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就是家庭CEO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家庭是最好的学校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家庭CEO,妈妈们先要理清一些关系,搞清楚一些大问题。

我们首先要理清的就是家庭和学校的关系。

从本书的一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地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醒父母要为孩子的教育承担起责任。看起来,似乎有一个重要的部分被忽略了,那就是学校和老师。

我之所以如此强调家庭教育,并不是因为我对学校和老师失望,而是因为我早就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社会和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

有句英文说“A child educated only at school is an uneducated child”,意思是说只在学校受教育的孩子,仍旧是无知的。从古至今,成功的人很少是单靠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

作为一个教育从业者,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在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之前,就认真地跟他们谈了两个话题:

· 他们为什么要上学?

· 他们要不要听老师的话?

我觉得,这也是所有妈妈在把孩子送入学校之前就需要想清楚的问题。否则,你就会像很多父母那样,把学校当作孩子受教育的唯一场所,以学校的标准为唯一的标准;从而在孩子最终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发现孩子不但知识没学透,在性格和能力方面也有一堆的缺陷;然后抱怨学校只教知识,其他的都不教。这其实跟学校没有关系,学校做了该做的事情,反而是父母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

我们为什么要送孩子去学校?

首先,孩子们需要系统地学习知识,重点是“系统”这两个字。

虽然科技的进步已经让获取知识简单到通过点击查询就可以完成,但这种方式提供的仍旧是碎片化的知识,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近些年,我听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说,小学或者中学老师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还不如自己的完整、清晰,怎么能把孩子教好?说实话,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也这么认为,甚至认真考虑过是不是应该在家里开个私塾,不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以免给耽误了。

在我认真研究了各种学校的课程体系,包括美国home school(家庭学校)的教学体系后,我就再也不纠结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去这个问题了,甚至去什么样的学校都不再重要了。因为不论什么样的学校,都有非常完备的系统知识体系,并且有足够的资源帮助孩子搭建这种知识体系。而且,99%的父母,是不可能比学校更稳定并且更高效地完成这个任务的。

有一次,有个朋友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跟我说:“我发现,身边孩子某个方面有特长的,都是父母在外面找地方上课学习或者父母自己带着学的,学校里怎么不管培优只管补差呀?”

那是当然,学校是按照孩子的平均水平来搭建知识体系的,会兼顾到大多数孩子的需求。但这个标准已经足够可以为孩子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剩下的事情,也就是按照孩子的个性特点提供更精细的学习资源和帮助,这应该是父母的工作。父母要做的也并非亲自上阵,而是帮助孩子甄选合适的资源,让更专业的人提供帮助就够了。

其次,学校是协助习惯养成的好地方。

时间管理本质上就是个生活习惯养成的问题。上学去,就意味着每一年和每一天都有了一个大致的时间表,孩子会按照这个时间表做到按点儿生活,到什么时间就干什么事儿。

我在给妈妈们上孩子的时间管理课时,有妈妈在课后说,孩子的时间管理有问题,是因为可供管理的时间太少了,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被消磨掉了。可是从时间使用的角度看,学校的时间表非常清楚。实际上,全天待在家里的孩子,即使有父母的监督,也很难做到严格按照时间表来作息。学校已经把大块的时间做好了分配,在这个基础上,父母其实更容易帮助孩子掌握时间概念,理解时间分配,练习管理自己的时间。

所以,智慧的妈妈会在学校已经解决了框架性的时间安排这个基础上,帮助孩子完成小的核心习惯的养成,比如说早睡早起和每天阅读。

再次,学校是交朋友的好地方。

学校的社交作用也常常被父母忽视,而这一点,恰恰是家庭教育无法独立完成的地方。在我还沉迷于开设家庭私塾的那段时间里,唯一找不到替代方案的就是这件事:如何帮孩子找到同龄的朋友,并且学习和陌生人建立长久而深厚的关系,比如友谊。

恐怕没有比学校更好的地方可以让孩子们去体验群体生活,并且反复练习怎么正常地和同龄人打交道了。 孩子们未来在成人社会中会遇到的各种状况,在学校都有预演的机会。所以每天孩子放学回家,我最关心的一般不是他的学习,而会问他:“今天在学校碰到什么好玩的人或者好玩的事情了吗?”

只可惜,不少父母只关注学校的学习功能,而忽略了社交功能,也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支持去解决他们在社交方面的困惑和问题。

我的父母回忆我们小时候就经常说,我弟弟是因为初中开始交友不慎,所以才导致学习成绩严重下滑的。可是,他们也从来没有教过我们该如何去挑选朋友,成绩好坏是他们判断我们的玩伴是否值得交往的唯一标准。现在,应该还有不少的父母和我的父母一样:一边强调孩子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就够了,别的不要多想;一边抱怨这孩子怎么就会死念书,一点都不会和人打交道。

所以,在我的孩子上学之前,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反复跟他沟通,一起建立了对于学校的三点基本认识:

学校里会教在家里学不到的东西,所以要去;

既然去就要遵守规定,要按时上学放学,早睡早起;

同学中一定会有值得交往的好朋友,但要用心找,也要用心交朋友。

孩子要如何正确对待老师说的话?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告诉孩子的:

第一,在学校要遵守规则。

规则之所以要遵守,并不是因为它是老师说的,而是因为它是整个学校都认可并维护的一种秩序,是对大多数孩子都有用的规矩,所以我们才需要遵守它。

谁说出来不重要,要判断的是:事情对不对,规则对不对,道理对不对。对就遵守,有没有人说都要遵守。

第二,老师说的话不总是对的。

不论谁说的话,并不总是对的。老师也是人,和爸爸妈妈一样,会说错话、做错事。所以如果你觉得老师说的或者做的不对,要回家和父母讨论。

听起来我像是在孩子还没上学之前就在想方设法地降低老师的权威感。实际上,我是想引导大家更理性地看待“老师”这个角色。很多时候,“老师”是个被过度渲染了的名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心里。有多少父母跟我感慨:“怎么我们当父母的说什么都没有用,老师说点什么就跟圣旨一样!”

那还不是因为从上学的第一天起,父母就在孩子耳边反复唠叨:“要听老师的话,要听老师的话,要听老师的话!”

坦率地讲,我在教育领域从业20年,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们这孩子就交给你了。”

不管父母这么说属于客套还是真心就这么认为,我都忍不住想问:凭什么?

特别是一些已经出现问题的孩子,凭什么做父母的花了十几年把孩子养成这个样子,然后找个老师或者教育专家,希望他几十分钟、几天或者几个月把孩子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他又不是魔法师!

然而,大部分父母的确就是这么干的。学校和老师在他们的心里,拥有无上的权威。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本地最好的学校,跟孩子说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啊,然后就万事大吉,期待孩子会自动成长为父母想要的样子了。

即使是在《哈利·波特》(美国电影)中的魔法学校霍格沃茨,哪怕教课的都是真正的魔法师,他们也只能传授魔法,并不能确定学生使用这些法术是去干好事还是作恶,伟大的邓布利多校长也没法让马尔福从他父亲和家庭的影响中摆脱出来,成为第二个罗恩。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最终的成长方向

老师就是老师,能把要教的知识讲清楚说明白就是个好老师,学校只是孩子系统学习知识和进行社交的一个场所。这两者永远无法替代父母,也不应该去承担父母应尽的职责。

正常情况下,孩子在独立生活之前,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远多于和任何一位老师或者同学待在一起的时间。“虽然孩子们不太听父母的话,但却很善于模仿父母的行为”,孩子在家庭接受教育的方式是极其生活化的,并且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教育孩子,就是为人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父母选择生孩子,就同时选择了要承担这份责任,孩子养不好教不好,不要推给学校和社会。他们没法代替父母,他们不需要也不能够对孩子负责任。

认清了这个现实后,我们必须勇敢地直面自己身为父母的责任了:我们需要提供给孩子足够优质的家庭教育,才能让他们最终成为赢在未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