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烦 热
烦热为郁闷不安,火热不得发越之象。不经汗吐下而烦热者,为太阳表证。经曰: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如未作膈实,当和解而已。若心下满而烦,则有吐下之殊。烦热自汗而渴,属阳明,烦热脉弦喜呕,或烦而不呕,属少阳,不可不辨。
汗下后,六七日不大便,小腹满而烦,或胸中痛而烦热喘逆者,为有燥屎,大承气汤急下之。
若四五日,鼻干目瞑,脉数而烦者,为欲衄,黄芩汤加柴、葛、枳、桔、生地、山栀清解之。
凡伤寒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为欲作汗解。
差后虚烦不得眠,竹叶石膏汤。
差后得食而烦,损谷则愈。
有内伤劳役,阴火动而时烦时静,不可误认外感而施汗下也。
凡服药后,烦闷不安,头面发际遍身发痒者,谓之药烦,此胃虚不能胜药力也。与热姜汤徐徐呷之,药中宜加用生姜以行胃气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