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软实力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在国内外学术界,俄罗斯软实力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也是近几年国际政治和国际传播领域的热点课题。跟踪分析和深入研究俄罗斯软实力的建设与运用,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俄罗斯软实力研究”是一项立足于国际政治学科,涉及国际关系、传播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研究课题。本书以涉及国家软实力研究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软实力、国家形象、国际传播、公共外交、文明冲突论等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跨学科的和多维视角的方法研究俄罗斯软实力的资源、构建、运用方式及实施效果等问题。

俄罗斯对软实力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普京总统执掌政权以来,为化解俄罗斯在国际体系中的结构性压力,不得不改变传统的偏重使用硬实力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逐渐重视软实力和国家形象建设问题。从苏联时期的“民间外交”,到普京第二任期提倡的“公共外交”“国际形象工程”,直至2013年《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首次提出的“软实力”外交——术语的演变是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变化的要求,也是俄罗斯治国理念逐渐成熟的反映。梳理俄罗斯对软实力的认知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俄政治精英眼中的“软实力”具有十分浓厚的俄国特色。在俄罗斯语境中,关于软实力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理念、软实力的组成及其来源的问题上,俄与西方的看法存在不少差异,主要表现在:俄推动软实力建设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而非西方倚重的非政府组织;俄认为强大的执政能力是增强软实力的前提条件而非西方学者所谓的“潜在资源”;俄“软实力”战略绝不会为了“示好”而“示弱”,而是强调其在国际关系中的“进攻”和“反击”作用;等等。

随着俄罗斯关于软实力认识的加深,其对软实力资源进行运用的方式和手段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创新。俄一方面积极向西方国家学习,力图通过“国际人文合作署”“俄罗斯世界”“瓦尔代论坛”等公共外交机构,以及圣彼得堡八国集团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索契冬奥会等议程设置活动来博取国家的美誉度;另一方面,俄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文化、语言和领袖魅力等软实力资源,拓宽国际传播渠道,争取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文化渗透活动。近年来发生的斯诺登事件、叙利亚危机、索契冬奥会等活动将俄罗斯推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心,令世界见识了俄罗斯运用软实力的技巧。

但是,2013年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不仅打乱了俄罗斯复兴的节奏,也暴露出其软实力发展的短板。乌克兰对俄罗斯政治文化和发展模式的拒绝、俄罗斯使用武力合并克里米亚、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制裁与反制裁的持续深化……种种因素使俄软实力的发展前景变得扑朔迷离。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国家软实力表现为一国的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制度的吸引力。如果以此标准来衡量,俄在软实力方面与西方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俄软实力资源中,虽然其文学、音乐、绘画广受赞誉,但仅处于生成吸引力的表层阶段,而不能使其他国家归化、附庸,发挥“使人随我欲”的作用。在意识形态方面,俄“主权民主”思想不仅被西方质疑,甚至未能在后苏联空间得到传播。东正教虽然在团结社会、稳定政局、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软实力战略中尚未充分担当起文化内核的重任。在制度吸引力方面,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未能扮演模范和引领的角色,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乌克兰民众用示威,甚至是颠覆政府的方式表达了对俄罗斯模式的排斥。

目前,俄罗斯的软实力战略无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面临来自国际体系的强大压力,也要应对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问题。俄罗斯发展模式缺乏吸引力、行为方式缺乏亲和力的特点,以及俄罗斯政府未能从“重硬轻软”的模式中调整过来的基本心态一直是制约国家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乌克兰危机显示,目前俄软实力只是一种带有“突围”、“应激”性质的防御手段,缺乏一个长期有效的发展战略。正是由于软实力手段不力,俄罗斯在应对乌克兰危机时一度无计可施、进退失据,只能采用硬实力手段维护国家利益。

必须承认,俄罗斯的软实力在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尚不能与西方抗衡,但是,作为传统强国,俄罗斯拥有独特的软实力资源,其软实力建设并非一无是处。在西方学者界定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制度吸引力等传统的软实力测量标准之外,我们还应该多维度、多层次考察一国的软实力。

国家的软实力首先来自于本国内部,没有对内的软实力,就无法产生对外辐射的软实力,因此,民众对国家形象的认同,社会内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国家领袖的号召力等源自一国内部的要素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影响力既取决于其文化和政治价值观所具有的吸引力,也取决于传播手段和传播能力。为应对信息时代已成常态化的“软打击”“软轰炸”,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上述几个领域,俄罗斯近年来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突破,乌克兰危机中的软实力攻防尤其体现了其对各种实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

乌克兰危机期间,俄罗斯民众的爱国热情普遍高涨,社会内部保持了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不仅使俄罗斯避免重蹈苏联末期、车臣战争和颜色革命期间社会动荡、分裂的覆辙,还有效抵御了西方的经济制裁和宣传战,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条件。同时,在围绕乌克兰危机进行的宣传战中,俄罗斯的国际传播能力较前有所突破,其传播工具、宣传技巧、传播渠道得到极大改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乌克兰事件中的媒体议程设定。此外,俄语也是俄罗斯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工具,俄利用语言纽带维系与俄语居民和俄裔的感情,影响相关国家的社会舆论,着力在后苏联空间构建统一的文化信息平台。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正是借乌克兰欲废除俄语“官方语言”地位之机,以“保护俄罗斯族裔正当权利”为名进行干涉,不仅合并了克里米亚,还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制造了乱局,为进一步的干涉行动提供了条件。普京的领袖形象更是俄罗斯独特的软实力资源,普京的政治成就、执政风格、人格力量和精神气质不仅受到俄罗斯民众的拥戴,也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俄罗斯的政治诉求和主张常常借由领袖形象得到传播和放大。

乌克兰危机后的俄罗斯软实力战略将走向何方?俄罗斯是否会坚持与西方强硬对抗?本书认为,当今国际地缘政治错综复杂,单纯依靠武力和强权不仅无法有效确保国家的安全,还可能使国家更不安全,像乌克兰危机中那种激烈的对抗并不是俄罗斯的终极目标,只是在压力之下的被迫应对。乌克兰事件平息后,软实力仍是俄罗斯对自身战略发展路径的选择之一,是实现国家复兴的必要手段。尤其当在遏制与对抗已成为西方与俄罗斯关系的主要内容,双方存在根深蒂固的“战略互疑”的情况下,俄罗斯要顺利实现持续发展,要在世界上发挥与自身地位相适应的大国作用,就不能不重视软实力的建设与运用,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势所趋。

“软实力”是一个尚处于探索之中的理论框架,这一概念拓展了以往有关国家权力的理论思想,会在今后的国际政治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将对此产生重要的实证作用。

在软实力建设的问题上,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比较与借鉴十分有益。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并代表着与主导现行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秩序的西方文化不同的一种文化形式。此外,中俄同为迅速崛起的大国,在重新确定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地位的过程中,其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一直被西方质疑并承受着根深蒂固的偏见,面临着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的怀疑、污蔑甚至大规模的妖魔化宣传,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是两国在发展中都共同面临的战略任务。因此,分析俄罗斯软实力战略的各种得失,对于中国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本书一方面可以起到充实学科研究、为俄罗斯问题研究提供新鲜资料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我国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战略也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软实力和国家形象问题在我国学界受到了广泛关注,有大量的译著、专著问世,但以俄罗斯软实力作为专题的工作却鲜有人涉足,只是不时散见于一些研究者的论文和报告中,而且此前的研究大都单纯从国际传播或国际关系的角度进行解读,关注重点集中在俄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国际传媒对俄罗斯形象的反映等方面,且大部分研究成果还处于描述性研究阶段,较少借助国际化的评价工具,运用量化的指标对俄罗斯进行比较和分析。随着学科发展,我们认为,关于俄罗斯软实力研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本书选取独特的角度,运用中、英、俄文资料,采取定性分析、定量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边缘层、中间层和核心层三个角度解析了俄罗斯的国际传播力、国际动员力、文化吸引力、领袖形象、俄语推广战略等因素,剖析了俄罗斯软实力的历史文化基因、形象之困、战略互疑等结构性制约因素,并把俄罗斯放在国际评价体系中进行横向比较,以期全面和深入地解析其软实力的来源、构建、运用方式和实施效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