36—45岁的占87.0%,46—55岁的占91.9%,56岁及以上的占91.5%。以大龄群体的人员占比最高,并大致呈现出正相关分布曲线,即年龄越大,认同人数越多(见表2-16)。
从学历看,初中以下的占90.6%,高中占89.1%,大专占86.5%,本科占88.3%,研究生占85.4%。以初中学历占比最高,整个占比分布呈现为学历越高,认同人数越低的负相关曲线(见表2-16)。
从职业看,公务员占91.3%,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87.6%,企业管理层占90.7%,生产员工占85.9%,私营业主占82.4%,个体工商户占84.6%,自由职业者占83.6%,农民占90.8%,离退休人员占93.4%,失业者占90.0%,学生占85.3%,军人占93.7%,其他人员占84.0%。按百分比排序,位居前三名的职业依次为军人、离退休、公务员(见表2-17)。
表2-17 不同职业的被访者对制度保障中党的惠民政策效果评价的群体性差异(%)
从政治面貌看,中共党员占90.5%,共青团员占84.9%,民主党派占77.0%,非党群众占86.4%。以中共党员的人数最多(见表2-18)。
表2-18 不同政治面貌、不同月收入的被访者对制度保障中党的惠民政策效果评价的群体性差异(%)
从月收入看,1000元及以下的占88.9%,1001~3000元的占88.7%, 3001~5000元的占91.0%,5001~8000元的占90.1%,8001元及以上的占87.5%,无固定收入者占86.2%,拒答者占82.8%。以中低收入群体占比为最高(见表2-18)。
综上所述,不同性别中的男性群体,不同年龄中的大龄群体,不同学历中的初中群体,不同政治面貌中的中共党员群体,不同职业中的军人、离退休、公务员群体,不同月收入中的中低收入群体,他们中对党的惠民政策效果持肯定性评价人员占比更高些。
三、湖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效途径的基本特征
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内容认知具有广泛性
这种认知主要表现在被访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知晓度上。对前者,表示听说过的人员占比达75.0%;对后者,在四项内容中表示听说过的人员占比达69.4%~81.6%。虽然被访者对上述内容的知晓,并不一定都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来认定的,但是对基本内容的了解,同样更容易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联系。此外,本次问卷调查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问题还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建设途径的教育引导方式、文化熏陶方式、实践养成方式、制度保障方式等内容的认知和评价,从填答效果看被访者均有较好的了解和把握。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它是一个易于被城乡居民普遍接受的发展理念。
2.观念认同具有集中性
这里的观念主要指可以代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反映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概念系统。例如,在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选择上,问卷中列出了13种观念类型,其中认同度达到70%以上的有2项;认同度达到50%~69%的有5项;认同度在30%~49%的有5项;认同度在30%以下的有1项。而认同度最高的2项分别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
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评价选择上,问卷列出了8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认同度在80%以上的集中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家庭幸福和实现自我四项内容上。
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家庭幸福和实现自我,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应有之意,被访者的高度认同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民意要求和社会基础。
3.效果评价具有客观性
这里的效果评价系指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途径中的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有效方式的实践评价。这些评价因其内容重要、评价方式得当,因此它是一次重要的民意表达。评价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被访者对上述内容实践效果的满意度、赞成度的各种差异上。例如,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实践效果评价上,尽管认为很好和较好的人员占比达69.9%,但是评价为一般的也占到了23.0%。换言之,有近1/4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效果一般。应当说这种评价更接近现实。又如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要内容的实践效果评价上,73.0%以上的人认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两大内容的实践效果好;有55.0%以下的人认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两大内容实践效果好。这里的18个百分点差距实际上反映了人们满意度的差距。再如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效果评价,认为实践效果好的评价中,有2项其人员占比在71.3%~83.9%之间,有4项占比在58.8%~63.0%之间,有2项在51.4%~52.4%。虽然后2项的评价人员占比也超过了50%,但与第一组的高占比相比却减少了20~30个百分点,显然这里的差距十分突出。由于上述评价具有真实性,因此它是客观的。
4.教育变革具有艰巨性
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教育引导途径的效果评价看,问卷列出的10种引导方式中,最高认同度为65.3%,而认同人员比值超过50%的仅有3项,即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领导的带头作用和家庭教育。认同人数在30%~49%之间的有4项,即理论学习、党团活动、公益广告、学校教育。认同人数在29%以下的有3项,即社团活动、通俗读物、社区活动。另外,大学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评价为好的仅占45.1%,不足一半。而评价为一般的超过了1/3,达36.3%。从媒体所发挥作用的评价上,给予高分值评价的有电视和报纸两种,认可广播、杂志宣传效果的不足50%。上述评价表明,我们的教育引导方式目前处于低度满意状态,急需实施变革。而如何变革?变革哪些方面?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实践问题。
5.熏陶评价具有低度性
文化熏陶是为社会成员提供或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寓教于乐、耳闻目染、潜移默化、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环境,以此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区入村,入脑入心。低度性评价的主要表现,一方面是肯定性评价的人数偏少;另一方面是一般性评价人员偏多。例如,本次问卷调查中,文化熏陶的形式或载体主要选取了影视戏曲作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歌曲、动漫游戏及其他途径。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感知,认为来自影视戏曲作品的占74.1%,其他几项的认同人数均不足50.0%。特别是对歌曲的评价,认为现在的流行歌曲、外国歌曲,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评价人数仅为28.0%、4.8%。低度性评价实际上反映了人们的不满意心情,它在更大范围内预示了现行文化熏陶方式的严重滞后性。
6.养成评价具有分散性
实践证明,“实践养成”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培育和形成了一批富有成效的实践载体或养成形式。但是从新的发展需要和时代背景看,这些实践载体或形式已经不尽如人意。本次调查中,问卷列出了13种社会上实行的“实践养成”方式,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从被访者所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与感知情况看,认同度超过57.0%的仅有市民公约1项。认知度在30.0%~50.0%之间的有7项。认知度在30.0%以下的有5项。透过高度分散的认同度来看养成载体,其多样性虽然满足了人们的多元需要,但它的实用价值并未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不断被流于形式。显然这是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
7.制度建设具有紧迫性
本次问卷调查中,虽然人们对现行制度的创设和完善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的建设角度看,制度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例如,如前所述,有58.7%的被访者认为制度不健全,有40.4%的被访者认为制度缺乏权威性,有29.3%的被访者认为制度内容脱离实际,有85.0%的被访者认为制度贯彻执行不得力。由于制度保障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建设的重要前提,而上述统计数据又反映出制度建设和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建设的制度性保障建设具有紧迫性。
四、湖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建议围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建设做好以下工作:
1.深化理论研究,推进观念变革
理论研究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所谓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就是要进一步深刻领会理解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这一战略思想的时代意义,就是要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规律和表现形式,就是要从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升和完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容、核心,就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创设和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确保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观念系统和实现机制。理论的彻底性才能保障有效途径建设的方向性。与此同时,还需在全社会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宣传、大贯彻、大建设、大实践。以此促进城乡居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需求感。应当说,这是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须的观念革命。
2.城乡有别,分类指导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的建设,不应该、也不可能一刀切;不应该、也不可能一个模式。而是需要构建起分步到位、分层实施的体系机制。例如,分别城乡、分别行业、分别年龄等,总之需要分类指导。这样才能使得我们规定或创设的实践养成方式更有针对性、更有可操作性、也更有成效性。
3.途径方式,急需创新
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建设的活动一直延续至今。这也正是本次调查中,许多被访者对4种建设方式具有较高认知度的重要原因所在。但是具有较高认同感的建设途径毕竟太少,急需创新。例如,既要有适合全国性的统一建设途径,又要有适合不同群体、不同类别的子系统建设途径;不仅要有新方式的创设,还要有老方式的更新。总之,要从转型期的时代背景出发,从核心价值体系的普适性入手,从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着眼,从基层的创建实践提炼,来形成新时期的途径建设特色。
4.制度设计,科学合理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社会巨型工程,它既需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又要有完整的制度设计。例如,相关社会管理机制的构建、职能部门的职责确认、社会各单位包括家庭的职责履行、以及社会有效监督机制的设置,都应当有制度的规约。需要注意的是,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建设的基础角度看,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与完善更为重要,这也是本次调查中,人们对社会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和谐发展认同高度集中的原因所在。只有制度设计和实行科学合理,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建设的顺利进行。
课题组成员:喻立平 曾文 沈壮海 喻发圣周杏坤 冯桂林 张荣
报告执笔:冯桂林
问卷录入与统计分析: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