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国初年的政治活动家
关于杨沧白在民国初年的活动,或因史料缺乏而语焉不详,或因人事功过纷争避而不谈。但历史毕竟是历史,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认为,杨沧白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是民国初年的著名政治活动家。现将主要史实分叙于后:
1.癸丑讨袁之役
1912年1月,杨沧白“退休,奉于浮图关别庐”,署其居处曰“天隐阁”。3月,南北和议成,袁世凯窃据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11日,成、渝两地军政府合并,宣布杨沧白为外交部长,未就职。在成都封建官僚与立宪党人的政治漩涡中,革命党人处处受到压制。杨沧白虽在野,但在后来的国会选举中,袁世凯仍“嗾人讼公,冀败名,不获议员选”,杨沧白在四川极具声望,仍被四川选区选为参议员,因其早有归隐之意,仍未就职。后应调赴京师“用备咨询”的张培爵的邀请,“尝一走京师,以衔民政长张公命”,乃赴京考察政治,然“所接多贼袁故吏,次乃浮夸政客,无足与语者”,而深感“袁世凯之于民国,殆谓汉贼不两立者”。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刺客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随即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其独裁野心暴露无遗。7月12日和15日,李烈钧在江西、黄兴在南京分别组织讨袁军,宣布独立,即著名的“赣宁之役”,从而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7月19日,老同盟会员王右瑜由北平赴成都,途经重庆时,将“胡景伊已密电袁世凯,商量编遣熊部第五师办法”的消息告诉了熊克武,并建议熊克武即密电陆军部辞职,以摆脱胡景伊的控制,保存第五师实力。熊克武、但懋辛决定次日约杨沧白征求意见,商量定夺。杨沧白赞成熊克武辞职办法,熊当即请杨代拟辞职电稿,并约杨于21日去南岸老君洞决定大计。后因朱之洪走漏消息,22日,第五师团以下干部约集于将军祠开会,决定阻止熊克武辞职,响应赣宁讨袁。在老君洞的熊克武、杨沧白得知这一消息,立即赶回师部,向部众表明辞职是为了待机而动,并当即决定了重庆独立与兴师讨袁大计。
杨沧白等经慎重分析四川的局势后,一面积极筹募军需粮饷,一面派人到滇、黔两军共谋讨袁。8月4日,熊克武、杨沧白在重庆发出讨袁通电,宣布重庆独立,以响应孙中山号召的“二次革命”。他们在重庆设立了讨袁军总司令部,推熊克武为四川讨袁军总司令,杨沧白为讨袁军总部民政总厅厅长,分辖军民两政。其时,重庆讨袁在时机上已极为不利,南方的赣宁之役已经挫败,7月22日江苏讨袁军放弃徐州,29日总司令黄兴即离南京出走。重庆孤军作战,不仅外无援助,而且内受四面之敌,失败已成不可避免之势。8月12日,袁世凯“责成四川都督胡景伊饬所部严拿惩办”, “并令湖北、陕西、云南、贵州四省派部队会合兜剿”。重庆讨袁军虽取得一些局部战斗的胜利,但在数省围剿下,9月21日,黔军黄毓成旅直逼重庆。为了全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杨沧白与熊克武商议,决定撤出重庆,推曾任李烈钧讨袁军参谋长的陈泽沛为临时治安委员会主席,出面维护重庆社会治安。重庆癸丑讨袁之役即告失败。
重庆癸丑之役失败后,杨沧白即为全国通缉的“首犯”。在友人协助下,杨沧白暗中离渝,经酉阳、秀山,去湖南转武汉,化装成水手辗转逃到上海,后在陈其美、蒋介石帮助下,转赴日本。他认为:“癸丑之难出亡后,乃罹钞没,致累老亲播越万里,平生所遭,此为酷祸。”
2.丙辰三次革命之役
杨沧白到日本后,心情非常激动。初次见到了他思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倾谈之下,总理惊得奇才,多所依重,左右不离”。他写道:“余少读书于蜀万山中,不及与当世仁贤奇杰游处。……癸丑违难日本东京,始得遍识民党魁杰,自大总统香山孙公以次,恒与为密谋。”在孙中山策划下,杨沧白与陈其美、胡汉民、居正等四处奔走,号召筹组中华革命党。1914年6月23日,中华革命党在日本东京召开选举大会,各省代表一致选举孙中山为总理。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筑地精养轩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自誓盟约,由胡汉民主盟,党众宣誓,杨沧白经陈其美、居正介绍,入党号码为161号,誓约中除“附从孙先生”改为“统率同志”、“服从命令”改为“慎施命令”外,与其他党员皆同。大会选举了中华革命党总务、党务、军事、政治、财政五部的领导人,杨沧白被选为政治部副部长,并与谢持一道,同被指定为四川党部的主盟人。9月至12月,杨沧白在东京赤阪区灵南坡孙中山寓所参加了中山先生主持的十多次会议,讨论革命方略。党人胡汉民称:“旧闻沧白起,相见更相亲”,谭人凤亦说:“四川若革命,杨某可独当一面”,足见对杨沧白敬重之情。
1915年,袁世凯图谋帝制甚急,5月9日,竟承认日本企图侵占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8月14日,所谓“洪宪六君子”在袁世凯贿使下,又发起组织帝制的“筹安会”。在这种情势下,中华革命党即为讨袁而通告全国同胞,各地志士望风而起。孙中山命杨沧白等八人赴南洋各地筹募军资,并亲书一函告当地同志,内称:“本党特派陈其美、胡汉民、许崇智、杨庶堪、宋振、郑鹤年、邓铿、朱卓文八君,分赴南洋各属,筹募起义军饷,及协办整理党务之事宜。”杨沧白奉命之后,正准备从日本出发,恰在此时,陈其美在上海来电,称:他准备在上海谋刺袁世凯在东南的屏藩、控制了全部海军的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希望杨沧白立即前往上海,助他一臂之力。于是,杨沧白偕蒋介石、于仁杰、余祥辉等人回到上海,在陈其美的总机关法租界渔阳里五号,商议决定了“袭海军,攻制造局,夺吴淞要塞”的起义方案。
11月10日,驻上海日本总领事署,开会庆祝日皇登极。借郑汝成前往庆贺之机,王晓峰、王明山在英租界外白渡桥伏击郑汝成成功。郑汝成死,袁世凯大为震动,遂派杨善德继任上海护军使。杨善德为人怯庸,对军事多所疏漏,革命党人乘机频繁活动。由于经费拮据,杨沧白便经向楚向在上海经商的同乡李裴知借得三万元,作为淞沪起义的活动经费。他们首先买通了肇和舰舰长黄鸣球,相约于年底起义。时值袁世凯派海军总司令萨镇冰以检阅海军为名南下。12月3日,应瑞、肇和二舰奉命于12月6日前驶往广州。陈其美得知这一消息,即与杨沧白、蒋介石等商议,决定在12月5日晚提前起义,关于此役的详细情况,杨沧白有比较翔实的引述,他写道:
丙辰三次革命之役,余所相与为终始者也……适筹安会起,天下嚣嚣。乃因返东会谋,改图西南,军资辜较计数十万,而时苦不给,遂约与胡汉民、许崇智、宋振及余分募华侨于菲律宾、爪哇、马来诸岛。公道上海,会事急,独留。旬日,以二王刺杀贼镇守使郑汝成于白渡桥,海内大震。于是招余与蒋介石、于仁杰、余祥辉诸人归,至则谋袭海军,攻制造局,夺吴淞要塞,据上海发难,为天下先。既定议,忽闻肇和、应瑞两舰将调赴广东,势已莫可如何,则于十二月五日薄暮,令杨虎、孙纵横各率所部三十许人,一由黄浦乘蒸艇袭取肇和,一由杨树浦乘蒸艇袭取应瑞,而别以数百人持短铳吒弹扑攻陆署及各要区。会孙艇以无通航符券被阻,应瑞不能得。而杨虎诸人则已跃登肇和,舰员陈可钧等应之,纵炮攻陆,巨声隆隆震天地,贼吏皇骇欲遁,人民欢呼雷动,虽奔避塞途,未尝有怨语。当是时,薄子明提二百许人击巡警总局;吴忠信遣其部百许人击电灯、德律风诸馆;公率蒋、吴、丁、周躬至城中督战,而留余与邵元冲、周日宣居守。时薄、吴两军皆已获利,警吏及卒惊溃,陆上守军突来会战,两军皆短铳不能远击,遂小却退。总司令部未得立,不获已,乃返渔阳里居守密室,谋继进。俄而鞮声潮至,门甚厉,知有变。公与余及吴、蒋登屋而逸,法兰西逻卒捕丁、周诸人以去。援军遂不及发,薄、吴两军不支。杨虎等固守至天明,贼将吏以巨金赇应瑞诸舰,环攻肇和,肇和中炮,瞭望台倾焚,死者藉出。杨虎乃从容燔檄告,沉军币,而与马伯麟辈率残部浮小艇退归,陈可钧等被执,不屈,死之。是役也,死二十馀人,伤百馀人。贼袁凶惧,天下闻风知贼军不足为矣。
3.执长川政前后
1916年,孙中山回国主持党国要事,特召杨沧白襄助。次年8月,孙中山为保卫共和,捍卫《临时约法》,在广州召开了国民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通电护法。由于当时中国政局风云变幻,四川军事亦迭生变故,为将四川境内发生的为个人权势争斗的战争转变为护法之战,杨沧白坦诚地向孙中山介绍了川中局势,并力荐了几个将领,以期安定川局,集中力量,为拥护孙中山的护法主张而战。孙中山接受了杨沧白的建议,并十分信任地将委任状交与杨沧白转发。从1917年10月孙中山给杨沧白的一份电稿中,可窥其一斑:
上海杨沧白先生鉴:阳日寄上任命卢师谛川西招讨使,石青阳川东招讨使,兹得电复。复生称:“已在泸组国民军,可得械八支队,请任总司令,卢为副司令,此后委员均归复生节制”等语。即照委状仍寄兄转,前寄卢招讨使状职销。但石仍旧是否合宜?应否宣布?盼速电复。致方师长电已送。孙文。
1918年1月22日,吕超率部攻入成都。熊克武为个人权利计,针对川中主、客军布防情况,初步划定了各自的“防区”。2月2日,孙中山特命杨沧白任四川宣慰使,并催其返川。随后,孙中山又“致唐继尧论四川省长应由民选”,函川中军政府委任各将领及章太炎,谓:“……省长关系地方政务至大,已电促沧白兼程回川,盼诸兄迅速疏通省议会,一致选举沧白为四川省长。”孙中山之所以力荐杨沧白回川出任省长,是基于杨沧白能坚定不移地执行其护法主张,在川中极具声望,川军许多将领与他私交甚笃,以期杨沧白“联合黄、卢、陈、吕等军,收拾川局,迟恐锦帆(熊克武字)权力日增,黄、卢不足以抗”。3月7日,孙中山又电杨沧白:“接川省议会来电,举锦帆为督军,兄为省长,盼火速兼程返川,迟恐生变。任命状已公布。”时居上海的杨沧白仍坚持他一贯的隐退思想,不愿与熊克武直接发生冲突,加之其父病重,浙、赣、皖、鄂又为北洋政府所控制,江途阻隔,故一直滞留上海。
由于桂系军阀陆荣廷和政学系头目岑春煊的勾结和操纵,4月10日,广州国会非常会议决定改组军政府,取消大元帅一职,改为七总裁制。5月4日,孙中山通电辞职,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上海。6月26日,孙中山与杨沧白交换了对时局的看法,并敦劝杨沧白出任四川省长,将四川作为革命的根据地加以建设,联合滇、黔两省以对抗北方。杨沧白为了不负孙中山的厚望,为了川中的父老乡亲,不得不辞别年高体衰的父亲,冒险回川。途经汉口时,正值湖北王占元大肆捕杀革命党人,杨沧白与向楚等化装为船工,混出武汉。8月19日,杨沧白抵达重庆。10月12日,在省议员刘扬、魏奉之等劝促下,就任四川省长职。27日,他写了一封长信给熊克武,向其剖白在渝就职衷曲,以示肝胆相照,期望共同完成孙中山交给的任务。他认为:“自癸丑败亡以还,即认国基未固,吾辈终无息肩之日,苟有机会,必奋身为之,一反往昔功成身退之谬见。”11月6日,赴成都接篆视事。时值四川省第一届议会届满改选,围绕议长人选,杨沧白与熊克武各自提出了候选人,结果,熊克武提出的李肇甫当选议长,从而控制了省议会。12月4日,杨沧白转赴上海奔父丧,尽他最后的孝心。
1919年1月18日,杨沧白假满视事。孙中山深知川中局势,不但极力支持杨沧白推行省政,还勉黄复生等协助杨沧白治川。他说:“沧白兄为吾党贤者,此次长蜀民政,又系川中诸同志所共推,窃欲吾诸同志于沧白兄,此后宜益竭力辅助,使其政策得以次第实行,以助民治主义之发展,而以川省为全国平民之模范,此文所深望者也。”为了顺利推行各项政令,杨沧白重新组建了省政府,还特保廖仲恺为财政厅长,蒋介石为警务处长,由于熊克武暗中指使省议会熊㟆等通电反对,已经启程赴任的廖、蒋二人只好折回。眼见四川连年战乱,造成“盗贼蜂起,劫掠焚烧”、“商农交困,千里萧条”的局面,省长杨沧白颁布了《办团治匪布告》,不遗馀力肃清匪祸,俾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5月,南北代表在上海举行的和平会议宣告破裂,北京政府暂代国务总理钱能训通电宣称:此次议和破裂归咎于南方政府。杨沧白以四川省长名义致电广州军政府,指责钱能训“矫诬是非,淆乱视听”。同时,成都学生为响应北京“五四运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游行和宣传活动,并向督军署和省政府请愿,杨沧白对此给予了道义上的同情和支持,并命警务处长张群负责保护学生的安全,严防军警和坏人制造血案。其间,成都、重庆兴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杨沧白十分重视,并从学习、经费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使许多有志青年得以顺利赴法。
由于熊克武完全投靠岑春煊,并勾结北洋政府,“沧白处境之困,有非言语所能绘状者”。有见于此,孙中山决心倒熊克武以巩固四川革命根据地,派张左丞以慰问四川为名,返川联络石青阳、黄复生、卢师谛、吕超和滇、黔军结成反熊联盟,以武力倒熊。事已至此,杨沧白乃坚决执行孙中山联合川、滇、黔三省倒熊北伐的计划。眼见大战已不可避免,1920年4月18日,杨沧白通电辞四川省长职,经遂宁于5月3日抵达重庆。5月18日,川、滇、黔大战全面打响。7月10日,黔军与“倒熊”的川军吕超、石青阳等会攻成都,熊克武败退出城。倒熊各军推吕超为川军总司令,吕超与唐继尧及四川省议会分别电请孙中山入川。川中局势的变化造成了暂时稳定的政治环境,特别是杨沧白又坐镇重庆,占地利人和之势。孙中山决定将国会迁往重庆,再建民国,继续为共和而奋斗。9月16日,非常国会参议院议长林森、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及议员七十馀人抵达重庆,准备召开国会。由于熊克武勾结败退陕南的刘存厚卷土重来,攻占成都,刘湘亦克合川,直逼重庆。对此,孙中山十分愤怒,他说:“川局复变,甚诧!熊、刘勾结,何以竟未防及?……吾人之驱逐熊氏者,实因于救川救国之计,根本不能相容。”10月13日,杨沧白离渝赴沪,向孙中山请命。14日,非常国会也宣布离开重庆。
4.辅佐孙中山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0年10月23日,杨沧白抵达上海,向孙中山汇报了四川的形势,孙中山对他慰勉有加,鼓励他继续为民国努力奋斗。11月29日,随孙中山去广州,负责机要文书。此后,许多重要文稿,都出自杨沧白之手。1921年4月7日,国会非常委员会参议院、众议院联合在广州举行会议,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并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由于陈炯明怀有野心,对当时中央各机关的经费严加截留,孙中山遂命杨沧白为国民党本部的财政部长,负责筹措军费,执掌机要。杨沧白随即回上海,筹募军资,襄赞北伐。
1922年6月15日,陈炯明公开叛乱,围攻观音山粤秀楼总统府。在上海的杨沧白得知这一消息,忧急万分,立即与张继等召集旅沪的党内同志百馀人,联名通电全国,痛责陈炯明的叛逆行径,引起各界强烈关注。孙中山到上海后,布置全面讨逆,恢复广东。10月18日,电令入闽各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而广西驻军,以滇、桂军实力最强,杨沧白与滇军有旧,孙中山遂秘命杨沧白等前往游说,几经洽商后,双方答应接济一切,出兵讨逆,孙中山随即命杨希闵为滇军总司令,刘震寰为桂军总司令,合力讨陈。讨贼军克容潭,下梧州、肇庆等地,直逼广州,陈炯明败退惠州,于1923年1月15日通电下野。各路讨逆军进入广州,欢迎孙中山回粤。20日,孙中山委许崇智为粤军总司令,胡汉民为广东省长,杨沧白为宣慰使,处理一切善后事宜。杨沧白写道:“赴粤遂陈之举,余与君(卢师谛)皆阴受孙公命,以迎滇军。大本营立,余长记室,君为军长,中更多难。君与余尽瘁以辅翼大元帅孙公。”“十二年,滇、桂、粤联军驱陈炯明,进攻广州,克之。复迎孙公返粤,称大元帅,庶堪辅之。”3月2日,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成立大元帅府,就任大元帅,委杨沧白为大元帅府秘书长。
几经挫折后,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决心改组国民党。1月26日,与苏联代表越飞联名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10月25日,在广州举行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委胡汉民、杨沧白等九人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组织国民党新的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从事国民党改组事宜。会议决定来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28日起,临时中央委员会举行了多次会议,决定了改组大计,并由杨沧白执笔共同研拟了国民党改组宣言内容。11月30日,正式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 《宣言》将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宗旨,作了具体的说明,实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改组之先声。
由于驻守广东境内的滇军与当地居民常有争执,情况很不稳定,广东人对杨沧白的呼声最高,孙中山遂于1924年1月29日任命杨沧白为广东省长。时值国民党“一大”开会期间,孙中山发布此项任命,足见其重要意义。杨沧白就任广东省长后,力求打破省界的嫌怨,促成彼此间的合作,在支援军事之馀,还着手教育,除积极支持黄埔军校外,还与邹鲁合力筹办国立广东大学,培育后进。
由于杨沧白深得孙中山器重,遂遭到蒋介石、戴季陶等嫉恨,他们造谣说杨沧白“挟滇军以自重”, “介石云:我一日不去则粤局一日不安”。杨沧白得知此等流言,认为他的人格已受到“无恒之辱”,十分气恼。5月23日,他奋笔写了一封长信给大元帅府秘书长廖仲恺,提请辞职,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们认为:这封信十分重要,可以说是杨沧白从此退出政坛的政治声明,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揭露了蒋介石的政治阴谋。本来,杨沧白自癸丑违难日本东京,因陈其美认识蒋介石后,两人关系一度十分密切,他说:“余所论交者乃至狭,最天下之英,而余得异省友率不过二三人。有方外人焉,曰曼殊,其次则肖纫秋,其次则世顷所哗某闻人者”,“世顷所哗某闻人者”即指蒋介石。他接着又说:“然曩时固尝与余深交,且谬以师余,而为之正文字者也。”然而,蒋介石为了自己早日出头,独揽大权,便造谣中伤于他。这时,杨沧白才真正认清了蒋介石的本来面目。他认为:“如介石者,岂非堪平昔误认为死生患难之交耶?一旦反目,狞恶至不可堪,其所诃责,复皆适得其反。……使介石处我……尚复几微大局前敌计耶?”继而,他凭着一个革命家的政治责任感,发出了“堪微末不足惜,其如吾党之士,天下之人闻而寒心何耶?……先烈血渖未干,吾党主义未眠,先生夙志未伸,诸贤乃操入室之戈,歼灭此数十年历史之党徒,贤者真不可测。……友道衰微,党德沦落”的喟叹。然后,他凭着一个职业政治家敏锐的洞察力,尖锐地指出:“粤祸之发,岂堪思议耶?”,蒋介石此举“不过初锋之一试耳,继此而驱除者,乃大有人在”。凭着革命同志之间真挚的友谊,从事业出发,他提醒廖仲恺,说:“庶堪行矣,后此之责,惟公等好自为之。”
其次,关于杨沧白对国共合作的态度。信中说:“此为某派借赤化为政略者之所为,诚令我百思不得其解者也。”原来,杨沧白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不甚理解的。他对靠苏联顾问来建立国民党与共产党有自己的看法,他怕中国共产党成为苏联的附庸。他说:“我拥护共产党,我拥护中国的共产党。”对苏联更是存有戒心。1924年孙中山北上途经上海时,杨沧白与孙中山的谈话可以为证,他说:“当我拜会孙先生的时候,苏联顾问鲍罗廷也来求见。孙先生对鲍罗廷说:‘You Second’后,便开始与我谈话了。我鉴于鲍罗廷在座,估计他懂得一些中国话,就故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使鲍不很懂得我们谈的什么。我问孙先生:‘假若中国卷入苏联的旋涡,斯大林要您加入他们的党,您该怎么办?'”尽管如此,杨沧白对国民党内部冒充革命的反革命两面派,在信中仍痛加揭露,他写道:“堪非谓赤化之宜行与否,特假此行彼,为党德所忌。”“一旦反目,狞恶至不可堪。”后来的历史证明,杨沧白的见解是正确的,假革命对革命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鉴于以上两种情况,杨沧白宣告:“从此退休,亦聊以保晚节于他年。. ……山野馀生,不复敢与人家国”,以圆其“息肩”、“归隐”之夙愿。对杨沧白的辞职请求,孙中山坚持不允,杨沧白遂“谢死归”上海,居金神父路,过着“卷幔看天容偃仰”、“细草幽花足自娱”的生活。
5.出任司法总长之衷曲
1925年7月31日至12月31日,杨沧白出任北京段祺瑞执政府的司法总长。对此,1926年12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大”曾作出如下裁决:杨沧白不得党之许可,私自服官北京,应永远开除党籍。几十年来,这一问题成为杨沧白革命生涯中的绝大污点,而很少有人明白杨沧白当时也有迫不得已之苦衷。
早在1920年10月,杨沧白辞去四川省长职,赴上海向孙中山请命,孙中山便委其负责南北代表会商事宜。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并将其势力伸延到长江流域。曹锟的贿选和吴佩孚的“武力统一”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孙中山率先通电反曹。其间,杨沧白受命赴浙江与卢永祥联络,商讨北伐事宜。9月,奉系张作霖为合作讨伐直系,派代表来上海谒见孙中山,具体由杨沧白与之接洽,29日,孙中山特命杨沧白再次入浙,与卢永祥密议,并亲书介函,谓:“子嘉先生执事:时局日非,愈烦筹策,想帏幄多劳,至念。兹有事欲与商榷,特委杨沧白兄前来面达,即希望接洽为幸。此致。并颂筹祺。孙文。”彼此商定与张作霖合作,对付曹锟的政治野心,结成反直的孙、段、张三角同盟。1924年9月,江浙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相继爆发,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后,于10月25日召集政治军事会议,决定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杨沧白写道:“十三年秋……逐逊帝出宫。……胡、冯、孙均称国民军,胡、孙故同盟会会员,胡尤爱党若渴。”接着,段祺瑞、张作霖亦分别致电欢迎孙中山北上。11月10日,孙中山以中国国民党总理名义,发表《北上宣言》。17日,途经上海时,因杨沧白一直负责孙、段、张三角同盟联络事宜,便特命其由陆路先行至京,试探段祺瑞的诚意。
杨沧白达到北京时,值段祺瑞就任“临时执政”,其政府由外交、财政、陆军、海军、司法、教育、农商、交通各部组成。由于杨沧白才华出众,当时政坛有“南杨(沧白)北许(世英)”之誉,又是孙中山的亲信,未经他本人允许,段祺瑞便发布任命杨沧白为农商总长。于是,杨沧白前往铁狮子胡同晋谒孙中山,除探问孙中山病情外,还向孙中山面呈了北京政局的情势,当他汇报到段祺瑞的任命时,孙中山说:“我们有一个人在里面也好。”由于杨沧白早有退隐之愿,时因母亲在上海病重,遂返上海探视母亲病情,未就农商总长职。
杨沧白南下上海,张作霖的心腹莫德惠以农商部次长名义代理部务,段祺瑞便改命杨沧白为司法总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杨沧白哀伤逾恒,仿佛失去了精神支柱,更感前途渺茫。旋又发生独子杨洵(右铭)遭上海歹徒绑架之祸,他心情更是难以言表。幸有凌霄(汉舟)、杨虎(啸天)等为其疏通,才保全了杨洵的性命。然杨沧白因此而负债累累,险至一家老少的正常生活无从着落。时段祺瑞迭电杨沧白北上就职,并挂花车迎驾,党内同志多来劝往,于是杨沧白便依孙中山临终遗嘱,7月底赴京屈就司法总长职。可以说,杨沧白此举,完全是孙、段、张三角同盟的结果。不识之人不问孙中山为何北上,而强究杨沧白该不该就任司法总长。此等言论,我们认为,或者是不了解实情,或者是不实事求是。杨沧白就职期间,战争频起,又值段祺瑞与法国订立《中法协定》,承认了多年争执的金法郎案,眼见南北统一无望,抚计忧时,而心力交瘁。他母亲便劝他:“政多刹那,勿以溷苦也。”于是,杨沧白任职仅五月,便辞去了司法总长职务。时因四川内战不休,他不便回川,更因“余尝去职,客北平,旅訾俄空”,回不去,便客居北平,事奉慈母,研事佛学,吟咏遣日,朝夕有序。宦海酬酢,一概谢绝。
11月23日,邹鲁、谢持、张继等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所谓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史称“西山会议派”。外间传闻,杨沧白岀席了此会,据查当时与会者名录,并无杨沧白。这一谣传,可能是因为杨沧白与西山会议派的重要人物谢持、张继、居正、田桐、石青阳等有故旧之交而起。他没有公开申辩,而把自己蒙受的冤屈表达在《老去》一诗中,诗云:
老去邠翁百不思,闲来惟与睡相宜。停车访道成孤往,据灶翻经又一奇。盐酱卌年历胡乱,塔铃一夜语风危。金门大隐谁能识,误被人窥笑朔饥。
借周代先王公刘居邠、被夷狄所逼而他去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心境,并从此将自己的居室取名为“邠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