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章 美术馆
这是一整块倒立的正四面体,整体由不知名的透明材质构成。卫绪断定这种材料不是玻璃,是因为建筑表面的大块玻璃,由于结构强度的原因,都有着肉眼可见的弯曲。这种弯曲可以在反射光影中很明显地看出来。
然而这栋建筑所隐约反射的光影,就连一丝一毫的弯曲都没有。
整栋宏伟而庄严的透明建筑,高度足有110米。而其全部的重量,就支撑在正四面体倒立的唯一顶点上。卫绪看过相关宣传视频,建筑与地面的接触点,小到不足一只手指头。
也许其中有着深奥复杂的力学原理,但这不是卫绪和“小漫”来此的目的。
亲身站在这栋庞大而简洁的几何体之下,它那以70度32分倾斜的广阔墙面,仿佛一只巨人的手掌,正欲用力拍下。其扑面而来的压迫感,压得卫绪喘不过气来。
卫绪在那透明的墙面中,隐约看到了所有参观者都和他自己一样,面带近乎虔诚的敬畏,在它的脚下匍匐颤栗。
卫绪知道这只是错觉,但这种无来由的错觉还是让两人呆立良久。之后两人才顺着人流,加入了进馆参观的排队之中。
卫绪越过人流往前方看,很好奇这样一栋三面墙壁倒倾的建筑,要怎么进去。很快,他在队伍的前端看到了门口的台阶。
小漫解释道:“进门就是电梯,一次搭载三十人,两分钟一趟。”
卫绪了然,好奇道:“里面都看些什么呢?为什么谈恋爱一般都来这里呢?”
“美术馆当然是看美术作品嘛。你要是不看美术,脑袋会像暴晒的水塘一样,干掉的。”
小漫对卫绪的无知有些无奈,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点了一下卫绪的脑门,似乎在说,难怪你女朋友跑了。
卫绪发现她的手指异常白皙细嫩,跟去了金星的那个小漫很不一样。小漫虽然不胖,却有一双软和的小胖手。
卫绪忽然很好奇眼前女孩子的脸庞是真实改造,还是AR模拟。
很快队伍就排到了二人。两人依次穿过安检门,踏上深灰色地毯覆盖的台阶,台阶尽头,就是那个倒倾的世界。世界的门,已开在二人眼前。
跨入门中,就是电梯。这栋庄严的建筑奇异压迫感,使大家来到这里,都变得谨然有礼,一改商业中心游客那种吵嚷活跃的行为方式。即便没有工作人员维持现场秩序,大家也自觉守序,分毫不乱。
电梯门关上之后很快就再次打开,几乎没有普通电梯的加速感,只是片刻,眼前就变成了一座气势恢弘的大厅。
大厅中游人如织,但卫绪还是一眼就被厅中央的伟大陈设吸引住。
那是一颗巨大的淡黄色光球,悬停在大厅的上空。因为大厅天花板与四壁被银河宇宙的黑色大背景填满,那颗黄色的巨大光球变得如此夺目。它悬停在空中,矜持而高傲地缓慢旋转着。
卫绪很快在它的周围找到了水星、金星、地球……整个太阳系的所有天体,一直到最外围的柯伊伯带,都在空中,围绕巨大太阳,或快或慢行进着。
卫绪知道,这是几乎所有美术馆的必备陈设——太阳系模型。自从十年前首次问世,它就成为了教育网最重要的科普项目之一。以至于参观这一项目,成为了后来小学生们的必修课。
3121因为已经长大,就错过了。这次卫绪进来,也算是3121首次参观这个模型。
这一模型陈设的科普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向世人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人类的家园太阳系,另一方面,确实为了展示当今世上最新的物理学成果——引力编制技术。
整个模型中所有悬空飞行的天体,并非由钢丝吊在空中,也不是磁悬浮,更不是安装了类似飞车的气动引擎。
而是在中心的太阳模型中,安装了一个精确编制的引力发生场。在这个引力发生场中,所有的物体都会根据自身质量的大小,维持在相应的公转轨道,进行公转与自转。
整个星系模型确实异常瑰丽。但卫绪有点搞不明白,于是问小漫道:“我说,这样的科普模型,不是应该放在科技馆中吗?”
小漫正出神地注视着模型中的木星,它正率领着一帮小弟,在忽明忽暗的宇宙背景中游弋逡巡。
她反问卫绪:“你没有看到吗?引力的曲线,真美。”
卫绪随着她的目光望去。他知道,所谓引力的曲线,即是空间的弯曲,不可能看到,只能凭空想象。也许是想象力并不足够,卫绪没有体会到它的美。
卫绪跟着小漫的脚步,顺着人流,缓步走向下一个展馆。看得出来,小漫对于场馆十分熟悉。
于是,小漫像个导游一样,为卫绪介绍了接下来的场馆。
几何馆里的几何陈设,大多是用不知名材料制作的几何物体。比如说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小漫的解说,该三角形精确到放大一千万倍,也能维持严格的两腰等长。
别人也就算了,卫绪佩戴着高等级人眼模块,不自觉就对三角形做了的精确测量。居然是真的,三角形两腰的长度确实是精确到小数点后八位都相等。
也许对于权限级别低的普通人来说,这着实匪夷所思,但卫绪知道,对于高权限的创作者来说,这并不难。
就像此时的卫绪,既然他可以测量物体的尺寸精确到小数点后八位,那么只要给他对应的材料,他也可以加工出一件同样的作品。
卫绪甚至尝试提高测量精度,他的人眼模组将测量精度精确到了小数点后面二十位。卫绪心想,这才是该有的技术水平。如果加工不出来如此精度的实物,那也只能是材料所限。
同样的,圆度精确到多少位的球体,平直度精确到多少位的平面,无一不让参观的人们忍不住发出惊叹的情绪意识,卫绪却没什么表情。
直到接下来的书法馆与意识绘画馆,才让卫绪渐渐领略到了美术之美所展现的力量。
这个时代,虽说声音语言基本废除,但是文字仍旧需要存在。于是,真人手写的书法,也成为编号艺术家们的一大创作门类。
小漫得意洋洋地介绍着:“……脑机辅助?不不不,脑机辅助写出来的字形都是机械的,刻意的,不能传递情绪的。你看那个‘成’的斜勾,这种舒展的线条,这种舒畅的情绪。这个作者真的笔力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