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3版)适用于农林类院校理工科专业,是河南科技学院多年从事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一线教师在研究、选择使用多个无机及分析化学版本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而完成的一部专业基础课教材。 “无机及分析化学”由化学中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整合而成,与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也密不可分。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于2004年出第一版,2012年进行了修订,出第二版。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需要,按照教育部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本教材进行第3次修订,修订的主导思想是“重教学对象、重基础知识、重学科关联和应用领域”。在教材内容选择上保证严格的科学性、相对的系统性、鲜明的时代性的前提下,做到以理论知识管用、够用和实用为原则,力求避免重复、脱节,舍弃不必要的推导和证明,不过分追求化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力求深入浅出,使之更适合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特点。
本书编者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优秀教材,力求概念准确,内容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由于大一学生刚刚跨入大学校门,正处于适应性的过渡教学期间,为了方便学生掌握繁多的课程内容,在每章开始前增加了课程目标要求(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每章末均提纲挈领地进行了小结,以期达到要求明确、重点突出的目的。另外,习题的解答是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和运用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编者对每章节的思考题和习题本着贴近实际、以基本为主、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了精选,其中习题附有参考答案,以便学生及时判断正误。
2. 本教材在每章的最后增加了知识阅读,这些知识包括从网上查出所需的化学数据、纳米材料,ice that burns、how ozone is formed、化学计量学、超酸、tooth decay and fluoridation、铂配合物和癌症的治疗、heartbeats and electrocardiograph、超分子化学、光化学传感器与荧光探针、电化学的奠基人——法拉第和兴奋剂检测等内容,阅读知识中不但有中文的,还有英文的,有前沿知识,还有生活常识,科学家小传,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3. 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章节顺序重新进行梳理,将难度大且难以理解的物质结构基础放在课程后半部分讲解,避免学生因学习困难而失去信心。
4. 教材内容的选取上重教学对象,重基础知识。基于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内涵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普通高等学校农科和工科大一新生的长期了解,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意了内容的起点与深度适应,准确把握“如何讲解”和“讲到什么程度”。本书内容知识框架清楚,叙述直截了当,适合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
5. 重学科关联。综合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内容开设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我校已经实践了20余年。经验告诉我们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学科内容的衔接与有机结合非常重要。例如,让学生认识“量”的概念的重要性与严格性并非易事,因此讲解四大平衡与四种滴定方法的同时,让大一新生把理论课与化学实验中的相关计算从一开始就建立“定量”的概念。本书将分析化学基础知识章节放在重要位置,在其他章节讲解与习题中把两学科的关联放在重要地位。
本书包含了仪器分析的基本内容,如吸光光度分析、电势分析、色谱分析、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等知识。这些仪器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中多次使用,是一般工科和生物学科人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材中用*标注的理论知识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选择性教学,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应不同学时的需求。
全书共分12章,具体的编写分工是:绪论,范文秀、郝海玲负责;第一章,安彩霞负责;第二章,牛红英负责;第三章,王天喜负责;第四章,侯玉霞、李元超负责;第五章,刘善芹、龚文君负责;第六章,侯振雨、段凌瑶负责;第七章,赵宁、李芸玲负责;第八章,杨靖华、汤波负责;第九章,范淑敏负责;第十章,杨晓迅、俞露负责;第十一章,汤波、张万庆负责;第十二章,郝海玲、范淑敏负责,附录由范文秀、侯振雨、牛红英负责。本书主编为范文秀、王天喜 、郝海玲,副主编为牛红英、侯玉霞、安彩霞、赵宁、刘善芹、侯振雨。全书由主编共同审阅和定稿。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3版)的修订得到了河南科技学院教务处、化学化工学院和相关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编辑的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8年5月