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全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将“总体战”进行到底

——永不认输的鲁登道夫

鲁登道夫,德国将军,军事战略家。历任德军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步兵旅旅长、集团军参谋长、东线德军参谋长、德国最高统帅部第一总军需长等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率部取得赫赫战功,“一战”后被解除军职,从事政治和写作,他著述甚多,最著名的是《总体战》一书。

鲁登道夫出生于普鲁士的波森省附近的一个小镇,他出身农家,虽然其母属于贵族阶级,严格而言他始终不属于容克阶层。12岁时进入陆军幼年学校,后来他凭借耿直的个性、出色的才智和胜任艰苦工作的能力进入柏林陆军军事学院。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如下评价:“头脑清楚,思维严密,生活习惯良好,各科成绩都很优秀,战史和战术成绩尤为出色,适应任何工作。”毕业时他被授予少尉军衔。因表现优异,在1894年晋升到德国参谋部。1908年,鲁登道夫调任总参谋部第二处处长,主管军队的训练、装备、动员等事宜。鲁登道夫逐渐成为一个精力旺盛、权力欲望极强而又有些神经过敏的军人,他对一切的兴趣都从属于军事,但其缺点主要在于缺乏真正的政治眼光,而且其情绪不稳定,面对困境容易陷入沮丧和失望。德国“一战”前的首相冯·贝德曼评价他说:“你不了解鲁登道夫,他只是在成功时才了不起,如果事情变糟了,他就会沮丧起来。”

鲁登道夫的成名之战是德军进攻比利时的列日战役,当时大战刚刚爆发,按照“施利芬计划”,德军打算取道比利时插入法国,但比利时的列日要塞阻住了前进的德军,在遭到重大损失后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把鲁登道夫派到战场接替指挥,并给他调去了大口径的攻城重炮,鲁登道夫利用这些重炮一顿猛轰,一举荡平了要塞的12座炮台,率领他的部队在晚上经由弗莱龙和埃夫涅的缺口悄悄地进入列日,对最后反败为胜夺取要塞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攻克列日之功,鲁登道夫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勋十字章,这是德军的最高军功奖章,鲁登道夫一战成名,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事业的飞跃,成为德国军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figure_0104_0070
鲁登道夫像

鲁登道夫的辉煌始于东普鲁士的坦能堡之战。“一战”爆发后,正当德军在西线与法军大战马恩河之际,东线的俄军乘虚而入,攻入东普鲁士,东线德军溃败,形势岌岌可危,在这紧要关头,鉴于鲁登道夫在列日之战的表现,小毛奇任命鲁登道夫接替瓦尔德泽为第八集团军的参谋长,鲁登道夫迅速乘专列在汉诺威和新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兴登堡会合,并赶往东线。临危受命的鲁登道夫被派到东线战场,德皇本意是指派鲁登道夫成为东线战场的实际负责人,但由于鲁登道夫的中下等阶级出身和德意志帝国军队严格的等级观念,使他不能被任命为指挥官。但是这种安排却形成了兴登堡与鲁登道夫这一对绝妙的搭配,这一搭配在整个“一战”中对德国产生了重大影响。鲁登道夫和兴登堡联手,不少人称其为珠联璧合。作为司令官的兴登堡十分信任他的参谋长鲁登道夫,说他要使“参谋长的聪明才智、几乎超人的精力和从不懈怠的干劲得到充分的发挥,必要时为他创造条件”,因此鲁登道夫得以放手指挥作战。

在第八集团军杰出的参谋官霍夫曼的协助下,鲁登道夫与兴登堡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先后打败了俄第二和第一集团军,一举扭转了东线的不利战局,在随后的一年中,在鲁登道夫的谋划下,德军获得了一连串的巨大胜利。俄军则损失惨重。由于这些辉煌的胜利,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成为德国民众心中的战神,兴登堡被德皇授予元帅军衔,鲁登道夫则获得一级上将的军衔。1916年,德总参谋长法金汉不顾鲁登道夫等军事将领的强烈反对,将军事进攻的重心从东线移至西线,并指挥德军从西线发起攻击,结果在凡尔登大败,法金汉引咎辞职,兴登堡继任总参谋长。8月29日,鲁登道夫被任命为最高统帅部的第一军需总监及德军副总参谋长,成了德国第三届最高统帅部的要员。自此,鲁登道夫实际上已在行使德军最高军事指挥权,他不仅成为德国军队的主宰,甚至可以说,他操纵着德国的命运。

figure_0105_0071
兴登堡-鲁登道夫组合

1916年,德军最高指挥部特意让列宁秘密乘坐火车返回俄国,结果一如鲁登道夫所愿,1917年俄国发生革命,1918年俄德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该和约让俄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由于在和约的签订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和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鲁登道夫被封为贵族,成为埃里希·冯·鲁登道夫。东线战事缓和,这使得德军得以从两面作战中解脱出来,东线的德军开始大批地调往西线战场。鲁登道夫在1918年春天对西线发起了攻势,德军采取突袭的进攻方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德国军队向协约国军阵地逼近约65千米后,终于因等待补给而停顿下来。尽管战绩辉煌,但这次攻势仍让鲁登道夫付出了高昂代价——25万德军伤亡。“我们要来个中心开花,其余部分就会跨下来。”这是鲁登道夫1918年3月发动大规模进攻前,对他的一位集团军指挥官说的一句话,可以说,这正是他军事思想的表露。鲁登道夫思维敏捷,知识渊博,在军事战术上的创新令人叹服。他的新战术运用曾大大减少了德军人员的伤亡,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物力的不足,使德军的军事研究水平高人一等。这时的兴登堡-鲁登道夫组合获得了实际上是军事独裁者的地位,以鲁登道夫为首的军方在国内实行军事专政,严格限制集会,动用武装镇压罢工,认为只有军事上的胜利才能避免社会革命的发生。鲁登道夫提出了“总体战”的口号,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并在此同时恢复了无限制潜艇战,指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败协约国。

在前线,鲁登道夫打算趁美军还没到达欧洲之前先把英法军队打败,他用上了包括毒气在内所有的武器在西线与英法血拼,数次重创英法联军,无奈德国力量有限,越打越吃不消,而英法有源源不断的美军支持,越发壮大。此时实力强大的美军也源源不断地加入到战场之中,处于强弩之末的德军已经无法改变战争的大局了,虽然也曾取得一些局部的胜利,但最终还是失败了。美军与协约国军队的猛烈攻势令德军节节败退,在大势已去的战况下,鲁登道夫的缺点表现出来了:面对困境的他陷入沮丧和失望之中。6月,德军又向协约国军阵线发动两次袭击,结果却被法国和美国军队所牵制。当时的联军战机和大炮猛烈轰击德军占领的桥梁,摧毁其补给线。鲁登道夫气数已尽,他的士兵已经没有再继续奋战的勇气和意愿。而在联军方面,每个月却还将有30万美军持续增援。鲁登道夫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惧怕的所有事情及我常常受到的警告已经全部变成现实,我们的战争机器不再有效了。”

8月8日开始的亚眠战役让鲁登道夫再次遭遇了“暗淡的日子”。9月26日,当协约国发动了默兹-阿尔贡攻势的时候,保加利亚退出了大战,这对鲁登道夫是一个双重的打击,鲁登道夫的精神很快地垮下来,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在9月28日总参谋部召开的例行会议上,鲁登道夫为德国的处境责备除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一个人。

英军于10月5日成功突破兴登堡防线,德军前线处于崩溃之中,而德国内部的反战呼声日高一日,已经出现了革命的浪潮,除了承认战败外,德国政府已别无选择。德军最高指挥部陷入一片恐慌,鲁登道夫确信,由于德国缺乏支援,他又被自己人从“背后插了一刀”,只好提出了辞职。两天后,德国公海舰队发生叛乱,德国人的不满终于爆发了。辞职后的鲁登道夫旅居瑞典,撰写文章和回忆录,不承认失败的他宣称,在战场不败的德国军队是被左翼政客“从背后插了一刀”。战争结束后,鲁登道夫返回德国,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中的纳粹成员,1928年后,鲁登道夫因与纳粹党不和,最后退出政坛。

1935年,希特勒想让鲁登道夫担任陆军元帅,但被他拒绝了。鲁登道夫晚年极力主张恢复德国军事实力,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国家,但他没有等到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那一天,也没有看到希特勒德国失败的那一天。1937年12月20日,鲁登道夫在慕尼黑逝世,终年72岁,希特勒等纳粹党中坚分子参加了他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