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港口多层级治理模式的构建及路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港口作为水陆运输的连接点,不仅在交通运输网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港口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港口治理权限下放的同时,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交通部仍然拥有相当的权限。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港口产业而言,在这样的多层级治理体系下,逐渐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对此,本书在对港口治理理论进行梳理和对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港口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港口的多层级治理进行研究,主要的工作包括如下内容:

(1)从港口治理的内涵和分析框架、当前港口治理理论的主要流派、港口集群治理、港口多层级治理和港口治理的绩效评价这5个方面对港口治理理论进行评述,总结出港口治理的两大核心问题:①港口由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管理;②港口的各项职能由政府还是私人企业来提供。

(2)对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港口治理模式的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港口的民营化趋势明显;港口治理权限不断下放,逐步由中央集权的治理模式转变为地方治理模式或是以地方为主的多层级治理模式;港口治理权限的下放在促进港口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还没有成熟的多层级治理模式可供参考,多层级治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运用共同代理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行动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先后行动时的多层级治理模型,得出各种情况下的港口费率、港口规模、经营差异化程度的治理规则,并将其运用到上海港的案例分析之中。

(4)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中的防止合谋的方法,建立如何预防治理方之一的地方政府与港口经营者进行合谋的多层级治理模型,得出各种情况下的港口费率、港口规模、经营差异化程度的治理规则,并将其运用到上海港的案例分析之中。

(5)以中国港口近2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财务绩效和生产绩效两个方面对港口进行综合评估,讨论治理模式改变对中国港口综合绩效的影响。

(6)在比较研究、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完善港口的多层级治理模式给出相应的政策框架和方向建议。在基本框架方面,指出港口多层级治理可分成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港口企业治理层面和社会治理层面这四个层面。在政策建议方面,给出加强中央港口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完善地方府际合作机制;建立合理的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分配体制;完善地主港模式,强化地方政府对于港口经营者的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港口治理这四个方面的建议。

本书研究成果对中国港口治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郑士源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