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乡与区域结构的失衡与改善:差距扩大趋势和发展不平衡态势得到了初步遏制
一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步得以改善
从整体看,城乡二元体制依旧存在,二元结构和二元的制度设计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社会保障、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城乡一体化进展缓慢。并且,城乡之间劳动力等要素还没有完全实现自由流动,农民工进城还面临着诸多限制,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速度。城镇化和市民化进程缓慢,直接影响总需求结构,导致总需求不足和内需启动乏力,进而制约了新型发展方式的形成。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在逐步得到解决,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个百分点,比上年缩小0.02个百分点。收入分配结构出现的积极变化,一方面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在提升的。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这一变化趋势对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意义十分重要。
二 区域发展从各自为政到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协同发展
多年来,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使区域之间差距,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中西部地区增速较高,相对差距缩小,但绝对差距仍然非常大。经济落后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这些地区经济长期落后不利于民族团结、国防安全,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近几年,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地区发展潜力得到不断释放,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不断增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增强,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中西部地区在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后发优势继续得到发挥。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对于区域发展极端重视,核心思路是打破过去的“一亩三分地”思维,避免以往的各自为战、粗放发展,强调“全国一盘棋”,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协同发展,着力优化区域结构,典型代表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笔者将在后面“新常态下的区域协同”的章节中进行详尽的分析。
图3-4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走势
资料来源:Wind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