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从络论治
清代名医叶天士言: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络中气血,寒热虚实,稍有留邪,皆能致痛。从叶氏言论观之,络脉病变是病变进程中之病理状态,且随病程之延长,络病益加疴结难解,治疗更为棘手。故而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学术思想。
因此,络脉既是气血津液的通道,又是邪气瘀积的病所。强直性脊柱炎随着病情发展,局部病变累及全身络脉,反之络脉病变亦可使其症状加重。AS病变过程中,风寒湿热痰瘀等,邪入脏腑,痹阻络脉,胶固凝结,难以速愈,因此就决定了强直性脊柱炎的难治性、缠绵性、进展性和反复性。
金实教授认为与一般痹证相比,强直性脊柱炎从络论治有以下特点:
(一)调气散寒,辛香通络
络病之初,络气郁闭,络脉失畅,辛香草木之品疏畅络气奏效尚速,药用桂枝、防风、白芷、细辛等,用其辛散解肌走表;橘核、乌药等辛温通络;寒甚者,常用肉桂、附子、川草乌、干姜等辛热温阳祛寒。金实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腰腿僵硬疼痛为气血带结,适当配合行气之药能有助于推动血行,加强通络止痛作用。
(二)柔肝缓急,养血通络
金实教授认为AS症状表现背脊僵硬、疼痛,是因精血不足、筋失濡润、血行不通,补法虽多,但AS以养血为主,辅以活血。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精血同源,血足则精气充裕,肝肾强健,血旺精生、筋荣、髓养、骨壮,则骨痹自愈。金实教授养血活血习用归、芍、地、芎之四物,尤其擅用大剂白芍、地黄。师谓:“四物不但养血健体,而且有很好的柔肝缓急镇痛作用。”近代药理研究表明,四药合用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抗维生素E缺乏,补充Fe、Cu、Mn、Ni、Zn、Cr等元素,有不同程度的生血刺激作用,四物汤养血活血的治疗作用与其中所含的生物碱及其他有机成分以及微量元素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
(三)补肾填精,益督养络
此法多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空证,肾主骨,为先天之本,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责之肾虚督脉空虚,外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而发病。足少阴肾经贯脊主肾,督脉主一身之阳,循行身后正中,而强直性脊柱炎多为中轴脊柱病变,为肾经督脉经络循行之处,故补肾益督通络为治本之法,临床亦多常用。临床中常用血肉有情之品,补肾充髓益督,如鹿角胶、肉苁蓉、补骨脂、紫河车等。
(四)藤蔓之属,通经入络
藤类药方面,《本草便读》云:“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雷公藤苦寒大毒,因其对生殖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等的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应少量递增,多从10g起用,常用5~30g,剂量较大时,需先煎久煎。为了减少其相关副作用,临床常与白芍、鸡血藤相伍以养血和络减轻血液系统副作用;与砂仁、陈皮相配健脾和胃,减少胃肠刺激;与淫羊藿、生熟地黄、丹皮、川芎相伍减轻生殖系统副作用。青风藤苦甘,祛风湿利小便,药量宜少量渐增,多从10g起可至30g,如患者服后出现皮疹,咽喉堵塞感,应立即停药,密切观察用药后其他反应。
此外尚有很多临床使用的藤类通经入络药物,另有专篇介绍,本文从略。
(五)虫性走窜,剔邪搜络
祛除络中凝痰败瘀,非草木药物之攻逐可以奏效,虫类通络药独擅良能。虫类通络药性善走窜,搜剔络脉,善治久病久痛久瘀入络之疾,其中乌梢蛇甘平无毒,有搜风通络作用,作用较缓,适合各种痹证;白花蛇性温有毒,可治顽痹,但不可久服。临床可将乌梢蛇、白花蛇合用,增强疗效。全蝎、蜈蚣两者作用相近,皆有息风止痉,通络止痛作用。金实教授认为蜈蚣咸温,长于通络镇痛,且有暖肾助阳作用;全蝎辛平,长于通络止痉,肢体麻木,活动不利尤宜,二者常合并使用。临床可用蜈蚣、全蝎等量研粉混合,每次2g,1日2次。地龙味咸性寒,能清热止痉,祛风通络,常用于治疗热痹、行痹、脉痹和顽痹;僵蚕咸甘平,能祛风清热,祛痰止痉,可用于行痹、热痹、筋痹。临床上地龙,僵蚕常配伍使用,增强效果。穿山甲咸微寒,可通络散瘀消肿。炮山甲可研粉1.5g,1日2次口服。地鳖虫咸寒,能逐瘀散结活血。蚕砂辛甘微温,能祛风湿,通络止痛,可用于湿热顽痹。露蜂房咸甘平,长于祛风通络,止痛解毒,适用于治疗顽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