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81个教育批判性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实事求是做教育

放暑假昨天回到老家,中学同窗碰了个面。其间一位好友满怀希望地问道:“有没有提高成绩的点子?孩子马上要高三了!”听到这个问题,我内心是犹豫得很,不知道该怎么答才好。如果回答说“没有”,很不忍心看到他失望的样子,又还担心他误解我是在推脱。如果回答说“有”,虽然赚足了面子和友谊,但那种话多少有一点骗的成分。所以真的想如鲁迅作品中的人物一般回答:“……也许有罢……然而也未必……我说不清……”后来我究竟是怎样回答的,因为不堪回首的原因,是真的忘记了。

类似的问题其实我遇到过很多次,但是都没能讲真话。为什么呢?因为说真话不但显得自己没水平,还会引起别人不高兴,做这种“两败俱伤”的事情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然而我没有足够的勇气。

打个比方,假如我们穿越到另外一个时代,考大学不需要文化成绩,而需要一定的篮球水平。那时候,如果有人问:“有没有提高篮球水平的点子?”被问的人该怎么回答呢?从表面上看,他回答“有”是没有错的,但如果对方的孩子身高只有一米五,灵活性已经发挥到极致,这样的话不是骗人又是什么?孩子天生就不是打篮球的料,可是家长硬是不肯承认基因有问题的事实,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乔丹式的人物,这种笑话是谁都看得出来的。可是,同样的情况放在教育上,大家就集体丢失了幽默感,一点笑意都没有。比如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如果考不上,就会耿耿于怀一辈子。然而事实是,自己的孩子压根就不是能考上北大清华的料,甚至不是考上一般重点大学的料。

有些家长和老师特别迷信“勤奋努力”,以为“勤奋努力”可以包打天下。孔子观察弟子宰予之后说了一句著名的话——“朽木不可雕也!”很多人视之为对宰予的批评,我倒更愿意将它理解为一种唯物主义的客观描述。一米五的个头,一定要把扣篮作为自己的目标,除了作弊,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教育,应当是发现、发展受教育者的长处,而不意味着可以将人人都培养成考试的高手。当然,不能成为考试高手并不意味着不能成为高手——其他方面的高手。

一开始的时候考试还有点综合性考查的意思,现在越来越单一化了。比如以前考试不写姓名,哪怕你答全对,恐怕也没有分哦。以前填错答题卡,假如又很在意,那么恐怕除了抱头痛哭死去活来之外别无他法。这些做题之外的任务可以考查考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心理素质等,原本应当是考试内容的一部分。可现在不用再操这份心,虽然学校和老师口口声声“要注意!要注意!”,但如果真遇到意外情况,监考老师比学生还着急,大多数情况下上级会作“人性化”处理,要求监考人员采取补救措施。所以,现在的考生几乎是只负责答题。现行的考试内容(尤其是低年级)对记忆力的考查分量很重,但对于其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考查比重偏小,所以说考试成绩好不等于综合能力就高。

考试是对以记忆力为主的一些能力进行考查的手段,学生是多元智能客观分布不均衡的一个群体,你能说明考试是选拔人才的公平手段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现实有很多无奈,当前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也许只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权宜之计吧。既然以考试来评价学生、选拔人才的方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那为什么一定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比分数呢?国家在面对巨量学生时出于某种无奈而采纳了未必科学合理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家长在面对个别具体的孩子时,为什么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指导孩子做好人生规划而每日作茧自缚、自寻烦恼呢?

前天,又看到一则两高中因招生引发纠纷的新闻,其火药味之浓,完全可以和前年两大著名高校因拼抢学生而“大动干戈”的新闻相提并论。现在不是有很多学校和老师抱怨学生不好教吗?对学生应当是“敬而远之”的态度才对啊,可为什么都在“抢”?他们“抢”什么呢?抢的恐怕不是学生,而其他的东西。“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二物,常常会让人一反常态啊。他们“抢学生”不是在践行“有教无类”,恰恰相反,而是在明火执仗地反对这一主张,“有择而教”。因为可以成为升官发财的“利器”,原本就复杂的教育就变得更加复杂。

现在的招生广告,都喜欢“扬长避短”,仅凭那些数据,外行只能有心生佩服的份。时间长了,每个学校都还真以为自己很厉害。其实,除了少数学校以外,多数学校的教学行为非常简单,基本上都可以“复制粘贴”——这是一个矛盾,一方面教育的科学性要求教学行为可以迁移推广;另一方面学生的多样性又要求教学行为不能简单复制。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复制性说明教学行为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教师喜闻乐见和学生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基本都是“抢占时间多讲多练”。不确切但约等于确切地说,学校取得的考试成绩越好,学生用来上课做题的时间就越多——当然,占有优势生源的学校会占有额外的优势,但也难以逃脱这条定律。

以上所述,我想表达的意思不外两个:一是考试成绩并不是评判孩子优秀与否的科学依据,不可能也不必将每个孩子都培养成考试的高手;二是学生成绩好未必能说明学校的教学水平高,未必值得夸耀,甚至可能应该引以为耻。

真希望教育工作中多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维护好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家一起来做一点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