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5 男性,41岁,右肺下叶胸膜下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灶
病例介绍
男性,41岁。体检发现右肺部阴影3天。患者3天前行右上肢X线检查时发现出现右肺部阴影,后行胸部CT检查,无发热、盗汗,无胸痛、咯血,无胸闷、气促,无咳嗽咳痰,偶有头晕、头痛,无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无进行性消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等,除右上肢疼痛以外无其他肌肉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就诊。饮食、二便正常,睡眠良好。平素健康状况一般,前列腺炎病史8年,慢性胃炎病史5年,具体不详。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检查:扫描参数:120kV,50~100mAs,层厚5mm,层距5mm,螺距0.5mm,常规重建1mm薄层图像。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肺底。增强扫描用碘普罗胺对比剂(含碘300mgI/ml,团注流速4.0ml/s,总量80ml),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注射前、后分别给予40ml生理盐水(两者流率相同);程序自动监测,胸主动脉CT值达阈值100HU后嘱患者屏气自动触发动脉期扫描,20~30秒后行静脉期扫描,50~60秒后行延迟扫描。(图2-5-1)
图2-5-1 胸部CT平扫与增强
A.病灶局部放大肺窗图像;B.纵隔窗横轴位图像;C.肺窗冠状位重建图像;D.肺窗矢状位重建图像;E.增强后动脉期图像;F.增强后静脉期图像;G.增强后矢状位动脉期图像
问题与解析
问题1 在提供的CT平扫图像上,关于病灶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单选)
A.类圆形肿块,病灶与胸膜相贴,呈浅分叶状,可见毛刺
B.类圆形肿块,病灶与胸膜相贴,呈浅分叶状,无毛刺
C.不规则形肿块,病灶与胸膜相贴,呈深分叶状,可见毛刺
D.不规则形肿块,病灶与胸膜相贴,呈深分叶状,无毛刺
解析与答案
该病例在肺窗CT图像上,在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上可见不规则形肿块,病灶与胸膜相贴,呈宽基底,呈边缘尚光滑,可见明显深分叶状改变,因此A、B答案可以排除;仔细观察可见多发短毛刺及条索影,毛刺比较柔和,在纵隔窗上可见其内有支气管穿行,邻近的胸膜下脂肪间隙存在,故C为最佳答案。
问题2 该病例在CT平扫基础上,CT增强可能提供CT平扫不能反映出来的定位、定性信息是(单选)
A.肿瘤的血供、强化程度、血管走行、血管形态改变
B.肿瘤的血供、强化程度、血管走行、有无淋巴结肿大
C.肿瘤的边界、有无毛刺、有无淋巴结肿大、有无钙化
D.肿瘤的边界、血管走行、有无钙化、有无坏死
解析与答案
该患者在行CT平扫后,宜直接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用碘普罗胺对比剂(含碘300mgI/ml,团注流速4.0ml/s,总量80ml),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注射前、后分别给予40ml生理盐水,然后在工作站利用相应的软件技术行冠、矢状位图像重建后处理,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灶的血供、强化程度、血管走行是否自然、光滑,与胸膜、胸壁结构的关系;肿瘤的边界、有无淋巴结肿大、有无钙化、有无坏死等情况在CT平扫上可以观察到,综上所述,A为最贴切的答案。
问题3 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CT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单选)
A.机化性肺炎
B.炎性假瘤
C.周围型肺癌
D.隐球菌病
解析与答案
根据以上的分析,机化性肺炎多位于胸膜下,增强时肿块内常可见坏死或脓栓,可排除A;炎性假瘤,中青年女性多见,多位于肺边缘部,直径多为2~4cm,肿块周围可有粗长条索血管纹理或棘状突起,强化呈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可排除B;肺癌病灶边缘分叶状、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空泡和细支气管征,常伴有支气管狭窄,可排除C;本病例特点为临床上41岁中年男性,无任何肺部相应症状及体征,占位病变的血供较少,且血管、支气管未见明显破坏,易考虑为良性病变,如硬化性血管瘤、炎性假瘤、机化性肺炎、隐球菌病等,术前正确诊断不易。
手术所见与病理
手术所见:右肺下叶前段肺实质内可见一楔形病灶,大小约5.2cm×4.3cm×3.0cm,质地中等,余肺未见明显肿块,右侧胸腔无积液,右侧胸膜无粘连。
病理所见:送检不整形肺组织11cm×8cm×3cm,多切面切开,距支气管切端5cm处可见一肿块,大小2.5cm×2.5cm×3cm,切开切面灰白质韧。镜检:肺内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可见较多由多核巨细胞及类上皮样细胞形成的肉芽肿结构,多核巨细胞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空亮圆形折光体。特殊染色示:抗酸(-)、GMS(+)、PAS(+)。病理诊断:“右下肺真菌感染,隐球菌感染”。
诊断思路及要点
1.诊断思路
①发现病变和定位诊断,本病例CT扫描发现右肺下叶病灶较为容易,病灶边界尚清晰,边缘见深、浅分叶,其内密度均匀;CT增强扫描十分必要,一是易于显示病灶与血管、支气管等结构的关系,二是有助于判定病灶的血液供应情况。三是判断血管的走行、形态、是否有狭窄、中断。本病例基本征象为不规则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深分叶和轻、中度均匀强化占位性病灶,与胸膜呈宽基底相接触。对于本病例右肺下叶胸膜下病灶来说,可能来源于肺组织、肺间质或支气管等。因此本病例的定位诊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也会影响最终的定性诊断,尤其是对后者病灶的组织来源的判定更为关键;②定性诊断:本病例特点为临床上41岁中年男性,无任何肺部相应症状及体征,出现右肺下叶胸膜下占位性病灶,因此定性诊断存在较大难度,一是临床与影像表现的不匹配,二是该病灶与周围型肺癌不易鉴别。单从患者年龄和肺内病灶CT表现结合本病的增强强化程度和血管、支气管走行方式等CT表现来说,易考虑为良性病变,如硬化性血管瘤、炎性假瘤、机化性肺炎、隐球菌病等。因此,本病例术前正确诊断的可能性与概率是很小的。
2.诊断要点
本病例的特点为中年男性患者,无肺部相关临床症状。CT右肺下叶胸膜下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病灶,大小为3.65cm×2.32cm,边界尚清晰,边缘见深、浅分叶,其内密度均匀,病灶内可见支气管走行,支气管未见明显狭窄、闭塞,周围见少许磨玻璃影;CT增强后,病灶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并可见正常血管穿行,走行自然,未见异常狭窄、中断,静脉期呈均匀性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为21HU,因此,该病例最主要的是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并作出良性病变的诊断。
鉴别诊断
1.周围型肺癌
单发性结节或肿块型肺隐球菌病很难与肺癌鉴别,但肺癌具有更多癌性病变征象,如病灶边缘分叶、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病灶内可见小结节堆积、空泡和细支气管征,CT增强扫描多数强化,常伴有支气管狭窄、闭塞,血管聚集征、血管走行异常,随访中病灶可进行性增大,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常见等。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很少出现咯血,一般不出现体重减轻等恶病质改变,病灶边缘多较光滑,密度欠密实,可见“晕征”,肺纹理增粗深入病灶内,病变分布多位于肺外周胸膜下,呈宽基底与胸壁相连,可有胸膜肥厚,但无肋骨破坏,少有胸腔积液等有助于前者诊断(见网络增值)。
2.肺结核瘤
肺结核一般有结核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痰菌多呈阳性,多发在特定部位,以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多发,以上叶为著,肺结核球常呈圆形或多边形,少有轻度分叶,边缘多规整,少数模糊,呈星状突起或不规则条索,可有弥漫性点状或层状钙化、边缘裂隙样空洞。增强呈边缘性强化或不强化,结核球的强化环较薄,且厚薄均匀,内外壁均较光滑(见网络增值)。
3.机化性肺炎
机化性肺炎多位于胸膜下,呈楔形团块,或横断面虽分叶状结节或肿块,但多方位MPR 示病变呈长条形或楔形,肿块邻近胸膜常伴邻近胸膜的肥厚。增强肿块内常可见坏死或脓栓,且坏死腔似有一定张力感,肿块内可见肺血管穿行,肿块多呈延时强化的特点。肺隐球菌病结节大小不一,多位于胸膜下区,边缘光滑,有小毛刺或绒毛状,病灶形态不一,小病灶呈类圆形。当病灶大于3cm时,结节多为不规则团块状,内有坏死区或空洞(见网络增值)。
4.炎性假瘤
中青年,女性多见,多位于肺边缘部,与胸膜紧贴或有粘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多为2~4cm,肿块周围可有粗长条索血管纹理或棘状突起;密度多均匀,但较大的病灶可有空气支气管征。强化呈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见网络增值)。
专家点评
该病例最终病理诊断:“右肺下叶隐球菌病”。回顾本例临床与CT表现,病灶具备提示良性病变,隐球菌病诊断的要点,如病灶呈不规则形,位于胸膜下,其内密度均匀,病灶内可见支气管走行,支气管未见明显狭窄、闭塞,周围见少许磨玻璃影;CT增强后,病灶动脉期呈轻度强化,并可见正常血管穿行,走行自然,静脉期呈均匀性轻中度强化。
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是一种薄壁,无菌丝体,芽生型的荚膜酵母菌,隐球菌为土壤、牛乳、鸽粪和水果的腐生菌,感染途径为吸入隐球菌孢子而发病,偶尔由皮肤感染蔓延,常侵犯脑膜和脑,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及脑炎。免疫正常者肺部隐球菌病发病率低,且易表现为无症状的肉芽肿性炎症,病程较隐匿。慢性型表现为隐匿性起病,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相对常见。急性型多见于HIV感染者,表现为高热、气急及低氧血症,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肺隐球菌影像表现形态各异,具有多态、多样、多病灶和大小不一的特点。常见表现有:①结节或肿块病变,直径0.6~10cm不等孤立或多发,可有分叶和毛刺,病灶周边或邻近肺野环有磨玻璃样模糊影(“晕征”);②浸润实变病变,病灶呈大叶或节段性分布;③弥漫性粟粒影;④弥漫混合病变,表现为结节、斑片、团块、大叶实变多样化病灶共存。⑤间质性肺炎型,为少见表现。
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常见于免疫正常人群,其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或无症状,与周围型肺癌、肺结核、转移瘤的鉴别较困难。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变临床症状较轻,患者免疫功能多正常。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样病变,病灶可为孤立性或多发,直径大小从0.5~4 cm,边缘清楚或毛糙,空洞和钙化少见,两肺下叶多见,分布以肺外周及邻近胸膜为主,很少有胸膜牵拉改变,可有胸膜肥厚及少量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病灶密度较高,增强后中度到明显强化,较大时可出现空洞及液化坏死;肺血管纹理局限性增粗深入病灶及结节肿块周围出现“晕征”,为该病特征性改变,要高度怀疑为肺隐球菌感染性肉芽肿,诊断困难时应及早经肺穿刺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由此可见,对于孤立性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患者为中青年尤为男性,有饲养鸟禽类史尤以鸽类者;临床症状轻微与较重的影像学表现不符者;CT扫描发现孤立性结节/肿块位于下肺,近胸膜下者;边缘清楚毛糙,无典型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但伴有胸膜反应者,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延迟强化。“晕征”“肺血管纹理局限性增粗深入病灶”“近端气管充气征”及“空洞”是肺隐球菌病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征象,或者是免疫抑制患者出现薄壁空洞者,在病变的鉴别诊断方面应考虑到肺隐球菌感染的可能。
(案例提供: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立婷)
(点评专家: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彭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