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竞争力的偏离—份额分析

加权偏离—份额分析法将某个区域所在的大区域甚至是整个国家作为参照区域,将区域经济总量的变动(G)分解为三个分量:地区在全国份额分量(RS)、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S)、区位偏离分量(DS)。本章将三次产业的PS与DS分别加权求和,得到研究区域各期产业结构分量(P)与竞争力分量(D),并依据P和D的组合特征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效用进行分类。

gs3-1

(1)式中:Xi表示考察期内研究区域第i产业的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根据P与D的值的大小可以对区域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类:P>0,D>0,为快速增长型,也就是说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同时受益于高素质的产业结构和良好的地区竞争力;P&ltD,D&lt0,为滞后型,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同时受到产业结构因素和地区竞争因素的双重制约;P>0,D&lt0,为产业因素型,产业结构素质好,但地区竞争力较弱;P&lt0,D>0,为区位因素型,经济增长主要由产业结构之外的其他地区竞争力因素来推动。

第一期报告期为1999年到2005年,第二期为2006年到2011年。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可将全国各地区分类,见表1。

b3-1

(一)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1.两期增长滞后型的地区(云南)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的经济总值占全国比重未升反降。可见,云南省在西部大开发10年发展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其他省份相比差距仍较大。在各项优惠政策的推动下,云南虽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但从产值占比本身来看,云南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高,第二、三产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第二产业明显落后于其他省份,工业化进程迟缓;第三产业发展仍显滞后,提升空间较大,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协调。需要继续加快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提升产业结构。西部大开发之后云南第二、三产业整体竞争力趋于下降,其二、三产业的竞争优势并未像西部其他省区市那样培育起来。作为判断某一地区是否以增长型产业结构为主的重要指标——产业结构分量,云南该指标在大开发前均为正值,表明云南产业结构相对于全国具有一定优势,但这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加强,反而趋于减弱或消失。从产业份额来看,云南经济增长型产业比重不大,产业竞争力弱化,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的推动效应不足,其产业结构属于“不利于增长的结构”。因此,如何形成有利于云南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格局,需从云南省情出发,立足资源比较优势,加快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与优化升级。

2.两期竞争力因素推动型(新疆、甘肃、陕西、宁夏、青海、贵州、重庆、广西、内蒙古)

陕西是一个农业人口较多的农业大省,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和贡献率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从农业产业化程度看,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区还停留在小农经济模式。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陕西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由工业特别是能源重化工产业带动,能源工业几乎占GDP一半。由于能源使用效率普遍偏低,加之多数高耗能产业的技术手段落后,导致对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装备制造业作为陕西的优势产业之一涉及航空、输变电设备、汽车、机床工具、重型装备、航天、工程机械等多个产业集群。近几年来,陕西坚持工业强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带动下,装备制造业总量不断扩大,“十一五”时期,陕西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为30%,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的重庆,其产业结构主要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重庆的传统重工业与加工制造业比重较高,现处于升级换代的艰难过程中。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看,重庆的工业结构仍显单一,优势不明显,特色不鲜明,尤其是新兴加工业,如IT业、生物工程与生化制药、新材料现代环保制造业等尚未形成规模与品牌。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具备成为贸易、物流和金融等现代服业中心的条件。

宁夏地处内蒙古连接西北地区的交通必经要道,交通运输等基础性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区位优势明显。从增长的相对偏离情况来看,宁夏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其中具有区位竞争力优势的产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没有充分发挥。两期内第三产业增长率较高,金融、电信、旅游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宁夏应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扩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规模,促进产业升级,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

3.第一期区位因素推动型,第二期增长滞后型(新疆、甘肃)

也就是说,第一期两省的经济增长主要由产业结构之外的区位因素来推动;第二期两省的结构份额和区位份额均为负值,新疆和甘肃两省的产业及区位因素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4.第一期增长滞后型,第二期是区位因素推动型(四川)

四川是西部大省,主要经济指标均居西部第一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也处于重要地位。三次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中,第一期四川的结构份额和区位份额均为负值,故表明增长滞后,第二期,在西部大开发持续作用下,经济增长主要由产业结构之外的区位因素来推动。

根据上述分析,西部地区应依据各省自然条件、开发方式、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制定西部产业关联合作的方针,克服产业结构布局局限性,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不同地区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方面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当地的三次产业的比重以及主导产业的方向,建立区域间协调也符合各省特色优势的合理的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