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航标:15位美国华裔教授解读当代留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申校、求职、搞研究应避免的五个误区

谈条件,讲困难?那是被录用后才有资格谈的事

:求职过程中,我们最明显的一个误区就是心里揣着“I approach”(我要什么),忍不住就表达出来了,这应该是在你应聘或申请之前就想好的。另外我还见过一些求职者,掌握不好什么时候问薪水待遇,之前又没有通过别的渠道提前了解。那么如果在面试或申请过程中聊这个话题,很可能就直接失去了机会。

:我身边还有教训更惨痛的小伙伴,求职过程中因为自己感觉之前几次跟用人单位沟通(非正式)得不错,就单纯地在还没有正式面试之前把自己的家庭困难、经济困难、自身缺点跟人家讲了,幻想着能够赚取人家的同情……

:结果就被直接刷掉了。

:是。

:这是肯定的。你说的这些,只有在人家确定跟你签合同以后,你才有资格提出来。求职者需要了解,在美国(在中国也是一样),一份应聘简历,用人单位的初审人只用15秒就筛过去了。大学申请的话,你的整个陈述过程也就是几分钟,特别是像密歇根州立大学、普渡大学这种大的公立校,它每一个项目的申请人都非常多,可能一个申请,审核者就花一两分钟。他可能先用硬指标进行第一轮筛选,你GPA(Gade Point Average,平均绩点)分不到,你托福分不到,简历就直接被扔掉了。

所以你首先要硬指标达标,再把软实力打造好。那他第一印象觉得这是个跟我们的预期比较一致的学生,这就有希望了。所以说在简历申请阶段,你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去了解人家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人家想要录取的人是什么样的,想要做的事是什么样的,再往上靠。

自我否定?不试你怎么知道没可能

航:我们往往在招聘或招生简章中看到一些要求自身目前达不到,那么自己就觉得可能性不大,尽管那职位我很想得到,但想想也就作罢了。

:一般来说,在申请工作的实操过程中,我会跟学生说,只要你能够具有50%他要求的条件和素质,你就可以申请。虽然你只满足50%的要求,但你可以把它放大,强调自己的自学能力。其实很多东西课堂上不一定教的,那么你工作以后其实可以很快学习,自己把自己教会。所以不要给自己画框框,要大胆尝试!

不去碰,把摘掉用人单位“有色眼镜”这件事留给别人和时间

:给我们说说您申请博士项目“九校八中”的光荣事迹。

:前面咱们谈到过,我当时做的文案内容非常新颖和有操作性。然后我又找老师看过,找我们写作中心比我高两级的博士帮我修改过,所以当时一共申请了9个学校,8个给了我Offer。唯一没给Offer的就是卡耐基梅隆大学,因为他们当时不招外国学生。

:嗯,这个问题无法回避。

:这个是好多年以前了,因为我是2003年申请的博士,当时我还跟对方系里的一位中国老师联系过,我说知道您是做比较修辞学的,我特别感兴趣。他就直接告诉我,说你不要申请……我们这除了白人没有别的人种。那个时候他们专业是这样的情况,大概现在还是有一点……所以我一般都不建议我们的学生申请这所大学的写作专业。

:看来我也要在书里给它列入黑名单。

:客观说,这所学校的计算机等其他方向非常出色,但在人文领域可能对外国学生就是不像其他学校那么友好,至少那个时候是这个样子。

:您还能数出来吗?您当时收的Offer都是哪里?

:普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密歇根理工大学、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和我们学校。如果学生对写作这个专业感兴趣,那么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学校,对国际学生都特别友好。

:您申请的都是这些学校的英语系写作专业?

:对,写作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项目。

扬长避短,避免在费力不讨好的领域使蛮力

:其实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华人面对某些牵扯种族、意识形态、自身局限性方面的问题,大可以用健康的心态和更为聪明有效的方法化解。比如在做研究这件事上,我立项之初想研究“印第安修辞”,现在看来咱们作为非印第安族裔,的确是没有优势的。这完全不涉及歧视,而是需要扬长避短。如今我面对我的学生,也会告诉他们:

对于在美国读书的文科博士生,我不太建议你去做非常主流的东西。比如你去做美国文学、美国大学英语教学……这些你是很难超过美国学生的。我们只有把自己的优势提炼出来,才会有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批判性思维。了解自己,看到自己跟别人哪里不一样,才可能给自己量身定制一个长期的研究计划。

:看您的履历就能感受到,您在许多年前就为自己打造了非常有远见的学术发展计划。

:我在普渡大学第一年就跟自己说,未来我不想去一所教学型的大学。因为在美国这边教学型的大学老师工作量非常大,一般每学期需要教四门课,我有朋友就在这种大学里面教课……说心里话,对于一个黄皮肤的东方女性老师来说,很累,而且压力特别大。我当初因为有这个自信,觉得自己喜欢做研究,而不是去全职教课,那么给自己制定的长期规划就是希望能去一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教学任务少一点,能做一些研究,做一些跨文化的研究,把自己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谁说女子不如男

:的确很佩服您,作为一个东方女性,能在这种理工科见长的美国大学里取得如此成就。

:谈到这个,我还想专门为女生打打气。其实女生申请理工科很有优势。对于当代美国的大多数学校来说,都会考虑多招一些女生,因为美国比较重视学生多元化,而且实践证明女生学理工科一点也不比男生差。

:女生有女生的优势,这点在我们新闻记者领域也是一样。

:扯远一点儿,在女孩子的培养方面,父母一定要培养她的胆量。因为我自己的女儿快9岁了,从她6岁时开始,我就让她学象棋,为的就是锻炼她不要害怕男孩子!原来在下棋的时候老是有小男孩说:“这是个女孩子,把她打败肯定没问题!”我告诉她:“你不要把他当作男生,你就把他当作对手,你好好下,战胜他!”现在她已经1400分(最高分2800分)了,谁也不敢小瞧她,我还记得有一个男孩子因为输给她还哭了鼻子。

:这一点所有有女孩的家长都应该学习。

:家长就是要跟女孩说,你能学好理工科!给她提供一个条件,不要从小就暗示她学不好。我觉得女生申请理工科有优势,就是因为美国这边鼓励女生学理工科专业。像我导师的女儿,她是学材料工程的,工作以后一直被当作项目负责人来提拔培养的。为什么?因为女生如果能够胜任工作,那么她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一般都会比男同事要强,所以她上升得很快。一定要打破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