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公民价值准则解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爱国

每一个人自从其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属性,归属于某一国家、民族。每一个人都在祖国的怀抱中成长,学习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了解和接受祖国的思想文化、风俗传统。在其生命历程中,人们与祖国之间会形成紧密的联系,“祖国将其一切资源、财富都提供给生存其间的人们享用,人们从祖国那里汲取丰富营养,不断得以生存、完善和发展”,会逐步产生和形成深厚的感情。这种对祖国的依恋之情、归属和认同意识等,都可称为爱国的意识和情感。而将这种情感“超越其零散性、具体性局限,最终沉淀为一种称为‘主义’的爱国情感,即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以爱国的情感为基础,又是对于“爱国”情感的升华,带有情感色彩和理性色彩的两重性,它既“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民对于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又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古往今来,爱国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古代的爱国主义具有“家国一体”的特色,为国尽忠,对父母尽孝是古代道德规范中的核心准则,而忠君与爱国也多融为一体。但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民本思想就开始广为流传,并成为儒家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民本思想出发,历代的忠君爱国之士并不是简单的“愚忠”,他们之所以忠于本朝君主,是希望君主能勤政爱民,开创太平盛世,如果君主倒行逆施,他们不惜犯颜死谏。很多爱国忠君者,之所以不肯归顺新朝,奋起抗争,是因为新王朝残民、虐民。他们的爱国忠君,同样也是爱国爱民。

进入近代,爱国主义思想又在时代的冲击下增添了新的内容和精彩篇章。中国近现代的爱国主义思想吸收了西方近代文明中的优良成分,逐步形成先进的、科学的新型爱国主义形态。面对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无数热血青年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奋不顾身。在民国的外交舞台上,顾维钧等外交官为了中国的权益与列强艰苦博弈。为了寻求近代中国的真正出路,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挫折,付出巨大的牺牲,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而在通过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统一体。为了国家的强盛,爱国者可以放弃个人名利,以身许国。当国家的领土主权、国家利益、国家荣誉受到侵犯破坏时,爱国者毅然挺身而出,为国而辩,为国而争。

对今天的大学生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我们的身上流淌着祖先的血液,继承着祖先的文化遗产,个人的发展和成就总是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所以我们今天爱国的最好方式是,学习好、继承好祖国的优秀文化,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中国精神,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努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正能量,理性而勇敢地捍卫祖国的权益与尊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