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国的社会主义
19世纪德国的社会发展与英法差别更大,阶段性也非常明显。60年代之前,德意志尚未统一,那时的德意志有34个邦和4个自由市,其中尤以奥地利和普鲁士势力最强。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德意志也被席卷了进行来,而且势头很猛。但是,地区割据的局面极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分立的各邦行政管理不统一,各有各的关税,各有各的法律,阻碍着统一市场的形成。所以,统一是19世纪60年代德意志的主题。奥地利试图建立一个由它主导的包括各邦和自由市的大德意志,而普鲁士打算建立一个排除奥地利的小德意志。1864年至1871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它的德意志梦想,也为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世纪后期,德国逐渐成为欧洲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国家。德国的社会主义思想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紧密地连在一起。
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德国的社会主义思想远不如英国、法国的丰富。不仅如此,较早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想还被马克思、恩格斯归为“反动的”一类,如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今天看来,这些“社会主义”不过是不同政治倾向的人对特定时空的批判并从自身角度对未来的设想。由于有极大的局限性,它们随着德国社会的发展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真正的”社会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流行在德国的知识分子和小市民中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M.赫斯、K.格律恩、H.克利盖等人。
但是,对德国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运动影响比较大的还是拉萨尔主义。拉萨尔主义是19世纪德国著名工人运动活动家、全德工人联合会创建者和领导人斐迪南·拉萨尔的思想和主张。
拉萨尔1825年4月11日出生在普鲁士一个犹太富商家庭,1846年前后在德国布勒斯劳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学和古典语言学,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1848年8月,拉萨尔参加德国革命,与马克思相识并为马克思创办的《新莱茵报》撰写过稿件,号召和组织过民主力量同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1848年11月,拉萨尔被普鲁士政府以“号召武装,反对王室”的罪名逮捕。1857年,拉萨尔移居到柏林并开始从事理论著述。在德国的统一问题上,拉萨尔支持普鲁士政府的内外政策。1863年初,莱比锡工人筹建全德工人联合会成立的时候,请拉萨尔帮助起草该组织的纲领和任务。拉萨尔应邀于3月发表了《给筹备全德工人代表大会的莱比锡中央委员会的公开答复》(以下简称《公开答复》),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观点,它也标志着拉萨尔主义的诞生。5月23日,全德工人联合会成立,拉萨尔被选为联合会的第一任主席。由于遵循的是拉萨尔的思想,全德工人联合会也称拉萨尔派。1864年,拉萨尔在决斗中死去。
拉萨尔主义强调依靠国家的帮助消除资本主义弊端和实现社会主义,因此被归为国家社会主义一类,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拉萨尔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铁的工资规律”。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拉萨尔用人口的自然繁殖来解释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原因,认为工人的平均工资始终停留在一国为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所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上。工资超过了这种水平,工人的生活状况就会得到改善,生育就会增多,劳动力会供过于求,结果工资就要降低。反之,当工资降到这种水平之下时,工人的生活状况会恶化,人口增长减少,劳动力的供应不足,工资也因此上升。如此循环不已,这是一个铁律。因此,工人“始终只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而企业主则始终能得到除此而外劳动所生产的一切”。所以,工人革命的目标不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和消灭私有制,而是消灭“铁的工资规律”,使工人得到“不折不扣”的分配。
第二,通过“国家的帮助”来建立生产合作社,使工人成为自己企业的主人,废除铁的工资规律,实现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拉萨尔认为,工人可以通过实行普遍、平等、直接的选举权来实现自己的政治解放,工人代表通过选举进入议会之后就能够把国家变成“自由国家”。所以,国家是超阶级的,其宗旨就是实现人类向自由的发展。当然,这种国家不是指现存的国家,而是在实行普选权之后产生的“民主国家”。
第三,拉萨尔主义否认农民的革命性,认为农民是“反动的一帮”,反对工人同农民及其他阶级结成联盟。对此,拉萨尔是这样说的:“进步党报刊知道得非常清楚,我恰恰代表了一个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比进步党报刊自己要走远得多的党,一个在这两方面都站在革命发展的真正高度的党,因而是一个这样的党,和它对比之下国内其他一切政党都是落后的和反动的!”[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