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下坡路
一 黑玻璃制造业一大进步
蒙菲郿村里人都说,那位母亲已经抛弃了她的孩子,然而,她究竟怎么样啦?她在哪里?又在干什么呢?
她把小珂赛特交给德纳第夫妇之后,又继续赶路,到达海滨蒙特伊城。
大家记得,那是在1818年。
芳汀离开家乡已有十年。海滨蒙特伊城已经改变了面貌。这期间,芳汀一步步走了下坡路,渐渐陷入穷困的境地,而她的家乡却繁荣起来。
两年来,这座城市在工业上有了一项成就,这在小地方就是重大事件。
这件事关系重大,我们认为有必要详细叙述,几乎可以说应当着重介绍一下。
记不清从什么时代起,海滨蒙特伊有了一种特殊的工业,就是仿造英国的墨玉和德国的黑玻璃。这项工业的发展始终非常缓慢,因为原材料昂贵,从而影响工人的收入。芳汀回到海滨蒙特伊城的时候,“黑玻璃饰品”制造业正在进行一项空前的改革。1815年底,一个陌生男子来到这里落脚,在生产中提出用漆胶代替树脂,尤其在制作手镯方面,提出用接头靠拢的活扣环代替焊死的方法。这一小小的改动却引起了一场大变革。
这一极小的改动,的确大幅度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这样,首先可以提高工资,给地方带来实惠;其次可以改进制作工艺,有利于消费者;三是可以降低售价,而利润又增加两倍,厂主也有利可图。
因此,一个主意产生了三种效果。
不到三年工夫,这种方法的发明人就发财了,这是好事儿,他也使周围的人全富裕起来了,这就是大好事了。他不是本省人。他的籍贯无从知晓,人们对他前一段的经历也不甚了了。
据说,他初到本城时,所带的钱很少,顶多有几百法郎。
他就是用这微薄的资本来实施那种巧妙的主意,再加上管理有方,考虑周全,终于赚了大钱,也给当地带来了收益。
他初到海滨蒙特伊城时,衣着、举止和谈吐,还像是个地地道道的工人。
情况好像是这样的:十二月份的一个傍晚,他背着行囊,手里拿着荆棍,悄悄地走进海滨蒙特伊这座小城,碰巧市政厅失火,火势很猛。这个人不顾生命危险,跳进火中救出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正巧又是警察队长的孩子,因此也就没有人检查他的通行证。从那时起,大家知道他名叫马德兰老爹。
二 马德兰
此人五十岁上下,总是心事重重,但对人十分和善。城里人能讲的只有这一点。
幸亏这项工业经他出色地改造,发展迅速,海滨蒙特伊城才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中心。西班牙是重要的墨玉消费国,每年都来大量订货。在这项生意上,海滨蒙特伊几乎能跟伦敦和柏林竞争。马德兰老爹获利极高,第二年就建了一个大厂,有男女两个车间。衣食无着的人都可以去报名,准有活儿干,有面包吃。马德兰老爹要求男人要善良,女人要正经,无论男女都要诚实。他把男工女工分在两个车间,就是要让少女和少妇能够安分。这一点他规定得很死。可以说,唯独这一点他毫不宽容。他这种严格规定还基于一种特殊的考虑:海滨蒙特伊城有驻军,女人堕落的机会多得很。再说,他来到这里是件好事,他留在这里更是一种天佑。他来之前,这地方一片死气沉沉;现在,这里人人都安居乐业。好比强劲的血液循环,不但温暖全身,而且渗透肌体的各个部分。失业和穷困的现象不见了。多么不起眼的衣袋,也都有一点钱;多么穷苦的人家,也都有一点欢乐。
马德兰老爹雇用所有的人,他只要求一点:做诚实的男人!做诚实的姑娘!
马德兰老爹是这种经济活动的动力和中枢,前面说过,他发了财,然而颇为奇怪的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商人,他主要关注的似乎根本不是钱财。他好像多是考虑别人,很少想到自己。在1820年,他以个人名义,在拉斐特银行存了六十三万法郎;不过,他在为自己存下这六十三万法郎之前,已为这座城市和穷人用去了一百多万。
看到医院设备不足,他就给那里添了十个床位。海滨蒙特伊分上下两城,他居住的下城只有一所学校,校舍也是破烂不堪的危房。于是,他又另建了两所:一所男子学校,一所女子学校。他出钱给两名教员发津贴,数目是他们微薄薪金的两倍。有一天,他对一个对此事感到奇怪的人说:“政府首要的两种公务员,就是乳母和小学教师。”他还出钱建了一个托儿所,这在当时的法国还是新鲜事,另外还为老弱残废工人创办了救济基金。以他的工厂为中心,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居民区,穷苦人家都纷纷搬来。他在这新区开设了一个免费药房。
当初看到他创办工厂好心肠的人就说:“这家伙想发财。”可是,看到他在发财之前先让这个地区富了起来,那些好心肠的人又说:“他是个野心家。”这种说法很有可能,因为这人信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参加宗教活动,这在当时是备受赞扬的行为。每逢礼拜天,他都按时去做小弥撒。当地那位议员到处嗅是否有人与他竞争,不久就担心起马德兰的信仰来。那议员在帝国时期当过立法院成员,他的宗教思想,和奥特朗特公爵,一位以富歇[221]的名字著称的奥拉托利会神甫相同,他也是那神甫的弟子和朋友。关起门来,他时有微词讥笑上帝。然而,他看到富有的厂主马德兰去做七点钟的小弥撒,就认为那可能是争当议员的候选人,决心要超过对方,于是找来一个耶稣会教士当他的忏悔师,还去做大弥撒和晚祷。野心在那时候,说穿了,就是以钟楼为目标的越野赛跑。穷人倒能得益,把这种野心的角逐视为仁慈的上帝,因为,可敬的议员也为医院设了两个床位,这样就增设了十二个床位了。
然而到了1819年,有一天早晨,城里忽然传说马德兰老爹由省督举荐,考虑到他对地方的贡献,不久要被国王任命为海滨蒙特伊的市长。那些断言这个外来者是个“野心家”的人,听到这个消息正中下怀,立刻抓住机会,激愤地叫嚷:“怎么样,让我们说中了吧?”这事在海滨蒙特伊闹得满城风雨,而传闻也是有根据的。几天过后,委任令果然在《公报》上刊登出来了。不料第二天,马德兰老爹却辞谢不受。
就在1819这一年,用马德兰发明的新方法制造的产品,在工业展览会上展出了。国王根据评委会的报告,将荣誉团勋章授予这位发明人。小城里又议论开了。哦!原来他是想要勋章!不料,马德兰老爹连勋章也拒不接受。
毫无疑问,这个人是个谜。那些好心肠的人只好用这话搪塞:“不管怎么说,他是个冒险家。”
他给这地方带来很多好处,给穷人带来一切,这是有目共睹的。这个人太有用了,到头来大家都不能不尊敬他;这个人也太和善了,到头来大家都不能不喜爱他。尤其他的那些工人,对他更是敬佩得五体投地。然而,他接受这种敬佩时,却是一副忧郁而严肃的神情。一旦他被确认为富翁,“上流社会人士”见到他时就同他打招呼了,在城里大家称他马德兰先生;可是,他那些工人和一般儿童仍旧叫他马德兰老爹,这是最能令他开心的事儿。他的地位越来越高,请柬也就像雪片儿一样飞来。“上流社会”需要他。海滨蒙特伊那些装腔作势的小客厅,当初对这名工匠自然闭门不纳,如今面对这位百万富翁却敞门欢迎了。他们一再殷勤邀请,而他却一一谢绝。
即便如此,还是堵不住那些好心肠的人的嘴。“他是个愚昧无知、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人。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到交际场上,他会不知所措。他识不识字还很难说呢。”
那些人啊,看到他赚钱,就说他是个商人;看到他往外撒钱,就说他是个野心家;看到他谢绝荣誉,就说他是个冒险家;看到他谢绝社交活动,又说他是个野蛮人。
1820年,是他来到海滨蒙特伊的第五个年头,由于他对当地的贡献太突出了,又和大家的愿望完全一致,国王再次任命他为市长,他又辞谢,但是这回,省督坚持成命,当地所有名流都来恳请,老百姓也聚集在街头请愿,敦请的场面十分热烈,最终他不得不接受了。有人注意到,促使他下此决定的,似乎主要是一个平民老太婆的话。那老妇人站在他家门口,几乎气冲冲地对他喊道:“一个好市长,是有用的。要干好事怎么能往后退呢?”
这是他升迁的第三阶段。马德兰老爹成为马德兰先生,马德兰先生又成为市长先生。
三 在拉斐特银行的存款
他身为市长,仍然那么朴实,一如初到的那天。他头发花白,神情严肃,面孔还像工人那样呈褐色,若有所思的神态像个哲学家。他常戴一顶宽檐帽,穿一件粗呢长礼服,一直扣到领口。他履行市长的职责,下班之后便独来独往。他不大同人说话,总躲避寒暄虚礼,遇见人,侧身略一施礼就匆忙避开。他微笑是要避免交谈,他给钱是要避免微笑。妇女都说他:“多么善良的一只熊!”他的兴趣就是到田野里散步。
他总是独自用餐,眼前摊开一本书,边吃边看。他有一个做工精美的小书橱。他喜欢书,书籍是冷淡却又可靠的朋友。随着财富的增加,他的空闲时间也多了,他似乎用这些时间来学习,提高智慧。别人注意到,他来到海滨蒙特伊之后,谈吐一年比一年更谦和,更文雅,更平易了。
他到田野散步时总爱带一支枪,但是极少使用,偶尔开一枪,却是弹无虚发,令人惊叹。他从不杀死无害的野兽,也从不射杀一只小鸟。
他虽然不年轻了,但是据说力大无比,必要时往往能助人一臂之力,例如他能扶起一匹马,推动一只陷入泥坑的车轮,捉住两只角制服惊跑的公牛。他出门时,衣兜里总是装满了钱币,回来时就全空了。他从一个村庄走过,穿着破衣烂衫的一群孩子都兴高采烈地从后边追上来,像一群小飞虫似的围住他。
别人可以从中看出,他从前干过农活,因而有各种各样有效的窍门教给农民。他告诉他们,用普通盐水喷洒粮仓并冲洗地板缝,就能消灭麦衣蛾;要驱逐谷象虫,就在墙壁屋顶、间壁墙和房子各处挂上开花的奥维奥草。他有不少“秘诀”,根除野鸠豆草、麦仙翁、野豌豆、山涧草、狐尾草等侵害小麦的各种寄生杂草。兔子窝里只要放一只北非种的猪,老鼠闻到猪臭味就不敢伤害兔子了。
有一天,他看见当地人正忙着拔除荨麻。他站住瞧着一大堆连根拔出而枯萎的荨麻,说道:“这下死了。若是懂得利用,这可是好东西。荨麻幼嫩的时候,叶子是很好吃的蔬菜。老荨麻有纤维,跟亚麻和苎麻一样。荨麻布能比得上亚麻布。荨麻剁一剁可以喂鸡鸭,搅碎了可以喂牛羊。荨麻籽掺在饲料里,能让牲口的皮毛光亮。荨麻根汁用盐调和,便成为一种非常好看的黄色颜料。此外,这也是极好的草料,每年能收割两茬。可是,荨麻生长需要什么呢?只要一点点土地,不用管理,也不用种植。只是它的籽边熟边落,不容易收获罢了。稍微花点力气,荨麻就成为有用的东西;根本不管,它就变成有害的东西,于是就被铲除。多少人类似荨麻!”他沉吟一下,又补充说,“朋友们,记住这一点:世上既没有莠草,也没有坏人。只有糟糕的庄稼人。”
孩子们喜爱他,还因为他手很巧,能用麦秸和椰子壳做出各种好看的小玩意儿。
他一看见教堂的门挂了黑纱,就走进去吊唁,如同别人前来祝贺洗礼。他为人特别慈善,非常关心别人的丧偶和不幸,加入丧礼的行列,陪同吊唁的朋友、服丧的家庭,以及围着灵柩叹息的神甫。他仿佛乐于用憧憬彼界的悲歌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仰视天空,聆听在死亡的幽冥深渊边上的悲歌,心中向往着那无极世界的各种神秘。
他暗暗地做了很多善举,如同有人偷偷干坏事一样。夜晚,他溜进民宅,偷偷摸摸地爬上楼梯。一个穷鬼回到他在顶楼的破屋,发现他不在时房门被打开了,有时甚至是撬开的,他就连声嚷道:“有坏蛋来过啦!”不料,他进门看见的第一样东西,就是丢在家具上的一枚金币。来过的“坏蛋”,正是马德里老爹。
他善气迎人又神情忧郁。老百姓都说:“这个人富有,态度却不傲慢。这个人幸福,神情却不快活。”
也有人认为他是个神秘人物,断言从来没人进入过他的房间,那是一间名副其实的隐修士密室,里面摆着几个带翅膀的沙时计,还装饰着交叉放的死人股骨和骷髅头。这话在海滨蒙特伊流传很广,结果有一天,几个好事的年轻漂亮女子闯到他那里,向他提出请求:“市长先生,带我们瞧瞧您的卧室吧,据说是个石洞。”他微微一笑,立刻领她们进入“石洞”。她们见了大失所望。房间里不过摆了几件桃花心木家具,同所有这类家具一样相当难看,墙上糊了廉价的壁纸。没有什么值得她们一看的东西,只有壁炉上的两只旧烛台好像是银的,“因为上面打了验印”。这就是小地方人充满智慧的见识。
尽管如此,别人还照样说没人进入过那间房子,说那是隐修的石窟、梦游之地,那是个洞穴,是座坟墓。
有人还窃窃私议他有“巨款”,存在拉斐特银行,可以随时提取,甚至还补充说,没准哪天上午,马德兰先生跑到拉斐特银行,签一张收据,只用十分钟,就能提走他的两三百万法郎。而其实,那“两三百万”要大大压缩,我们说过,只有六十三四万。
四 马德兰先生服丧
1821年初,报纸刊登了一则讣告:迪涅主教米里哀先生,“别号卞福汝主教大人”入圣了,享年八十二岁。
我们在此补充报纸略去的一点:迪涅主教几年前就双目失明,有他胞妹守在身边,双目失明也乐得其所。
顺便讲一句,双目失明并有人爱,在这绝无圆满之事的人世间,这的确算得上人生幸福的一种最奇妙的形式。自己身边总守着一个女人、一个姑娘、一个姊妹、一个可爱的人儿,她守在身边只因你需要她,而她也不能离开你,知道自己需要的人也离不开自己,能以她前来陪伴的频繁次数不断地衡量她的感情,并能对自己说:“她把全部时间都用在我身上,足见我拥有她整个一颗心。”尽管看不见面孔,却能洞悉思想;在整个世界都遁隐中,确认一个人的忠诚;捕捉一件衣裙像鸟儿鼓翅一般的窸窣声,听见她走来走去,出出进进,说话唱歌,想到自己是这些脚步、这些话和这支歌的中心;时时刻刻表现出自己的吸引力,感到自己越残废反而越强大;在黑暗中,而且正是由于这种黑暗,自己成为这个天使围着运行的星球,世上很少有幸福能比得上这种幸福。人生至福,就是确信有人爱你,有人为你的现状而爱你,说得更准确些,有人不问你如何就爱你;这种信念,这个盲人就有。身陷苦境,有人服侍,就是有人爱抚。他还缺少什么呢?什么也不缺了。拥有爱,就根本不算失明。而且这是何等的爱啊!完全是由美德构成的爱。在确信无疑的地方,也就根本不存在失明了。灵魂摸索着寻找灵魂,而且找到了。找见并得到确证的这颗灵魂,还是一位妇人。一只手扶着你,那是她的手;嘴唇拂着你的额头,那是她的嘴唇;你听见紧挨着身边的呼吸,那就是她的呼吸。得到她的一切,从她的崇拜到她的同情,而且从不离开,得到这种温柔纤弱力量的救助,依靠这根不折不弯的芦苇,双手能够触摸到天主,并且搂在怀里,身边有能摸得到的上帝,多么叫人欣喜啊!这颗心,这朵默默的仙花,神妙莫测地开放了。哪怕用全部光明来换取,你也不会舍弃这花影。天使的灵魂就在身边,总守在身边;走开一下也要回来;像梦一般消失,又像实物一样重现。你感到一股温暖靠近,那就是她来了。周围洋溢着恬静、愉悦和陶醉,自身就是这黑夜中的光辉。还有千百种无微不至的关怀。细微琐事,在这空虚中却无比重大。女声那难以描摹的音调,能催你安睡,又能为你取代消失的宇宙。你受到的是灵魂的爱抚。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却感受到宠爱。这是黑暗中的天堂。
卞福汝主教就是从这个天堂渡到另一个天堂的。
海滨蒙特伊地方报纸转载了他去世的讣告。第二天,马德兰先生全身换上黑服,帽子上也缠了黑纱。
城里人见到他穿丧服,便纷纷议论。这似乎多少能显出一点马德兰先生的来历。有人从而断言,他跟那位德高望重的主教有亲缘关系。沙龙里的人说:“他为迪涅主教服丧。”这样一来,马德兰先生的身份就大大提高了,当即赢得海滨蒙特伊上流社会的几分敬重。鉴于马德兰先生可能是主教的亲戚,这地方的一个微型圣日耳曼区想取消对他的歧视。马德兰先生也发现自己的地位提升了,得到了老妇人的更大尊敬、年轻女子的更多微笑。一天晚上,这个小小的上流社会的一位夫人,自以为年序最长,资格最老,有权垂问,便贸然问他:“市长先生一定是已故迪涅主教的表亲啦?”
“不是,夫人。”马德兰先生回答。
“那您为什么给他服丧呢?”老妇人又问道。
“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在他家里当过仆人。”他又答道。
大家还注意到一个情况。只要给人通烟筒游串四乡的萨瓦少年经过本城,市长先生就要派人把他叫来,问清姓名,再给些钱打发他走。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许多萨瓦少年都要经过这地方。
五 天边隐约的闪电
各种各样的敌意,随着时间都逐渐化解了。马德兰先生首先碰到的是险恶用心和造谣中伤,这也是一种规律,凡是在向上升的人都有这种遭遇;接着是碰到缺德恶意;再过后就只有调侃戏弄;然后这一切统统烟消云散,化为完全的、一致而由衷的尊敬了。而且有一阵子,即1821年前后,海滨蒙特伊人叫“市长先生”,跟迪涅人1815年称“主教大人”几乎是同样的声调。方圆十法里的人,都来向马德兰先生求教。他排解纠纷,劝阻打官司,说服敌对双方和解。人人都把他视为拥有正当权利的仲裁。他的灵魂仿佛装了一部自然法典。崇敬似乎也有感染力,在六七年中,逐渐蔓延而遍及整个地区了。
全城和全地区,只有一个人绝对不受这种感染,不管马德兰老爹如何行善,他总是拒不就范,仿佛有一种不可腐蚀又不可动摇的本能,时刻令他警醒,令他惕厉不安。的确,有些人身上就好像存在真正的兽性本能,同任何本能一样既纯洁又正直。这种本能会产生恶感和好感,而且不可避免地区分一种本性和另一种本性。这种本能既不犹豫又不慌乱,既不缄默又不反悔,处于幽暗却能明察,既准确又果断,以抵制智慧的各种劝告和理解的各种化解;而且无论命运如何安排,这种本能总是悄悄地警告,警告狗一样的人有猫一样的人出现,警告狐狸一样的人有狮子一样的人出现。
每当马德兰先生走在街上,神态平静而亲热,被众人感恩的话所包围时,常遇见一个高个子的人:那人穿一身铁灰色礼服,拿一根粗手杖,头戴一顶垂边帽,同马德兰先生交叉而过,又猛地转过身,目送他直到望不见为止。那人叉着双臂站在那里,缓缓地摇着头,上下嘴唇噘到鼻子下,那副怪相分明是在说:“这个人究竟是干什么的呢?……我一定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不管怎样,我是不会让他骗过去的。”
他神态严肃,带着几分威严,属于哪怕匆匆一见也会令人不安的那种人物。
他叫沙威,在警察局干事。
他在海滨蒙特伊任探长,履行困难而有用的职责。沙威没有见到马德兰起步的阶段。他多亏夏布叶先生的推荐才得到这个职位。夏布叶先生是当时的巴黎警察署长,后来升任内阁大臣昂格莱斯伯爵的秘书。沙威到海滨蒙特伊上任时,这位大厂主已经发迹了,马德兰老爹已经变成马德兰先生了。
有些警官的相貌特殊,由卑鄙和威严两种神态构成。沙威就有这种相貌,却没有卑鄙的神态。
我们深信,假若灵魂能用肉眼看见,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这样的怪事:每个人都对应了一种动物。我们还不难认识这种连思想家也不甚明了的真理:从牡蛎到鹰隼,从猪到老虎,一切禽兽之性,在人的身上也都具备,每种动物都对应一个人。有时甚至好几种动物同时对应一个人。
禽兽不过是我们的美德和邪恶的形象化,在我们眼前游荡,犹如我们灵魂的显形。上帝让我们看见禽兽,就是要启发我们思考。不过,既然禽兽只是虚影,从严格意义上讲,上帝造出的禽兽就是不可教育的,何必教育禽兽呢?反之,灵魂既是实存,既有特定的目的,上帝就赋予智慧,也就是说赋予可教育性。有了良好的社会教育,任何类型的灵魂都能发挥蕴含的作用。
当然,这是仅就狭义的表象的尘世而言的,并不涉及非人的生灵前世后世的深奥问题。有形的我绝不允许思想家否认无形的我。保留了这一点,我们再继续往下谈。
现在,假如大家都像我们这样,暂时承认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兽性,我们就很容易说明治安警官沙威的情况。
阿斯图里亚斯那地方的农民都确信,在一窝狼崽子里,必有一只属狗性,它会被母狼咬死,否则它长大会吃掉其他小狼。
这条狼生的狗崽子,加上一副人的面孔,就是沙威了。
沙威生在监狱,母亲是个用纸牌算命的女人,父亲是个苦役犯。他长大之后,就想到自己是处于社会之外的,无望回到社会中了。他注意到社会注定要把两类人排斥在外:攻击社会的人和保卫社会的人。他只能在这两类人之间做出选择,同时却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刻板、规矩而廉正的特质,而对于他出身的游民阶层,却怀着一种难以言传的仇恨。于是,他当了警察。
他干得出色,四十岁时升为探长。
他年轻时,在南方的监狱里任过职。
在往下深谈之前,我们先来弄清刚才加给沙威“人面”的说法。
沙威的人面上长着一个塌鼻子,鼻孔很深,两大片络腮胡子延伸到鼻孔边,初看像两片森林和两个石窟,让人感到不自在。沙威难得一笑,但是笑起来样子狰狞可怕:两片薄嘴唇张开,不但露出牙齿,还露出牙床,鼻子四周像猛兽的嘴那样,也会起扁圆野性的皱纹。沙威表情严肃时是猎犬,笑起来时是只猛虎。此外,他的腭骨宽阔,头盖骨扁平,头发遮住前额,垂至眉睫,双眼之间常皱起一个疙瘩,犹如一颗怒星,目光阴沉,嘴唇闭得紧紧的,令人生畏,总而言之,是一副恶面凶相。
这个人由两种情感构成:尊敬官府,仇视反叛。这两种情感本来是很朴实的,也是相当好的,然而因为他做得过分,就几乎变坏了。在他眼中,偷盗、杀人害命等所有犯罪都是反叛的形式。凡是在官府任职的人,上自内阁大臣,下至乡村巡警,他都盲目地深深地信赖。而曾一度犯过法的人,他一概予以鄙视、憎恨和厌恶。他事事走极端,不承认例外。一方面,他说:“官吏不可能失误,司法官永远不会出错。”另一方面,他又说:“这些罪犯不可救药,绝干不出什么好事来。”他完全同意思想极端的人的见解,要赋予人类法律一种什么权力,能指定,也可以说能确认什么人该下地狱;而且,他们将一个斯提克斯[222]安放在社会底层。沙威清心寡欲,认真严厉,有一副若有所思的忧伤神态,像狂热信徒那样又恭顺又倨傲。他的目光就是一根钢钻,闪着寒光,透人心脾。他一生只包含在两个词中:警戒和监视。他将笔直的线引入极为曲折的人世间;他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作用,虔诚地热爱自己的职务,当暗探就像别人当神甫一样。谁落到他手里谁倒霉!他父亲越狱,他也照样给抓回来;母亲违反放逐法令,他也照样告发。他干得出来,还会因大义灭亲而自鸣得意。不过,他一生也十分清苦,孤单一人,无私无欲,从来没有消遣娱乐过。他体现了铁面无私的职责,像斯巴达人理解斯巴达那样去理解警察,体现了毫不留情的监视、一丝不苟的诚实,他是个大理石般的密探,布鲁图斯[223]转世的维道克[224]。
沙威整个人无处不表现出他是个躲在暗处窥探的人。以约瑟夫·德·梅斯特[225]为代表的神秘学派,一定会说沙威是一种象征。要知道,当时那个学派用高深的天体演化论点缀所谓的极端报纸。别人看不见他遮在帽子下面的额头,看不见他埋在眉毛下面的眼睛,看不见他缩入领巾里面的下巴,也看不见他插进长礼服里面的手杖。然而时机一到,他那瘦削的扁额头、阴森森的目光、咄咄逼人的下巴、粗大的双手和巨型的手杖,就像伏兵一样,都突然从这暗处冲出来。
他厌恶书籍,但是偶然得闲也翻一翻,因而他不完全是个文盲;从他说话爱咬文嚼字上就能看出这一点。
前面说过,他没有一点儿恶习。他对自己满意的时候,就闻一闻鼻烟。这是他还算通点人性的地方。
因此不难理解,司法部统计年表上标明的“无业游民”,无不惧怕沙威。他们一听到沙威的名字,就望风而逃;他们一看见沙威的面孔,就吓得丢了魂儿。
这个可怕的人就是这副形象。
沙威就像是始终盯着马德兰先生的一只眼睛,一只充满怀疑和猜测的眼睛。后来,马德兰先生也发觉了,但是他毫不在意,甚至没有问一问沙威,既不接近也不躲避他,承受着这种令人发窘而几乎无法忍受的目光,又显得并不在意。他对待沙威,像对所有人那样又自然又和善。
从沙威流露出来的口风里,可以猜出他带着他那种人所特有的好奇心,一半出于本能一半出于有意,已经暗中调查过马德兰老爹从前在别处可能留下的痕迹。他似乎查出了底细,有时还用隐晦的话,说是某人去了某个地方,了解某个消失的家庭的某些情况。有一回,他还自言自语地说:“我相信我已经抓住他的把柄啦!”继而,他一连想了三天,没讲一句话,仿佛他自以为掌握的线索中断了。
此外,在此有必要纠正一些词语可能表现出的绝对意义。一个人不可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而本能的特点,恰恰在于容易受干扰,容易迷失方向并误入歧途。否则的话,本能就高于智慧,禽兽就比人聪明了。显而易见,沙威看到马德兰先生衣着那么自然,神态那么安详,不免有些困惑不解。
然而有一天,他那怪异的行为,似乎震动了马德兰先生。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六 割风老爹
一天早晨,马德兰先生经过海滨蒙特伊城一条未铺石的小街,听见喧哗声,望见远处有一堆人。他赶过去,只见马倒车翻,一个叫割风老爹的老头儿被压在车底下了。
割风这个人,是当时少数几个还同马德兰先生作对的一个冤家。他是农民出身,粗通文墨,当过乡间小吏,在马德兰初到这地方的时候,他的生意正在走下坡路。割风眼睁睁看着这个普通工人富了起来,而自己这个老板却濒临破产了。因此,他嫉妒得要命,一有机会,就竭力诋毁马德兰。后来他破产了,又上了年纪,只剩下一辆马车和一匹马,没有家室也没有儿女,为了生计只好赶大车。
那匹马的两条后腿骨折了,爬不起来,而老头儿正卡在两个轮子中间,他一跤跌倒在车下,不巧让整个一辆车压住胸膛。割风老爹喘不上气,连声惨叫。有人试着要把他拉出来,但只是徒劳。如果用力不得当,救助不得法,车子一倾斜,就有可能结果他的性命。只能从下面把车顶起来,否则救不了他。沙威在出车祸时,突然赶了过来,他叫人去找一个千斤顶。
马德兰先生也来了。围观的人都恭敬地让开一条路。
“救命啊!”割风老头儿呼叫,“哪个孩子心好,救救老头儿?”
马德兰先生转身,问围观的人:“有千斤顶吗?”
“有人去拿啦。”一个农民答道。
“要多长时间才能拿来?”
“去最近的地方,到弗拉绍那里,那儿有个铁匠,但不管怎样,也得足足等上一刻钟。”
“一刻钟!”马德兰高声说。
前一天下过雨,地面湿透了,车子不断往下沉,压在老车夫的胸膛上,越压越紧。显而易见,过不了五分钟,他的肋骨就会被压断。
“等一刻钟可不行。”马德兰对围观的农民说。
“就得等着。”
“那就来不及啦!你们没有瞧见车子正在往下陷吗?”
“当然看见啦!”
“大家听着,”马德兰又说道,“车下面有空地儿,能容一个人爬进去,用背把车顶起来。只用半分钟,就能把这个可怜的人救出来。这里哪个人有劲儿又有胆量?能得到五个金路易!”
人堆里谁也没有动弹。
“十个路易。”马德兰又说。
在场的人纷纷垂下目光,其中一个咕哝道:“那得大力士来才行。再说,弄不好自己也会被压死!”
“来吧!”马德兰又说道,“二十路易!”还是没人应声。
“不是大家不肯帮忙。”一个声音说。马德兰转身一看,原来是沙威,他刚到时没有看见沙威。沙威接着说道:“只是没有那么大力气。用背把大车拱起来,要力大无比的人才做得到。”
说罢,他凝视马德兰先生,又一字字加重语气说道:“马德兰先生,我只认识一个人,能按照您的要求做。”
马德兰不禁一抖。
沙威的眼睛始终盯着马德兰,又若不经意地加了一句:“他从前是苦役犯。”
“噢!”马德兰应了一声。
“在土伦的苦役犯监狱里。”
马德兰的脸色唰地白了。
这工夫,大车还慢慢地往下陷。割风老爹倒着气号叫:“我要憋死啦!肋骨要压断啦!千斤顶!找点什么东西来!噢!”
马德兰扫视一周:“没人肯赚这二十路易,救这个可怜的老人吗?”
在场的人都没有动。沙威又说道:“我只认识一个人能代替千斤顶,就是那个苦役犯。”
“噢!我就要被压死啦!”老人叫喊道。
马德兰抬起头,又遇见沙威死盯住他的那对鹰眼,瞧了瞧伫立不动的农民,苦笑了一下,然后,他一言未发,双膝跪下,未待围观的人惊叫,就钻进车下。
这一刻的等待惊心动魄,大家都敛声屏息。
只见马德兰几乎趴在这骇人的重载下面,收拢双肘和双膝,两次往上用力都徒然。有人冲他喊:“马德兰老爹!快从下面出来吧!”割风老头儿也对他说:“马德兰先生!出去吧!哎,命里该着我死啦!丢下我吧!您别跟着压死在下面!”马德兰不应声。
围观的人都屏住呼吸。车轮还在继续下陷,马德兰再想从车下爬出来已经不可能了。
突然,大家看见那庞然大物摇动了,货车慢慢升起来,车轮也从辙沟里出来半截了,只听一个几近窒息的声音喊道:“快,快!帮把手!”那说话的正是马德兰,他使出了最后一点力气。
大家一拥而上。一个人的奋不顾身,激发了所有人的力量和勇气。大车被众多的手臂抬起来。割风老头儿得救了。
马德兰也站了起来,他大汗淋漓,却脸色铁青,衣服撕破了,沾满了泥水。众人都流下眼泪。老人吻着他的双膝,称呼他是仁慈的上帝。然而,他脸上的表情却难以描摹,那是一种透出快慰的极痛深悲,他的眼神平静,注视着一直死盯着他的沙威。
七 割风在巴黎当园丁
割风从车上摔了下去,膝骨脱臼了。马德兰老爹派人把他送进医疗室。那医疗室是为本厂工人设置的,就在工厂大楼里,由两名修女照看。次日早晨,割风老头儿发现床头柜上有一张一千法郎的支票,上面附了马德兰老爹亲笔写的一句话:“我买下了您的车和马。”其实,车已经散了架,马也死了。割风医好了伤,膝盖却僵直了。马德兰先生通过两位修女和本堂神甫的介绍,将老头儿安置到巴黎圣安托万区女修道院当园丁。
不久,马德兰先生被任命为市长,披挂上掌管全城大权的绶带。沙威第一次看见他披挂绶带,不禁胆战心惊,如同狗隔着主人的衣服嗅出狼的气息。从那以后,他尽量躲避马德兰先生,如因公务万不得已去见市长,就恭恭敬敬地讲话。
马德兰老爹给海滨蒙特伊创造了繁荣,除了我们指出的明显的事实,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但是同样重要的征象。这一点绝对错不了。在就业困难、生意凋敝、民不聊生的时候,纳税人就因生活拮据而拖欠税款,过期不交,政府催缴税款要耗费巨大的开支。反之,如果就业充分,地方富裕,百姓安居乐业,税款就容易收上来,政府也节省费用。可以说,收税费用的大小,是民众贫富的准确无误的气温表。在这七年当中,海滨蒙特伊地区的收税费用缩减了四分之三,当时的财政大臣德·维莱勒先生,就经常表彰这个地区。
芳汀回乡时,地方就是这种情景。没人记得她了,幸好马德兰先生工厂的大门好似友人的面孔,她去报名做工,被收录到妇女车间。芳汀完全是个外行,干活不可能熟练,一天干下来,工钱有限,但也过得去,衣食总算有了着落,问题解决了。
八 维克图尼安太太为道德花了三十五法郎
芳汀看到自己能谋生了,一时很高兴。正正经经地自食其力,这是上天赐予的多大的恩惠啊!她真的恢复了劳动的乐趣。她买了一面镜子,欣赏自己的青春,欣赏美丽的头发和美丽的牙齿,从而忘却了许多事,只想着珂赛特和可能的未来,还真感到几分幸福。她租了一间小屋,又以将来的工资为担保,赊账买了些家具:这是她浮浪习惯的残余。
她不能讲自己是结了婚的,就绝口不提自己的小女儿,这一点在前面已经透露过了。
我们也已看到,起初阶段,她总能按时向德纳第家付款。她只会签名,所以不得不让摆摊的先生代写书信。
她时常寄信,就引起了注意。妇女车间里,有人开始悄悄议论,说芳汀“常写信”“行为有点怪”。
窥视别人的行为,最起劲儿的莫过于与事情毫无关系的人。“为什么那位先生总到黄昏时分才来?”“为什么每逢星期四,他总是不把钥匙挂在钉子上呢?”“为什么他总走小街巷呢?”“为什么那位太太总在到家之前下公共马车呢?”“她的信笺匣里满是信笺,为什么还派人去买一本呢?”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有些人与这些事毫不相干,却总想了解谜底,不惜花费做十件善事也用不了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而且不取报酬,只图一时开心,完全是为了好奇而好奇。他们可以从早到晚,一连几天跟踪这个男人或那个女人,在街头巷尾,在林荫路两侧住宅的门洞里,冒雨在寒冷的夜里监视几个钟头,贿赂办事的人,灌醉车夫和仆役,买通女仆,争取看门人。为了什么呢?毫无目的。只是一味渴望窥探,了解并洞悉别人的隐私。只是一味想卖弄。一旦隐私暴露出来,秘密公之于众,谜团完全揭开,接踵而来就是灾祸、决斗,弄得两败俱伤,家破人亡,而发现那一切的人却拍手称快,其实他们这么干并不图利,纯粹出于本能。这情况多么可悲。
有些人很坏,仅仅坏在要说三道四。他们的谈话,在沙龙里的谈心,在门厅里的闲聊,就像壁炉一样,很快烧掉木柴。他们需要大量燃料,而燃料就是周围的人。
因此,有人开始注意观察芳汀。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女人嫉妒她那金黄色的头发和雪白的牙齿。
有人发现,她同大家一起在车间的时候,时常转过身去擦一擦眼泪。那正是她在想念孩子,也许也在想念她爱过的那个男人。
割断宿怨旧恨,的确是个痛苦的过程。
有人观察到,每月她至少写两封信,总是同一个地址,而且亲自贴邮票寄走。有人终于搞到了地址:“蒙菲郿客栈主德纳第先生收”。
代写书信的老先生,是个肚子里不灌满红酒,就不会把秘密倒出来的老东西,把他请到酒馆里一灌,他就全说出来了。总之,他们了解到芳汀有一个孩子。“大概是个丫头。”有一个好事的老婆子,还真去蒙菲郿走了一趟,跟德纳第夫妇谈了话,回来就说:“我花了三十五法郎买了个明白。我见到那孩子啦!”
干这件事的老婆子是个母夜叉,叫维克图尼安太太,自诩为所有人节操的守护者和卫士。维克图尼安太太有五十六岁,丑陋的面孔上罩着老朽的面具;说话声音颤颤巍巍,思想乖戾。若说这老婆子还有过青春,那真是咄咄怪事。她年轻时正赶上1793年,她嫁给了一个从隐修院逃出来的修士。那是圣贝尔纳教派的修士,这个修士戴上红帽子,摇身一变成了雅各宾党人[226],把她治得服服帖帖。她守寡之后,一方面思念亡人,另一方面变得冷酷无情、尖酸刻薄、脾气暴躁,几乎变成了一个狠毒的人。可见,她是一棵被修士服拂过的荨麻。波旁王朝复辟之后,她成为虔婆,而且特别热诚,神甫也就宽恕了她同修士的那段姻缘。她有一小笔财产,大肆宣扬地捐赠给了一个宗教团体,因而她在阿拉斯的主教区相当受人尊敬。就是这个维克图尼安太太往蒙菲郿跑了一趟,回来说:“我见到那孩子了。”
这些事的经过耗费了一些时间。芳汀到工厂干活已有一年多了。一天早晨,车间女管理员按市长先生的吩咐,交给她五十法郎,说她不再是工厂的人了,而且市长先生要求她离开本地。
恰巧在这个月,德纳第夫妇要价从七法郎涨到十二法郎之后,进而又要求涨到十五法郎。
芳汀惊呆了。她不能离开这地方,她还欠房租和买家具的钱,五十法郎不够清债的。她结结巴巴哀求了几句。那管理员却叫她立刻从车间出去。芳汀毕竟只是个极普通的工人。她非常痛苦,更受不了这种侮辱,便离开车间,回到自己的住处。她的过失,现在已经尽人皆知啦!
她觉得没有勇气再说什么了。有人劝她去见见市长,她不敢前往。市长先生给她五十法郎是因为心地善良,赶她离开是因为办事公正。这样的一项决定,她只能屈从。
九 维克图尼安太太得逞了
那名修士的孀妇,还真起了点作用。
不过,马德兰先生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人生就是充满了这类阴差阳错的事件。马德兰先生已养成习惯,几乎从来不进入妇女车间。他把车间委托给本堂神甫介绍来的一个老姑娘,完全信赖那个管理员。那个老姑娘也确实可敬,做事果断,公正廉洁,有一副慈悲心肠;不过,她的慈悲仅限于施舍,并没有达到理解并宽恕别人的境界。马德兰先生把一切事务都交给她处理。世上最善良的人,也往往不得不委派别人行使权力。那个管理员既能全权处理事务,又确信自己办事得当,她调查了这个案子,做出判决,定了芳汀的罪,并立即执行。
至于那五十法郎,是她从女工救济款中拨出来的,马德兰先生将那笔款交给她支配,无须报账。
芳汀在当地挨门挨户自荐当用人,但是没人雇用。她又不能离开这座城市。卖给她家具(什么家具啊)的那个旧货商对她说:“您若是走了,我就叫人把您当贼抓起来。”讨房租的房东对她说:“您又年轻又漂亮,能有办法付钱的。”芳汀把五十法郎分给房东和旧货商,又把四分之三的家具退还了,只留下必不可少的。从此,她没有工作,又无依无靠,家徒四壁,仅有一张床铺,还欠着约一百法郎的债务。
她开始为卫戍部队士兵做粗布衬衫,每天可以赚十二苏,但女儿要用去十苏。正是这时候,她不能按时寄钱给德纳第夫妇了。
在这期间,一个平时在芳汀晚上回家时为她点亮蜡烛的老太婆,教给了她过苦日子的艺术。在贫苦生活的后面,还是一无所有的生活。那就像两间屋子:第一间昏暗,第二间则漆黑一片。
芳汀学会了如何在严冬不生火,如何舍弃一只每两天才吃一文钱粟子的小鸟,如何把裙子改做被子,再把被子改成裙子,如何借对面窗户的亮光吃饭而省蜡烛。一些弱者到老了仍旧一贫如洗,却又安分守己,我们不可能全部了解这些人能用一文钱办多少事。久而久之,这便成为一种才能。芳汀就掌握了这种高妙的才能,也就恢复了一点勇气。
这个时期,她常对一个邻妇说:“哼,怕什么!我心想,每天只睡五个钟头,其余时间全用来做衣服,我总可以挣口面包吃,凑合活着。再说了,人在伤心的时候,饭量也减少了。哎!受苦,担心,一方面有点面包,另一方面有些忧愁,加起来就能填饱我的肚子了。”
在这种苦境中,如果有小女儿在身边,自然是莫大的幸福。她真想把女儿接来。可是接来干什么?跟她一起受苦吗?再说,她还欠着德纳第家的钱!如何还清呢?还有旅费!怎么付呢?
教她所谓安贫法的那个老太婆,是一位圣女,名叫玛格丽特,她虔诚信奉,一心向善,贫穷而乐施,不仅帮穷人,甚至帮富人。她虽不会写字,只能签个“玛格丽特”,但信仰上帝也是学问。
世间有许多有这种品行的人,有朝一日他们会到天上。这种生活拥有未来。
最初的一个阶段,芳汀深感羞愧,不敢出门。
她走在街上,可以猜出身后准有人回过头来用手指她:大家都在瞧她,却没人同她打招呼;行人那种冷酷的轻蔑态度,如寒风刺入她的骨肉和灵魂。
一个不幸的女人在小城市里,就像赤身裸体地暴露在众人的嘲笑和好奇的目光之下。在巴黎,至少谁也不认识谁,这种素昧平生也是一件遮体的衣裳。唉!她多么希望能去巴黎啊!然而不可能了。
如同过惯了清贫生活一样,她也必须习惯别人的蔑视。两三个月之后,她就克服了耻辱心,若无其事地出门上街了。
“这对我来说无所谓。”她说道。
她在街上往来,把头高高扬起,脸上带着一丝苦笑,感到自己成为不知羞耻的人了。
维克图尼安太太有时看见她从窗下经过,注意到“这个坏女人”遭难了,不禁自鸣得意,心想多亏了她,这女人才“回到原来的地位上”。恶人自有恶人的乐趣。芳汀干活过度劳累,干咳越来越厉害了。有几回,她对邻居玛格丽特说:“摸摸我的手,有多烫啊!”
然而,每天早晨,当她用半截旧梳子梳理她那滑溜如丝的厚厚的美发的时候,还是会产生一阵爱美的快感。
十 得逞的后果
芳汀是在冬末时节被辞退的,夏季过去,冬季又来了。白天短,出的活儿也少了。冬天,没有温暖,没有阳光,也没有中午,早晨连着晚上,终日昏黑,烟雾弥漫,窗外灰蒙蒙的,看不清楚。天空成了一个气窗,整个白昼成了地窖。太阳是一副穷人的模样。多么恶劣的季节!冬季将天上的水和人心化为石头。债主不停向她逼债。
芳汀挣得太少,入不敷出,债务越背越重。德纳第夫妇未能按时足数收到钱,就总写信来,信中内容令她伤心,信中的要求会让她破产。有一天,他们写信来,说她的小珂赛特在冬天一件衣裳也没有,孩子需要一条羊毛裙,母亲至少得寄十法郎才能买一条。芳汀收到信,拿在手中揉搓了一整天。到了晚上,她走进街角的一个理发馆,取下梳子,一头令人赞叹的金发一直垂到腰上。
“这头发真美!”理发匠高声赞道。
“您肯出多少钱?”芳汀问。
“十法郎?”
“剪吧。”
她买了一条裙子,寄给德纳第。
德纳第收到裙子,立刻火冒三丈。他们要的是钱,于是把裙子给爱波妮穿了。可怜的云雀继续冻得发抖。
芳汀心想:“我的孩子不再冷了。我给她穿上我的头发了。”她自己则戴上小圆帽,盖住光头,这样看上去还是很美。
芳汀心中越来越黯淡,她看到自己不能再梳头发,就开始怨恨周围的一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跟所有的人一样敬重马德兰老爹;然而,她心里一个劲儿地重复,是他把她赶走的,是他造成了她的不幸,重复到后来也恨起他来了,而且是尤其恨他。她在工人聚在工厂门口的时刻经过那里,故意又笑又唱。
有一次,一个年老的女工瞧见她又唱又笑的样子,就说道:“这姑娘将来一定会很惨的。”
她找了一个汉子,是随便碰到的一个人,她并不爱他,只想胡来,发发心中的愤懑。那是个穷鬼,靠拉点曲子乞讨,好吃懒做,还动手打她,然后分开了。相遇又分手,无不是由厌恶的情绪引起的。
她只爱自己的孩子。
她越往下滑,周围的一切就越黑暗,那个温柔的小天使在她心底就越有光彩。她常说:“等我发了财,我的珂赛特就会到我身边。”说着又大笑起来。她一直咳嗽,后背还出虚汗。
有一天,她收到德纳第夫妇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珂赛特病了,患了一种地方病,叫粟粒热。必须吃贵的药,这下子把我们家给毁了,我们付不起药费。如果一周之内您不寄来四十法郎,小姑娘就死定了。”
看完信,芳汀哈哈大笑,对邻居老太婆说:“哈!他们心肠真好!四十法郎!只要这么点儿!就是两个金路易!我到哪儿去拿呢?这些乡巴佬,都没长脑子!”
然而,她走到楼梯,还凑近天窗又把信看了一遍。
接着,她冲下楼梯,跑出去,边跑边跳,还笑个不停。
有个人碰见她,问道:“您有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她答道:“两个乡巴佬刚给我写来一封信,说了天大的蠢话。他们向我要四十法郎!乡巴佬,算了吧!”
她经过广场时,看见许多人围着一辆造型很怪的马车。一个穿红衣服的男子站在车顶上,正在摇唇鼓舌。那是个走江湖的牙医,正兜售整套假牙、牙膏、牙粉和药酒。
芳汀挤进人群,边听边跟大家一起大笑。那拔牙的郎中胡吹胡侃,既讲下层人熟悉的江湖话,又讲体面人能懂的俗语,他看到这个咧着嘴大笑的漂亮姑娘,突然高声说:“站在那边大笑的姑娘,您的牙齿真漂亮。您若是肯卖您那两个门牌,每个我出一个金路易。”
“我的门牌,是指什么呀?”芳汀问道。
“门牌嘛,”牙科医生回答,“就是上排前头的两颗门牙。”
“真残忍!”芳汀高声说。
“两枚拿破仑金币啊!”在场的一个没牙的老太婆咕哝道,“这个女人真有福气!”
芳汀逃开,捂住耳朵不听,可是,那人沙哑的声音却仍在冲她喊:“想想吧,美人!两枚拿破仑金币,能办不少事儿。您若是同意,今晚儿就到‘银甲板’客栈,您能在那儿找到我。”
芳汀回到住所,仍然火冒三丈,她把事情讲给好心肠的邻居玛格丽特听:“这种事您能理解吗?那个人不是无耻透顶吗?怎么能让那种人到处乱窜呢?把我前面的两颗牙拔掉!那我不是难看死了吗?头发还能长出来,可是牙齿拔掉不是完啦!哼!那人真是魔鬼!我宁愿头冲下从六层楼上跳下去!他对我说,今晚他住在银甲板客栈。”
“他出多少钱?”玛格丽特问道。
“两枚拿破仑金币。”
“这就是四十法郎。”
“是啊,”芳汀说,“合四十法郎。”
她愣了一会儿,就开始做活儿。过了一刻钟,她撂下活计,又跑到楼道去看德纳第夫妇的那封信。
她回到屋里,又对在她身边做活儿的玛格丽特说:“粟粒热是怎么回事儿?您知道吗?”
“知道,是一种病。”那老姑娘回答。
“那种病要吃很多药吗?”
“嗯!要吃猛药。”
“那种病是怎么得的?”
“不知怎么就得上了。”
“孩子也得那种病吗?”
“孩子最容易得。”
“能死吗?”
“很容易死。”玛格丽特答道。
芳汀走出屋,再次到楼梯上看信。
到了晚上,她下了楼,只见她朝客栈集中的巴黎街走去。
次日清晨,天没亮玛格丽特就来了,平时她俩总在一起做活儿,只点一支蜡烛就够了,老太婆这次走到芳汀的房间,看见她坐在床上,脸色惨白,浑身冻僵了。她没有睡觉,布帽落在双膝上。蜡烛点了个通宵,差不多烧完了。
玛格丽特走到门口,就被这异常混乱的景象惊呆了,高声说道:“天主啊!蜡烛全烧完啦!出什么事儿啦!”
然后,她打量芳汀,而芳汀也把没了头发的脑袋转过来。
一夜工夫,芳汀老了十岁。
“耶稣啊!”玛格丽特问道,“您怎么啦,芳汀?”
“我没什么,”芳汀回答,“倒是我的孩子有救了:那种病真可怕,不治就没命了。现在我放心了。”
她说着,就指给老姑娘看在桌子上闪闪发亮的两枚金币。
“啊,耶稣上帝呀!”玛格丽特叹道,“这不是发财啦!这些金币您是从哪儿弄来的?”
“反正我弄到手了。”芳汀答道。
她边说边微笑。烛光照亮她的脸。这是流血的微笑,淡红的涎水弄脏嘴角,口中有个黑洞。
两颗门牙拔掉了。
四十法郎她寄往蒙菲郿。
那不过是德纳第夫妇骗钱的一个计谋,其实珂赛特并没有害病。
芳汀把镜子从窗户扔出去了。她早已从三楼的单间搬上只有木门闩的阁楼。这类阁楼屋顶和地板构成斜角,稍一走动就碰脑袋。穷苦人要逐渐弯腰,才能走到屋子的尽头,如同走到命运的尽头。床铺没了,只留下她叫作被子的一大块破布、一张铺在地下的睡垫以及一把坐垫露麦秸的破椅子。一盆枯萎的小玫瑰,遗忘在角落里。另一角落有一个奶油盆,现在用来盛水,冬天结了冰,一圈圈高低不等的冰碴儿长时间标示水面的高低。她早已丢掉廉耻,现在又丢掉修饰。这是最后的标志。戴着脏帽子就出门。不知是没时间,还是满不在乎,衣裙破了她不再缝补了。袜跟磨破,就往鞋里褪一截,这从袜子的几条竖纹上就能看出来。她那件胸衣又旧又破,用零碎布头补了又补,稍一动弹就会撕开。债主们总跟她吵闹,不让她消停片刻。她在街上常碰见他们,在楼梯上也常碰见他们。她往往整夜啜泣,整夜冥思苦想。她的眼睛非常明亮,左肋靠上一点儿疼痛不止,咳嗽也很厉害。她恨透了马德兰老爹,但是不发怨言。她做衣裳每天干十七个钟头,但是一个监狱包工用女囚犯干活压低了工钱,自由女工每天就只能挣九苏了。一天干十七个钟头,只挣九苏!逼债的人越发冷酷无情。那个旧货商几乎把她的全部家具搬走了,见面还不断对她说:“你什么时候付我钱,臭娘们儿。”仁慈的上帝啊,别人还要把她逼到什么份儿上?她感到自己被人追捕,产生了困兽的心理。就在这种时候,德纳第又写信来,说他仁至义尽,那一百法郎欠款,必须马上付清,否则就把小珂赛特赶出门,不管她的病刚好,也不管她在大冷天里能往哪儿走,冻死饿死随她便。“一百法郎!”芳汀心想,“可是,到哪儿去找工作,一天能挣五法郎呢?”
“豁出去啦!全卖了吧!”她说道。
这个苦命人做了公娼。
十一 基督解救我们
芳汀的身世表明了什么呢?表明社会收买一个女奴。
向谁买的?向贫困买的。
向饥饿、寒冷、孤独、遗弃、贫苦买的。痛苦的交易。一颗灵魂换一块面包。贫困卖出,社会买进。
耶稣基督的神圣法规统治我们的文明,但是并没有渗透到我们的文明里。大家说奴隶制度从欧洲文明中消失了。这种说法不对。奴隶制始终存在,但只是压在妇女头上了,称为卖娼。
这种制度压迫妇女,也就是压迫优雅、纤弱、美貌和母性。对男人来说,这也绝非微不足道的耻辱。
惨剧发展到这一地步,芳汀已不复存在,根本不是从前那个人了。她变成污泥的同时,也化为石头了。触摸她的人感到寒气逼人。她从你身边经过,以身相事,却不问你是什么人;她完全是一尊受屈辱而又冷峻的肖像。生活和社会秩序已经给她下了最后的判语。该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她什么都感受了,什么都忍受了,什么都经受了,什么苦都吃过了,什么都失去了,什么都哭过了。她逆来顺受,而这种逆来顺受类似于无动于衷,正如死亡类似睡眠。她再也不躲避什么了,再也不怕什么了。满天大雨都浇在头上,全部海洋都倾泻在身上,又有什么关系!她是一块吸饱水的海绵。
至少她是这么想的,不过,若是以为自己已穷尽了命运,接触到了什么东西的底端,那就大错特错了。
唉!这种种命运,乱纷纷地受到驱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要走向何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了解这些情况的人,就是洞悉了全部黑暗。
他是独一无二的。他叫上帝。
十二 巴马塔林先生的无聊
在一般的小城市,尤其是海滨蒙特伊,总有一帮青年,他们在外省蚕食一千五百法郎年金,如同其他青年在巴黎每年吞掉二十万法郎一样。他们是那个中性大族类的成员,是去了势的、寄生的、一无所长的人;他们有一点田产,有一点愚蠢,又有一点小聪明,在沙龙里显得土里土气,在茶楼酒肆又以绅士自居。他们嘴边常挂的话是:我的牧场,我的树林,我的庄户;他们在剧院里给女演员喝倒彩,以便表明他们有欣赏眼光;他们向卫戍部队军官寻衅吵架,以便表明他们也是军人;他们打猎,抽烟,打呵欠,酗酒,嗅鼻烟,打台球,看旅客下驿车,泡咖啡馆,到乡村饭馆吃饭,养一条狗好在桌下啃骨头,有个情妇好往桌上端菜,而且一毛不拔,过分追求时髦的装束,喜欢幸灾乐祸,蔑视妇女,旧皮鞋不穿破了不扔掉,通过巴黎模仿伦敦的时尚,又通过木松桥模仿巴黎的时尚,终生不工作,冥顽到老,一无用处,但也无碍大局。
菲利克斯·托洛米埃先生若是待在外省,从未见识过巴黎,就会是这样一个人。
如果他们再富有一些,别人就会说:这是些公子哥儿;如果他们再穷一点儿,别人就会说:这是些二流子。他们无非是些游手好闲的人。在这些游手好闲的人当中,有讨人嫌者,有了无生趣者,有胡思乱想者,还有一些怪里怪气的人。
那个时期,所谓公子哥儿的打扮,就是大高领、一条大领带、一只链子带饰物的怀表、三件颜色不同的套背心,蓝色和红色的穿在里面,外面穿一件橄榄色的短燕尾服,燕尾服上两排紧紧相连的银纽扣,一直排列到肩头;下身穿一条浅橄榄色裤子,两侧裤线缀饰有数量不等的条带,但总是奇数,从一条到十一条,从不超过十一的限度。除此之外,还要穿一双后跟钉了铁掌的短筒皮靴,戴一顶高筒窄檐帽,头发要蓬松下来,要拿一根粗手杖,谈话中常用杂耍演员波蒂埃式的文字游戏。最突出的,还是鞋跟上的马刺,嘴唇上的髭须。那个时期,髭须代表有产阶级,马刺代表有闲阶级。
外省的公子哥儿的马刺更长些,髭须也更粗犷些。
那个时期,南美洲一些共和国正在展开反对西班牙国王的斗争,即玻利瓦尔[227]同莫里洛[228]的较量。保王党人戴窄檐帽,叫作莫里洛帽;自由党人戴大檐帽,称作玻利瓦尔帽。
上面叙述的事情发生之后,又过了八个月或十个月,约莫1823年1月的上旬,雪后的一天晚上,一个那样的公子哥儿,一个那种无所事事的人,一个戴着莫里洛帽,因而“思想正统的人”,身上暖暖地穿着一件冷天用来补充时装的大衣,他正在调戏一个女人,那女人穿着舞裙,上身开领很低,头上插着花,在坐满军官的咖啡馆玻璃窗前走来走去。那公子哥儿吸着烟,不用说,那很时髦。
那女人每次从他面前经过,他就喷她一口烟,同时甩一句自以为诙谐有趣的风凉话,诸如:“你可真丑啊!”“你还不快躲起来!”“你没牙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个先生叫巴马塔林。那个愁眉苦脸、打扮得妖里妖气的女人,在雪地上走来走去,并不搭理他,连瞧都不瞧一眼,照样默默地徘徊;她的脚步均匀而沉郁,每隔五分钟就受一次嘲弄,如同受罚的士兵按时来受鞭笞一样。那个闲得无聊的人见他的嘲笑没什么效果,不免恼火,就趁她转过身去的工夫,憋住笑,蹑手蹑脚地跟了上去,弯腰从地上抓起一把雪,猛地从她赤裸的肩膀中间塞进后背里。那妓女吼叫一声,转过身来,像豹子似地一蹿,扑到那男人身上,用指甲抓破他的脸,同时臭骂他,骂的话十分下流,不堪入耳,从她口里倾泻出来。那嗓音因酒精中毒而嘶哑,而口里又缺两颗门牙,的确非常丑恶。她便是芳汀。
那些军官听见打斗的喧闹声,都蜂拥着从咖啡馆里出来,行人也聚拢来,他们围了一大圈儿,又笑又叫,还为之鼓掌;而圈里那两个人扭作一团,很难分清是男女相斗:那男人只有招架之功,帽子掉在地上;那女的拳打脚踢,帽子也丢了,只见她豁牙露齿,又没有头发,脸色气得发青,扯着嗓子喊叫,真是可怕极了。
突然,一条大汉从人群里冲进去,一把揪住那女人沾满泥水的缎衫,对她说了一声:“跟我走!”
那女人抬头一看,她那咆哮声戛然止息,眼睛也没神了,脸色由铁青转为死灰,而且吓得魂不附体。她认出那是沙威。
那个公子哥儿乘机溜掉了。
十三 警察局处理问题
沙威分开围观的人,拖着那个不幸的女人,大步走向广场另一边的警察局。那女人机械地迈动脚步,任他把自己拉走。他们二人谁也没有讲一句话。一大群观众欣喜若狂,闹哄哄地跟在后面。极端不幸的事件,却是大讲猥亵的话的机会。
警察局办公室是楼下的一间大厅,生有炉火,临街安了铁条的玻璃门口有警卫站岗。沙威带芳汀来到那里,推门进去,随手把门关上;那些好奇的人大失所望,但仍旧簇拥在门口,踮起脚、伸长脖子张望,想透过发污的门玻璃看个究竟。好奇就是贪吃,观看就是吞噬。
芳汀一进来,便走到角落里,颓然缩成一团,一动不动,一声不吭,如同一条害怕的狗。
一名士官拿来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办公桌上,沙威坐下,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公文纸,开始写起来。
这类女人已经由法律完全交给警察处置了。警察可以为所欲为,任意惩罚她们,剥夺她们所谓的职业和自由这两样可悲的东西。沙威神态冷漠,严肃的面孔毫不动容。然而,他在殚精竭虑,此刻他要自由地运用生杀予夺的可怕权力,态度十分认真而缜密,这时他感到警察的板凳就是公堂。他审判,并且定罪。他围绕着自己所办的大事,尽量调动起他的神思,他越审查这个妓女的所为,就越感到气愤。他刚才所目睹到的情景,显然是犯罪。刚才在大街上,他看到一个有产者选民所代表的社会,受到一个最下贱的人的侮辱和攻击。一个娼妓竟然冒犯一位有产者。他,沙威,亲眼目睹了这件事。他一声不响,只管笔录。
他写完后签上名,将纸折了起来,交给值勤的士官,对他说道:“带三个人,将这个婊子押进牢里。”他转身又对芳汀说:“你要被关上六个月。”
那不幸的女人浑身战栗,号叫起来:“六个月!六个月关在牢里!六个月,每天只能挣七苏!我的珂赛特可怎么办啊!我的女儿!我的女儿!我还欠德纳第家一百多法郎,探长先生,这情况您知道吗?”
她合拢双手,跪在已被所有男人的泥靴踏湿了的石板上,用双膝大步往前爬行。
“沙威先生,”她说道,“求您开开恩吧。我敢保证我没有过错。您若是看到开头的情况,就会明白啦!我向仁慈的上帝发誓,我没有过错。我不认识那位有钱的先生,是他往我后背塞雪团。我们那样老老实实地走路,没有招惹任何人,难道他就有权往我们后背塞雪团吗?突然这样捉弄我一下。您瞧见了,本来我就有点病!再说,他挖苦我已经有一阵工夫了。‘你真丑!’‘你没有牙!’我完全明白我没有门牙了。可是,我什么也没干呀!我心里说:‘这位先生在寻开心。’我在他面前规规矩矩,没有跟他说话。正是在这种时候,他把雪团塞进了我的后背。沙威先生,善良的探长先生!难道这里就没有人看见当时的情况,能对您说这是千真万确的吗?也许我不该发火。您也知道,人在碰到事情的时候,一开始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不自觉地发起火来,何况,乘人不注意,把那么凉的东西塞进别人的后背!我不该把那位先生的帽子弄得不成样子。他为什么走了呢?我可以请求他原谅。噢!天主啊,我不在乎,可以请求他原谅。今天就饶了我这一回吧,沙威先生。噢,您不了解这种情况,坐牢每天只能挣七苏,这不能怪政府;但是请您想一想吧,我必须付一百法郎,否则,人家就会把我的孩子打发回来。上帝啊,我不能让孩子跟我在一起。我干的事太可耻啦!我的珂赛特呀,我的慈悲圣母的小天使,可怜的小宝宝,她怎么办呢?告诉您说吧,德纳第那家人,是开客店的,是乡下人,不讲什么道理,他们只要钱。不要把我投入监狱!请想一想,一个小女孩,被人丢在大路上,又是天寒地冻的冬天,到处流浪,善良的沙威先生,这种情况怎能不让人可怜!如果她年纪大一点儿,还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可是,她那小小年龄还不可能。其实,我并不是坏女人。我落到这一步,并不是因为好吃懒做。我喝酒不假,那是穷困潦倒的缘故。我不喜欢酒,但是酒能醉人。从前我比较快活的时候,别人只要看看我的衣柜就会明白,我不是那种淫荡的妖艳女人。那时候我有衣裙,有很多衣裙。沙威先生,可怜可怜我吧!”
她身子弯成两折,不住地抽动,泪水模糊了眼睛,胸口裸露,双手绞来绞去,她就这样哭诉着,结结巴巴,低声下气,还不断地干咳,就像要咽气了一样。极痛深悲是一道神威之光,能改变悲惨之人的形象。在这一时刻,芳汀重又变美了。她时而住声,深情地吻着这名警探的下摆。她能打动一颗花岗岩的心,然而一颗木头的心是不会变软的。
“好啦!”沙威说道,“我听过你的陈述了,全讲完了吧?现在走吧!你得关上六个月。就算永恒的天父亲自来这儿,也无能为力了。”
“永恒的天父也无能为力了”,她听见这句庄严的话,就明白判决已经宣布了。于是她瘫在地上,有气无力地说:“饶了我吧!”
沙威转过身去。
几名警察扭住芳汀的胳膊。
几分钟之前进来了一个人,谁也没有注意。他关上门,靠在上面,听见了芳汀苦苦的哀告。
就在警察上前扭住这个不肯起来的不幸女人时,他跨了一步,从暗地走出来,说了一声:“请等一下!”
沙威抬头一看,认出是马德兰先生,他脱下帽子,不自然而又有点恼怒地向他敬礼:“对不起,市长先生……”
这一声“市长先生”在芳汀身上产生了奇异的效果。她就像从地下钻出的僵尸,忽地站起来,两臂推开警察,未待他们阻拦,就径直走向马德兰先生,眼睛直愣愣地瞪着他,喊道:“哼!市长先生,原来就是你呀!”
接着,她放声大笑,朝他的脸啐了一口。
马德兰先生揩了揩脸,又说道:“沙威探长,把这女人放了。”
这时候,沙威感到自己要发疯了。此刻,他接连感受到有生以来最强烈的、几乎同时混杂而来的震撼。目击一个妓女啐一位市长的脸,这件事简直荒谬到了极点,无论怎样大胆设想,哪怕只是相信会发生这种事,他也认为是一种亵渎。另一方面,他在内心深处却隐约而丑恶地拉近了这两者,拉近了这个女人的身份和这位市长可能的身份,于是,他在这种大不韪的冒犯中,恐惧地看出一点极为简单的情由。等到这位市长,这位行政官平静地擦着脸,并且说“把这女人放了”,沙威不禁愕然,仿佛一时目眩,不能思考也说不出话来,这种惊愕超出了他可能承受的限度。他呆若木鸡。
这句话带给芳汀的震动也同样怪异。她抬起赤裸的胳膊,抓住炉门的扳手,好像站立不稳似的。同时,她四面张望,又仿佛自言自语,低声说道:“放啦!放我走!我不去坐六个月牢啦!这话是谁讲的?谁也不可能这么说。我听错了。这个魔鬼市长不可能讲这话。是您吧,善良的沙威先生,是您说的放了我吧?呵!瞧着吧!我对您说了,您就放我走。这个魔鬼市长,这老浑蛋市长,他是整个事情的祸根。您想想看,沙威先生,是他把我从工厂里赶出来的!就因为他听信了工厂里那些臭女人的胡说八道。一个可怜的女人,老老实实地干活,却被开除啦!这不是非常残忍吗?这样,我挣的钱就不够用了,厄运也就来了。首先,警察局这些先生应当改善一点,就是禁止监狱那些包工来坑害穷人。哎,这事我一说您就明白。您做衣服每天挣十二苏,可是一下子减到九苏,就没法儿活了。这样,想要活下去就什么都得干。我呢,我还有我的孩子珂赛特,被逼无奈,我才成为坏女人。现在您明白了,我的不幸,完全是由这个浑蛋市长造成的。还有这次,我在军官咖啡馆门前,用脚踏坏了那位市民先生的帽子。可是他,也用雪毁了我的衣裙。我们这种人,只有一件绸子衣裙,是晚上穿的。您明白,我从来没有故意损害过别人。真的,沙威先生,我看见到处都有比我坏得多的女人,却比我快活得多。沙威先生啊,把我放出去,这话是您说的吧?您去打听打听,去问问我的房东,现在我按期付房租了,别人会告诉您我是个老实人。啊!上帝,请您原谅,我没注意碰了炉门扳手,弄得冒出烟来了。”
马德兰先生聚精会神地听她讲,边听边摸自己的西服背心,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钱包,打开一看是空的,便又把它放回口袋,他对芳汀说道:“您刚才说欠人家多少钱?”
芳汀眼里只有沙威,这时转身对着他:“我跟你有什么话可说!”
接着,她对警察说:“诸位,说说看,你们都看见我是怎么啐他脸的了吧?哼!市长老魔头,你到这儿来是为了吓唬我的,可是我不怕你。我害怕沙威先生。我害怕这位善良的沙威先生!”
她这样说着,又转向探长:“噢,您明白,探长先生,情况已经讲明了,就应当公正些。我知道您是公正的,探长先生。老实说,事情非常简单,一个男人寻开心,往一个女人后背里塞了点儿雪,好逗那些军官发笑。人嘛,总得寻点儿乐子,我们这些女人,本来就是给人取乐的,这有什么奇怪!接着,您来了,您不得不维持秩序,带走有过错的女人,可是您心肠好,经过考虑,您就说放了我,是为了孩子,因为我若是坐六个月的牢,就没法儿抚养孩子了。只不过,贱女人,不许再闹事啦!哦!沙威先生,我绝不再闹事啦。现在,随便怎么戏弄我,我都会一动不动。只是今天,您明白,弄得我太难受,我才会叫喊起来,我根本没料到那位先生会往我的衣裳里塞雪,而且,我跟您说过,我身体不太好,总咳嗽,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滚烫滚烫的,大夫吩咐过我‘好好保养’。来,您摸摸,把手给我。不要怕,就在这儿。”
她不哭了,声音悦耳动听,她把沙威粗大的手按在她那白嫩的胸口上,笑嘻嘻地看着他。
突然,她急忙整理好弄乱了的衣衫,往膝下拉拉裙子,拉平她刚才匍匐时弄出的皱褶,然后朝门口走去,友好地冲警察点点头,轻声说道:“孩子们,探长先生说放了我,我走了。”
她伸出手去拉门闩,再走一步就到街上了。
沙威一直伫立不动,目光盯着地面,仿佛一尊雕像放在这个场合,极不适当,等待搬到别处去。
拉门闩的声响把他惊醒,他抬起头,神态极其威严;职权越低,这种神态就越凶,表现在猛兽面上是凶猛,表现在小人脸上是凶残。
“警士!”他喊道,“您没看见那坏女人要走吗!谁跟您说要放她走的?”
“我。”马德兰说道。
芳汀听见沙威的声音,浑身不禁颤抖,放下门闩,就像被捉住的小偷丢下偷窃的物品。听见马德兰的声音,她又转过身来,从这时候起,她不吭一声,甚至不敢出大气儿,目光来回转移,从马德兰到沙威,又从沙威到马德兰,谁在说话,目光便停在谁身上。
显而易见,沙威到了常言说的“怒不可遏”的程度,才敢在市长要求释放芳汀之后,还颐指气使地申斥警士。居然已经到了无视市长在场的程度吗?难道他已最终确认一位“行政官”不可能发出这种命令,市长先生肯定无意中说走嘴了吗?抑或这两个小时,他目睹了骇人听闻的事情,心想必须采取决断,要小人物充当大人物,警探扮演行政官,警察变成法官吗?而且在这种紧急关头,秩序、法律、道德、政府、整个社会,要在他沙威身上体现出来吗?
不管怎么说,马德兰先生讲的“我”字刚一出口,沙威探长便转向市长,只见他脸色苍白,表情冷峻,嘴唇发青,目光凶顽,浑身不易觉察地微微颤抖,而且见所未见的是,他说话时眼睛低垂,但是口气坚决:“市长先生,这样处理不行。”
“什么?”马德兰先生问道。
“这个疯女人侮辱了一位绅士。”
“沙威探长,”马德兰先生声调委婉平和,又说道,“听我说。您是个正直的人,不难向您解释。事实是这样的,您带走这个女人的时候,我刚巧经过广场,围观的人还没有全散,经过调查,我全了解了,是怪那位绅士,好警察应当逮捕他。”
沙威又说道:“这个贱货还侮辱了市长先生。”
“这是我的事儿,”马德兰先生答道,“对我的侮辱也许属于我的。我愿意怎么处理都行。”
“我请市长先生原谅。对市长的侮辱不属于市长,而属于法律。”
“沙威探长,”马德兰先生反驳,“首要的司法,是良心。我听了这个女人的陈述,我明白我所做的事。”
“可是我,市长先生。我不明白我看到的事。”
“那么,您只管服从就是了。”
“我服从自己的职责。我的职责就是要把这个女人关押六个月。”
马德兰先生和颜悦色地回答:“听清楚一点:她一天也不能被关押。”
沙威听了这句坚决的话,还敢注视市长并申辩,但是声调始终恭恭敬敬:“我为抵制市长先生感到十分遗憾,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这样做。不过,请市长先生允许我指出,我这是在职权范围之内行事。既然市长先生要这样,我就再来谈谈那位绅士的事。当时我在场。是这个婊子扑到巴马塔林先生的身上的。那位先生是选民,在公园旁边拥有漂亮的公馆,是一座石砌的带阳台的四层楼房。在这世界上,有些东西毕竟不能无视。不管怎么说,市长先生,这件事发生在街上,关系到我,属于警察的职责范围,因此,我要收押芳汀这个女人。”
这时,马德兰先生叉起胳膊,拿出全城还没人听到过的严厉声调说道:“您讲的这种犯罪行为由市政警察处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第十一、第十五和第六十六条,我是审判官,我命令释放这个女人。”
沙威还要最后抗争一下:“可是,市长先生……”
“我提醒您注意1799年12月13日颁布的法律,关于擅自拘捕问题的第八十一条。”
“市长先生,请允许……”
“不要讲了。”
“然而……”
“出去!”马德兰先生说道。
沙威像个俄国士兵,站立着迎面挺胸接受这一打击。他向市长先生深深鞠了一躬,便往外走去。
芳汀闪开门口,惊愕地看着他从自己面前走过。
这工夫,她也受到震撼,感到难以名状的惶恐。她看见在某种程度上,自己成为两种相反力量的争夺对象。两个人在她眼前搏斗,他们掌握着她的自由、生命、灵魂和她的孩子,一个人要把她拖向黑暗,而另一个人要把她拉向光明。这场搏斗通过她恐怖的视觉扩大了,这两个人好似两个巨人,一个讲话的口气像是她的恶魔,另一个讲话的口气就像她的守护天使。天使战胜了恶魔。然而,一个情况令她从头到脚战栗起来:这个天使,这个救星,恰恰是她深恶痛绝的人,恰恰是这位市长——她长期认作造成她全部苦难的罪魁祸首,恰恰是这个马德兰!就在她无耻地辱骂了他之后,他却救了她!难道她弄错了吗?难道她应该改变整个灵魂吗?……她弄不清楚,只是浑身颤抖。她越听越不知所措,越看越心惊胆战。马德兰先生每讲一句话,芳汀都感到仇恨的可怕黑影在她身上融化并消散,同时内心不知又萌生了什么感觉,既温暖又不可言喻,似欣喜,似信心,又似爱。等沙威一出去,马德兰先生就转向她,声音低缓,就像不易动情的男人忍住眼泪那样吃力地说:“我听到了您的诉说。您讲的情况我一无所知。我相信这是真的,我也觉出这是真的。我甚至不知道您离开了工厂,当初为什么您不找我呢?这样吧,我替您还债,再派人把您的孩子接来,或者您自己去找她。今后,您要留在这里,到巴黎或别的地方,由您自己决定。您和孩子的生活费用由我负担。您要是愿意,就不必干活了,需要多少钱我都给您。您重获幸福生活,也就能重做一个正派人了。甚至,请听清楚,如果您的话句句属实,当然我并不怀疑这一点,那么现在我就明确告诉您,在上帝面前,您始终是个圣洁的女人。噢!可怜的女人!”
可怜的芳汀再也忍不住了。接回珂赛特!脱离这种可耻下贱的生活!同珂赛特一起过上自由、富裕、快活而又体面的日子!在悲惨的绝境中,眼前忽然展现所有这些天堂般的现实美景!她仿佛痴呆了,看着对她讲话的这个男人,她只能“噢!噢!噢”发出三两声抽泣。她双膝弯下来,跪在马德兰先生的面前,未待他制止,就拉起他的手,嘴唇贴在上面。
她随即昏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