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2章 李三聚众闹粮仓
上仓镇是农历逢五逢十的集日,那天正好是初五。一大清早,人们就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三两两聚集在朱家粮库附近,拿着口袋等着买粮食。
李三他们几个提前就摸清了朱家粮库的底细,制定了周密的疏散路线,同时,对朱家父子的生活规律也掌握得一清二楚。那朱三靴子是个大烟鬼,每天跟他那几个保镖前半晌都要到镇上一个小饭馆抽大烟,粮行里就是朱老爷一个人盯着,所以他们就把行动时间定在了这个时间段。
那天,朱老爷和往常一样,照旧早早地就打开了仓库大门,看着眼前这么多买粮食的人,朱老爷立刻心花怒放,一双昏花的老眼里迅速闪过一丝贪婪。当即在每日粮价的黑板上,大笔一挥,把当日粮价又提高了三成。见粮价又涨了,买粮食的人群就开始骚动,接着有人骂骂咧咧。但更多的人似乎已经习惯了他们的无理加价,仍然非常主动自觉地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好队等着粮仓开门。
看着这些老实巴交排队的人们,朱老爷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心里话:穷小子们,等着吃好粮食吧。接着,吩咐伙计把事先准备好的细沙子倒进米囤,用铁木锨搅合搅合,这才打开粮仓大门。
粮仓大门打开以后,两个面无表情的小伙计拿着一大串钥匙,接着稀里哗啦打开各个仓库的大门,准备好量粮食的升和斗还有大秤。账房先生胳肢窝夹着账本,手里拿着算盘,戴上老花眼镜坐在帐桌前,准备算账收银子。
见伙计们都准备就绪之后,朱老爷背着手,再次扫一眼排队买粮食的人群,见人们越聚越多,遂威严地干咳一声,摆摆手示意伙计们开始卖粮食。
就在这时候,只听排队买粮食的人群后面,梁英把手指含在嘴里,打了一个很响的口哨,排在中间的郭连发顺势往前一涌,就见那买粮食的队伍霎时就炸了营,潮水一般涌进粮食仓库。年轻力壮的扛麻袋,力气小的往小袋子里面装,大米小米高粱米,麦子玉米大黄豆,不管三七二十一,扛起来就跑端起来就颠儿。李三悄没声儿地混进库房里面负责输送,有扛不起来的帮一把,搬不动的送一程,实在扛不动的就让他们灌小袋背着跑。梁英和郭连发空着手看似闲来没事看热闹,其实是负责在外面疏散,防止人们拥挤。
这仓廒码头上粮食仓库一哄抢,那些赶集的一传俩,俩传仨也都一窝儿蜂地跑了过来,整个码头上霎时人来人往,男女老少齐上阵,能背多少背多少,逮着啥抢啥,碰上啥背啥,抢到手后就在李三、梁英和郭连发的指挥下四散逃开。那离家近的,一次不够又回来扛第二次,第三次。
想那朱老爷早就霸道惯了,哪见过这阵势啊,当时就傻了眼,赶紧伸手阻拦,可是拦了这个跑了那个。于是,趔趔趄趄跟在扛粮食的人们身后,捶胸顿足,可着嗓子大喊大叫:“乡亲们,乡亲们呐,别抢啦!别抢啦,明儿我降价还不行吗?”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谁还有那心思听他的。饥饿的灾民早就对他百分之一万的不满了,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都不解气呢,所以根本就没人搭理他。人们把所有能盛粮食的器具都用上了,盆子、瓢、升、斗,能抢多少就抢多少,不抢白不抢。
看着赶大集的人们越来越多,争着抢着还在拼命地往他的粮食仓库里钻,朱老爷蒙头转向,欲哭无泪,嗓子都喊哑了,求了这个求那个,就差给人们跪下了,直到三座仓库都被抢空了,这才想起来派人找儿子。当一个早就被吓蒙了的小伙计呼哧带喘跑到朱三靴子抽大烟的小饭馆时,那朱三靴子跟那个叫小白鞋的老板娘还在吞云吐雾,抽得上瘾。他那几个常伴身边的保镖则在外间屋置色子打麻将,也玩得正在兴头上。所以,那小伙计跑进来他们根本就没当回事儿。直到那小伙计哭死赖命大叫一声:“三少爷,不好啦!码头上粮仓被抢啦!”
“什么?粮仓被抢了?”
朱三靴子大吼一声,蝎子蛰屁股似的‘噌’地从炕上弹起来,一把揪住小伙计的脖领子,不相信似的紧着问:“你说什么?粮仓被抢啦?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动老子的仓库哇!”
小伙计被揪住脖领子,舌头都快勒出来了,哪还说得了话呀,脸红脖子粗张着嘴‘呜啦’。朱三靴子一生气,把他搡到地上,他这才战战兢兢回话:“可了不得了,三少爷。那四邻八村赶集上店的上千口子人呐,不管不顾上去就抢,老爷和账房先生俩人根本就拦不住哇,气得光剩下突突乱颤啦。”
“妈拉个巴子的,这俩老东西真是没用啊。”
朱三靴子忿忿地骂一句,靴子都不顾的穿,光着袜脚子就跑出小饭馆,直奔码头粮库。
可是,等他跑到到粮库一看,连个人影儿都没有了,只有几个上年纪的老头儿老太太蹲在路边,若无其事地捡拾着路上人们遗落的粮食粒儿。再仔细观瞧三个大粮食仓库一片狼藉,所有粮食已经被洗劫一空,甚至连里面的隔断墙都推倒了。砖头瓦块掺和着散落的粮食粒子,东一堆西一堆。
走出仓库,迎面看到他爸朱老爷哭丧着个脸,捂着胸口,浑身颤颤哆嗦,傻子似的磨叨:“这可咋办呐,这可咋办呐。”
朱三靴子没好气地瞪了他爸一眼,恨恨地说:“那还咋办呐?有囊有气就自个儿死喽去!”
朱老爷一听,立刻脸色发白,指着朱三靴子颤声说:“你……你……”
第三个字没说出来,就‘咕咚’一声扑到在地,口吐白沫,俩眼翻白儿,真的就一命呜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