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神秘文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封禅书》与天地祭祀

《封禅书》追溯了帝王祭祀名山大川诸神的礼仪,记录了帝王封禅天地之事。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道:“受命而王,封禅之符罕用,用则万灵罔不禋祀。追本诸神名山大川礼,作封禅书第六。”《封禅书》以记录祭祀活动为主,因此通篇可见祭祀事宜。不同的神有不同的祭祀仪式,不同的祭祀仪式反映出了祭祀的等级制序。

《封禅书》中记录的祭祀对象主要包括上帝、名山大川、后稷、周文王、青帝、黄帝、炎帝、天主、地主、兵主蚩尤、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帝、东君、云中君、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社主、巫保、族累、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九天、河神、秦二世皇帝、太一、后土等。

关于祭祀上帝的祭祀记载有三条。《史记·封禅书》:“遂类于上帝。”“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上亲望拜,如上帝礼。”于是类祭于上帝。宗庙祭祀时在明堂中祭文王以配上帝。第二年,天子郊祀于雍城,说:“如今上帝由朕亲自祭祀,却不祭后土,与礼不合。”皇帝亲自望祭礼拜,与祭天帝的礼仪相同。

关于祭祀名山大川的祭祀记载有三条。《史记·封禅书》:“望山川,遍群神。”“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望祭于山川,遍祭于群神。天子祭祀天下的名山大川,祭拜时对待五岳就如同对待三公,对待四渎就如同对诸侯一样,诸侯只有资格祭祀各自境内的名山大川。秦始皇巡游东海,以礼祭祀名山大川。

关于后稷的祭祀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周公旦辅佐周成王时,规定在郊外祭祀时尊敬祖先,认为周朝的始祖后稷可以与天相配,因此祭天时以先祖后稷配祭。

关于祭祀周文王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周公旦辅佐周成王时,认为周文王可以与上帝相配,因此规定在宗庙明堂祭祀上帝时以周文王配祭。

关于祭祀青帝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秦宣公在渭水以南作密畤祭祀青帝。密畤专指古代帝王祭祀青帝的地方。

关于祭祀黄帝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秦灵公在吴阳作上畤祭祀黄帝。上畤专指秦灵公祭祀黄帝之处。

关于祭祀炎帝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秦灵公……作下畤,祭炎帝。”秦灵公设下畤,祭祀炎帝。下畤专指秦灵公祭祀炎帝的地方。

关于祭祀八神中天主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八神之一是天主,祀于天齐,有天齐渊水,在临菑南郊的山脚下。关于八神中地主的记载有两则。《史记·封禅书》:“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二是地主,祀于泰山下的梁父山。《史记·封禅书》:“四月,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四月,从海上归来,到奉高县。皇上认为儒生们和方士们所说的封禅仪式各不相同,荒诞不经,难以施行。天子到了梁父山,以礼祭祀地主。关于八神中兵主蚩尤、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八神其三是兵主,供奉的是蚩尤。其四是阴主,在三山供奉。其五是阳主,在罘山供奉。其六是月主,在莱山供奉。其七是日主,在成山供奉,成山是迎接日出的地方。其八是四时主,在琅邪山供奉,狼牙山是每年木星太岁开始运行的地方。

关于祭祀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帝、东君、云中君、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社主、巫保、族累、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九天、河神以及秦二世皇帝等二十四位祭祀对象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长安置祠祝官、女巫。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属;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属;秦巫,祠社主、巫保、族累之属;荆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九天巫,祠九天:皆以岁时祠宫中。其河巫祠河于临晋,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各有时。”在长安设置祠祝官、女巫。其中梁巫,主管祭祀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类祭祀对象;晋巫,主管祭祀五帝、东君、云中君、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类祭祀对象;秦巫,主管祭祀社主、巫保、族累之类祭祀对象;荆巫,主管祭祀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类祭祀对象;九天巫,主管祭祀九天。都按年岁、季节祭于宫中。其中河巫主管祭河神于临晋,而南山巫主管祭祀南山和秦中。秦中是祭祀二世皇帝的。祭祀各有规定日期。

关于祭祀太一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亳县人谬忌向朝廷上奏祭祀太一神的方法,说:“天神之中以太一为贵,太一的辅佐名为五帝。古时候天子在春季和秋季在东南郊祭祀太一神,祭品用太牢,总共祭祀七天,为神坛修建通向八方的通道。”于是天子命太祝在长安东南郊建祠庙,按照谬忌所说的方法供奉和祭祀太一神。《史记·封禅书》:“四月,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太一之礼。”四月,天子回到了奉高县。乙卯日,天子命侍中儒者头戴华丽的皮弁,身穿着隆重的官服,射牛以示隆重。在泰山东面的山下祭天,祭祀礼仪与郊祭太一神时相同。

关于祭祀后土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天地牲角茧栗。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丘,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天子在雍城郊祀时说:“如今上帝由朕亲自祭祀,但是却没有祭祀后土,这与礼不合。”于是负责的官员与太史令司马谈、祠官宽舒商议说:“祭天地时的祭品牛,要选用牛角小如茧栗的牛犊。如今陛下亲自祭祀后土,祭后土应在水聚集的地方围绕土丘修建五个祭坛,祭坛上的祭品选用一头黄牛犊和太牢具,祭过完毕全部掩埋,随从祭祀的人要穿黄颜色的衣服。”天子于是东行,首次在汾阴脽丘设立后土祠,按照宽舒等人商议的方式祭祀。天子亲自远望而拜祭,如同祭祀上帝的礼仪。《史记·封禅书》:“十一月乙酉,柏梁灾。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临勃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冀至殊廷焉。”十一月乙酉日,柏梁殿发生了火灾。十二月甲午初一日,皇上亲自到高里祭祀后土。之后来到勃海边,将要望祭蓬莱,希望自己终有一日能够到达仙人之庭。《史记·封禅书》:“丙辰,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礼。兕牛犀象之属不用。皆至泰山祭后土。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丙辰日,在泰山脚下东北的肃然山举行祭天仪式,与祭后土仪式相同。天子都亲自拜见,礼服选用黄颜色,祭祀全程有音乐伴奏。神藉用的是用江淮间的一茅三脊,封土用杂土石,上面加盖五色土。将远方进贡来的奇兽、飞禽以及白山鸡等物纵还山林,礼数颇有增加。兕牛犀象之类不宜放还山林的,都到泰山下祭祀后土。封禅的神祠,当夜仿佛发光,白天有白云从封土中升起。

《封禅书》中记录的祭祀场所主要包括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畤、天齐、泰山梁父、三山、罘山、莱山、成山、琅邪山、会稽山、太室山、湘山、济水、淮水、薄山、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河水、沔水、湫渊、江水、驺峄山、桥山、甘泉宫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祭祀场所就是泰山。在泰山巡游祭祀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尚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遍群神。辑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尚书》说: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于是类祭上帝,禋祭六宗,望祭山川,遍祭群神。收取群后所持瑞玉,选择吉月吉日,会见四岳诸侯牧守,将所收瑞玉还给他们。当年二月,在东方巡察,到达岱宗。岱宗,就是泰山。焚柴,依照秩序望祭山川。《史记·封禅书》:“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圆丘云。”二是地主,祀于泰山下的梁父山。因为天的喜好是阴,祭祀天必须在高山下面,小山上面,称之为“畤”;地的喜好是阳,祭祀地必须在低洼地区的圆丘上。《史记·封禅书》:“二世元年,东巡碣石,并海南,历泰山,至会稽,皆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以章始皇之功德。”二世元年,秦二世向东巡游碣石山和海南,经过泰山,到达会稽,都依照礼仪祭祀。还在秦始皇所立石上刻文,彰显始皇的功德。《史记·封禅书》:“即帝位三年……于是徵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即帝位的第三年从齐鲁征儒生、博士七十人,来到泰山脚下。《史记·封禅书》:“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于泰山矣。”这一年,天子首次巡察郡县,渐渐到了泰山下。《史记·封禅书》:“其秋,为伐南越,告祷太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三星,为太一锋,命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随验,实毋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上乃诛五利。”这年秋天,为了讨伐南越,向太一神祷告。以大荆为幡竿,幡上画日月、北斗、登天的龙等图案,以象征太一的三星,作为太一锋旗,命名曰“灵旗”。在出兵祷告时,由太史官手捧灵旗指向将要前去征伐的国家。五利将军作为使者却不敢入海求神,而是去了泰山。皇上派人跟随检验他,知道他实际上什么也没见到。五利妄言说见到他师父了,他的方术已经用尽,大多没有应验。皇上于是杀了五利。《史记·封禅书》:“既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太一。”皇上回到甘泉宫之后,因为不久要封禅泰山,于是先类祭了太一神。《史记·封禅书》:“东上泰山,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东行到了泰山,泰山上的草木还没有长出叶子,皇上于是命令人将大石运上泰山之巅。《史记·封禅书》:“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太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祕。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礼。兕牛犀象之属不用。皆至泰山祭后土。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乙卯日,天子命侍中儒者头戴华丽的皮弁,身穿着隆重的官服,射牛以示隆重。在泰山东面的山下祭天,祭祀礼仪与郊祭太一神时相同。所封的土宽一丈二尺,高九尺。下面埋有玉牒书,书的内容隐秘无人知。礼毕,天子独自带了侍中奉车子侯登泰山,也举行了封礼,只是在山顶事禁止外传。第二天,从山后小道下山。丙辰日,在泰山脚下东北的肃然山举行祭天仪式,与祭后土仪式相同。天子都亲自拜见,礼服选用黄颜色,祭祀全程有音乐伴奏。神藉用的是江淮间的一茅三脊,封土用杂土石,上面加盖五色土。将远方进贡来的奇兽、飞禽以及白山鸡等物纵还山林,礼数颇有增加。兕牛犀象之类不宜放还山林的,都到泰山下祭祀后土。封禅的神祠,当夜仿佛发光,白天有白云从封土中升起。《史记·封禅书》:“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天子下诏说:“古时候天子每五年就会巡狩一次,在泰山祭祀,诸侯都有朝见留宿的地方。今命诸侯各自在泰山下修建宅邸。”《史记·封禅书》:“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礼毕,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自有祕祠其巅。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而有司侍祠焉。”天子从昆仑道进入,开始祭拜明堂,与郊祭之礼相同。行礼毕,在堂下点燎火。随后皇上又登上泰山,在山顶进行秘祭。而在泰山下祭祀五帝,则各按其方位进行,黄帝与赤帝合并祭祀,有专门负责侍候祭祀的官员。《史记·封禅书》:“天子亲至泰山。”天子亲自到了泰山祭祀。《史记·封禅书》:“公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巨、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禅焉。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夏,遂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以禅祠石闾。石闾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闾也,故上亲禅焉。”公王带说:“黄帝时虽然封祭泰山,然而风后、封巨、岐伯命令黄帝封东泰山,禅祭凡山,合符瑞,然后就能不死了。”天子命人准备好祭祀用具后,来到东泰山,见东泰山很小,与它的名声不相称,于是只命祠官行礼,而不在东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之后命令公王带侍奉祭祀以迎候神人。夏天,天子回到泰山,如同之前一样举行五年一次的修礼,而且禅祭了石闾。石闾在泰山以南的山下,许多方士说这里是仙人的门闾,因此皇上亲自加以禅祭。《史记·封禅书》:“其后五年,复至泰山修封。还过祭恒山。”过了五年,皇上又回到了泰山修封,回来时路过祭祀了恒山。

在衡山、华山、恒山、嵩山巡游祭祀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尚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遍群神。辑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遂觐东后。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尚书》说:“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于是类祭上帝,禋祭六宗,望祭山川之神,遍祭群神。验视五等诸侯所持瑞玉,选择吉月吉日,会见四岳诸侯牧守,将所收瑞玉还给他们。当年二月,在东方巡察,到达岱宗。岱宗,就是泰山。焚柴,依照秩序望祭山川。五月,巡察到南岳衡山。八月,巡察西岳华山。十一月,巡察北岳恒山。衡山、华山、恒山的祭祀礼仪都与泰山相同。中岳,就是嵩高山,每五年巡察一次。

在畤祭祀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雍东有好畤,皆废无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其语不经见,缙绅者不道。”鄜畤、吴阳武畤、雍城东好畤都已经废弃没人祭祀了。有人说在这里立畤的原因是雍州地势高,神明可以居住。但是这些话在经典中查不到记载,因此为缙绅士大夫不说这些。《史记·封禅书》:“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秦始皇巡游东海,以礼祭祀名山大川。八神其二是地主,祀于泰山下的梁父山。因为天的喜好是阴,祭祀天必须在高山下面,小山上面,称之为“畤”。《史记·封禅书》:“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有司进祠,上不亲往。悉召故秦祝官,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仪礼。因令县为公社。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高祖说:“我听说天有五帝,只有四庙,是什么原因呢?”谁也回答不出来。于是,汉高祖建立了黑帝祠,命名为北畤。《史记·封禅书》:“是岁,制曰:‘朕即位十三年于今,赖宗庙之灵,社稷之福,方内艾安,民人靡疾。间者比年登,朕之不德,何以飨此?皆上帝诸神之赐也。盖闻古者飨其德必报其功,欲有增诸神祠。有司议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驾被具;西畤,畦畤禺车各一乘,禺(作者注:禺通“偶”)马四匹,驾被具;其河、湫、汉水加玉各二;及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而祝釐者归福于朕,百姓不与焉。自今祝致敬,毋有所祈。'”这一年,颁制书说:“经相关的负责官府议定,雍州五畤增加路车各一乘,连同驾车以及车上各种装饰;西畤、畦畤增加木偶车各一乘,木偶马各四匹,连同驾车和车上的各种装具。”《史记·封禅书》:“于是作渭阳五帝庙,同宇,帝一殿,面各五门,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畤。”于是在渭阳作五帝庙,五帝设立在同一个庙宇下祭祀,每帝独居一殿,殿的每一面有五扇门,各殿和五帝所代表的颜色相同。祭祀所用以及诸仪式也都与雍城的五畤相同。《史记·封禅书》:“明年,今上初至雍,郊见五畤。后常三岁一郊。”天子初次到雍城,郊见五畤神灵。之后通常每隔三年郊祀一次。

在太室山、湘山、济水、淮水巡游祭祀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于是自殽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济,曰淮。春以脯酒为岁祠,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珪币各异。”于是自崤山以东,对五座名山、两个大川加以祭祀。山名分别是太室山、恒山、泰山、会稽山、湘山,水名是济水、淮水。

在薄山、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河水、沔水、湫渊、江水巡游祭祀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衰山也。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渎山,蜀之汶山。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珪币各异。而四大冢鸿、岐、吴、岳,皆有尝禾。”自华县以西名山有七个,名川有四个。分别是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河水、沔水、湫渊、江水。祭祀所用牺牲牛犊以及配用礼具和珪币等各不相同。

在驺峄山巡游祭祀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祠驺峄山,颂秦功业。”登上帝位的第三年,天子向东方巡察郡县,在驺县峄山立祠祭祀,歌颂秦朝的功业。

在桥山祭祀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来年冬天,臣下进言说:“古时候先收拢武器,遣散军队,然后再封禅天地。”于是天子向北方到了朔方,整顿检阅军队十多万人,回来时在桥山祭黄帝冢,在须如遣散军队。皇上说:“我听说黄帝没有死,如今有黄帝冢,是何原因?”有人回答说:“黄帝成仙后飞升上天,群臣把他的衣冠埋葬起来,因而有黄帝冢。”《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是黄帝的埋葬地。

在甘泉宫巡游祭祀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既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太一。”既已回到甘泉宫,由于不久就要到泰山行封禅礼,先类祭了太一神。《史记·封禅书》:“上还,以柏梁灾故,朝受计甘泉。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皇上返回京都,由于柏梁殿发生火灾的缘故,改在甘泉宫朝见天下郡国的上计吏,并接受他们献上的计簿。公孙卿说:“黄帝建造青灵台,十二天被火烧毁了,黄帝就又建造了明廷。明廷,就是指甘泉宫。”方士都说古时有帝王建都甘泉。后来,天子又在甘泉宫接受诸侯朝见,在甘泉建造诸侯的王府宅邸。

《封禅书》中记录的祭祀工具主要包括羊、猪、牛、新谷、马驹、鼎、鹿、胙、俎豆、醴、珪币等玉器。以太牢为祭祀工具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于忌太一坛上,如其方。”这段话记载了亳县人谬忌向朝廷上奏祭祀太一神的方法,他说:“天神之中以太一最为尊贵,太一的辅佐名为五帝。古时候天子在春季和秋季在东南郊祭祀太一神,祭品用太牢祭祀,总共祭祀七天,为神坛修建通向八方的鬼道。”于是天子命太祝在长安东南郊建祠庙,按照谬忌所说的方法供奉和祭祀太一神。在这之后有人上书说:“古时候,天子每三年用一次太牢祭祀三一神:天一、地一、太一”。天子认可了他的说法,命令太祝在谬忌建立的太一神坛上按照上书人所说的祭祀方式负责祭祀三一神。《史记·封禅书》:“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如今陛下亲自祭祀后土,祭后土应在水聚集的地方围绕土丘修建五个祭坛,祭坛上的祭品选用一头黄牛犊和太牢具,祭过完毕全部掩埋,随从祭祀的人要穿黄颜色的衣服。《史记·封禅书》:“及五年修封,则祠太一、五帝于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对之。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到五年重新修治封土时,在明堂的上坐祭祀太一和五帝,将高皇帝祠的坐向与其相对。在下房祭奠后土,用二十太牢作为祭品。

用羊作为祭祀工具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黄犊羔各四,珪币各有数,皆生瘗埋。”黄牛犊和羔羊各四只,都活埋祭地。《史记·封禅书》:“冥羊用羊祠。”祭祀冥羊神时以羊为祭品。

以猪、羊共同作为祭祀工具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后四岁,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谨治枌榆社,常以四时春以羊彘祠之。”天子下令要求丰县郑重地修整枌榆社,在四时祭时,常于春季以羊和猪作为祭祀品。《史记·封禅书》:“高祖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月及腊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财以祠。”汉高祖十年春天,管制官吏请求让各县使用羊和猪作为春月和腊月祭祀社稷时的祭品,让民间供奉土地的场所各自出钱祭祀。

用牛作为祭祀工具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于是自殽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济,曰淮……其牲用牛犊各一。”于是自崤山以东,有五座名山、两个大川需要祭祀。山分别是太室山、恒山、泰山、会稽山、湘山。水名是济水、淮水。祭祀使用的牺牲是各用一头小牛。《史记·封禅书》:“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衰山也。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渎山,蜀之汶山。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珪币各异。”自华县以西名山有七个,名川有四个。祭祀使用小牛等祭品各不相同。《史记·封禅书》:“春夏用骍,秋冬用駵。畤驹四匹,木禺龙栾车一驷,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珪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通权火,拜于咸阳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经祠云。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亲往。”春夏两季的祭祀品使用赤色的牛马,秋冬两季的祭祀品选用黑鬃黑尾巴的红马。每一个祭坛使用四匹小马作为祭品。黄色的小牛和羔羊各四只,都活埋祭地。《史记·封禅书》:“其后二岁,或曰周兴而邑邰,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于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郡国县立灵星祠,常以岁时祠以牛。'”汉高祖诏令各郡国县设立灵星庙。古人以灵星代指后稷,以牛作为祭祠品,体现出当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史记·封禅书》:“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太一、泽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用乾鱼;阴阳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太一坛旁。”后来又有人上书说,古时候天子常在春季以祠祭解罪求福,祭祀太一、泽山君地长用牛;祭祀武夷君用干鱼;祭祀阴阳使者用牛。天子命令负责官吏按照上书之人所说的方法进行供奉和祭祀。《史记·封禅书》:“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于是以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第二年,在雍城郊祭获得了一只一角兽,样子像麃。负责的专职官吏说,陛下恭敬郊祀,上帝酬答祭享,赐了一只一角兽,大概是麒麟。于是把一角兽祭献给五畤,每畤的祭品外加一头牛焚烧祭天。《史记·封禅书》:“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天地牲角茧栗……’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丘,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天子在雍城郊祀时说,如今上帝由朕亲自祭祀,但是却没有祭祀后土,这与礼不合。于是负责的官员与太史令司马谈、祠官宽舒商议说,祭天地时的祭品牛,要选用牛角小如茧栗的牛犊。天子于是东行,首次在汾阴脽丘设立后土祠,按照宽舒等人商议的方式祭祀。天子亲自远望而拜祭,如同祭祀上帝的礼仪。《史记·封禅书》:“四月,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太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祕。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四月,天子回到了奉高县。乙卯日,天子命侍中儒者头戴华丽的皮弁,身穿着隆重的官服,射牛以示隆重。在泰山东面的山下祭天,祭祀礼仪与郊祭太一神时相同。所封的土宽一丈二尺,高九尺。下面埋有玉牒书,书的内容隐秘无人知。礼毕,天子独自带了侍中奉车子侯登泰山,也举行了封礼。

用新谷尝禾作为祭祀工具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衰山也。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渎山,蜀之汶山。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珪币各异。而四大冢鸿、岐、吴、岳,皆有尝禾。”自华县以西名山有七个,名川有四个。祭祀使用小牛等祭品各不相同。此外四大冢:鸿冢、岐冢、吴冢、岳冢,都以新谷作为祭品供奉。

用马作为祭祀工具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春夏用骍,秋冬用駵。畤驹四匹,木禺龙栾车一驷,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珪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通权火,拜于咸阳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经祠云。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亲往。”春夏两季的祭祀品使用赤色的牛马,秋冬两季的祭祀品选用黑鬃黑尾巴的红马。每一个祭坛使用四匹小马作为祭品,每个祭坛的小马都和五帝所代表的颜色相同。《史记·封禅书》:“马行用一青牡马。”有人上书天子说,古时候天子祭祀马行神时用一匹青色的雄马作为祭品。

用俎豆作为祭祀工具的记载比较特殊,虽然《封禅书》两次提及俎豆,但是都没有记载俎豆作为祭品的情况。俎与豆是古代礼器,用于行祭礼时盛肉食。《史记·封禅书》:“黄犊羔各四,珪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黄色的小牛和羔羊各四只,都活埋祭地。没有俎豆等礼器。《史记·封禅书》:“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意,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若至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太史公司马迁说,至于祭祀中使用俎豆、珪币等作为祭品的详情,献酬具体礼仪,有专门负责记录的官吏保存记载。

用酒作为祭祀工具的记载如下。《史记·封禅书》:“于是自殽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济,曰淮。春以脯酒为岁祠。”于是自崤山以东,祭祀五座名山和两个大川。山分别是太室山、恒山、泰山、会稽山、湘山。水名是济水、淮水。春季以肉干和酒作为每年的祭祀品。

用珪币作为祭祀工具没有具体的数量记载。《史记·封禅书》:“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使用珪币的数量各不相同。《史记·封禅书》:“于是自殽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珪币各异。”于是自崤山以东,祭祀五座名山和两个大川。祭祀牺牲用牛犊各一头,与牛犊相配的礼器以及珪币等各不相同。《史记·封禅书》:“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衰山也。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渎山,蜀之汶山。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珪币各异。”自华县以西名山有七个,名川有四个。祭祀所用牺牲牛犊以及配用礼具和珪币等各不相同。《史记·封禅书》:“春夏用骍,秋冬用駵。畤驹四匹,木禺龙栾车一驷,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珪币各有数。”春夏两季的祭祀品使用赤色的牛马,秋冬两季的祭祀品选用黑鬃黑尾巴的红马。每一个祭坛使用四匹小马作为祭品,每个祭坛的小马都和五帝所代表的颜色相同。黄牛犊和羔羊各四只,珪币各有定数。《史记·封禅书》:“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意,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若至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太史公司马迁说,至于祭祀中使用俎豆、珪币等作为祭品的详情,献酬具体礼仪,有专门负责记录的官吏保存记载。

本书将《封禅书》中的天地祭祀活动分为祭祀对象、祭祀场所、祭祀工具三大类进行梳理研究。据笔者统计,《封禅书》包括了天地、山川、鬼神以及祖先等四十一位祭祀对象;涵盖了名山、大川以及宫殿等三十一处祭祀场所;包括了牲畜、食物以及器物等十一种祭祀工具。由此可见,《封禅书》中关于天地祭祀的内容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