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天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宠妃

履癸王,这位大夏的末代君主,自从接纳了商部族和薛部族那几乎逾越礼制的过量贡品后,他的内心似乎被贪婪与傲慢所填满,对各氏族的轻视之情日益加剧。昔日那份作为一族之长的谦逊与智慧,如今已被无尽的欲望所吞噬。更为糟糕的是,自妹喜这位倾国倾城的女子走进他的世界后,履癸王的生活轨迹彻底偏离了正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淫乱与奢靡之中。

妹喜,一个拥有绝世美貌的女子,她的容颜仿佛能颠倒乾坤,令万物失色。她的眼眸深邃如夜空,流转间便能摄人心魄;她的肌肤细腻如玉,轻触之下仿若能感受到春风的温柔。正是这样一位女子,彻底迷住了履癸王的心,让他甘愿为她付出一切。为了博取妹喜的欢心,履癸王下令建造了一座前所未有的宫殿——倾宫。这座宫殿巍峨壮观,高耸入云,远远望去,仿佛与天际相接,浮云在其间穿梭,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错觉,因此得名“倾宫”。

倾宫之内,奢华至极。琼室瑶台错落有致,每一处都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象牙嵌制的走廊,如玉般温润,每一步都踏出了贵族的尊贵与优雅。白玉雕成的床榻,更是精美绝伦,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馈赠。而宫中的摆设与装饰,无一不是精挑细选,尽显奢华与品味。然而,这仅仅是倾宫的一部分,履癸王还命人筑起了瑶台,作为离宫,用以终日饮宴淫乐,完全不顾及国家的政务与百姓的疾苦。

妹喜的癖好,更是让履癸王陷入了无尽的疯狂之中。她的第一个癖好便是爱看人们在规模庞大的酒池中饮酒。为了满足这一癖好,履癸王不惜花费巨资,命人挖掘了一个足以行船的酒池。每当夜幕降临,鼓乐齐鸣,三千名饮酒高手便在这酒池中尽情畅饮,他们的欢声笑语与酒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然而,这背后却是无尽的悲剧,好些人因醉酒而溺亡于酒池之中,成为了这场盛宴的牺牲品。

妹喜的第二个癖好是笑听撕裂绢帛的声音。每当听到那清脆的撕裂声,她的脸上便会绽放出迷人的微笑。为了博取她的欢心,履癸王命人搜集了无数珍贵的绢帛,任由妹喜撕扯。那些原本可以用来制作衣物、被褥的绢帛,在她的手中化为了碎片,随风飘散。

而妹喜的第三个癖好则是喜欢穿戴男人的衣帽。她穿上男装,戴上男帽,仿佛化身为了一个英俊潇洒的男子,在宫中游走。这一癖好更是让履癸王觉得新奇有趣,他命人为妹喜量身定制了各种款式的男装,让她尽情享受这份与众不同的快乐。

然而,这一切的奢靡与荒诞,却引来了大臣们的强烈不满。其中,法令官关龙逢更是忍无可忍。他深知国家的兴衰与君主的德行息息相关,而履癸王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大夏的灭亡。于是,他决定挺身而出,进谏于王。

关龙逢曾多次对履癸王说:“作为一国之君,你应该谦恭待人,对人臣要互相敬信,要爱护人才。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安定,社稷宗庙才会稳固。然而,你如今却赶走自己的宗族,辱没自己的旧臣,轻视贤良之士,丢弃礼义之道,用财无度,杀人无数。这样的行为,已经让老百姓对你心生怨恨,都希望你早点灭亡。人心若去,老天也不会保佑你,这样很快就会亡国的!”

然而,对于关龙逢的肺腑之言,履癸王却置若罔闻。他沉浸在妹喜的温柔乡中,早已忘记了作为君主的职责与担当。关龙逢的进谏,在他看来不过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唠叨罢了。

经过多次进谏无果后,关龙逢心中充满了绝望与愤怒。他决定以死谏的方式来唤醒履癸王的良知。他精心准备了一幅黄图,上面绘制着大夏的疆域与百姓的生活状况,以此来说明当前国家面临的危亡之势。他怀揣着黄图,来到了夏王居住的王宫。

此时,履癸王正与妹喜在倾宫中寻欢作乐,准备进行一场长夜之饮。关龙逢献上黄图,说明来意后,故意立而不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能够让履癸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履癸王看到关龙逢的样子,却感到十分不耐烦。他怒吼道:“你又在这里妖言惑众!快下去吧!不要在这里妨碍我们了!”

关龙逢仿佛没有听到履癸王的话一般,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失望,仿佛在对履癸王说:“你若不改正自己的过错,我就会一直站在这里,直到你醒悟为止!”

履癸王见状,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夺过关龙逢手中的黄图,拿到灯烛前狠狠地烧毁了。随后,他唤来兵士,把关龙逢囚禁了起来。至此,进谏的人几乎没有了。大夏的朝堂上,再也没有人敢于直言不讳地指出履癸王的过错。

夏王,这位权倾一时的君主,他的心中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痴迷于妹喜的笑容,那是一种能照亮他心中阴霾的温暖光芒。然而,妹喜的笑容却异常难得,唯有当那清脆而刺耳的绢帛撕裂声响起时,她的脸上才会绽放出短暂而迷人的微笑。为了满足这份近乎偏执的喜爱,夏王不顾一切,下令宫中织造最精美的绢子,一匹匹地在妹喜面前缓缓撕开,那撕裂的声音,如同夏日里最刺耳的雷鸣,响彻宫殿的每一个角落,只为换取佳人的一瞬欢颜。

在那个农业文明初露端倪的时代,丝绸织造业尚处萌芽,每一匹绢子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汗水,它们珍贵而稀有,如同稀世珍宝。然而,在夏王的眼中,这些不过是他博取美人一笑的工具,他肆意挥霍,从不考虑这背后的艰辛与代价。他的行为,无疑是对自然与劳动的极大不敬,是暴殄天物的极致体现。然而,权力的魔杖让他迷失了理智,他沉浸在自我编织的梦幻中,无法自拔。

关于妹喜那看似古怪的癖好,世人议论纷纷,多数将她视为妖孽,认为正常女子断不会有如此离奇之举。然而,真相往往隐藏在表象之下。妹喜,她并非什么妖人,只是一个被命运捉弄、背负沉重枷锁的普通女子。她的第三个“癖好”——偏爱男装,实则是对自我逃避的一种极端表现。穿上男装,仿佛就能暂时忘却那不堪回首的过去,忘却自己身为有施氏公主,却亲眼目睹家园毁灭,被仇敌掳走的屈辱。那些男装,成了她心中的避难所,是她不敢面对的现实的替代品。

身为有施方国的公主,尽管她的身份是部落首领指认的义女,但那份血脉相连的家国情怀却不容置疑。当她的国家被覆灭,自己被掳至仇敌身边,成为夏王的玩物,她的心,如同被千万把利刃割裂,痛苦而绝望。她渴望复仇,渴望能以一己之力为家国雪耻,但现实却将她牢牢束缚,她只是一个弱女子,一个在仇人面前连喜怒哀乐都无法自由表达的囚徒。

然而,妹喜并未选择沉默与屈服。她开始利用夏王的弱点,以一种近乎自毁的方式,实施着她的复仇计划。她深知夏王的宠溺与放纵,是她手中唯一的筹码。于是,她故意展现出那些看似怪异的癖好,一方面是为了麻醉自己那颗千疮百孔的心,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腐蚀夏王朝的根基,寻求一丝心灵上的慰藉与解脱。

在世人眼中,妹喜或许是个谜一样的存在,她的行为难以理解,她的内心更是深不可测。但总有那么一些人,能够穿透迷雾,窥见真相的一角。伊尹,这位智慧而深沉的谋士,便是其中之一。他从薛氏避难的严春和历秋的幼年记忆中,捕捉到了一丝关于妹喜过往的线索。记忆中的妹喜,并非如今这般冷漠与偏执,相反,她曾是一位温柔可亲、深受人民爱戴的公主。那时的她,笑容如春日暖阳,温暖而明媚,与如今的模样判若两人。

伊尹开始意识到,妹喜的转变,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她的心中,必然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一段足以改变一个人性格与命运的经历。他开始着手调查,试图揭开妹喜背后的秘密,理解她那份看似荒诞行为背后的深意。他深知,每一个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合理的解释,而妹喜的故事,正是这样一个等待着被挖掘的宝藏。

随着时间的推移,伊尹逐渐拼凑出了妹喜的过往,也愈发理解了她的苦衷与挣扎。他开始思考,或许,真正的救赎,并非简单的复仇或逃避,而是面对与接纳。

妹喜的笑容,如同暗夜中的磷火,美丽而危险,吸引着履癸王一步步走向深渊。她深知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能在这位暴君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于是,她开始更加刻意地展现自己的癖好,以此为饵,诱导履癸王更加沉迷于荒诞无度的生活之中。

在妹喜的诱导下,酒池之宴愈发奢华无度。那酒池不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场所,而成了权力与欲望的象征。履癸王常常亲自下场,与那些饮酒高手一同畅饮,酒香与脂粉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令人窒息的糜烂氛围。而每当有人因醉酒溺亡,妹喜的脸上非但没有丝毫怜悯,反而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意,这让履癸王感到既兴奋又恐惧,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望与不安。

对于撕裂绢帛的声音,妹喜的痴迷更是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她开始要求更加精细、珍贵的绢帛,甚至指定特定的图案与颜色,只为在那一刻的撕裂中,听到更加悦耳的声音。履癸王为了满足她,不惜搜刮全国,使得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只为那一瞬间的欢笑。而这些绢帛的碎片,如同雪花般飘落在倾宫之内,堆积成山,见证了夏朝末日的来临。

男装成了妹喜逃避现实的最后一片净土。每当她穿上男装,游走于宫廷之中,仿佛就能暂时忘却自己的身份与命运,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她开始研究男装的设计,对布料、剪裁乃至配饰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使得夏朝的工匠们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工作,以满足她日益增长的欲望。而这些男装,也逐渐成为了她复仇计划的一部分,她通过它们,向那些曾经践踏过她尊严的人,展示着自己的坚韧与不屈。

然而,妹喜的复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履癸王的愈发昏庸,朝政日益混乱,百姓生活困苦,各地起义频发。而妹喜的行为,更是激起了朝中大臣们的强烈不满。他们开始私下议论,认为妹喜是夏朝灭亡的祸根,要求履癸王将她驱逐出宫。但这些声音,都被履癸王以铁腕手段镇压下去,他坚信,只有妹喜的笑容,才能让他在这乱世中找到一丝安慰。

关龙逢死谏后被关入狱,成了压垮许多大臣心中最后一道防线的稻草。他们开始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夏朝将不复存在。于是,一些人开始秘密联络外族,寻求援助;另一些人则暗中策划政变,意图推翻履癸王的统治。而妹喜,虽然表面上依旧保持着那份冷漠与高傲,但内心深处,却开始感到一丝不安。她意识到,自己的复仇之路,或许正走向一个不可预知的结局。

妹喜开始反思,自己的仇恨是否真的值得让整个国家陪葬。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她会独自坐在寝宫的高台上,望着月光下履葵为她建造的城池,心中五味杂陈。她回想起幼年时的纯真时光,那时的世界似乎还充满希望与光明,而今,一切都已被仇恨与权力所扭曲。

她试图劝说履癸王,希望他能够迷途知返,重振朝纲,但履癸王早已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对妹喜的劝言置若罔闻。

与此同时,那些暗中策划政变的大臣们行动日益频繁,妹喜发现自己也被卷入了一场更大的风暴之中。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乃至整个夏朝的命运,都已悬于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