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黑马”奇瑞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是由地方政府投资的新型国有企业。回顾历史,芜湖汽车项目演变为自主开发企业的最大动力来自无知(把干汽车的困难想简单了),但无知者无畏。今天的奇瑞领导人早已不是无知者,而无畏的精神却已深入这个企业的组织基因,并且在继续发扬光大。
芜湖地方政府想干汽车项目由来已久。市领导在1995年1月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期间,得知英国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把项目干起来。由于国家政策对轿车项目的限制,只能秘密进行,所以这个项目启动时内部代号为“951秘密工程”(即“九五”计划期间安徽省头号工程),公开则称为“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实际上,第一款车型从1995年就开始酝酿了),对外始终保持低调。
有想法,却缺人才,在芜湖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地区找到干轿车的人才不是件容易事。1995年某时,芜湖代表团在参观一汽时发现了一个老乡尹同耀。尹是安徽人,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此后在一汽工作了12年半,曾任一汽大众的车间主任,当选过一汽的“十大杰出青年”,在一汽小有名气。发现这个有地缘关系的人才后,芜湖方面死缠硬磨,力邀尹回芜湖主持汽车项目。为对方的真诚所感动,尹同耀最终接受了邀请。
后来加入奇瑞的车身部鲁部长、“东方之子”的项目经理大高,都是尹同耀在合肥工大的同班同学,笑称是被尹“骗来的”。鲁部长原来在安徽安凯客车公司,尹首先找到他。两人掰着手指头算计同学中谁还在干技术工作,于是想起了一直在石家庄汽车制造厂的大高。他们还记得尹同耀站在长满荒草的空地上,兴奋地告诉他们哪里是发动机厂、哪里是研发中心、哪里是整装厂……即使这些还都是凭空画的大饼。正如大高所说,到奇瑞的最大吸引力就是能干自己的车。打动他的不是尹同耀在荒地上画的大饼,而是当他被领进工棚时看到的奇瑞样车模型。当时,他只觉得眼前一亮,顿感人生的意义不过如此,于是就加入了这支当时还只有50多人的团队。尹同耀还请来一些一汽的人帮忙。据说至今还有一汽来的100多人在为奇瑞工作。
1996年,“951秘密工程”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福特英国公司的发动机产品技术和一条生产线。1997年3月18日,项目破土动工。注册资本为17.52亿元人民币的奇瑞公司同时正式成立。起初,英方派来20多个人协助安装,但这些人整天懒洋洋地不干活,晚上还喝酒滋事。尹同耀干脆让英国人提前回国,同时以他们并未按协议完成任务为由扣下400万美元的货款。赶走了英国人就自己干,结果中方把生产线所有原来的电器部分全部拆除(电压不同是原因之一),全部重新采购、自己安装。当生产线全部安装完毕后,扣下的400万美元还没有花完。1999年,第一台发动机顺利下线并一次点火成功,并于9月8日通过产品鉴定。1998年3月,公司的整车厂(包括冲压、焊装、喷涂、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开工;1999年12月,首辆轿车下线;2000年生产了2000多辆汽车。
2001年初,为了登上国家目录,在国家经贸委的协调下,奇瑞同意将注册资本的20%无偿划到了上汽集团的账下,通过股权转让的形式正式加入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公司更名为上汽奇瑞,奇瑞轿车也上了久盼的“7字头”目录。
奇瑞的第一款轿车(即“风云”)是模仿捷达轿车的底盘,车身也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然后请一家台湾模具公司进行模具开发。奇瑞请了一位一汽退休的老工程师到台湾监控模具开发过程,当模具试验压制出第一副未喷涂的白车身时,这位为了造中国车而再次出山的老工程师不禁当场热泪盈眶。奇瑞“风云”与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老三样”属同一档次,但价格却低三分之一(定价8.8万元人民币),在市场一亮相就反响热烈。2001年全年,奇瑞轿车销售2.8万辆,销售额达20多亿元。2002年,奇瑞轿车销售5万辆,销售额达40多亿元。由于“风云”车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所以奇瑞迅速走上大批量生产的轨道。
奇瑞真正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震撼性影响的事件是在2003年内一口气推出三款新车型,即QQ、“东方之子”和“旗云”。市场对这三款车的反响热烈。一个新企业,从2000年推出第一款车型后不到三年就又推出三款新车型——为什么奇瑞的技术能力能够这样快地提高?原来,奇瑞于2003年推出的三款新车型在技术上都是由来自二汽的一支精锐部队开发出来的。
2000年底,10来个二汽技术中心的研发工程师酝酿出走,直接的导火索是下定决心走合资之路的二汽(东风)打算撤销技术中心。但这些人当时苦于没有去处,因为偌大之中国,难以找到想自主开发的汽车企业。奇瑞得知此事后,力邀他们加盟。2001年8月,计划从二汽出走的人全部到达芜湖,安顿下来后,又把他们已经流散在外的原二汽技术中心的10来个同事找回。于是,一支20多人的汽车开发团队组建起来。之所以称之为“团队”,因为这些技术人员不仅就个人来说是精兵强将,是二汽技术中心开发轿车的骨干,而且他们曾经长期共事,一起干过产品,所以他们不但各有所长,而且拥有一个团队所必需的默契和配合。实际上,这些人就是曾经进行“爱丽舍”改型的主要参与者,其中多人在法国受过培训,是二汽技术中心在轿车开发领域的中坚力量。
这支团队组建后不久,就接受了为奇瑞设计新车型的任务。他们随后连续苦干了8个多月,设计出来“东方之子”和QQ。开发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原因是这些技术人员都憋了一口气:一定要把车型设计出来!于是,大家没有节假日,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工作。一位设计人员曾经创造了连续48个小时没有睡觉的纪录。完成“东方之子”和QQ的设计任务之后,这个团队又在“风云”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旗云”。奇瑞于2004年向市场推出的第一款SUV越野车以及另外两款车也是他们设计的。
为什么这支精锐部队要离开二汽?据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之一(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解释,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对技术人员的漠视”。他们离开后,二汽原有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基本不复存在。那么,二汽是否对他们的离去心疼?是否阻止过他们的离开?答案平淡无奇:都没有。这个事实证明,只要不进行自主开发,设计工程师是没有价值的,无论对外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是这样。
正如那位团队负责人所坦诚表白的:“我们要永远感谢奇瑞!因为当我们原单位的领导认为我们不行的时候,奇瑞给了我们一个能够证明我们自己的机会。当全部图纸做出来后,别人不知道好坏,连我们自己也不敢完全保证,而奇瑞在这样的关头就敢于投下几亿元的资金将产品设计付诸实施。”一个自主开发的企业给了一批中国技术人员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这批技术人员则为这个企业设计出“震撼上市”的产品。显然,自主开发企业和本土研发工程师是血脉相连、互为因果。
这个团队并没有在组织上加入奇瑞,而是与奇瑞成立专门进行汽车设计的佳景科技有限公司(奇瑞占三分之二的股份,其余的股份由来自二汽的人员持有),因为他们担心遇上第二个“二汽”,所以选择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佳景公司的技术人员现已增加到60人。
奇瑞正在发展自己的开发团队,并已投资2.5亿元建立汽车工程研究院。研究院已经拥有600人的队伍,希望在近期发展到1000人。按照公司的计划,研究院到2006年达到3000人,最终规模要达到5000人,最终投资10亿~15亿元。虽然研究院设在芜湖,但计划将来在北京、上海设分院,最终将其分支机构设到国外。现任院长是从美国归国的徐敏博士(曾在通用和福特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发动机专家),还有一位“海归”(曾任克莱斯勒的高级工程师)也刚刚加盟。目前,奇瑞人力资源副总的手中握有200多份中国在美国留学人员(现全部在美国汽车行业工作)的工作申请。为什么他们选择奇瑞而不是合资企业?就是因为这些高级人才只有在进行产品开发的企业才能找到用武之地!
为了学习产品开发技术,奇瑞目前也在走国际合作开发的道路,而且力度很大。奇瑞已经委托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设计公司开发新车型,并明确提出要联合开发。为此,奇瑞已经常年派遣40多名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工作,进行学习。在奇瑞的战略构想中,国际合作是其发展自主开发能力的第二阶段(以现有4个车型的开发为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则是要自己设计较小、较低档的产品,然后向设计较高端产品爬升;最后要在第四阶段完全实现自主开发。整个过渡期需要3~5年。从现在到2006年,奇瑞将有10来款新车型相继推出(包括委托设计和自主开发的)。鉴于掌握发动机的重要性,奇瑞在2002—2003年期间委托奥地利AVL公司设计了从0.8升到4.2升的18款发动机,全部达到欧4排放标准;与之相应,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发动机部目前已经建立起一支多达200人的技术队伍,准备自主开发高技术的发动机。能够有这样迅速的发展能力,中国企业还怕市场开放吗?
2003年,奇瑞继续高歌猛进,全年销售汽车90367辆(生产量则超过10万辆),销售额近80亿元。奇瑞的员工总数到2003年年底已增加到9000多人,平均年龄23岁。虽然是国有企业,但奇瑞的体制却完全是新型的。上至总经理,下至每一个普通工人,奇瑞全体员工都实行合同制,那些创业的元老们也只能与企业签订5年的合同。公司没有后勤系统,干部员工自己解决住房问题。企业决策系统高度集中,令行禁止。
尽管仍然只能算是个新企业,但奇瑞在管理和技术装备上都向高水平看齐。例如,奇瑞拥有世界最先进的5条涂装线之一,投资7亿元人民币从德国最著名的专业厂家DURR公司引进。据说与此相同的生产线全世界仅有5条。3条分布在欧洲:其中,大众两条,宝马1条;两条分布在亚洲:上海大众1条,另一条便落户在奇瑞。
奇瑞的例子还清楚地说明,为什么自主开发不但不是闭关自守,反而是利用国际资源更有效的途径。第一,与那些合资企业相比,奇瑞才算得上是全球采购,因为它不必看任何外方的脸色。第二,奇瑞不仅正在吸收中国“海归”,而且直接雇用了20多名外国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德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奇瑞“东方之子”的整装线名叫寺田真二生产线。原来此线的工长寺田真二是原三菱的一位日本管理者,现在已经成为奇瑞的雇员,被请来帮助改进现场管理。奇瑞对待开放的态度值得所有的中国人深思:一方面,年年组织青年职工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茅山(皖南事变发生地)参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又明确提出要向美国人学战略、向德国人学质量、向日本人学成本控制。第三,奇瑞比其他任何中国汽车企业都更加走向国际市场。就在正式上市的第一年,奇瑞就向叙利亚出口了第一批轿车。2003年全年共出口1200多辆,虽然总数不算多,却占中国当年出口轿车总量的90%。出口产品不仅涵盖了所有车型,而且除了传统的中东地区外将首次批量出口中南美洲。考虑到2003年中国汽车外贸逆差高达近百亿美元,这无疑代表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一个历史性转折。
尤为甚者,奇瑞居然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出口汽车整装厂的纪录。在获得伊朗政府的批准后,奇瑞与伊朗SKT公司于2003年2月签约,由奇瑞提供技术转让和工厂设计,在伊朗东北部马什哈德省建立一个汽车整装厂,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设计产能为5万辆。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出口的这个整装厂以中国国产设备为主。这个厂将从2004年6月开始组装从奇瑞进口的CKD散件,使用奇瑞的品牌。继这个项目成功实施后,奇瑞还将在其他国家以CKD方式合作建厂。当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企业在经历了20来年合资后仍然继续依赖进口散件组装生产时,奇瑞的成就是革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