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区域规划
城市与区域规划能够在诸多领域促进可持续发展,它应该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互补方面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社会包容、可持续经济增长以及环境保护和管理。以协同方式整合这三方面的内容,既需要政治承诺,也需要所有应参与城市与区域规划进程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上文所述的关于民间社会组织、规划专业人员及其各自团体的预期作用,同样适用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区域规划。
3.1 城市与区域规划和社会发展
原理:①城市与区域规划的首要目的,是在当今和未来社会的各个领域,实现恰当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确保城市发展的成本、机会和成果得到公平分配,特别是要提高社会包容性和凝聚力;②城市与区域规划,从本质上讲是一项对未来的投资,它为提高生活质量、成功实现尊重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的全球化进程以及承认不同群体的多样性需要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各国政府应与其他各级政府机构和相关合作伙伴一道:①监测城市和区域的住房与居住条件的演变,支持地方主管部门和社区旨在提高社会和地域凝聚力和包容性的规划努力;②推动制定减贫战略,并加以具体落实,支持创造就业岗位,促进所有人体面地工作,包括解决流动人口和流离失所者等脆弱群体就业的特殊需求;③促进建立渐进式住房金融体系,使得人人有能力承担土地、配备服务设施的地块以及住房的压力;④提供适当的财政激励和针对性的补贴,加强地方财力,授权地方主管部门,通过城市与区域规划手段,确保有助于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促进文化多样性;⑤促进在城市与区域规划过程中,实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认定、保护和发展的一体化。
地方主管部门应与其他各级政府机构及相关合作伙伴一道:①设计和推行包含以下内容的城市与区域规划:一个清晰、分步骤、有重点的空间框架,确保所有人享有基本服务;一个关于土地、住房开发和交通方面的战略指引与规划图,特别关注低收入和社会脆弱群体的当前和预期需要;支持在城镇实现人权的工具;鼓励社会融合与土地混合使用的法规,为广大民众提供有吸引力的、可负担得起的公共服务、住房和就业机会。②提倡社会和空间的融合度与包容性,为改善城市的社会文化生活做出贡献,采取的手段特别包括改善所有人到城市和区域每个地点的可达性,因为每位居民,包括流动工人和流离失所者,都应有能力享受城市及其社会经济机会、城市服务和公共空间。③根据男女老少不同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空间,改善和活化现有的公共空间,如广场、街道、绿地和体育场馆,使它们更加安全,并且人人都可享用。应该认识到,这些场所是城市活力和包容性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平台,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④确保低收入地区、非正式住区和贫民窟得以提升,融入城市肌理,尽可能减少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干扰、置换和搬迁。万一这类干扰不可避免时,应对受影响的群体给予适当补偿。⑤确保每位居民都能够获得安全、可负担的饮用水和充足的卫生服务。⑥提高土地所有权的保障程度,改进中低收入家庭对土地和房产支配权以及资金的获取途径。⑦促进土地混合使用,构建安全、舒适、可负担且可靠的交通系统,以及根据不同地区地价和房价的差别,采用不同的保障性住房解决方案,以缩短居住、工作和服务区域之间的通勤时间。⑧改善城市安全,使其成为安全、公正和社会凝聚力的一项指标,尤其关注女性、青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脆弱群体。⑨通过明确男女老少的特殊需求,在设计、创造和利用城市空间与服务的过程中,促进和确保性别平等。⑩确保影响土地和房产市场的行动不会过分降低可负担性,以致对低收入家庭和小企业造成危害。⑪充分认识发展城市文化、尊重社会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并且具有重要的空间意义,鼓励开展室内(博物馆、剧院、电影院、音乐厅等)和户外(街头艺术、歌舞游行等)文化活动。⑫保护和重视文化遗产,包括传统住区和历史街区、宗教和历史古迹、考古区域以及文化景观。
3.2 城市与区域规划和可持续经济增长
原理:①城市与区域规划是经济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催化剂,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框架,有助于创造新的经济机会,监管房地产市场,及时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②城市与区域规划是一个强大的决策机制,可确保可持续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齐头并进,以促进各个地域层面之间更好地相互连通。
各国政府应与其他各级政府机构和相关合作伙伴一道:①通过适当的产业、服务和教育机构集群,规划并支持相互连通的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发展,以此为战略,提升毗邻城市之间、城市与其农村腹地之间的专业化、互补性、协同效应以及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效应;②与包括私营部门在内的有关各方建立动态伙伴关系,依据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应、就近原则和连通性原则,确保城市与区域规划协调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和分布,从而提高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繁荣发展;③支持城市间合作,确保资源得到优化应用和可持续利用,防止地方主管部门之间的不正当竞争;④制定地方发展政策框架,将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概念适当聚焦,通过鼓励个人和私人的主动精神,在城市与区域规划进程中扩大或复苏地方经济,增加就业机会;⑤制定信息和通信技术政策框架,该框架充分考虑到地域限制和机会,加强地域实体和经济活动者之间的联系。
地方主管部门应与其他各级政府机构及相关合作伙伴一道:①承认城市与区域规划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高效的主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动性、促进构建城市节点提供必要的依据;②确保城市与区域规划能够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以建立安全可靠的公共交通和货物运输系统,同时尽量减少个人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以节能和负担得起的方式加强城市流动性;③确保城市与区域规划有利于为经济主体和居民提供更多、更均衡及负担得起的数字基础设施与服务,促进城市与区域内基于知识的开发建设;④将清晰详尽的投资规划内容纳入城市与区域规划,包括公共和私营部门在承担投资、运营与维护成本方面预期可能做出的贡献,以便合理调动资源(地方税收、内源性收入、可靠的转移机制等);⑤利用城市与区域规划以及相关先进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如基于形态的设计准则或基于绩效的分区管制,管理土地市场,建立开发权市场,调动城市金融(包括如以土地为基础进行融资),部分回收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的公共投资;⑥利用城市与区域规划来引导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创造就业机会,发展地方社区组织、合作企业、小微企业,推动产业和服务的适度集聚;⑦利用城市与区域规划确保充足的街道空间,以便建立起安全、舒适、高效的街道网络,实现高度互联,鼓励采用非机动交通方式,提高经济生产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⑧利用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具有足够人口密度的社区,通过填充式开发或有计划的扩展战略,发展规模经济,减少出行需求,降低服务提供成本,构建具有良好成本效益的公共交通系统。
3.3 城市与区域规划和环境
原理:①城市与区域规划提供一个空间框架,保护和管理城市与区域的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土地和自然资源,确保综合性可持续发展;②城市与区域规划有利于加强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抵御力,促进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管理自然和环境的危害与风险,从而提升人类安全。
各国政府应与其他各级政府机构和相关合作伙伴一道:①制定标准与法律法规,保护水、空气和其他自然资源、农业用地、绿色开敞空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实现可持续管理;②推动城市与区域规划工作,强化城乡互补,提高粮食安全,促进城市间的相互联系和协同增效,将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在城市区域层面(包括跨境区域)确保区域凝聚力;③制定和推广合适的工具与方法,采用激励机制和管制措施,推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开展;④倡导发展紧凑型城市,对城市蔓延现象严加管控,结合土地市场管理,制定渐次加密战略,优化城市空间利用,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削减交通需求,限制城市化地区的生态足迹,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⑤确保各项城市与区域规划能够满足发展可持续能源服务的需求,以便获得更多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消耗,推行合理的能源组合,提高建筑业、工业和多模式交通运输业的能效。
地方主管部门应与其他各级政府机构及相关合作伙伴一道:①制定城市与区域规划,提供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框架,提高人类住区(尤其是位于脆弱和非正规地区的人类住区)的抵御力;②建立和实行高效的低碳城市结构与发展模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和使用;③在低风险地区提供必要的城市服务、基础设施和住宅开发,通过自愿参与的方式,促使高风险地区的居民到更合适的地方重新定居;④评估气候变化的意义和潜在影响,保证城市的关键功能在灾难或危机中继续发挥作用;⑤将城市与区域规划作为改善水和卫生服务供应、减少空气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行动计划;⑥综合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组织的力量,通过城市与区域规划,认定、复兴、保护和建造具有特殊生态或遗产价值的高质量公共空间和绿色空间,避免产生热岛效应,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支持建立多功能公共绿色空间,如可滞留和吸收雨水的湿地;⑦确定和认可已趋衰落建筑环境的价值并加以振兴,以便利用原有资产,加强社会对其价值的认同;⑧将固体和液体废物管理及回收纳入空间规划,包括填埋场和回收场地的选址;⑨与服务供应商、土地开发商和土地所有者开展合作,将空间和部门规划紧密联合起来,促进部门间各类服务(如供水、排污和卫生设备,能源和电力,通信和交通)的协调与协同增效;⑩通过激励机制和限制措施,推动建造、改装和管理“绿色建筑”,同时监测其经济影响;⑪做好街道设计,鼓励步行、非机动交通和公共交通,有利于种植树木遮阴和吸收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