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爱好者(2016年第6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Music book 音乐书屋

外刊介绍

MAGAZINES

文字_詹湛

《BBC音乐》

BBCMusic

2016年3月号

● 荷兰指挥家范·茨维登(Jaap van Zweden)出现在了“什么音乐改变了我”栏目。他回忆道,最早是因为迷上了勃拉姆斯和布鲁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才催着爸爸去租琴给他练,岂料进步神速的他最终得到迪蕾赏识,与敏茨、肯尼迪成为了同学。小提琴之外,迪蕾为他打开的另一扇门是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十七岁时,范·茨维登成为了皇家阿姆斯特丹乐团的小提琴首席,随哈农库特与库普曼深入了巴赫的世界。

● 十六人合唱团(The Sixteen)的创办者克里斯多夫斯(Harry Christophers)的专访大概是杂志中最为声情并茂的一篇了。2019年将是十六人合唱团成立四十周年,壮志不减的克里斯多夫斯仍在期待改变。“我们每过五年就要回顾一下走过的路,然后考虑能否进步。一直以来,我们都会上演大部分观众不知晓的曲目。”他说,所谓的“十六人”计划由Genesis基金会出资,二十二人组成的“青年梯队”接受为期一年的训练。“我已经排演过三四百遍《弥赛亚》了,但从未厌倦,因为每次都选用了四位新的独唱者,将他们之间(及与合唱团)串联起来的过程是崭新的。不过我感到惋惜,九成合唱团员在训练时不了解歌词的准确意思。”当提到年轻人时,他的声音变得柔软而愉悦:“你不需要成为优秀独唱家,就可体会合唱的乐趣,瞅瞅排练蒙特威尔第时他们的快乐表情吧,每个孩子不都应该来体验一下吗?”

《留声机》

Gramophone

2016年3月号

● 2016年4月是伟大的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诞辰百年。恐怕没有哪本音乐杂志会忽略这个话题,本期《留声机》与《BBC音乐》的头版头条都留给了他。在生平综述之外,关于大师的几件出版物被着重推荐:小提琴家霍普的新片《我对梅纽因的怀念》;导演帕尔默(To n y Palmer)在1991年拍摄的纪录片《关于梅纽因:一个家族的画像》(About Menuhin:A Family Portrait);近日,Tudor公司发行了珍贵异常的DVD《梅纽因,长期遗失的格施塔德录像带》(Yehudi Menuhin:The long lost Gstaad Tapes),曲目包括巴赫帕蒂塔与维瓦尔第协奏曲;压轴的则是RCA为纪念梅纽因百年而特意发行的《梅纽因完整的美国Victor 录音》(The Complete American Victor Recordings),6CD的曲目从巴赫到巴托克,总时长近六小时,洋洋大观,堪称瑰宝,为此杂志还特地请来了专家科万(Rob Cowan)主笔推介。

● 月度最佳唱片来自俄罗斯年轻钢琴家叶夫盖尼·苏德宾(Yevgeny Sudbin),他在BIS公司新录了十八首D.斯卡拉蒂的奏鸣曲,其实是他十年之前在同一厂牌下所录斯卡拉蒂的后续。满脸青春笑容的苏德宾向我们介绍录音所用的D型大施坦威:“就当是(古老的斯卡拉蒂)被改编到了现代吧。”想到许多年前霍洛维茨这么做就挺成功,我们不免有些激动。若赫维特(Angela Hewitt)女士的版本是一个谨慎落指的参照,那么十年磨一剑的苏德宾将会重现俄罗斯学派对斯卡拉蒂的独到理解——“有一阵子,我们几乎把他当成一位俄国作曲家来着”,苏德宾如是说。

● Linn公司出品了一枚奇特的唱片,由芬兰人卢奥拉扬·米考拉(Markku Luolajan-Mikkola)用大提琴演奏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事实上,当这样的改写刚开始时,大提琴家很可能无从下手。由于两种琴指法与定弦的差异,调性重新安排成为难题。录音里,《D小调第二帕蒂塔》被折衷为了G小调,小提琴和弦的特殊韵味损失了一截;又如《C大调第三奏鸣曲》的前奏曲转到了F大调上,色彩变得内省压抑;而《B小调第一帕蒂塔》的第四乐章急板则成了E小调,音准音色都令人很不习惯。不过,这一改编的独创性能勾起弦乐迷们的好奇,或许还会自问:大提琴究竟适合这曲子吗?或者说,只有维奥尔琴才是唯一完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