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对节日文化的研究一直是民族文化研究的重点之一,从本质上来看,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延续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构成一个民族与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诸种特征可以通过其典型节日得到充分展现。具体到韩民族,其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秋夕。孙雪岩博士的这本专著,借助于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等理论,通过多维视角的剖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面的、立体的韩国秋夕。
孙雪岩2007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我的门下攻读博士研究生。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本著作就是在她的博士论文基础上用近两年的时间补充修改而成的。她学习认真而勤奋,执著而有悟性,更为难得的是对学术研究始终怀有高昂的热情,最终较好整合了其所学的专业,恰当切入了民族学领域,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业,并发表了多篇有关韩国文化的论文。作为她的导师,我目睹了她在读博的数年内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也见证了她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进步,并相信她能够逐步接近自己的学术理念。
本书选择韩国秋夕作为研究对象,颇为可取。近年来虽然我国对韩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成果日趋丰富,但对于韩国节日文化的研究并不尽如人意。虽然,由于受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风波影响,国内学界对韩国端午祭的研究有扎堆之嫌,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长期以来对韩国节日文化的忽视及缺乏了解。而对韩国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韩国岁时节日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则是秋夕,通过秋夕,更能挖掘韩国岁时节日的文化内涵及韩民族的特征。
作为一部专门研究韩国节日文化的专著,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本书具有以下几点突破。
第一,本书是国内首部对韩国秋夕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研究的专著。国内对韩国秋夕的认识比较模糊,一般将其简单地视为中国中秋节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而对韩国秋夕的演变及本土性特征、功能及与东亚各国八月十五节日的异同知之甚少。虽然民俗学、历史学等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中也有提及韩国秋夕,但语焉不详,大多是在论述其他相关问题时顺便提及,即使极少数专门论述韩国秋夕文化的论文,也基本上是停留在对其风俗的介绍上,而未进行更深层次的论述。正如孙雪岩博士在书中所提到的,该专著立足于秋夕的民俗仪式与文化展演,以功能主义理论为主线,在结构主义研究方法下择取几对具有张力的二元对立关系,以韩国秋夕的社会功能为归结点,构造了一个时空结合、经纬交织的网状分析结构。通过其精心构筑的本体研究、互动研究、比较研究、变迁研究四个部分的正文内容,基本上廓清了韩国秋夕文化整体面目和深层内涵。
第二,本书资料扎实而丰富。作者在撰写博士论文期间,曾经在韩国西江大学访学1年4个月,其间全面搜集了韩国国内有关秋夕的资料,并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另外,作者也查阅了大量中文古代典籍和相关研究著作,以及一些日文资料。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仪式分析、象征解读、文化变迁、结构功能等节日文化相关理论完成了本书,实属不易。客观地讲,大多数节日文化相关的理论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在运用这些理论的时候,往往容易有意无意地忽视其限制条件而视之为普适性学术理论,进而加以套用来衡量和分析其他诸种社会的节日。克利福德·格尔茨曾言:“人们写不出一部《文化解释的普遍理论》,或者这样说,人们可以写,但这样做似乎没有什么裨益,因为在这里,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不是整理抽象的规律,而是使深描成为可能;不是越过个体进行概括,而是在个案中进行概括。”[1]这句话也给我们敲了警钟。孙雪岩博士的这部专著建立在扎实的资料基础与详尽的个案分析之上,并未生硬照搬现成理论。
第三,本书将韩国秋夕置于东亚区域视角下进行分析与考察,视野开阔,让人耳目一新。目前对韩国秋夕的研究多局限于民族国家的框架之内,国内学者强调中国中秋节文化对韩国的影响,韩国学界着重于挖掘秋夕的韩国本土性。孙雪岩博士则独辟蹊径,引入区域视角,拓宽与丰富了研究路径和内容。作者认为在以民族国家为本位审视韩国秋夕之外,也不能忽视八月十五节日在东亚区域的共有性,她巧妙地将区域性与民族性、共性与个性、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条分缕析,呈现出一个多维立体的韩国秋夕。
孙雪岩博士这部书,除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如促进中韩文化交流、加强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反思与借鉴传统文化功能等。另外,该书文笔流畅,且辅以图片资料。我相信,读者读完此书是不会感到失望的,尽管这是她的第一部专著。当然,本书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如作者在韩国的实地调查资料在书中展现得不够充分,对韩国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秋夕风俗的异同之处阐释较少,此外,女性学者和文化学者常有的理想主义色彩淡化了其对实用性的关注。但是,瑕不掩瑜,我期待孙雪岩博士能够再接再厉,在韩国学研究领域做出新的成绩。
黄有福
2013年岁末
[1] 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