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实践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研究

论哲学的批判精神

我们的时代是真正的批判的时代。由于社会和科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整个世界和社会生活,一桩新事物还没有站稳脚跟就被更新的事物所取代了;一种见解、观点往往还未被充分阐释就已经过时了;原来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撼动的社会制度和世界秩序,出人意料地江河日下摇摇欲坠了。实践到处充满着否定性和批判性,这样一个时代应是具有批判精神哲学的时代。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更不是富贵闲人的玩物。用马克思的话来说,真正的哲学是它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谓时代精神的精华,其根本含义就是对于每一时代涌现的问题的发掘和解答,这种解答把人们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神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面,它是人类文明活的灵魂。在这样的意义上,哲学具有某种神圣性。但哲学并不神秘,用通俗的话语来说,哲学是认识世界和变革世界的理论体系。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一种真正的哲学必须具备以下三项功能:用概念说明世界存在的原因及意义,指导对现存世界的改变,指明世界未来发展。贯穿这三项功能的是哲学思维独具的内在否定性,即哲学的批判精神。有一种说法,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这个表述只是就哲学作为哲学家主观思维的产物而说的,而哲学借助于实践改变世界的这一面却被忽视了,从而也就冷淡了哲学的批判精神。

一、哲学和哲学的批判精神

谈到哲学,就不能不回到古代希腊,至少在欧洲它是哲学的源头。古希腊的一些哲人认为,哲学思维是因为好奇而产生的。人由于好奇才开始哲学思考。人为什么好奇?好奇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对面前的世界无知,不知道面对的事物是什么,它从何而来,为什么而来,……由于对这些问题不能回答即无知,于是人们的好奇心(包含某种恐惧成分)推动人们去探求、思索,以求获得知。这种探求面对的是整个世界,是对整个宇宙的认知,是关于宇宙整体普遍本质的学问,因而具有世界观、宇宙观的意味。但也有一些哲人认为,“人自身就是万物的尺度”,没有客观的必然的真理,认识客观事物是不可能的,一切都是根据人的意见制定出来的。可见,在人类认识的初始阶段,我们后来所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就以萌芽的状态出现了。

我们是坚持唯物主义哲学的,主张认识是由外部世界所引起的,探求是人的主观思维活动,获得的知即是人对宇宙一般本质理性的抽象的把握。这种思维将影响人的生存和生活态度,所以被称作哲学思维。哲学思维不同于其他思维,例如感性思维,后者给予人以具体的直观和直接的感受。“今夜月色清朗”,这种感性思维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体验,心灵的感受也完全可以明白;而哲学则是世界奥秘的揭开,是人的抽象思维活动的果实和收获,由于这一果实和收获,使得人能够用抽象的概念实现对世界理性的认知,即从好奇到有所知,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把哲学说成是“爱知”。因为有知而使人变得智慧,所以哲学就是智慧之学,这是哲学(philosophy)这个词最原始的含义。爱智慧也就是爱奥秘,因为奥秘才能引起人们的好奇。人不满足于好奇,而且要将奥秘揭开,填满好奇这一缺陷,使得人获得知识,变得聪明。哲学借助于理性的抽象,赋予人们以真理、力量和安慰。一切哲学都不能离开感性世界,但不以感性活动和物质享受为目的,哲学决不纵容和姑息人间的贪求享乐和利己主义。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自己时代的产物,自己人民的产物。真正的哲学决不脱离实际生活,总是同人民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一点在哲学同宗教的对比中显得格外清晰。哲学与宗教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但哲学与宗教完全不同。信仰宗教是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问题,是个人的行为,是完全自由的;但从理智高度来看,信奉宗教并不是人的智慧的表现。马克思曾经把哲学与宗教进行了比较,这个比较对于今天背离哲学而趋向宗教的人不无启发意义,对于认识什么是哲学也有极大帮助。马克思写道:“哲学谈论宗教问题和哲学问题和你们不一样。你们没有经过研究就谈论这些问题,而哲学是在研究之后才谈论的;你们求助于感觉,哲学则求助于理性;你们是在咒骂,哲学是在教导;你们许诺人们天堂和人间,哲学只许诺真理;你们要求人们信仰你们的信仰,哲学并不要求人们信仰它的结论,而只要求检验疑团;你们在恐吓,哲学在安慰。”[8]这表明,哲学是与理性、教导、真理、安慰联系在一起的。

什么是哲学批判精神?这就首先要弄清“批判”的含义。在英文中批判就是指“批判性的”(critical),是从古希腊kriticos来的。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霍克海默对批判专门作了说明。他说:“就批判而言,我们指的是一种理智的、最终注重实效的努力,即不满足于接受流行的观点、行为,不满足于不假思索地、只凭习惯而接受社会状况的那种努力;批判指的是那种目的在于协调社会生活中个体间的关系、协调它们与普遍的观念和时代的目的之间的关系的那种努力,指的是在上述东西的发展中去追根溯源的努力,是区分现象和本质的努力,是考察事物的基础的努力,简言之,是真正认识上述各种事物的努力。”[9]这个说明可供参考。但对批判的说明不等于对哲学批判精神的说明,所以对哲学批判精神尚需另加研究。我以为,哲学批判精神的真正实质是揭示事物的根源和奥秘的努力,通过这种努力探寻出变革现实趋向未来的观念根据,在此基础上形成抽象的理论思维,提出改变现存事物的理论。所以,哲学意义上的批判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为宗旨的超越现实的深刻的理论反思活动,是摆脱陈旧的已有的观念和见解的创新活动。

哲学认识是人类全部认识中最抽象的一部分,它的真正功能是探索奥秘求得真理,这一过程中渗透着哲学批判精神。如何揭示事物的奥秘而获得真理?首先是肯定这个事物,肯定它不是别的事物,即把它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说明它是什么。区别是认识的起步,也是步入真理殿堂的开始;然后解释它为什么存在,怎样存在。解开奥秘的过程就是揭示真理的过程,过程的实质就是批判。因为当人们一旦指出所面对的事物是什么的时候,同时也就否定了它不是什么,否定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批判。在这里,肯定与否定是一回事,是克服与保留的对立统一。不是所有哲学都能做到这一点,但它总是这样或那样地为此而努力。

人类总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这种发展、前进的动力来自于哲学的批判精神。哲学批判精神的内在实质是什么?渗入哲学批判精神的内部即可以发现:主体通过思维,认识并把握事物的矛盾,揭示事物的内在否定性并把它上升为一种理念(革命精神),然后将这种否定性理念付诸实践,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可见哲学的批判精神包含两个层次:第一,通过哲学思维认识客观对象的矛盾及其斗争的实在过程,把握矛盾双方相互否定的实际,思考哪种否定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是合乎事物前进的方向的,这时便确认这一方向,支持和推动这一方向朝现实转化;抛弃和阻止另一方向的发展。这个过程便是否定的实现,也就是批判的胜利。第二,前一个胜利仅仅是观念的,要将观念的胜利变成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还须经过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批判实现的决定性力量。前者是精神的,后者是物质的,二者都是批判。批判的实现便是旧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诞生,就是创新和进步。

精神的批判和物质的批判这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但不可相互混淆和代替。就是说,不能把精神的批判当作批判的终结和完成。在现实社会中,有人特别崇拜精神批判,把它当作一切,把它看作万能,把精神的批判等同于物质的批判或用精神的批判代替物质的批判,这是一种片面性的表现,不是对批判精神的全面理解。关于这个道理,马克思有非常深刻的论述,他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非常清楚地告诉人们精神批判与物质批判的不同,教人们不要迷信精神的批判。当然也不可盲目地去进行武器(物质)的批判,应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进行武器的批判。必须懂得,理论并不是完全消极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成为物质力量”。[10]这是一切理论家不能脱离群众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哲学批判精神是燃烧着的智慧的火焰,它不但烤暖了周围的事物,还用它的光辉照亮遥远的天边。

二、哲学批判精神的革命

如果说康德是近代哲学批判精神的开创者,那么马克思就是这一精神真正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对哲学批判精神的革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批判精神虽然也值得肯定,但这种哲学批判精神仅仅停留在精神、观念的层面,对现实社会起不了多大作用,德国古典哲学就存在这样的缺陷。从康德到费尔巴哈,以及后来的青年黑格尔派,批判味道十足,但都不过是书斋里的清谈。他们不接触实际,把哲学变成了沙龙、神甫的家、国王接待室和报纸编辑部的玩物。马克思初登论坛就对这种状况进行了批判。他在《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一文中指出:“哲学,尤其是德国的哲学,喜欢幽静孤寂,闭关自守并醉心于淡漠的自我直观;所有这些,一开始就使哲学同那种与它格格不入的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对立起来。”[11]他主张,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这就是说,哲学的批判精神要与当时的社会实际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鲜明的特色,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哲学的短板。

海涅在评论康德哲学时指出:“康德引起这次巨大的精神运动,与其说是通过他的著作的内容,倒不如说是通过在他著作中的那种批判精神,那种现在已渗入于一切科学之中的批判精神。”[12]批判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和方法为人们所接受和运用,但如果不能与变革社会的实践结合,这种批判仅仅是精神的存在,也就是说,这种批判是抽象的。只有把批判精神与变革社会的实践结合起来,批判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对人类有益的。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这种批判精神的典范。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中诞生的,它的批判精神贯穿于它的诞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它是马克思通过批判地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在实践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它既不同于脱离实践但具有能动性的唯心主义哲学,也不同于同样脱离实践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哲学,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改造过的辩证法和扬弃了的唯物论结合起来的崭新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种哲学在本质上就是革命的和批判的。马克思指出,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为了把辩证法从黑格尔神秘体系中拯救出来,就必须把它颠倒过来,即建立于唯物主义基础之上。这样,“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3]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在批判精神上下功夫。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的根据是事物内在的矛盾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批判精神其形式是主观的,但它的根据却存在于客观事物自身之中。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即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这种既统一又斗争、既依赖又排斥,是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内在源泉,也是哲学批判精神的根据。批判的实质就是揭示旧事物灭亡的必然性,指出新事物诞生和发展的不可抗拒性,矛盾运动的过程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哲学的批判精神不过是这一过程的理论表现。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真正科学的。与形而上学哲学批判精神完全不同,这种批判常常是全盘否定,全部抛弃,完全抹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对批判对象的扬弃,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不仅应当否定,而且还应当重新扬弃这个否定。因此,我第一次否定的时候,就必须使第二次否定可能发生或者有可能发生。怎样做呢?这要由每一种情况的特殊性质而定”。[14]这种否定丢弃的是事物中的过时的、无用的因素,却保留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全部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完全是积极的,它在批判旧事物中发现新因素,为事物的进步和发展打下基础,提供源泉。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不仅仅停留于精神层面,而且诉诸物质。这是以往任何哲学批判精神都不可企及的。以往哲学的成就充其量不过是批判地说明世界,而更为重要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于后者,旧哲学就做不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世界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东西必须用物质的力量才能摧毁。必须从精神的批判走向物质的批判,把精神批判与物质批判结合统一起来。这一点,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的革命性。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整个马克思主义而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一性质“的确和无条件地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因为这个理论公开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揭露现代社会的一切对抗和剥削形式,考察它们的演变,证明它们的暂时性和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必然性,因而也就帮助了无产阶级尽可能迅速地、尽可能容易地消灭任何剥削”。[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铸成的一块整钢,这个提法的优点在于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不可分开的;然而这种说法也容易导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僵化,掩盖了包含于这一哲学中的生命和动力源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是作为推动的原则和创造的原则——内在的否定性——批判精神——是这一哲学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哲学批判精神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它不仅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武器,也是我们每个个人安身立命的指导。这就是说,我们党的全部实践,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必须认真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去对待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实践。啃改革中的硬骨头,蹚渡改革的深水区,生动而色彩鲜艳地完成人生的历程,都必须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是认真的,它自身发展的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历史唯物主义还告诉我们,历史的批判是无情的,一切不合理的事物虽然是在它自身发展中出现的,但它在继续发展中会不断地清除自己身上的垃圾,使自己经历曲折后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

想象一个社会,一方面是一些人集财富、权势于一身,过着豪奢的生活,竭尽寻欢作乐之能事;而另一方面是一些人终生劳苦,过着贫穷和受剥削的生活。这虽然是历史上常见的不公现象,但掩藏在这一现象下面的是历史的另外一面:即否定这种现象的力量它的进一步发展会毫不留情地把这一社会推翻。这就是历史所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否定性,一种内在的批判精神。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危来讲,克服分配不公、缩小贫富差距,是不容疏忽的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作为执政党,应将历史的批判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全部实践,运用历史的内在否定性来指导和协调各项工作。从个人来说,历史的批判精神是要求人们自律的强大力量,应该懂得,谁也不能抗拒历史的必然性。一些无视历史规律的人,陶醉于眼前的荣华富贵,放任无度,结果被历史所淘汰。社会中存在不少这样的鲜活事例:昨日还风光无限,转瞬成为阶下之囚。历史真的就是这样无情!

无论是对一个事物的否定还是对一种社会的否定,作为否定者的主体即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必须是强有力的,就是说,作为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主体应该是有力量的,而力量来自于自信。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信,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信,一个政党不能没有自信,一个人也不能没有自信。自信是批判精神不可缺少的支柱。没有自信就理不直、气不壮,就谈不上什么批判精神。但自信不是盲目的信仰,不是迷信。我们不能想象自己有自信,就要求他人和整个世界也这样想象。自信是自信主体的足迹,是脚踏实地用坚定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因为实在,所以心稳气顺,信心满怀。这种自信决不是随意的主观杜撰,而是现实社会中的新的有旺盛生命力事物的积极涌现,或它至少已经作为萌芽存在于现实社会之中。正是这些事物作为批判精神的基础和载体,吸引着、鼓舞着人们,使他们信心百倍地迈向未来。自信是社会实践给的,它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推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不是让事实尽量符合思想和观点,而应当使思想和观念有大量事实做支撑。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批判精神,才是锐不可当的。

作为具有批判精神的民族,应当是朝气蓬勃、奋发上进、意气昂扬的人群。由这样的人群组成的社会必定是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社会,它不会在历史上衰落,反而能引领历史向前。如果一个社会是由“无止境地继续分成各色人等,这些心胸狭窄、心地不良、粗鲁平庸之辈处于互相对立的状态,这些人正因为相互采取暧昧的猜疑的态度而被自己的统治者一律——虽然形式有所不同——视为特予恩准的存在物”[16]所组成,那么由这种存在物组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沉沦着的、毫无指望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也不应该、不配有什么希望,更谈不上什么批判精神。要警惕我们的人民,特别是我们的党员,首先是党的干部,决不要变成这样的“存在物”。

一个政党不但必须具有坚毅的批判精神、奔向未来的胆识,而且要有与人民灵魂相通的开阔胸怀。人民是党的批判精神和奔向未来的支柱和力量源泉。怎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不是挟持和管束人民,而是给人民以自由和幸福。只有自由的人民,才能表现出自己真心的拥护。否则就是故意制造出来的,假的。自由有两种:一种是堕落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一切权威的敌人,它否认一切秩序和规章制度,要求为所欲为。这种自由不是人的理性的表现,而是人的堕落的象征。另一种就是理性的、道德的自由,这种自由就是按法律行事,是一切善良和公正的张扬。我们要研究,一个政党用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才能够使全体人民持久地奔向同一个目标,这就必须以给人民带来幸福铺路。不能靠对昔日声望的盲目自豪,也不能靠对以往荣誉的模糊回忆,而要靠它自身不断以新的姿态和勇气去为人民的利益作出卓有成效的奋斗和贡献,要使人民跟你奋斗的每一步都是伴随幸福的、实在的、有希望的。这就需要这个党能够时刻回视、反省自己以往走过的历程,即进行自我批判、自我否定。当然,我们这里讲的批判、否定,并不是根本推翻、抛弃,正如前文所说,是哲学的辩证的否定。我们不仅要把哲学批判精神用于社会和世界,也要把它用于自身。通过这种批判和否定发现新东西、新动向,为继续前进探索方向和道路。这种批判精神是一个政党内在活力的源泉。

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观察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的世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这种变化正在动摇和否定美国在当今世界的霸主地位,正在削弱和否定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但不可否认,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舞台的主角,它仍然具有不可挑战性,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现实的存在。正因为如此,美国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结成联盟,时刻觊觎我国的每一步发展,无时不在处心积虑地“西化、分化”我们国家,这是美国和它的盟友永远不变的策略。它们打的旗号就是“自由、民主、人权”。“自由、民主、人权”的确都是很好的东西,问题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果真是要把“自由、民主、人权”恩赐给别国人民吗?看看它们曾用武力帮助过的伊拉克、利比亚、突尼斯、阿富汗、埃及……我们就可以完全看清所谓自由、民主、人权旗号背后掩藏着的究竟是什么货色,它们给这些国家带来的是真正的灾难,这些国家实际得到的是分裂、战乱、贫困和被肢解。这些口号的确迷惑了不少人,他们没有看透或不愿看到,美国已经将这个口号与它推行的强权政治沆瀣一气。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警觉,决不能有意无意地成为这种口号的吹鼓手,去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它们的美梦。

中华民族要永远记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来不希望中国真正独立强大起来,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的实际,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必然的。因为中国的强大,在任何意义上都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推行强权政治的批判和否定。所以,打压中国,阻遏中国的发展,是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贯方针。孙中山先生未觉悟前,曾有过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能帮助他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富强之梦,经过无数次的碰壁,终于使他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要吞噬中国这块肥肉而外,决不会真正帮助他实现什么独立富强的梦想。不但历史是这样教育人的,而且当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所作所为更是活生生的教材,伊拉克、阿富汗人民获得自由、民主、人权了吗?埃及、利比亚的人民获得自由、民主、人权了吗?这些国家至今仍然动乱不已,经济停滞,社会动荡,人民生活不得安宁。中国若陷入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帝国主义国家的这一圈套,将会更加悲惨,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什么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统统将化为泡影。所以,一个真正爱国的人,每一个真正拥护中华民族复兴的人,每一个真正关爱中国人民幸福的人,就要真心诚意地维护由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国家的团结和统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认真对待美国和西方国家所鼓吹的自由、民主、人权。

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中国的执政党。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奔向幸福的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在党中央领导下,团结奋斗,用我们的智慧和不屈不挠的努力,投身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此文发表于《理论探讨》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