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风光:儒家最推崇的盛世
西周盛世简表
1996年国家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织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9个学科12个专业200多名科学家联合攻关,希望能明确夏商周时期的具体年代。2000年基本完成,制定出《夏商周年表》,有些结论已被一些主流词典和教材采用,但仍然无法找到强有力的论据,中外专家学者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夏商二代的事这里就不去硬着头皮说了。不过,武王克商与西周建立的时间可以确定为前1046年。
周武王很有雄心壮志,可惜天不假年,克商不久后就病死,太子姬诵即位,就是周成王,年仅十二三岁。而当时西周建国才几年时间,旧势力还没有完全清除,新政权脚跟还没站稳,继续生存下去都成问题,怎么开创盛世呢?多亏有个伟人—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也称“叔旦”,是文王姬昌第4个儿子,武王的同胞弟弟,成王姬诵的亲叔叔。武王临终的时候,要把王位传给周公,还说这事不须占卜,可以就此决定。周公涕泣不止,不肯接受王位,但毅然挑起了治国的重担。他一方面吸取夏、商覆灭的教训,认为夏朝和商朝都因为道德沦丧才失去上天宠爱,周朝绝不能重蹈覆辙。因此,周公制礼作乐。谁要是违反居室、服饰、用具等方面的礼制,将会受到惩罚。比如天子死后埋那的土堆叫“陵”,平民百姓埋那的土堆叫“坟”,如果将百姓埋那的土堆叫成“陵”便是非礼僭越,将天子埋那的土堆叫成“坟”就是大逆不道。
另一方面,周公致力于创建一个“家天下”的制度:周天子是天下大宗,姬姓诸侯是小宗。这些诸侯在自己封国内是大宗,同姓卿大夫又是小宗。这样,形成一个宝塔形结构,顶端是周天子。这种宗法制,需要维护父尊子卑、兄尊弟卑、天子尊诸侯卑等级森严的礼法。反过来,礼法又起到巩固宗法制的作用,维护周天子统治。
周公其政绩《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这里不逐一展开。
且说周公摄政以周王的身份发号施令,引起了很大麻烦。谁相信你是代理成王,还是取代成王呢?当时嫡长制还没有确立,弟弟接哥哥的王位并不是不合法。问题是周公上面还有哥哥健在,即管叔鲜。管叔鲜对周公越过他继承武王的实权十分不满。不满憋在肚子里是会产生“病灶”的。这不,开始他还只是散布流言蜚语,第三年竟然联合另一个弟弟蔡叔度,并勾结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叛乱。响应这次叛乱的,还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这对周政权形成直接威胁,生死存亡之际,周公亲自率师东征,经过3年艰苦作战,不仅镇压叛乱,而且顺手牵羊征服东方50来个小国,收降大批商朝贵族。原来的周只是西部一个小国,灭商也只是打击商王朝的核心部分。经过这次东征,周的地盘扩大到东至东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
我们至今常读到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出自《诗经》,说是当时历史的写照。不过,这“写照”很夸张。有学者估算,在公元前1000年时期,国家控制的领域不超过当今各国领土面积的2%,在此之外的世界大多数人口居住之地还有采集狩猎者、自耕农和牧民等更分散的小型社群。
周公功高盖主,要当个名副其实的周王应该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的事。然而,周公却还政于成王—这时成王已长大成人。还政后,周公再上朝就自觉改为面北坐臣位,把主要精力转向制礼作乐,完善各种典章制度。
周王重视民生,多有记载。刚攻克商都之时,武王就下令:“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示民无私;出拘救罪,分财弃责(债),以振穷困。”巨桥是当时国家粮库之名,鹿台是商纣王的宫苑,意指国家财政。周公在《洛诰》中教育成王:要用宽裕之政治理民众。民众宽裕了,天下的人不论远近都会来归附。周公在《康诰》一文中教导年幼的康王:要对民众施以惠爱,勉其顺从;只有像保护婴孩一样对待百姓,天下才能安康太平。当时百姓生活景象,我们可以从《诗经》窥豹一斑。如《载芟》中写道: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
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这首诗描写春日天子示范性地耕田:除掉野草拔掉树根,一片片土壤被翻掘松散。成百上千的人并肩耕耘,从低的洼地到高的田垅。田里劳动的有君王,还有伯爵、大夫。美丽的妇人送饭来,慰劳她年轻的丈夫。
《史记》描述当时“民和睦,颂声兴”。《诗经·执竞》还写道: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这诗意思说:征服了殷商的武王,没人比他更坚强。还有成王和康王,光耀四方。
天下讼息是古代圣人的理想世界,“成康之治”将此变为现实。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著《竹书纪年》记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说刑律40余年不用,显然太夸张。孔子学生仲弓提问:“至政无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明确回答说:“圣人之治也,必刑政相参焉。”连孔子都不相信。不过,当时社会治安应该相对好些。
前976年是西周建国70周年。这一年,周昭王南征兵败身亡,富有传奇色彩的周穆王即“穆天子”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