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图解中国哲学简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道德和政治是一回事

《大学》中的修身治国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本末终始

儒家对于家国天下的安立始终是以个人、特别是君王的德行为核心的,这点虽然在孔子、孟子、荀子那里都有所论述,但说得最为清晰,同时还详述了具体方法与途径的是《礼记》中的《大学》一篇。所谓“大学”,是与启蒙的“小学”相对的、专门讨论大人君子修身治国的学问。《大学》开篇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说大人君子要循序渐进地依道而行。

什么是大人君子的修身治国之道?《大学》从“三纲领”“八条目”这两个层面做出了解释。所谓的“三纲领”就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三者之间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从修德到亲民再到至善,这就是“大学之道”。在总纲之下,《大学》还详说了践行“大学之道”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由圣而王

《大学》中所列举的“八条目”可以说是实现儒家思想中“内圣外王”这一目标的最清晰的路径。在“八条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属于“内圣”之法,有了“内圣”的基础,才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目标,而作为“内圣”“外王”之枢纽的,就是修身。《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修身在“内圣外王”中的关键地位。这和孔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外在的社会环境是由内在的个人德行决定的,儒家的这种观念在《大学》中也有非常明显的表现。在论述“治国必先齐其家”时,文中称社会人际间的伦理规范实际上是家庭人伦规范的一种推广,所以君子只要能使家庭和睦,自然就能使社会安稳,“一家仁,一国兴仁”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大学之道

《大学》是《礼记》的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当代学者研究该文或应成于战国末期。这篇论述君子“修齐治平”的文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获得人们的重视,直至宋代,其价值才被诸位大儒发现,并将之收录为“四书”之一。

虽然《大学》详细列举了成就大学之道所应践行的“三纲领”与“八条目”,但是在具体的解释上,则缺失了格物、致知,以及如何由格物致知到诚意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残缺引起了后世儒家学者在理解上的分歧,并导致了不同思想派别的出现。

家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