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60年(1949-200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新闻出版事业与北京文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地区的新闻出版事业依托首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优势,迅速成为全国的重要新闻出版中心。解放后,除了在北京创刊的中央报刊和全国性杂志外,北京市相继创刊了《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农民报》、《北京晚报》等。1958年,中共北京市委主办的《前线》杂志创刊,彭真主持撰写了题为《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的发刊词。除北京的中央和全国性出版社外,1956年综合性的北京出版社成立,在成立后的10年,共出版书籍1200余种,印行4900多万册。“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的新闻出版事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作为文化传播和文化生产重要媒介的新闻出版事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京的新闻出版事业得到了恢复、建设和发展。1979年9月,北京市广播事业局成立(1984年2月更名为北京市广播电视局)。1987年7月,北京市政府决定成立新闻出版局。北京市的新闻出版管理机构的建设和逐步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北京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到1989年,在北京出版的中央报纸有151种,北京市出版的报纸19种。《北京日报》发至13个国家和地区,对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把握舆论导向、报道北京市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北京出版的各种期刊共有1655种,北京市属单位主办的期刊有97种,7种市属期刊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改革开放过程中,北京地区新闻报刊和各种专业期刊不断丰富和繁荣。北京市的出版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断调整结构,扩大规模。北京出版社确立“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的基本方针,出版了各种门类、各个学科的优秀出版物,为首都北京乃至全国的科学文化的研究和普及,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学术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八五”和“九五”计划期间,北京的新闻出版事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化改革,强化精品,重文化建设,抓经济效益,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和重大的成就。北京的新闻事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首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各种主题形式报道、宣传首都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的成就。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北京市新闻事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认真把握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的方针,善于抓导向,重调控,大力宣传在首都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1992年开始,北京市的出版事业以“抓质量、上水平、繁荣京版图书”为指导,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强化精品工程,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为首都和全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199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成立,通过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实现了出版事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和现代化,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效率,强化了精品意识。新世纪的北京新闻出版事业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北京市新闻出版事业的新发展。“十五”期间,北京市新闻出版系统不断深化新闻出版的改革力度,努力打造形成了具有全国性影响和世界关注度的首都新闻出版系列品牌。“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新闻出版事业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指示精神,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精品战略,推进人文奥运建设,全力建设具有全国辐射力和世界影响力的新闻出版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