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研究的创新点
学界对汉族非自愿水电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但对不同族别的少数民族非自愿水电移民的研究,尤其是对彝族移民的专门研究却还不多见。本书以彝族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为研究着力点,突破对移民技术性安置、经济物质补偿、后扶理论的单纯研究,对少数民族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进行具体、细致、深入的研究。概而言之,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小湾地区跨县外迁至宾川县新川村的少数民族非自愿水电移民——彝族移民作为研究对象,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分析、解读、论证彝族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过程,从彝族移民物质生活模式变迁(物质要素)、精神文化变迁(象征实体)、社会组织制度嬗变因应(组织制度)维度,对在社会文化适应过程中这一异地外迁安置的相对成功典型进行解剖麻雀式的研究,具体描述彝族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的内容及过程,在探讨其在适应过程中遭遇的现实困境时,引入文化整体性概念,进行深层次的致因分析,提出消解移民社会文化适应困境的相应路径。
(2)借鉴文化人类学和生态人类学等学科在研究中注重对地方性知识的引鉴与尊重的思路,在少数民族非自愿水电移民的探索中,立足于移民群体,关注移民的本土话语和地方性知识的实践价值,并进行挖掘,以期相关部门在实施少数民族非自愿移民时重视对地方性话语价值的发掘。
(3)探索将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关于少数族群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的七维变量中可资借鉴的部分,与彝族移民社会文化适应实际相结合,将其有选择地应用于中国少数民族水电移民研究之中,进一步发掘少数民族水电移民社会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移民社会实践,拓展移民研究者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