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6章 背井离乡
奔跑中,李三听到这非常熟悉的一声喊,当即心下一惊:梁二哥!难道二哥他没有死么?想着,遂停下脚步,迅速转身循声望去,四周黑咕隆咚,除了风声哪有梁二哥的影子。倒是那帮追赶过来的人群,跑着跑着只见一阵旋风‘呼’地刮了过来,所有灯笼火把顿时全部熄灭,随即一个阴森恐怖的声音在半空中响起:“还我命来!”
“哎呀妈呀,梁英!这不是梁英吗?”
黑暗中不知是谁喊了这么一嗓子,人群中立刻炸了营,有跪地求饶的,有满地找鞋的,更多的则早就抱着脑袋逃命去了。一见这阵势,朱彼得也慌了手脚,趴在马背上一边叫着:“梁二爷饶命。”一边没命似的打马飞奔而去。
李三见追赶他的人们眨眼功夫就跑了个精光,正疑惑间,随着一阵冷风吹过,耳畔梁英的声音再次传来:“三弟,请多保重,我要走啦。”
“二哥!”
李三大叫一声,伸手想抓住那熟悉的身影,但只见一阵凉风刮过之后,四周已是一片寂静。
李三愣怔片刻,冲着那股凉风飘走的方向望去,影影绰绰似有一个熟悉的背影渐行渐远,一定是梁二哥在天之灵帮我解围来了:“二哥呀!一路走好!”
李三轻呼一声,已然满脸是泪,但是此时他不敢停留,随即脚下发力迅速绕过蓟州城门,沿城墙根儿一路往北奔山里疾行,很快就与东北那几个弟兄汇合,几个人脚不沾地几乎是狂奔着踏上崎岖的山路,翻山越岭一直往北疾进。
一路上,李三心里一直盘算着,自己连着杀了朱三靴子和假洋鬼子兄弟俩,并拿他们的人头祭奠了含恨死去的好兄弟梁英,为他报了仇雪了恨。但事情过后,他知道此番自己这罪过大了去了。因为,那朱家兄弟虽然平时鱼肉乡里,没干过一件人事儿,且民愤极大,但人家毕竟是朝廷命官,况且朝中有朱公公撑着腰,怎么着也算是佛爷眼珠儿动不得的,但自己硬是动了,而且让他们比梁英死得还惨。想起来就解恨,解气。
面对随之而来的官府通缉,李三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
古人云:人挪活,树挪死。哪里黄土不埋人呐。只是可怜了家中妻子儿女,临分别竟是连一句道别的话儿都没来得及说。还有那白发苍苍七十多岁的老娘,含辛茹苦从小一把屎一把尿把我拉扯大,自打八岁那年送我离家,除了跟我这当儿子的担惊受怕,何曾享过一天的福哇!
唉——
李三想到此,脚步忽然沉重起来。
回回头,再看一眼家乡熟悉的房舍,走了无数遍的田间小道,闻也闻不够的庄稼地里的青草味儿,想着此一去,将再也回不到这里,李三心里不禁一阵酸楚,眼泪再一次模糊了视线。
此时,走在前面的那两个跟小栅栏一起卖驴的同乡,低声的交谈,让李三立刻神情一震。
只听其中一个说:“小栅栏这一死,他娘还不定咋难受呢。”
另一个说:“嗨。想起来小栅栏这命也是够苦的,从小没爹,他娘又被官府缉拿,整天东躲XZ的。”
“嗨。这都是命啊。”
这就是命么?李三的心一下子就被揪紧了。
想想小栅栏,那么年轻就把一条命扔在了异地他乡。自个儿咋说也成家立业有儿有女了,就算此去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也算没白活一世。想那儿孙自有儿孙福,就让他们自个儿蹦跶去吧。只是那老娘……,嗨。罢罢罢,那小栅栏的娘呢?
心念至此,李三不再留恋,回过头迈开大步,踏上扑朔迷离的前程。
一夜奔波。
天亮的时候,他们已经走进茫茫深山区。
抬眼望去,峰连着峰,岭连着岭,好像整个世界就是由一座座山峰组成的,无边无际。
李三深深地吸进一口带着花香的清新空气,感觉自己已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里没有仇恨,没有忧愁,也没有纷纷扰扰的追名逐利。随即,他那一颗被千丝万缕的离情别绪牵扯得生疼的心,也觉轻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