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1”到“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共赢: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三届中国—中东欧论坛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欧的凝聚力和英国脱欧公投后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

[斯洛伐克]弗拉基米尔·戈涅茨[43]

一 波兰与英国和欧洲的关系

随着英国新首相特蕾莎·梅上任后宣称英国从欧盟脱离将是“硬脱欧”,在2017年3月29日英国向布鲁塞尔的欧盟机构递交正式申请前很长一段时间,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之间就开始显现出分界线,它们之间既有旧的差异,也有新的障碍。

在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中,只有波兰长期与英国有比较强的心理和实际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就有数量众多的波兰反法西斯流亡者。他们在战争的后半期转型为反共产主义流亡者,后来又有其他几代波兰人加入,力量明显增强。[44]选举莱赫·瓦文萨为波兰总统前,在英国一直有波兰流亡总统和流亡政府。[45]

1989年以后波兰所有的政治派别都把希望寄托在英国身上,包括设想英国将是波兰快速、优先加入欧盟的主要保障者。英国当时也是免除波兰政府外债的主要推手。波兰民众和政治家们至今没有意识到,玛格丽特·撒切尔对波兰人做出与欧盟有关的承诺,其意图是阻止深化欧洲一体化进程,即阻止欧盟朝着不只是经济一体化而且是政治一体化的方向前进。与此同时,英国人意识到,波兰的大多数债务在其他债权人那里,在英国那里只有较小数额的债务。

近20年来,英国没有在波兰的对外贸易和外资流入方面表现出任何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与德国相比的结果,还是与捷克在贸易、与荷兰在外资流入方面相比的结果。

1989年后,波兰公民向英国大规模经济移民。从2004年5月1日波兰加入欧盟起,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无论是短期居住还是长期居留,离开波兰对这些人意味着脱离贫困和社会保障的显著增强。如此积极的经验已经被波兰社会各界所接受。[46]

此外,波兰人(即民众和相当程度上也包括政治家)对德国存有强烈的心理障碍。[47]与此同时,许多波兰政治家、特别是处于执政地位的政治家对德国和法国有自卑情结以及认为自己是“相对小的大国”的情结。大约从2005年起,波兰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就产生的愿望,即至少在“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区域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得到复兴。这首先遭到维谢格拉德集团内小国家的反对。

波兰的民族主义也有经济民族主义的一面,他们认为境内的外国资本是必要之恶,却常常能够以比较积极的态度对待来自英语国家的外国资本。然而事实上,波兰恰恰与德国经济联系紧密,又通过德国与欧盟其他国家密切联系。总之,需要指出的是,波兰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是维谢格拉德集团运作不良或者说异常的主要原因,也是波兰对维谢格拉德集团内较小的伙伴采取不可靠政策的原因。

表1 波兰对外贸易出口额 单位:百万欧元

资料来源:笔者参考并根据波兰发展部的官方统计数据计算得来,https://www.mr.gov.pl/media/22087/ocena_sytuacji_w_handlu_zagranicznym_2015.pdf;

https://www.mr.gov.pl/media/15772/ocena_sytuacji_w_handlu_zagranicznym_2014.pdf;

https://www.mr.gov.pl/media/34776/ocena_sytuacji_w_handlu_zagranicznym_2016.pdf;

https://www.mr.gov.pl/media/15706/RoHZ_2011.pdf;

Kazimierz Miszczyk et al,Polska 2015,Raport o stanie handlu zagranicznego,Warszawa:Ministerstwo gospodarki,2015。

表2 一些贸易伙伴在波兰出口中所占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笔者参考并根据波兰发展部的官方统计数据计算得来,https://www.mr.gov.pl/media/22087/ocena_sytuacji_w_handlu_zagranicznym_2015.pdf;

https://www.mr.gov.pl/media/15772/ocena_sytuacji_w_handlu_zagranicznym_2014.pdf;

https://www.mr.gov.pl/media/34776/ocena_sytuacji_w_handlu_zagranicznym_2016.pdf;

https://www.mr.gov.pl/media/15706/RoHZ_2011.pdf;

Kazimierz Miszczyk et al,Polska 2015,Raport o stanie handlu zagranicznego,Warszawa:Ministerstwo gospodarki,2015。

表3 一些贸易伙伴在波兰进口中所占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笔者参考并根据波兰发展部的官方统计数据计算得来,https://www.mr.gov.pl/media/22087/ocena_sytuacji_w_handlu_zagranicznym_2015.pdf;

https://www.mr.gov.pl/media/15772/ocena_sytuacji_w_handlu_zagranicznym_2014.pdf;

https://www.mr.gov.pl/media/34776/ocena_sytuacji_w_handlu_zagranicznym_2016.pdf;

https://www.mr.gov.pl/media/15706/RoHZ_2011.pdf;

Kazimierz Miszczyk et al,Polska 2015,Raport o stanie handlu zagranicznego,Warszawa:Ministerstwo gospodarki,2015。

表4 波兰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波兰国家银行的官方统计数据,http://www.nbp.pl/home.aspx?f=/publikacje/zib/zib.html。

二 捷克与英国和欧洲的关系

在维谢格拉德集团所有成员国中,捷克与德国的联系最为紧密也最全面。19世纪末两国就已经形成了经济上的联系,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主义政权崩溃后两国关系很快得到高度恢复。两国经济渗透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劳动分工”的特征已经没有意义。双方工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部门的结构几乎相同,并且各个子行业完全互相渗透(从汽车工业到电子产业、服务业各个具体部门到大银行等)。德国的工业技术标准DIN(Deutsche Industrienorm)从19世纪末期起就已经被捷克和奥地利采用,20世纪捷克和斯洛伐克一直使用这一标准。目前,西欧经济评论家已经连续几年发出这样的评论:在经济上捷克简直就是德国的一个联邦州,也就是德国的直接组成部分。从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的统计数据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两国经济联系密切的程度。英国在捷克的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中的地位较低,这与英国经济的体量不相符。

早在19世纪,捷克就是更广泛的文化区域的组成部分,当地文化元素与奥地利文化元素完全交融,而后者与德国和意大利北部文化相近。自19世纪末期起,捷克文化与法国文化的联系得到加强。因此,1989年以后捷克同这一区域快速恢复了心理上的联系。19世纪末,德国的一些地区出现了这样的评价:捷克人是一个奇怪的不说德语的德意志部落。奥地利人则从自己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评价:波西米亚地区[48]的捷克人是不说德语的普鲁士[49]人。这两种观点,虽然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但体现出二者的身份认同确实很高。还可以补充一点,捷克共和国外交部长卡雷尔·施瓦岑贝格在2012年对奥地利进行正式访问时表示,捷克人和奥地利人共同组成了一个有两种语言的民族。尽管一部分捷克民众对这一说法表示惊讶,但更多的民众把它当作很自然的事情接受了,并且重要的是,几乎没有人表示抗议。

由于历史经历,特别是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历史经历,捷克民众在心理上与德国相通是一个相对新的事物。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这种心理联系开始形成,在捷克年青一代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目前,84%的捷克民众认为德国与捷克之间的关系是好的。[50]大多数捷克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这段历史已经不会给捷德关系增添负担。55%的捷克人还明确表示,捷克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应当在欧盟层面解决。[51]捷克的公众舆论长期认为外交政策首先是民主国家政府的任务,安全政策则是北约的任务,首先是得到英国支持的美国的任务。如今,欧盟应该进行改革,德国在这方面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意味着,在面临英国脱欧和美国新总统特朗普提出孤立主义的情况下,欧盟将发生重大变化。捷克的公众舆论期望德国成为捷克安全的主要保障者。[52]事实上,捷克和德国密切的政治关系在捷克与波兰、匈牙利之间的关系上形成了特殊障碍。

只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政治家和民众心理上强烈倾向英国。其他时候这种心理联系总是通过德国一直向西到法国、比利时和荷兰。1968年8月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捷克民众很敏感地察觉到,大部分捷克斯洛伐克的流亡者包括文化界的著名人士被德国、奥地利、瑞士、法国和意大利所接受。在后来的20年中,这些国家给予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反对执政当局的人士强有力的支持。

直到加入欧盟后,英国才加大了向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开放力度,包括完全放开人员的自由流动。在捷克的学校英语教学突然占据主导地位。居住在英国的捷克人数量很少,实际上可以忽略不计。然而,目前捷克已培养出了在心理上倾向于英国的一代人,对这代人(但仅限于这代人)来说英国脱欧意味着一种情感冲击、威胁和背叛。相对地,2004—2011年,德国和奥地利没有遵守欧盟关于中东欧的欧盟新成员国人员自由流动的规则,这对捷克人特别是年青的一代造成很大的影响。[53]另一方面,捷克本身也没有向除斯洛伐克外的欧盟新成员国放开人员自由流动,从而使自己与其他新成员国明显疏远,甚至被孤立起来。

还需补充的是,自20世纪中期起,在波兰的地缘政治、文化地理和文化政治评价中,捷克与德国和奥地利被一同列入“中西欧”的范畴。[54]

表5 捷克对外贸易出口额 单位:10亿克朗

资料来源:笔者参考并根据捷克工业和贸易部的官方统计数据计算得来,http://www.mpo.cz/cz/zahranicni-obchod/statistiky-zahranicniho-obchodu/archiv.htm。

表6 一些贸易伙伴在捷克出口中所占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笔者参考并根据捷克工业和贸易部的官方统计数据计算得来,http://www.mpo.cz/cz/zahranicni-obchod/statistiky-zahranicniho-obchodu/archiv.htm。

表7 一些贸易伙伴在捷克进口中所占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笔者参考并根据捷克工业和贸易部的官方统计数据计算得来,http://www.mpo.cz/cz/zahranicni-obchod/statistiky-zahranicniho-obchodu/archiv.htm。

表8 捷克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捷克国家银行的官方数据整理,http://www.cnb.cz/cs/statistika/platebni_bilance_stat/pzi/index.html; http://www.cnb.cz/cs/statistika/platebni_bilance_stat/publikace_pb/pzi/PZI_2015_CZ.pdf。

三 斯洛伐克与英国和欧洲的关系

1918—1992年斯洛伐克和捷克在同一国家内共处,彼此紧密相连。但20世纪90年代,受到斯洛伐克梅恰尔政府和捷克克劳斯政府的影响,它们之间的联系程度开始减弱,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也反映在政治和心理方面。1998年后,两国在政治上重新接近。在经济上,斯洛伐克与德国的联系程度提高,突出体现在汽车工业上,起初生产大众汽车的工厂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建立,后来也在其他地方建厂。很快地,斯洛伐克也和奥地利加强了联系。2004年斯洛伐克加入欧盟后,与上述两国的经济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斯洛伐克大部分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在沿着西部边境的一条狭窄地带上,主要是在布拉迪斯拉发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很快形成了“双子城”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布拉迪斯拉发直接与奥地利接壤,与维也纳相距不到60公里,它们之间沿着多瑙河南岸和北岸的地带高度城市化,斯洛伐克居民不断向奥地利迁移。这两个城市由一套现代化的、高效运作的交通基础设施连接在一起,基础设施还在继续发展,比如沿多瑙河北岸建造的第二条高速公路。“双子城”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共有250多万居民,在中欧城市中仅次于德国首都柏林,是正在形成的“大欧洲区域”的核心。这个“大欧洲区域”共有650万居民,包括奥地利东北部、捷克东南部、斯洛伐克西南部和匈牙利西北部一小部分。[55]双子城的特点是集中了各种功能的机构,从工业企业到银行、大学和科研中心。

整个斯洛伐克的重心位于与奥地利紧密连接的西南边界,导致斯洛伐克与波兰和匈牙利的连接不断削弱。英国在斯洛伐克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非常低,英国对斯洛伐克的投资几乎为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形成斯洛伐克对英国的心理联系。2004年后,虽然从斯洛伐克到英国的工作移民明显比捷克多,但与波兰相比数量很少。

表9 斯洛伐克对外贸易出口额 单位:百万欧元

资料来源:笔者参考并根据斯洛伐克经济部的官方统计数据计算得来,http://www.economy.gov.sk/vysledky-zahranicneho-obchodu-6739/128424s。

表10 一些贸易伙伴在斯洛伐克出口中所占比重 单位:%

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参考并根据斯洛伐克经济部的官方统计数据计算得来,http://www.economy.gov.sk/vysledky-zahranicneho-obchodu-6739/128424s。

表11 一些贸易伙伴在斯洛伐克进口中所占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笔者参考并根据斯洛伐克经济部的官方统计数据计算得来,http://www.economy.gov.sk/vysledky-zahranicneho-obchodu-6739/128424s。

表12 斯洛伐克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 单位:百万欧元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斯洛伐克国家银行的官方数据整理,http://www.nbs.sk/sk/statistickeudaje/statistika-platobnej-bilancie/priame-zahranicne-investicie。

四 匈牙利与英国和欧洲的关系

匈牙利受到自身精英问题的困扰。普通民众高度不信任精英,同时选民又对各种类型的政治民粹主义非常欢迎。在匈牙利老的精英中间一些贵族与英国贵族保持联系,1989年之后首都的新精英对英国持友好态度。但是令大部分普通民众难以忘怀的是关于奥匈帝国的规模和重要性的神话。正因为如此,匈牙利几代人都对奥地利持开放态度,而且对奥地利存有各种积极的期待。目前,奥地利在匈牙利的投资力度也满足了匈牙利人的期望。

英国在匈牙利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很小,匈牙利加入欧盟后延续了这种趋势,在所有中东欧国家中指标最低。在外国投资流入方面,英国所占的份额与奥地利、荷兰相比都较小。

“特里亚农神话”对匈牙利人来说是一大心理障碍。1920年协约国集团与匈牙利在巴黎附近的特里亚农城堡签署的条约标志着1867年以来建立“大匈牙利”国家的短暂尝试告终。[56]于是,匈牙利民众对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产生了敌意。[57]这种敌意被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已经有100多年了,减弱的趋势非常缓慢。另一方面的后果是斯洛伐克民众和大部分斯洛伐克政治精英对匈牙利持续的不信任。因此,斯洛伐克感觉在匈牙利和波兰之间处境非常不利,一直寻求捷克的支持,同时愈益寻求奥地利的支持。斯洛伐克自然也将德国作为其依靠。

表13 匈牙利对外贸易出口额 单位:10亿福林

资料来源:,respektive vypo dle oficiální statistiky Úst statistického ú [Központi sztatistikai hivatal]Mad'arska,http://www.ksh.hu/docs/eng/xdatat/xdatat-annual/i_qkt009b.html。

表14 一些贸易伙伴在匈牙利出口中所占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respektive vypo dle oficiální statistiky Úst statistického ú [Központi sztatistikai hivatal]Mad'arska,http://www.ksh.hu/docs/eng/xdatat/xdatat-annual/i_qkt009b.html。

表15 一些贸易伙伴在匈牙利进口中所占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respektive vypo dle oficiální statistiky Úst statistického ú radu[Központi sztatistikai hivatal]Mad'arska,http://www.ksh.hu/docs/eng/xdatat/xdatat-annual/i_qkt009b.html。

表16 匈牙利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 单位:百万欧元

资料来源:笔者参考并根据匈牙利国家银行的官方统计数据计算得来,http://www.mnb.hu/en.statistics/statistical-data-and-informations/statistical-time-series/viii-balanceofpayments-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ternational-investment-position/foreign-direct-investments/date-according-to-bp m6-methodology/。

五 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姿态、幻觉或其他?

维谢格拉德集团成立于1991年,最初有三个成员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是三国总统会晤的合作项目。当时总统的分量或者说在三国政治体制中的权力已经明显受到限制,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其他宪政变化(从1992年和1993年之交的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国家分裂和捷克、斯洛伐克实施新的宪法开始)进一步限制了总统在各国政治体制中的作用。在捷克斯洛伐克国家一分为二后,维谢格拉德集团三国变为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虽然这些国家的政治精英和公众舆论没有接受它。特别是捷克政府总理瓦茨拉夫·克劳斯[58],不仅坚决拒绝维谢格拉德集团,而且不断公开干预它的运作。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捷克的公众舆论认为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是多余的,对它不感兴趣。老一代捷克人多少有些例外,他们一直对斯洛伐克很感兴趣,但对其他成员国并不重视。[59]总体来看,捷克的民众支持那些忽视或公开拒绝维谢格拉德集团合作的政治家,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没有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维谢格拉德集团合作没有任何意义。捷克人认为,较为广泛的中欧联合的自然核心必须是奥地利和它的首都维也纳。他们也确信捷克在中欧地区有意义的合作伙伴是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

必须指出的是,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的经济结构互不兼容。在波兰和匈牙利经济中,农业和食品工业的比重很高,其次是开采业、初级加工和原材料的出口。而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经济与德国的经济结构相近。

对1989年后的这段时期,还需要指出一个悖论:曾经将捷克斯洛伐克(及其后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公众舆论联系在一起的期望在1989年末起很快成为幻觉。这个期望是,必须实施面向中东欧国家的“新马歇尔计划”,美国是主要实施者,承担该计划所需的资金。英国将是美国的主要合作伙伴。这一错误的期待未能考虑到在此之前已成为欧洲共同体候选国的那些国家的经验,实际上美国早已从相应空间中收缩。而撤离德国以东的区域意味着给德国的活动,同时也是给欧洲共同体(正在孕育的欧洲联盟)腾出空间。在中东欧国家于2004年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之后,这种幻觉竟然再次出现和放大。因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美国在危机中的经济表现不佳,2010年后这种幻觉才开始消失。

另外,欧共体(欧盟)提供的法尔计划成为帮助中东欧国家的可行计划,该计划从1989年秋开始向波兰和匈牙利提供财政援助,从1990年春开始向捷克斯洛伐克提供,后来还向其他国家提供。法尔计划提供者的目的还在于促使中东欧国家保持经济联系和加强经济合作。然而,这些目的并没有达到:一方面,欧共体(欧盟)过高估计了经互会体制内旧有的相互联系,但它并没有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在正式的政府文件中表示出对这些经济联系不感兴趣,而是致力于尽快单方面、独立地与西欧和美国建立经济联系。[60]德国很快成为中东欧地区所有国家最重要的经济伙伴。

欧盟老成员国向维谢格拉德四国开放市场确实挽救了它们崩溃的经济,对它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德国出口的增长。最明显的例子是捷克斯洛伐克,它的经济衰退[61]延续到1997年。波兰第一个实现了经济增长,1991年,它不仅高度利用了法尔计划,而且与欧洲共同体签署了联系国协定。[62]

六 维谢格拉德集团合作出现问题的有力例证

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之间的边境地区几乎没有欧盟在其成员国之间的相邻区域进行的直接的跨境合作。[63]这表明,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没有能力形成一个真正的整体。尽管所谓的欧盟区域制度确实得以建立并开展了活动,但是在四国边境地区的合作没有达到欧洲地区政策所期望的水平。换言之,虽然实施了政策,但力度不够。与四国中心地区相比,边境地区的问题仍在增加。一些所谓的欧盟区域制度在四国边境地区完全未能运作,另一些只落实了开发旅游等有着次要意义的项目。这首先是相邻两个国家中央机构,即政府和部委(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立法机构)的责任,它们负责制定并实施具体的政策。合作停滞不前导致地区差异扩大、欧盟区域计划运作不良、国家边界渗透性差。这不仅与西欧跨境区域政策的效果形成鲜明对比,而且与捷克和德国之间、奥地利与斯洛文尼亚之间的欧洲区域项目和“双子城”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的积极运作形成鲜明对比。[64]

七 德国经济和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

除了美国以外,德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仍然是欧洲共同体的其他五个创始成员国。与此同时,中欧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和奥地利长期以来一直是德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奥地利已经有40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已经有20年,保持着德国经济的直接组成部分地位。但是,不能认为中欧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整体,它最多仅是“总和”。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与德国经济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保护德国经济利益的所有措施也会自动保护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中欧国家经济与德国经济相互渗透是促使双方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同时也是转移德国技术和其他代表德国品质的产品至中欧的工具。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阶段,中欧国家向德国的出口占本国出口的份额仍在增长。对匈牙利来说,罗马尼亚是其重要的出口对象国,比维谢格拉德集团其他成员国和奥地利都重要。只有斯洛伐克与维谢格拉德集团其他成员国的贸易指标比较高,这是由于历史上它长期与捷克连接在一起,又长期与波兰和匈牙利接壤的原因。斯洛伐克经济体量较小,不能在维谢格拉德集团其他成员国之间发挥真正的桥梁作用。与此相对,它对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不满意,因此不断加强与德国和奥地利的联系。

表17 2015年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与奥地利在德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Zdroj,http://www.czso.cz/documents/10180/。

表18 2015年德国、奥地利和维谢格拉德集团其他成员国在捷克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Zdroj,http://www.czso.cz/documents/10180/。

表19 2015年德国、奥地利和维谢格拉德集团其他成员国在斯洛伐克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Zdroj,http://www.czso.cz/documents/10180/。

表20 2015年德国、奥地利和维谢格拉德集团其他成员国在波兰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Zdroj,http://www.czso.cz/documents/10180/。

表21 2015年德国、奥地利和维谢格拉德集团其他成员国在匈牙利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Zdroj,http://www.czso.cz/documents/10180/。

我们必须强调,中欧国家与德国的贸易没有任何“国际贸易”机制。欧盟内部的贸易已经具有任何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内部贸易的特点。40年来,欧盟内部已经不是纯粹的“共同市场”,而是系统形成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这不仅是整个欧洲空间财产和资本的连接,而且是完全发挥功能和有组织的渗透。

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首先德国发挥了主要的稳固作用,其次是奥地利。在经济增长时期,这两个国家成为它们的重要合作伙伴,是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获得发展启示的来源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在近年欧洲经济衰退和危机时期(2008年第四季度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已经出现了工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的明显下滑,2009年衰退继续加深),不仅欧盟内部贸易体系的整体机制被证明是保护网,而且首先德国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维谢格拉德集团所有成员国来说,与德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是主要的支撑,对德国的出口收入可以用来支付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65]

与德国的贸易顺差对支付购买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所需的费用,有着特别的意义。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都有与俄罗斯的负面经验,俄罗斯确有长期滥用这些国家对其石油和天然气的单方面依赖。同时,俄罗斯在政策层面为这些国家把商品出口到俄罗斯制造了各种障碍。[66]只有捷克在1996年就摆脱了对俄罗斯石油的单方面依赖,这一年从德国因戈尔施塔特港口到布拉格附近克拉卢皮炼油厂的石油管道投入了运营,捷克开始从俄罗斯以外的生产商那里购买石油。在质量和价格上,来自北海的石油也要好得多。捷克已经长期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但斯洛伐克炼油厂一直完全依赖俄罗斯的石油。从奥地利到布拉迪斯拉发的石油管道即将修建,其他管段已经在建设中,旨在满足其他中东欧国家能源供应多样化的需求。

2009年初俄乌天然气之争给中东欧国家带来大的震荡。在严寒的冬天,从俄罗斯运往斯洛伐克、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的天然气完全中断。捷克由于使用了大量自己储蓄的天然气而未受到影响,并在14天后经过改造的天然气管道把天然气反向输送给斯洛伐克。目前,该问题通过建设欧盟天然气管道网加以解决。一旦俄罗斯再度限制供应乌克兰天然气,管道网有可能把来自波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天然气供应给乌克兰。

八 奥地利在中欧的空间

对于奥地利在中欧的作用,应补充一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奥地利政界、经济界和文化界就提出建立中欧合作、中欧经济和政治协调组织。奥地利政治家直接提出了“中欧问题”[67],认为只有通过打破当时的阵营安排和特有的势力范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68]。第一个现实可行的成果是在1989年成立了“亚德里亚倡议”组织。

虽然奥地利不是很大的国家,但仍属于欧盟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对于中东欧地区的其他欧盟成员国,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和保加利亚等国来说,奥地利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意味着,奥地利是中欧国家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国。从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到,大型维也纳企业西门子是一个综合企业的组成部分,这个综合企业包括德国和西欧其他国家的许多大公司。另一个例子是维也纳银行与意大利北部和德国的金融集团相互渗透。

九 面向欧盟以外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和利益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初期的经济危机高潮阶段,维谢格拉德集团各国通过了“在欧盟2014—2020年计划周期的外贸发展战略”。它们都致力于加强与欧洲以外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的相互贸易。但是,2015年发布的第一个评估报告显示,与俄罗斯发展贸易的筹划很天真,目前非常有活力而且与欧盟联系更紧密的巴西经济停滞不前,中东欧国家的商人不知道如何在印度市场上发现商机,与中国发展贸易则给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带来巨额贸易逆差。相反,危机过程中和走出危机后的阶段再次证明,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与其他欧盟国家主要是德国的贸易仍然扩大,这是一个重要的稳定因素。同样,欧盟国家依然是中东欧国家重要的外资来源国,其中最重要的是荷兰、奥地利和德国,近年来卢森堡的投资急剧增多。欧盟以外国家中唯一重要的外资来源国是韩国,它在捷克和斯洛伐克都投资兴建了生产汽车的工厂。

十 结论

在过去的25年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都分别与德国建立了密切联系,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也与奥地利建立了密切联系。只是这些联系很少被察觉出来。英国脱欧使人们忽然发现了这些实际存在的联系,有些人可能还对此感到惊讶。尽管现在说英国脱欧促使这些联系进一步加强显然还为时尚早[69],但可以期待的是,欧盟所有成员国之间经济会进一步相互渗透。在这方面,中东欧的小国家与欧盟比较大的国家之间的联系貌似很突出,事实上,中东欧国家与荷兰甚至与很小的卢森堡,以及与最近的邻国奥地利的联系也很密切。经验证明,在危机时期这些经济渗透还会进一步加深。

此外,虽然比较慢,但政治相互渗透也将明显增强。关于文化渗透的问题是多余的,因为欧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形成了几个世纪,捷克和波兰文化是欧洲文化的直接组成部分,只是有一些细微的特色而已。但在语言方面,可以预测的前景是英语在欧洲特别是在中东欧国家的重要性将普遍下降。英国脱欧将带来多种语言的平衡,一些评论认为,这甚至有助于欧洲的文化复兴。

如果我们回到标题上的问题,英国脱欧不会在经济上给维谢格拉德集团任何一个国家加重负担。在此基础上,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内不太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反英情绪。即便社会中一部分人有反英情绪,也将逐渐平静地消散。因为缺乏强大的主导力量,英国脱欧不会导致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但可以预测到英国脱欧的一个直接影响是,维谢格拉德集团各成员国与德国的经济联系将会进一步加强,从而逐步增强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当然,这不意味着出现如同民族主义者预言的“德国的欧洲”。

(姜琍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