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1”到“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共赢: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三届中国—中东欧论坛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危机时期中东欧国家政党和政治体制的转型

[俄罗斯]鲍里斯·古塞雷托夫[1]

一 背景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东欧国家经历了发端于1989年的巨大变革。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下列中东欧国家: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2]

由一系列国内和国际因素引起的改革为中东欧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各领域的基本转型创造了机遇。自复杂的转型进程开始以来,已经有了较长的时间,足以看出其结果。改革的主要向量之一是政治转型,其结果是在这些国家发展出特殊的政党和政党体制。

20世纪90年代初,在所有这些国家里形成了类似的政党体制,这种政党体制以两个主要政党为基础,一个属于中右翼(自由—保守党),另一个是中左翼(社会民主党或社会党)。为证明这个论点我们列出1991—1994年在这些国家举行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议会选举的结果(见表1)。

表1 1991—1994年中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阵营崩溃之后的议会选举结果

资料来源:European Election Database.[Electronic resource].URL:http://eed.nsd.uib.no/webview/index.jsp?study=http://129.177.90.166:80/obj/fStudy/HUPA1990_Display&mode=cube&v=2&cube=http://129.177.90.166:80/obj/fCube/HUPA1990_Display_C1&top=yes。

这些政党在其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建立政府并确定国内外政策。这些政党的主要目标是使其国家加入欧盟和北约,并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成功实现这一目标。1999年,匈牙利、波兰和捷克共和国加入北约;2004年,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也成为北约成员国。2003年,这些国家举行了加入欧盟的全民公决,大多数人支持入盟。2004年,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加入欧盟;2007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共和国也加入欧盟。

同时,除了捷克共和国的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外,民众不支持右翼和左翼激进力量的代表。

二 加入欧盟后中东欧国家政党和政治体制的转型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之时,其政党和政治体制开始出现重大转型。奇怪的是,转型的最重要趋势之一是曾作为一体化进程主要动力的中右翼和中左翼政党政治影响力削弱,激进右翼和激进左翼政党的作用和影响力增强。

2004—2009年的议会选举结果和这些国家入盟后不久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结果证实了这一点(见表2)。

表2 2004—2009年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议会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结果

续表

资料来源:European Election Database.[Electronic resource].URL:http://eed.nsd.uib.no/webview/index.jsp?study=http://129.177.90.166:80/obj/fStudy/HUPA1990_Display&mode=cube&v=2&cube=http://129.177.90.166:80/obj/fCube/HUPA1990_Display_C1&top=yes。

表2显示,在保加利亚和波兰等国加入欧盟后,中左翼代表(即保加利亚社会党和波兰左翼力量联盟)的政治影响力大大下降,中右翼政党(即保加利亚民主力量联盟和波兰民主联盟)在政治舞台上完全消失了。

中右翼的匈牙利民主论坛、罗马尼亚民主协议会、斯洛伐克基督教民主运动和捷克公民论坛也是如此。它们的地位被新的政党和运动所取代,例如保加利亚欧洲发展公民党、匈牙利青民盟、波兰公民纲领党、罗马尼亚自由民主党、斯洛伐克民主基督教联盟—民主党和捷克公民民主党。

中左翼的代表更加强硬,在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中左翼甚至加强了它们的立场。与此同时,保加利亚和波兰的社会民主党派明显削弱了它们的立场。

至于激进右翼,其地位在这些国家加入欧盟后开始逐渐提升。保加利亚阿塔卡党在选举中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在匈牙利,尤比克登上了政治舞台;在波兰,法律与公正党的卡钦斯基兄弟成绩很好,赢得了选举;在罗马尼亚,大罗马尼亚党获得较好结果;在斯洛伐克,民族党成功地参加了选举。但捷克民族主义者——独立民主党则未能取得多少体面的结果。

除捷克共和国以外,这些国家的激进左翼无力恢复其地位。

选举结果显示了这些国家民众情绪的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民众对自己的生活条件和未实现入盟前的期望感到不安。他们决定通过支持右翼势力(捷克共和国是激进左翼)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 经济和移民危机期间中东欧国家政党和政治体制的状况

在2008—2009年经济危机和2015年开始的移民危机之后,这些情绪变得更加强烈。[3]由于这些危机,中东欧国家大多数公民的社会经济状况明显恶化。大量移民从中东涌入较发达的欧盟国家,如德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国,加剧了这些国家安全局势的恶化。[4]这些问题都反映在这些国家最近的议会选举结果中(见表3)。

表3 2014—2016年中东欧国家最近一次议会选举和欧洲选举结果

续表

资料来源:European Election Database.[Electronic resource].URL:http://eed.nsd.uib.no/webview/index.jsp?study=http://129.177.90.166:80/obj/fStudy/HUPA1990_Display&mode=cube&v=2&cube=http://129.177.90.166:80/obj/fCube/HUPA1990_Display_C1&top=yes。

如表3所示,大多数国家中左翼政党的影响力都有所削弱:波兰的民主左翼联盟在过去26年中首次没有进入议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社会党也成绩不佳。虽然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的社会民主党派仍然掌权,但是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的社会民主党派领导人维克托·蓬塔和罗伯特·菲佐在总统选举中落败,上述政党很可能在下次选举中失去许多选民。菲佐的方向—社会民主党长期采用民族—爱国主义立场,德国、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社会民主党派多次对此提出批评。捷克社会民主党被迫与自由主义政党“不满意公民行动”和保守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组成联合政府。

我们看到,保加利亚的执政党欧洲发展公民党和匈牙利的执政党青民盟为保有选民的支持,越来越多地采取民族—爱国主义立场。在匈牙利,激进右翼的尤比克越来越受欢迎。

除了捷克共和国,激进左翼政党(共产党和左翼社会党)几乎离开了政治舞台。[5]

四 结论

因此,我们可以说,过去25年来,在社会主义阵营崩溃之后,中东欧形成了特殊的政党和政治体制,其中包括从极左到极右的所有意识形态光谱的代表。中右翼和中左翼政党(保守党和社会民主党)在最初的10—15年间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政党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其国家融入欧盟和北约。

21世纪初,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从那时起这些国家的政党和政治体制开始了转型。2008—2009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以及2015—2016年的移民危机进一步推进了这一转型。结果,大多数国家的中右翼和中左翼政党的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右翼势力的影响越来越大。除捷克共和国外,其他所有国家的激进左翼政党都被排挤出了公共政治,失去了影响力。

未来几年,这些趋势可能会加强,我们将看到激进右翼政党在这些国家的立法和执行机构中拥有越来越多的代表。

(李丽娜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