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饮中国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慧眼识茶

茶的最大标准就是“好喝”

茶叶的评价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标准很多。此外,茶叶的评价和个人的口感、审美情趣、当下情绪等有很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往往会遇到茶友一起喝茶,结果对同一款茶的评价不尽相同的情况。比如我们评说一款茶说它的香气高扬,如果有的茶友喝过同类的比它香气还要突出的茶,他就会评价为香气扬但尚不够尖锐,这是因为大家的品饮经验不同而造成的。

另外,很重要的问题是,在实际品饮的过程里,我们很难把评价标准做到量化。比如我们评价一款茶的叶底,说它匀净,那匀净到什么程度?很难有数字指标。这需要不断的经验累积,你看到的、品饮到的茶的样品数量越多,则你的评价将会越准确、越中肯。实际上,发现、品尝更多的更好的茶品,也是我们在茶的世界里遨游的前进动力和美好追求。

评价一款茶是好茶,最主要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是外形漂亮?是香气突出?是茶汤清澈?是叶底美观?好像都不够。那么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两个字——好喝。这个“好喝”是在健康卫生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感受。我们评价茶叶要做的就是:利用感官的标准尽量地描述这种感受,并且细化。这也是我们通用茶叶评价术语的来源。

清茶入口,感悟着生命里的另一种颜色和滋味。人生的旅程里有多少初尝的苦涩,就有多少随之而来久存的香甜。

茶叶评价基本术语

外形描述

描述茶叶的外形应该包括嫩度、色泽、匀净度、整体成茶状况等。常用的外形描述术语有:

紧结——干茶比较厚重,给人质量好、密度高、重量重的感觉;

匀整——干茶条索或者颗粒等形状均匀、整齐,碎茶少;

光滑——茶叶表面光滑、平洁,杂物少;

挺直——茶叶条索俊秀,弯曲度少;

披毫——茶叶表面披覆毫毛;

肥壮——茶叶尤其是大叶茶条索肥大、厚重、完整;

粗松——和紧结相对;

瘦弱——和肥壮相对;

黄绿——茶叶绿色较浅而带浅黄;

鲜绿——茶叶色泽青翠碧绿;

深绿——茶叶色泽墨绿而有光泽;

青灰——茶叶色泽暗淡,黑中透绿;

砂绿——通常形容乌龙茶,茶叶表面如青蛙皮绿而油润,带有砂粒状白点;

花杂——茶叶叶色不一,老嫩不一,杂乱;

油润——茶叶色泽鲜活,光滑润泽;

撒面——主要指紧压茶表面薄薄覆盖一层等级高、条索漂亮的茶叶,而内里的茶等级低于表面;

金花——茶叶上呈圆形颗粒、颜色金黄、没有菌丝的益生菌;

霉菌——茶叶上色泽青灰或白、有菌丝或一吹即散成雾状的霉菌,

对人体有害,霉菌茶叶不能饮用。

香气描述

茶叶的香气描述包括香气的类型、高低、浓淡和持久性等,包括鼻子闻到的香气感觉和嘴巴尝到的香气感觉。常用的香气描述术语有:

高扬——香气明显,散发速度快;

青味——新茶所带有类似青草般的气息;

甜香——茶叶香气中混有蜂蜜或者焦糖般的香气;

花香——茶叶香气中混有兰花、梅花等香花般的味道;

低沉——和高扬相对;

淡薄——香气不够持久,味道不够浓郁明显;

烟味—— 一般形容生普洱,茶叶沾染柴烟的味道;

堆味——形容熟普洱发酵过程中形成的特有味道,一般很难完全避免,

因此堆味本身是个中性词,主要看其浓烈程度;

参香—— 一般形容熟普洱,类似人参汤的味道;

枣香—— 一般形容熟普洱,类似干枣的甜香味道;

荷香—— 一般形容生普洱,类似荷花般的香气;

樟香—— 一般形容生普洱,类似樟木的清香;

梅香—— 一般形容老生普,带有青梅般的香气;

薯香—— 一般形容优质红茶,带有红薯干般的味道;

杂异味——例如臭味、酸味等。

滋味描述

茶叶的滋味描述一般是指滋味的类型、厚薄、浓淡和顺滑程度等。常用的滋味描述术语包括:

醇厚——茶汤内质厚重,味道不刺激;

厚重——茶汤压舌,味道残留度高,内质饱满;

鲜爽——茶汤味道鲜美,清爽宜人;

顺滑——茶汤润滑舒畅,不黏滞,入喉快;

淡薄——茶汤感觉寡淡,滋味残留度低;

苦涩——茶汤中有苦味和涩感。苦涩是茶的本味,并不是不好的感觉,只要苦能回甘,涩能转化,也是好茶;

回甘——茶汤先有苦感,然后从喉咙中上升一种甘甜;

锁喉——茶汤带来的喉咙干甚至刺痛、紧缩的感觉;

麻舌——茶汤带来的舌面针刺、不舒服的感觉。

汤色描述

茶叶的汤色描述一般指茶汤色泽的种类、清澈度和明亮度。常用的汤色描述术语有:

通透

茶汤清澈,色泽浓淡一致,透明度很高;

清澈

茶汤中杂质少;

明亮

茶汤整体感觉不浑浊;

饱满

茶汤感觉密度高,有胶质感,丰富充沛;

浅绿

汤色绿色较淡,柔美;

黄绿

汤色绿中带黄;

橙黄

汤色淡橙色;

橙红

汤色深橙色;

金黄

汤色亮黄,如琥珀般;

浑浊

汤色不通透,杂质多。

叶底描述

茶叶的叶底指冲泡过后、一般已经完全舒展的茶叶。叶底描述一般包括叶底的嫩度、色泽、均匀度和冷香味道。常用的叶底描述术语有:

全芽

叶底基本都是芽头,基本没有叶片;

柔嫩

叶底叶片弹性和韧性都比较理想;

细嫩

叶底带有芽头和细小的叶片;

肥厚

叶底肥厚,叶脉明显,粗糙;

黑死

黑茶等发酵太过,叶底黑而丧失弹性;

润泽

叶底叶片滋润而有光泽;

杂色

因为使用的茶叶批次不同、杀青手法不同等,造成的叶底颜色不统一;

粗老

与幼嫩相对,指采摘时间相对较晚的茶叶,一般所含茎梗较多。

选茶要看、闻、尝、摸

茶叶的评价术语怎么使用呢?在日常生活里,怎么操作才能较好地评价一款茶叶?还是那个原则:充分调动你的一切感觉器官。

看茶的外形和色泽。绿茶、白茶、黄茶一般是条索,乌龙茶通常是蜷曲的,黑茶可能特殊一些,因为允许使用几个级别的茶青。但是一般就掌握两个字——匀、净。匀就是均匀,不要有大有小,有肥有瘦,有薄有厚,要保持一个相对的平均;净就是不要掺杂着其他东西,比如普洱茶饼不要有茶果等;高等级的绿茶也不要芽头里掺杂较多叶片。从色泽上来说,不要发“闷”,就是感觉死气沉沉的,哪怕是普洱熟茶,也是有一定鲜活感觉的,不是完全的碳化。当然,平常还是要多累积茶叶知识,尤其是自己喜欢的茶叶品种。有的朋友喜欢龙井茶,跟我说有正宗的梅坞龙井,拿给我看,说:你看白毫多丰富。大部分的绿茶白毫批覆是很好的,但是正宗的西湖龙井是没有白毫的,所以,这些知识一定要多累积。

闻也是重在两个字——厚、透。厚就是说香气要稳重,不是高火产生的米香,不是艳香,不是俗香,更不是酸、烟、霉气,是青叶透出的自然之气,除了花茶,就算上好的大红袍之类的高香茶,也是类似兰花神韵的香,不是直接的花果香。当然,熟普洱发出的是陈香气。透就是说这个香是绵长的、均匀的,不能闻第一下直冲鼻子,以后越来越淡。

级别高的茶叶嫩度高,叶质肥厚有弹性,反之则叶质硬而薄。还有是看看茶的湿度。应该干燥而且可以捏成不结块的粉末,不要感觉潮湿。摸过茶的手指上也可以再闻一下香气,不要有异味。

弄不准的茶叶一定要冲泡

茶叶一是从外观角度来评价,另一个是从冲泡角度来评价。尤其是弄不准的茶叶,一定要冲泡,通常茶店也都有茶样供顾客冲泡。

冲泡首先是看茶汤的颜色,易不易于发散,有没有过多的杂质,是不是清澈透亮的;然后闻一下香气,看有没有异味,熟普等要看堆味是不是太强;接着品尝茶汤,看是不是醇和厚重;然后看叶底,是不是仍然保持弹性,边缘比较整齐,破碎少,大小也比较匀净;最后再闻一下冷茶或用过的品茗杯的味道。尤其是有没有类似氨气之类的味道,如果有就说明化肥施用的比较多,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影响的。

通过冲泡帮助我们分辨很多问题。首先是高山茶、老树茶和平地茶、台地茶的区别。高山茶的品质是比较好的,除了高山小气候有利于茶树累积有效物质之外,高山上的土壤的有机物质含量也丰富一些,所以高山茶的价格要比平地茶的价格高。老树茶也是茶性较强,台地茶就相对来说孱弱一些。所以品茶汤的时候,高山茶、老树茶都是滋味醇厚,较耐冲泡,茶汤浸出迅速;而平地茶和台地茶相对来说就滋味淡薄,不耐冲泡,茶汤出汤弥散慢一些。从叶底来看,高山茶和老树茶的叶底也都较之肥厚、弹性大。

其次是冲泡有利于我们辨别春茶和秋茶。春茶因为经过一个冬季的休养,加上春天万物生发,地力厚重,所以春茶的有效物质积累较多,春茶的滋味就会醇厚,这也是我们通常以春茶为贵的原因。但是秋茶也有秋茶的好处,秋茶虽然有效物质相对较少,但是因为秋季气温降低,茶树也准备越冬,芳香油的含量就会上升,所以秋茶的香气是很突出的。所以在冲泡的时候能够掌握这两个因素,就能够比较容易分辨出春茶和秋茶。

最后是对新茶和陈茶的区别。绿茶、黄茶贵新,通常来说,这些茶存放超过一年就没有什么品饮价值了。新茶的香气馥郁,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中能感到柔和清爽。而陈茶,因为芳香物质不断挥发,所以香气转向沉闷,茶汤略显浑浊,滋味转淡。当然,普洱茶是越陈越好。新的普洱汤色明亮,颜色呈蜜黄色或黄绿色,青叶香香气突出,茶汤较涩,入口茶气强,叶底呈新鲜茶叶感觉;而老的普洱茶汤色红浓,陈香突出,叶底呈褐色,滋味醇厚,入口顺滑,回甘有力。乌龙茶是一个比较兼容的茶种,新茶也很好喝,而我也喝到过25年的老观音,别有风味,也很不错。

泡茶的水温宜按茶叶的老、嫩来分,老茶可用95℃的开水直接冲入;嫩茶则应低些,80℃左右比较适合。

茶叶品质好坏有三个决定因素

首先是茶的产地。我们主张一定要选择原产地的茶。我在云南大理看到引种了很多年的铁观音,品质比福建的差了很多。能说云南的土壤不肥沃吗?云南的砖红壤很适合大叶种茶树的生长,那么多老茶树的品质都非常的优秀。可是种铁观音就是不佳,铁观音要福建山区的碎石土。大名鼎鼎的冻顶乌龙虽然是大红袍的同种,现在名气也很大,可是它种出来就不是大红袍了,只能是冻顶乌龙。所以茶的原产地是很重要的。

在弄清原产地的基础上,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再弄清这个茶园的位置。这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龙井茶有的茶叶铅含量超标了,反复查生长和制作过程,没有问题,那么是怎么回事呢?有片茶园靠近高速公路,汽车尾气多,里面的铅就被茶树吸收了。弄清茶园位置的意义就在这里,看它容不容易受到其他污染。此外,相对来说,高山茶比低地茶的品质要好一些。高山茶园,云雾缭绕,昼夜的温差比较大,有利于茶叶里的有效物质的积存,品质通常会高一些。

其次看茶的制作管理。看茶有没有通过各种应该有的认证。比如普洱茶从2007年起必须要有“QS”标志,这是强制标准,没有就是假冒产品,当然2007年以前的不算,个人定制的小范围流通的也不算。这是茶叶产品品质控制的一个国家保证,没有这些,不能说这个茶的品质就是有问题的,但是对于民众来说,有了这个,品质是应该放心的。

最后还要看什么呢?看卖茶的地点。有的超市这边卖茶,那边卖肉,这样茶就很容易被二次污染了。不仅仅是味道,细菌也容易滋生。有的茶店,散茶不加盖,这也很容易出问题。在玻璃缸和陶缸里的茶,加了盖,温湿度又很适宜的,茶的品质就相对有保障。

花茶就不是好茶吗?

单纯地认为花茶就不是好茶是不正确的。甚至有的人看见别人喝花茶,就认为别人没什么品位。这个态度是不科学的。茶叶作为食物的一种,是为人体生理需求服务的。就像山西人爱吃醋,不是因为一开始就爱吃酸的,而是因为山西水质硬,碱性大,人们去寻找酸性食物加以中和,才逐步发明了醋。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主要是因为北京的气候比较凝滞,空气流动不是特别快,尤其是夏季容易产生让人情绪低落的天气(俗称“白眼子天”),而茉莉花茶能更好地散闷除郁。所以北京人喜欢茉莉花茶和天气水土是有很大关系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历史上有名的花茶,像是荷花香片、珠兰花茶、玫瑰红茶,工艺都很讲究,价格也不低。当然现在比较多的是茉莉花茶,好的茉莉花茶甚至要反复窨制七次。挑选花茶,很多人有个误区,挑花多的茶。其实,花多的茶往往不是好茶。

窨制花茶要用半开之鲜花,随着鲜花逐渐开放,香气从淡到浓逐渐吐出,而茶叶是很好的吸味剂,就开始逐步吸收花香,一吸一吐,经过多次窨制,就成为花茶。但是干花是没有任何香味的,所以,花茶窨制完成后,都要提花,就是把干花从茶叶里拣出来。所以,品质越好的花茶,里面的干花应该越少。我们在冲泡花茶的时候,也应该嗅到花香,而不是很冲鼻的香味,好像空气清新剂一样。如果是这种味道,很可能是在茶叶里喷洒了香精,对身体是有害的。

辩证看待明前茶

明前狮峰龙井。

“明前茶”是最近几年炒得比较热的一个概念,尤其是对贵新的绿茶来说。对我们消费者而言,直接影响到购买价格。因此,我想专门说说“明前茶”。


首先要明确明前茶的概念。“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雨前茶”是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茶叶。明前茶和雨前茶都属于春茶,我们知道相对来说,春茶的品质更佳。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茶树中累积了较为充足的内质,而春天日照强度较弱,雨水也没有夏天那么充沛,茶树内质持续累积而不会被稀释。而内质的充足,使得春茶的芽叶肥壮而持嫩性强,叶质柔软,富有光泽,茸毫较多,色泽鲜绿。特别是清明前,茶树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很少,所以明前茶便更珍贵了。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达到一个内外平衡的最佳水平,因而也深受爱茶家喜爱。

“明前”是个时间概念,明前茶主要针对绿茶,因为绿茶贵新,尤其是小叶种、成型细嫩的绿茶。最突出的例子是西湖龙井,崇尚“清和”之味,韵味在淡中追寻,明前的茶就如同青涩少女,纯真宛然,能够很好地体现龙井的这一特点。至于其他种类的茶,红茶需要全发酵,普洱茶重在陈放,对于是否明前没有实质性的必要;乌龙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摇青、走水、炭焙等工艺的水平,是否明前也不是考量因素。就连绿茶也不都是明前茶最好,比如滇绿、琼绿。云南、海南很多茶山在清明前就已经气温较高,茶叶早已发芽展叶,明前茶甚至都已属老茶。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高山绿茶要明后甚至谷雨才发第一拨茶,根本就没有明前茶可用,所以也不是很看重是否“明前”。

明前茶之所以被炒得热火朝天,和大家的两个认识误区也有关系。

一是认为明前茶等级高。其实明前不明前,和茶叶的等级无关。茶叶等级标准的国家标准很少,但是从传统上来说,要看外形条索的紧结、肥壮程度,色泽的翠绿油润情况,整碎比例,是否干净,香气状况,滋味浓醇厚爽与否,叶底匀净还是破碎等因素来进行综合的评定,不是单单看一个时间概念来决定的。

二是认为明前茶的滋味一定好。明前茶香味清雅,味道鲜爽,甚至可以推断今年整批茶的质量状况。但是个人认为,明前茶其韵已成,其味尚弱。相比而言,明后茶的滋味要好得多,浓醇厚顺。

另外从采摘的角度来说,大多绿茶以明前一芽一叶初展为极品,可是也有例外。比如洞庭碧螺春,采摘一芽一叶制茶,成茶滋味过于寡淡,三叶、四叶的反而滋味才能发挥出来。而六安瓜片还可以等叶片更大时采摘。

真茶与假茶

有这个疑问的茶友,我想,其实并不是不认得茶,而是很容易出现被不法茶商以次充好、以其他茶冒充名茶而上当的情况。所谓真茶、假茶,实际上是茶叶的等级高低和茶叶原产地是否真实的概念。这个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多逛茶叶城,有比较、有了解、有试喝,再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不同茶叶的产地特征,以及不断丰富自己评价茶的水平。

新茶与陈茶

新茶和陈茶是个相对的概念。大体来说,绿茶、黄茶、红茶都不应该超过一年。超过这个时间,无论你使用什么高超的保存技术,茶叶的色、香、味、韵都会有所减弱,“有形而无神”。而黑茶、普洱茶、白茶贵陈,陈茶反而是更为贵重的,但是我个人认为白茶约在10年,黑茶和普洱茶约在15年的时候达到最佳品饮年份。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所以有一部分茶友追求喝新茶,因为香气高扬;一部分茶友喜欢放一放,待到火气消除再喝,追求乌龙的醇厚,这些都是可以的。我也喝过30年的老乌龙,味道也非常不错。

如何识别着色茶?

通常染色茶在绿茶和花茶里居多。着色茶的色泽很不自然,同一芽片色泽也不均匀,也不是由内而外的颜色。冲泡的时候,颜色弥散很快。当然,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检查茶叶的碎末。可以拿一小撮茶叶,放在光洁的白纸上,反复摩擦,看纸上有无颜色痕迹;然后把茶叶反复摇动,看有无脱落的碎末,用手碾一下有无颜料迹象;也可以用手长时间捏一片茶叶,待手上有色迹时看颜色是不是自然。

汤色比较浑浊的是着色茶,正常的茶汤色泽清澈透底。

尽量不要在旅途中买茶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中国很多胜景佳处都是名山名水相伴的。好山好水出好茶,大家在旅行的过程中难免一时心痒购买一些茶叶。我建议最好不要在旅行途中购买茶叶。

首先,茶叶质量难以保证。一种情况是导游推荐的,名为优惠实则价高质次;一种是游客自己去茶摊买的,你不是回头客,所以通常价格要比卖给当地人贵很多,而且可能是以次充好,以其他品种充当名茶,比如用大佛龙井充当西湖精品龙井。当然不是说所有的风景区的茶叶都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在现实里是比较多的。

其次,茶叶比较怕挤压和湿气。旅行途中,行装贵精不贵多,买一些茶叶,既怕压碎,又怕颠簸导致外形受损,还害怕受潮,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情。

最后,茶性易染,这是陆羽重点强调过的一个问题。所以,在旅途中,你很难控制各种气味,如果茶叶窜味了,当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啊。

所以在旅途中买的茶叶,品质难以保证,卫生方面又可能产生二次污染,买回家后,自己饮用可能有损健康;送给别人又可能贻笑大方。所以旅途中买茶不是一个有效的消费行为。

少买挑担茶

有的时候,我们会碰到有人挑着茶叶担子来卖茶。这些人通常身着民族服装,茶叶看起来也很新鲜,很能迎合一些追求新奇和捡漏心理的消费者的需求。

挑担茶的最大问题是很难保证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且不说挑担茶的产地土壤是不是合格,重金属的残留是不是超标,生长过程中是不是施了过量的化肥和农药,加工过程的卫生状况怎么样,我们很难说得到了保障。挑担茶在售卖过程中,路途上有没有经过污染?在众多客人品鉴挑选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交叉污染?这个是很难保证的。所以从卫生角度来说,我建议大家不要买挑担茶。当然,我的一位茶友看到挑担的大娘很疲倦,动了恻隐之心,一下子把她的茶全买了,然后泡了作花肥,这属于另外讨论的事情了。

茶有四怕:潮、染、温、光

茶叶不可能及时喝完,那么,好的储存方法,不仅可以保持茶叶的品质,也能减少或避免茶叶变质。我们日常应该如何储存茶叶呢?

我们先应该了解一下茶叶变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受潮,茶叶一旦受潮就会退化得非常厉害,而且会出现异味;二是氧化和沾染异味,茶性易染,一旦吸收了杂味,不管是香味还是臭味,都会令人扫兴;三是温度波动或温度过高,最适合茶叶的储存温度是0~5℃;四是强光。所以茶叶的储存主要是避免这四个问题。

大批茶叶如何储存?

储存大批的茶叶,像我云南的朋友,专门空出一个房间来放茶叶,还摆得满满当当的。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要保证适当的空气流通,但是不要设计对流的窗户;窗户上应挂较厚的窗帘;地板上应该用没有异味的木条加以垫高,下面铺放生石灰;不同类的茶叶应用竹叶或厚纸箱分隔包装。此外,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建议隔离存放,否则容易互相影响。

家庭如何储存茶叶?

当然,一般家庭没有这么多茶叶,通常采用罐装储存法。我比较喜欢用陶罐或瓷罐,紫砂罐因为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长时间放置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另外紫砂罐的成本比较高。罐子底下放一层生石灰,然后用草纸或牛皮纸隔开,把用厚纸包好的茶叶放入,可以摆放多层,在茶叶中间位置,就是罐的中心部位,还应该放几小包包好的生石灰或者竹碳,然后用厚纸把罐口封好,上面放干燥的草垫,然后草垫上要再放生石灰包。按照天气情况,每隔两个月应该开罐,把吸了潮气的竹碳和生石灰包更换,梅雨季节的时候要一个月一换。

还有一种方法是把茶叶用锡纸袋包好,密封之后放在冷藏柜里保存,尤其适合于绿茶和新的乌龙茶。不过这种茶一定要非常的干燥,因为这种方法没有一点点内外交换的情况,所以如果茶叶本身不干燥的话实际上等于闷着腐烂了。另外取用茶叶的时候,一定要擦干包装表面的冷凝水,以防茶叶受潮。

能不能使用塑料袋储存茶叶呢?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是塑料袋本身不能有味道,另外要封好口,还要避光保存。

随时喝的茶怎么储存?

日常要随时喝的茶叶怎么储存呢?我通常都是用小的锡罐子。有的人喜欢用铁皮罐子,我自己是觉得时间长了茶叶有铁皮味,而且铁罐子易锈。当然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紫砂罐了,并且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论哪种罐子,密封要好,也可以在罐子里再另衬绸布或粗布。

还有一个问题,茶叶最好减少光照。光线对茶叶的破坏作用是很严重的,如果受到强烈光线的照射,茶叶中的色素和酯类物质会产生光化反应,使茶叶陈化和变质速度加快,特别是空气中散射的紫外线容易导致茶叶出现日晒味,所以在贮藏过程中应注意避光。

整体而言,茶叶的存储要通风、阴凉、干燥、避光。这四个因素是保持茶叶品质的基本条件。

龙泉青瓷罐

青花釉里红瓷罐

浅浮雕锡罐

粗砂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