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姜椿芳领导《时代日报》的战斗
陆诒
1945年12月,我参加了苏商《时代日报》工作,认识了总编辑姜椿芳同志。
当时椿芳同志正负责领导时代出版社的工作,中文方面除《时代日报》之外,又出版《时代》周刊、《苏联文艺》和《苏联医学》等刊物;俄文出版《时代》半月刊和《今日》周刊;英文出版《苏联周报》。此外,还出版中、俄、英、德文的单行本书籍。抗战胜利之后,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上海,利用苏商的名义,通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团结一部分文化人来创办这么一项新闻出版事业,任务极其艰巨,但椿芳同志挑起这副重担却显得从容不迫,指挥有方。
《时代日报》是一张四开的小型报纸,编辑部同人不满20人。当时,政治环境极其恶劣,一切物质条件也很差,但在椿芳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大家团结战斗,干劲十足,把报纸办得具有特色。他主张编报采取宁缺毋滥的方针,大部分国内外新闻都要经过认真的综合分析、改写以后才能发表。例如,刊载新华社的延安广播消息,上海当地工潮、学潮的消息,我们采取用人民团体“来件”或“来函照登”的方式向读者透露信息,有的重大新闻经过改写以后,故意放在没有标题的“简讯”中发表出来,使国民党新闻检查官看了晕头转向,对此无可奈何。
当时我在《时代日报》担任采访工作,困难一大堆。椿芳同志一再提醒我:“对我们怒目而视的反动分子只是一小撮,而同情并热情支持我们工作的群众有成千上万,我们决不能气馁!”记得当时在成都北路报社编辑的斗室之中,经常见到许多跑得满头大汗的工人、学生前来伏案写稿,或者急急忙忙跑来向我们提供新闻线索,使我们在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封锁之下,仍然能够采访到许多最新信息。
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当局动员了几百万大军进攻解放区,掀起大规模内战,又在他们的统治区内残酷镇压民主运动,摧残进步的新闻出版事业。1947年5月24日,《文汇报》、《联合晚报》和《新民晚报》因刊载学潮消息被国民党政府勒令停刊以后,《时代日报》的处境更加艰难,但椿芳同志仍然团结报社同人沉着应战,继续刊载人民解放战争和各地民主运动进展的消息和言论,不过采取的斗争方式更加机智巧妙。例如,当时特约姚溱同志(解放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用“秦上校”、“马可宁”等笔名定期撰写军事述评,高瞻远瞩,分析战局发展的形势,使广大读者从述评中清晰地看到人民必胜的全局,信心倍增。
抗战胜利以后,《时代日报》成了党领导的第一份与上海广大读者见面的报纸。椿芳同志主持这项工作,运用他丰富的斗争经验和聪明才智,团结报社同志,勇敢机智战斗在这块阵地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时代日报》坚持战斗到1948年6月3日,国民党当局以所谓“扰乱金融”、“鼓动学潮”、“歪曲军事报道”等罪名勒令停刊。椿芳同志仍留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后来他接受党的指示,取道香港赴华北解放区。
我在香港和他握手重逢,谈起《时代日报》的往事,他摆摆手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度过黎明前的黑暗,我们还要振奋精神,去迎接全国解放后的新的战斗!”
解放初期,椿芳同志在上海除继续负责时代出版社的领导工作外,还先后担任上海军管会文管会的工作和文化局对外文化联络工作。又创办上海俄文学校(后改为上海外国语学院),为培养新中国急需的俄语人才做出了贡献。1952年调到北京工作,不久担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为完成党中央决定的《马恩全集》、《列宁全集》和《斯大林全集》的翻译任务,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椿芳同志遭到迫害,坐牢7年。即使他身陷囹圄,仍然没有丧失对党的事业的信心,在狱中曾立下宏愿,一旦重获自由,就要倡议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来填补中国文化事业的这一空白。“四人帮”被粉碎以后,他在1978年为国家出版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起草的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向中央的建议获得批准,他即被任命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椿芳同志以惊人的毅力,艰苦创业,他把晚年的主要精力无私地献给了中国的百科全书事业,直到弥留之际,仍在关心百科全书的工作。他不愧是中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人。椿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德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激励我们继续前进!
原载《大江南北》,198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