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贸与金融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学科发展前景

(一)服务经济学科发展前景

服务业在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国际上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鉴于它在学术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应该大力推广服务经济学学科的建设。服务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前景呈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服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将逐渐扩展,将改变服务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被低估的情况。从服务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发展前景看,学者和研究人员将逐渐调整和完善富克斯、詹森等经济学家的服务经济学观点,以适应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服务经济学将倾向于使用服务分析法。目前服务经济学研究方法包括两种:第一是以服务部门乃至服务业整体为对象,即通过对该行业整体的研究来解决问题,学者们称此为“服务统计法”。服务经济学的第二种研究方法是以服务活动本身为着眼点,是关于服务活动本身的研究,所以称为“服务分析法”。服务分析法适合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将成为服务经济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三是服务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逐渐多元化。服务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将主要包含服务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服务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等多方面。

四是服务经济学将与其他学科紧密关联。服务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紧密关联成为学术界的研究方向,服务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紧密关联不仅与服务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方法有关,还与其学科体系关联,主要体现为:第一,服务经济学与非经济学科交叉联结形成的边缘经济学科,如医疗服务经济学等。第二,服务经济学与决策科学之间的关系。第三,服务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

(二)房地产经济学科发展前景

据世界银行预计,在未来20年当中,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总量将接近全世界开发总量的50%,中国的房地产业将进入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也因此为房地产经济学科带来前程似锦的发展契机。从房地产经济的学科发展前景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有待深入拓展的研究领域:

一是房地产经济学的专业特色研究。房地产经济学是一门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交叉学科。一方面,房地产经济学科几乎囊括一般经济活动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所有环节,经济运行规律在房地产研究领域具有普适性。但由于房地产市场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在房地产经济的理论体系中,必然出现各种分支学科,包括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投资、房地产金融、房地产价格评估等。这些专业特色研究领域从房地产经济运行的不同侧面,集中阐述了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和实务操作方法。例如房地产金融主要从房地产市场的特殊视角研究资金的融通问题,其中住房抵押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构成了房地产金融研究领域的核心部分。这些专业特色领域研究的加强,对于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是房地产业的相关法律研究。我国住房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自1998年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限贷、限购政策层出不穷。近十年来,国务院先后召开九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密度接近一年一调。如此频繁的政策调整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出了我国房地产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仍不十分完善。在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之初,政策法规近于空白,当2003年以来房地产业迅猛发展之时,一些运作不规范的现象比较突出、盲目性较大,许多地方政府一直在用调控普通商品市场的思路来调控房地产市场,同时出于土地财政等利益驱使,使得政策的力度和持久性大打折扣。因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和相关主体行为亟须通过法律条文加以规范。

三是房地产市场的分析与预测。房地产市场的准确分析与预测有利于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提供可靠依据。但是长期以来,业界对房价走势预测的研究报告很多,但出发点和判断逻辑不尽相同,因而同一时期不同机构所作出的房价预测结果大相径庭。从影响因素来看,房地产市场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市场供求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具体而言包括GDP、CPI、PPI、地价、利率、股价、汇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FDI等。如果忽视某一方面,仅对部分变量单纯地进行相关回归分析,难以建立一个准确的房价预测模型。因此,房地产市场的分析与预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集中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将现实性和超前性相结合,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前瞻性的创新见解,引导房地产市场稳定均衡发展。

四是房地产经济学的中国化研究。从近几年来的国内研究来看,虽然多数的研究并没有突破已有理论框架,但也有少数研究开始更为理性地看待中国房地产问题,也更加注重考虑中国市场特性因素,这是一个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走向成熟的良好开端。比如中国房地产调控的政策预期问题、土地财政问题以及计划生育所引致的人口结构问题等,这些都是国外研究中所未曾涉及的研究领域,而这些因素极有可能是影响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由此看来,未来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学研究,应当进一步摒弃基于历史经验或国际经验而产生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先入为主成见,基于中国实际,作出更加理性、客观、深入的研究,为更好地总结和指导中国房地产市场实践服务。

(三)旅游经济学科发展前景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从世界旅游市场上一个初来者变成举世瞩目的世界旅游大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全球最大,出境旅游购买力世界第一,入境旅游全球排名第四。与此同时,伴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国民休闲需求日趋旺盛。在中国旅游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中国人的休闲消费也开始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旅游学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结合中国旅游经济研究的发展规律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学科发展的总体安排,未来本学科应重视对以下几个问题的研究。

一是中国旅游经济运行模式研究。中国旅游业30年高速发展的动力何在、特征如何、运行模式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使用规范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勾画和解释。这是未来中国旅游经济研究的重点,也是对世界旅游经济研究的贡献。二是旅游业在内需型经济环境下运行的特点、作用和机制。在中国经济转型、入境旅游全面减速的大背景下,旅游业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满足国内游客的需求,使之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现实对中国旅游经济研究者提出的命题。三是休闲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旅游与休闲的分离与融合,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各国学术研究的普遍现象。财经院是国内最早开展休闲研究的学术机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术研究的发展规律,更好地实现旅游研究与休闲研究的相互促进,也是未来的趋势所在。

总之,旅游经济研究作为旅游学科中的显学,正在逐步朝着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地解释人类旅游活动的经济特征、经济规律和经济影响这一方向而不断迈进。与此同时,作为旅游经济研究的姊妹领域,休闲经济研究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更好地按照规范经济学方法解释、分析与人类休闲活动有关的社会经济现象。

参考文献

[1]Wu,D. C.,Li,G.,& Song,H.. Analysing tourism consumption:a dynamic system of equations approach.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50(2011),46-56.

[2]Maríadel P. Pablo-Romero,José A. Molina,Tourism and economic growth:a review of empirical literature,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8(2013),28-41.

[3]H. Song et al.,Tourism economics research:a review and assess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39(2012),1653-1682.

[4]胡晓鹏:《全球化陷阱:中国现代服务业外资排斥效应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第11期。

[5]李勇坚、夏杰长:《高端服务业:维护和促进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产业》,《国际贸易》2012年第6期。

[6]孙久文、年猛:《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空间差异分析——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7]孙倩、孙丽文:《基于DEA Malmquist指数法的生产性服务业增长效率研究——以河北省为例》,《科技和产业》2012年第1期。

[8]王新华:《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9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 2007年第9期。

[9]夏杰长、李文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5日。

[10]姚战琪:《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财贸经济》2012年第6期。

[11]刘丹鹭:《服务业生产率研究》,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6月。

[12]白彦锋:《房产税未来能成为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的可靠来源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5期。

[13]曾五一、李想:《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的检验与成因机理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14]陈斌开、徐帆、谭力:《人口结构转变与中国住房需求:1999—2025——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微观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2年第1期。

[15]陈健、高波:《收入差距、房价与消费变动——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的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

[16]陈健、高波:《住房保障与财富效应逆转——基于平滑转换回归方法的实证分析》,《经济评论》2012年第1期。

[17]陈彦斌、邱哲圣:《高房价如何影响居民储蓄率和财产不平等》,《经济研究》2011年第10期。

[18]曾国军、蔡建东:《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旅游学刊》2012年第5期。

[19]李志龙、陈志钢、覃智勇:《基于支持向量机旅游需求预测》,《人文地理》2011年第10期。

(财经战略研究院 夏杰长 姚战琪 宋瑞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