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代都城小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奥津弃户说”

还有一种说法,古语有云“奥津弃户”,即在古代当一个家庭中有人去世后,其家人会将原有的住处舍弃掉,使其成为逝者的坟墓,然后另择他处营建新的住宅。

在古代每代天皇几乎都迁都,其理由可能与“奥津弃户”有关——都是缘于对死秽的忌讳,源于一种趋吉避凶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后世依然存在此种思想。

平城天皇译者注:平城天皇(774—824),日本第51代天皇(806年4月9日至809年5月18日在位)。在登基诏书中写道“国家恒例,就吉之后,迁都新宫”。此外,百官的上奏文中也写道“亮阴之后,更建新宫,古往今来,以为故实”。不过,仅以此理由来解释古代频繁迁都之原因,未免有不足之处。对于那些死过人的旧的宫殿,确实有必要将其舍弃掉。但是,舍弃之后营造一座新宫就行了,完全没必要把都城也迁到别处。平城天皇即位时颁布的诏书很明显是改筑宫殿之意,并不能当作迁都的证据。

纵观日本古代史,虽然天皇登基后迁都的例子有很多,但也并不是每位天皇都是如此。景行天皇晚年将都城迁到了近江的志贺高穴穗宫,在此住了三年后驾崩。其子成务天皇即位后也依然住在高穴穗宫,并没有迁往别处。成务天皇的儿子仲哀天皇也是住在高穴穗宫。《古事记》载,仲哀天皇在长门的丰浦和筑紫的香椎建了宫殿,并专门昭告天下。不过严格来说,这两处宫殿仅是天皇的行宫而已,并不能算作皇宫。成务天皇的都城应该依然是高穴穗宫所在的志贺地区。麑坂和忍熊两位皇子在摄津阻止神功皇后归朝,后来忍熊在自己的军队战败后逃往近江的濑多。据此也可以看出,志贺地区依然是当时的都城。总之,先帝驾崩之后,并不一定非得寻一个很远的地方另建都城。

根据日本古代文献的记载,有很多天皇是在旧宫即位,而迁都则在即位数年之后。像孝灵天皇编辑注:孝灵天皇,日本第7代天皇(前291至前215年在位)。这样在新都即位的例子非常罕见,在古代几乎就没有类似的例子。假设古代迁都的缘由,真的如本节一开始所说的那样是为了避死人之秽的话,那完全可以建一座新的宫殿,没必要非得迁都。建造宫殿与迁都这是两件完全不同性质的事,如果以前者来当作后者的理由,那显然是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